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14:5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收安置了来自中东地区国家的数十万难民;中国还积极参与联合国难民署活动,并于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移民组织。这些举措( )
A.解决了亚洲的难民问题 B.顺应了劳动力全球流动的趋势
C.拓展了多边外交的空间 D.彰显了中国政府的责任与担当
2.如表为1800-2000年世界主要区域人口占世界人口百分比的变动趋势。下列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 拉美
1800 64.4 15.5 10.9 3.2 2.5
1900 56.1 17.9 8.1 9.5 4.4
2000 59.2 9.4 12.1 13.6 8.4
A.欧洲人口的减少反映出其经济不断衰退
B.美国领土扩张带来北美人口激增
C.人口问题是制约亚非拉发展的重要因素
D.世界人口总体上呈现减少的趋势
3.1995年,国际留学生总量为170万人,到2013年猛增至410万人。1999~2013年美国的国际留学生数量增长了72%,但其国际占比却从2001年的28%降至2011年的19%。这反映了( )
A.国际竞争加剧对精英人才的争夺 B.单边主义使美国国际信誉受损
C.科技发展扩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D.经济滞胀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
4.下列有关下图信息的解读中,符合史实的是( )
二战后人口迁移示意图
A.国际人口迁移规模缩小 B.迁入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
C.北美洲是人口主要迁入区 D.新兴经济体成为人口迁出区
5.某流派作家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强调“从着魔状态下清醒过来”是“天真状态的结束”。他们的理由是表现“诚实的意识”。下列作品与该流派风格最接近的是( )
A.《人间喜剧》 B.《巴黎圣母院》 C.《老人与海》 D.《战争与和平》
6.1990年,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在新加坡主办的“环球策略研讨会”开幕式上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亚洲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因为亚洲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精神、集体协作和职业道德”是使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成功的重要因素。李光耀的讲话( )
A.展现了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
B.意在排斥西方文化对亚洲的影响
C.探寻了东方文化对国家崛起的影响
D.凸显了新加坡移民文化的多元性
7.如表为1860—1920年美国人口增加情况,从1861—1910年,大约有2300万移民迁入美国境内。影响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 B.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
C.政府移民政策的调整 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8.职业移民在美国移民总数中,1965年以前不到20%,之后达到了1/4到1/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美国文化的多样性 B.冷战格局影响移民走向
C.美国科技处于优势 D.美国族群结构变化巨大
9.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新加坡不仅在学校开展儒学伦理教育,在社会上同样也呼吁儒家伦理,从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全国礼貌运动一直延续至今。关于这些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注重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
②政府应取代家庭所扮演的角色
③这些运动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经济增长
④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形成独特文化景观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1938年,在13.9万名申请入境美国的德国犹太人和工会成员中,只有1.95万人被接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近80万东欧人、72.5万古巴人和25万来自印度支那国家的难民入境美国。这表明二战后的美国( )
A.更加重视高素质人才的流入 B.加紧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C.经济发展刺激了劳动力市场 D.移民政策服务于国家对外战略
11.二战后,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周祥光的这些经历( )
A.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B.推动了中印两国邦交正常化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助推印度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12.新移民能够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他们在其工作、交往、生活的很多方面是非常“美国化”的,也能够在社会网络和生活社区中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据此材料,可知“新移民”给美国社会带来了( )
A.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B.多元文化认同
C.其他国家与美国的差距拉大 D.经济文化扩张
13.1901年,澳大利亚议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1956年,自由党政府修改移民法,其中规定:凡有杰出技术者,或对澳大利亚有用人才,不论人种肤色,都可移民来此发展,还可有资格成为澳洲公民。1958年,《移民限制法》被正式废止。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 )
A.意在摆脱对宗主国的技术依赖 B.着眼于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C.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旨在增强国民的自由平等意识
14.一战期间,全美德裔美国人联盟主席查尔斯·约翰·海默说:“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受到这样的说教——‘你们德国人必须让自己被同化,必须融入美国人民’,但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这一表态( )
A.符合德意志民族根本利益 B.暴露出美国移民社会某些痼疾
C.推动了美国加入一战进程 D.反映了美国人文化认同的加强
15.20世纪70年代,印度经济学家阿肖克·米特拉在讨论印度现代化问题时曾说:“在印度,你可以全面地博览从田园生活、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杂乱无章的资本主义到点滴的对社会主义热忱的整个系列。”这表明当时印度( )
A.摆脱了殖民主义历史影响 B.经济社会结构复杂多元
C.现代化改革条件基本成熟 D.传统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加坡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城市国家。住房问题上,新加坡拥有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两大体系,其中,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而商品房占比在20世纪90年代一度降至不足1%。早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1994年,政府还推出住房特别援助计划,以各种形式向国民提供住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20世纪90年代后期,组屋开始呈现供过于求的状态。
——摘编自郭伟伟《“居者有其屋”——独具特色的新加坡住房保障制度及启示》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组屋”建设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二战结束初期,大量亚欧苦役劳工返回祖国,战败国日、德士兵和平民被遣返回国;50年代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到了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
————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70年代劳务移民的流向区域,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时期,对全球人口流动现象予以说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一隅,面对台湾海峡,背靠武夷山脉,形成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且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自然物产丰富。正由于此,福建古代战乱少,社会较为安定。自汉到宋,在福建移民史中,主要有“官府移民”和“民间移民”两大类。历代统治者重视对闽地的征讨,留下官府移民。在武力控制下实现了武人统治向文治的州县地方政权的转换,也为受战乱影响的北方流民移民到闽创造了条件,两者共同促进了福建地区的开发。宋朝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异常兴旺,出现了经济商业中心——泉州。明清时期,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福建已基本开发完毕,在人口饱和的情况下,促使福建人民向外省和海外迁移。
——摘编自王宜强《福建移民开发的历史进程及其经济、文化响应》
材料二 自1880年开始,美国接收了数百万犹太移民,费城也凭借自身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工业优势吸引了大量犹太移民。犹太移民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文化,也积极地融入到美国的主流社会中,并逐渐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和作用。第一代犹太移民主要从事服装制造行业,还有一部分犹太人善于经商理财,犹太银行随之在费城蓬勃发展。第二代犹太移民后裔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后,开始向上流动成为中产阶级,他们对费城乃至美国的政治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在一些领域属于领军人物,一些犹太妇女还投入到工人运动中。犹太精英在费城和纽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机构,比如犹太神学院、犹太出版协会、美国犹太历史协会……犹太人在推动美国电影、出版等行业发展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
——摘编自王梦晨张淑清《费城犹太移民研究(1880~192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福建古代移民进行地区开发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犹太移民对美国的主要贡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和近代美国移民现象中得到的启示。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所示为15~18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 图所示为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口迁移的方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国际移民的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当代中国和世界。材料信息主要体现中国政府积极参与难民的全球治理,在全球难民安置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这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D项正确;亚洲的难民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排除A项;难民问题不属于劳动力在全球的正常流动,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旨是中国参与解决难民问题,而非开展多边外交,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800以后,美国领土向西大肆扩张,原本生活在北美洲西部地区的印第安人被纳入美国的领土范围,从而带来了人口的激增,使北美的人口比例上升,B项正确;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下降并不能说明其经济不断衰退,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始终是最高的,但亚洲的发展却遭遇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人口问题并不是制约亚非拉发展的重要因素,排除C项;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世界各地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并不能说明人口数目是否减少,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5年至2013年(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留学生的总数增长,但美国的占比明显下降,这体现了国际竞争中的人才争夺,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单边主义使美国国际信誉受损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国际留学生总量增长的信息,留学生不一定是高端人才,排除C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滞胀”危机,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世界。材料表明二战后南美洲、亚洲、非洲等新兴经济体由于各种原因,人口迁移到了北美洲、欧洲、大洋洲,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人口迁移的总量,不能得出国际人口迁移规模缩小,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迁入地是北美洲、大洋洲、欧洲,但得不出这些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排除B项;材料中的迁入区是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不能说北美洲是人口主要迁入区,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故意打破时空顺序,大量运用梦境、心理时间、黑色幽默及魔幻、意象、象征和意识流等手法去表现生活和人的性格”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的文艺流派具有“反传统,反理性”的特征,是“现代主义”的特征。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符合这一特点的应该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C项正确;《人间喜剧》和《战争与和平》都是现实主义小说,《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小说,都和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6.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的新加坡。依据材料可知:李光耀强调要保持和发扬亚洲人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因为亚洲传统文化中的“企业精神、集体协作和职业道德”是使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成功的重要因素,可知其认为这种文化促进了企业发展,国家崛起,C项正确;此时新加坡已经独立,未体现新加坡摆脱殖民统治的诉求,排除A项;材料赞同亚洲文化,不意味着排斥西方文化对亚洲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了亚洲文化,不能凸显新加坡移民文化的多元性,排除D项。故选C项。
7.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美国)。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860年到1910年,美国人口整体呈现增加趋势,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境外移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美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于劳动力的需求上升,大量的移民进入美国,满足了工业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14至1918年,但材料涉及的时间是1860年至1920年,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美国移民政策并没有大的调整,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此时期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上升,但此时期美国尚未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排除D项。故选B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二战后美国。赴美移民中职业移民的比例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的职业移民侧重高新技术人才,这一移民群体数量增加,反映了当时美国的科技处于优势,对于此类人才的吸引力较大,C项正确;职业移民数量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美国文化的多样性,排除A项;冷战时期,美苏争夺的战略重点在欧洲,主战场也是在欧洲。材料所述移民现象与美苏“冷战”直接关系不大,排除B项;职业移民未涉及到不同族群,因此不能反映出美国族群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新加坡。根据材料“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加坡就强调儒学文化的学习要从中小学生抓起,各个中小学都开展了儒家伦理课,从小就开始注重培养国民的修养和个人品德。”可知,新加坡发动政府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意图通过强化民众的道德伦理观念,培育家庭内部、家庭之间、家庭与政府之间形成良好、和谐的关系,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①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政府取代家庭所扮演角色的相关信息,②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新加坡多元文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现代(美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苏冷战,美国大量接收来自东欧、古巴和印度支那国家的难民,是因为这些地方发生了多发生了社会主义革命,因此美国接收这些地区难民的主要原因是和苏联对抗,即移民政策服务于国家的对外战略,D项正确;二战后美国接收的难民并不一定死高科技人才,排除A项;二战后的东欧不属于“中间地带”,排除B项;二战后美国接收的难民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并非美国为了吸纳劳动力,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中国)。材料“赴印度游学的浙江学者周祥光到印度中央政府出版署任职,翻译并编辑多种中文书刊,后又长期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体现的是二战后,具有中国籍背景的学者周祥光到印度出版署任职,并翻译中文书刊,后又担任阿拉哈巴大学汉学系教授,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周祥光不是代表国家,没有上升到两国外交层面,排除B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源自先辈们的抗争及国家实力的提升,排除C项;此时印度已经实现独立,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根据材料“主动地驾驭‘美国认同’和‘原生国家认同'两种社会身份和社会网络”“继续保持原生国家意识和国家认同”可知,“新移民”在认同美国文化的同时,保留了自身的民族特色,这体现了新移民为美国带来了多元文化认同,B项正确;材料信息与科技发展无关,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涉及其他国家,并未说明移民原因,且该说法以偏概全,并非所有国家都与美国差距拉大,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外来文化传入美国,并非美国文化走向世界,“扩张”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原因题。时空范围为1901年(澳大利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吸收世界各地技术人才促进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澳大利亚政府修改并最终废止了《移民限制法》,B项正确;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调整并非只针对宗主国(英国),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此时澳大利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移民政策调整在其形成之后,排除C项;材料聚焦于澳大利亚移民条件的变化,并非国民的思想观念,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期间美国。根据材料“没有人会发现我们准备屈从于一种低等文化极端主义”可知,外来移民进入美国自觉或不自觉受到美国文化的同化,进而失去本民族特色,这反映了美国移民社会的某些强制性文化同化的痼疾,B项正确;移民入美国的一段时间后会变为美国的一部分,与德意志民族关系不大,排除A项;材料仅叙述了美国国内的情况,与一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仅凭一个德国人的叙述体现不出美国文化认同加强,且材料并非叙述文化认同加强的现象,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印度)。根据材料“在印度,你可以全面地博览从田园生活、封建主义、重商主义、杂乱无章的资本主义到点滴的对社会主义热忱的整个系列”可知当时印度社会内部思想、经济种类比较多,经济社会结构复杂多元,B项正确;材料和殖民主义无关,排除A项;现代化改革条件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材料不涉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传统种姓制度强调等级,材料中不涉及等级,排除D项。故选B项。
16.特点:属于保障性住房;占据住房的主体地位;“组屋”建设用地由政府保障;组屋售价由政府决定,相对较低;“组屋”建设目的是满足居住而非投资。
【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据材料“以‘组屋’为代表的保障性住房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可得出属于保障性住房,占据住房的主体地位;据材料“新加坡政府便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1966颁布的《土地征用法令》规定,政府有权征用私人土地用于国家建设,这保证了大规模建设公共住房所需的土地”可得出组屋建设用地由政府保障;据材料“组屋售价由政府根据中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成本决定,建设组屋的亏损由财政补贴。”“使组屋价格始终保持在普通居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可得出组屋售价由政府决定,相对较低;据材料“政府还限制居民购买组屋次数,更不允许以投资为目的买房。”可得出组屋建设目的是满足居住而非投资。
17.(1)区域:中东地区。
理由:中东地区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吸引劳动力流入。
(2)示例一选择50年代和60年代
说明:二战结束后,旧的国际格局被打破,50年代形成了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主要是政治性流动,有利于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和战后经济的恢复。 60年代,欧美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匮乏,该时期人口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流向欧美发达国家,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示例二选择80年代和90年代
说明: 80 年代,全球化快速发展加之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国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外来移民。90 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大量涌向西欧和北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同时也对当代国际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
【解析】【小题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的世界。区域: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图示,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的劳务移民流向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地区;
理由: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东地区外籍人员流入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工业快速发展吸引劳动力流入。
【小题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图示、根据材料二“50年代后,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许多西方殖民者被迫回国。60年代以来,欧洲的向外移民越来越少,而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向外移民显著增加,整个欧洲都在吸收大量外来移民”,选择20世纪50、60年代两个时期进行说明。结合所学,二战结束后,在美国的主导下,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形成,此时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殖民者被迫回国,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因此这一时期人口迁移主要是政治性流动,有利于世界和平因素的增长和战后经济的恢复。进入60年代以后,欧美经济高速发展,劳动力匮乏,该时期人口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流向欧美发达国家,为欧洲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根据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图示、根据材料“到了80年代,除日本之外,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也开始大量吸收外来劳工移民”选择20世纪80、90年代两个时期进行说明。结合所学可知,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使得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国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外来移民;而进入90年代,苏东剧变后,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中国等国家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大量涌向西欧和北美。人口的流动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也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
18.(1)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古代福建战乱少,社会安定;统治者的政策;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商业中心;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向海外和外省迁移。
(2)贡献:推动美国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发展;一些人投身于政界;一些犹太妇女投身到工人运动中;推动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启示:应保障移民的权益;移民受到政策影响比较大;居住和就业环境对移民影响较大。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福建地处中国东南一隅,面对台湾海峡,背靠武夷山脉,形成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并且气候温暖,雨水充沛,自然物产丰富”得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根据材料“正由于此,福建古代战乱少,社会较为安定”得出古代福建战乱少,社会安定。根据材料“在武力控制下实现了武人统治向文治的州县地方政权的转换,也为受战乱影响的北方流民移民到闽创造了条件”得出统治者的政策;根据材料“朝以后,由于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和商业异常兴旺,出现了经济商业中心——泉州”得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出现新的商业中心;根据材料“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福建已基本开发完毕,在人口饱和的情况下,促使福建人民向外省和海外迁移”得出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向海外和外省转移。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和近代美国。第一问,根据材料“第一代犹太移民主要从事服装制造行业,还有一部分犹太人善于经商理财,犹太银行随之在费城蓬勃发展”得出推动美国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根据材料“第二代犹太移民后裔在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后,开始向上流动成为中产阶级,他们对费城乃至美国的政治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甚至在一些领域属于领军人物,一些犹太妇女还投入到工人运动中”得出一些人投身于政界,一些妇女投身于工人运动;根据材料“犹太精英在费城和纽约建立了一系列新的文化机构,比如犹太神学院、犹太出版协会、美国犹太历史协会……犹太人在推动美国电影、出版等行业发展上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得出推动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从移民权益、政策、就业环等考虑。
19.(1)方向:从欧洲、非洲迁往美洲、大洋洲。
理由: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欧洲殖民者通过三角贸易将非洲黑人掠卖到美洲。(答出三点即可)
(2)主要方向:向美国(北美)、西欧流动。
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跨国公司的推动;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东欧剧变后,长期受到苏联模式影响的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困难,社会经济出现严重危机;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答出三点即可)
【详解】(1)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8世纪(欧洲)。据材料一中15---18世纪欧洲人口迁移示意图,可得出欧洲人、非洲人迁往美洲、大洋洲。
本题是第二问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18世纪(欧洲)。结合所学知识,1500年以来,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欧洲人大量迁往美洲;欧洲殖民扩张进一步推动了欧洲人向美洲、大洋洲迁移;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美洲土著居民锐减,急需补充劳动力,于是产生了黑奴贸易,使人口从非洲流入美洲。
(2)本题第一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据材料二图示二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可知,二战后劳动力由世界各地主要向美国(北美)、西欧流动。
本题是第二问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跨国公司推动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现代信息与交通技术的发展推动世界联系更加便捷;西欧、北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吸引更多国家人口向北美、西欧流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