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9-12 16:41:15

文档简介

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
一、选择题
(2021·徐州)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彩,多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为一幅吊脚楼剪纸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剪纸作品表现的景观最可能分布在我国(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 该类建筑有利于(  )
A.通风防潮 B.防寒保暖 C.迁徙游牧 D.防风防沙
【答案】1.C
2.A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南方地区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该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主要河流有长江、西江、淮河、钱塘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湿润区。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茶叶、水稻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A正确;吊脚楼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且吊脚楼墙体较薄,所以吊脚楼不利于防寒保暖,B错误;吊脚楼所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人民过着定居生活,且吊脚楼拆卸不便,不利于迁徙游牧,C错误;吊脚楼所在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植被茂盛,风沙较少,所以吊脚楼不利于防风防沙,D错误。故答案为:A。
3.(2021·常州)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茅草屋是非洲典型传统民居,非洲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气候炎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房屋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既可以就地取材又能隔热,D正确;A选项是傣族竹楼,B选项是北极雪屋,C选项是我国南方地区坡顶屋,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021·连云港) 干栏式民居俗称“吊脚楼”,大多是全木结构,其建筑造型为两层到三层,底层木柱支撑架空,楼上住人。图为某地干栏式民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建筑景观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5.该地(  )
A.降水充沛,地形崎岖 B.植被稀疏,千沟万整
C.河流稀少,草原广布 D.冬冷夏热,地形平坦
【答案】4.D
5.A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吊脚楼为苗族、壮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4.由图可知,该地为山区,植被茂密,可能位于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处我国南方,且地势崎岖,D正确;黄土高原地处北方,植被较稀疏,且特色民居为窑洞、地坑院等,A错误;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地形较平坦,民居没必要底层架空,BC错误。故答案为:D。
5.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云贵高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A正确;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千沟万壑,B错误;内蒙古高原河流稀少,草原广布,C错误;华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区,冬冷夏热,地形平坦,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徐州) 20世纪中期,地理学家邦奇(W.Bunge)等用人类大陆图解释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人类大陆主要分布在(  )
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低纬度④中纬度⑤高纬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 被隐去区域与其地理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a—高温多雨 B.b—高寒缺氧 C.c—炎热干燥 D.d—酷寒烈风
【答案】6.A
7.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6.读图可知,人类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高纬度和南半球人口分布较少。故②⑤错误,选择①③④,即A正确,故答案为:A。
7.a读图可知,是撒哈拉沙漠,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A错误;b是青藏高原,是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寒缺氧,B正确;c是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C错误;d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D错误。故本题选择B。
(2022·盐城)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对该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B.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该气候条件下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B.
C. D.
【答案】8.B
9.C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8.该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高于15℃,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排除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排除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排除D;故答案为:B。
9.热带草原气候的植被以以稀树高草为主,对应C图,C正确;A为蒙古包,主要分布在我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内蒙古地区,排除A;B为热带沙漠气候的景观,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代表动物,排除B;D为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排除D;故答案为:C。
(2022·徐州) 很多生产性建筑是劳动人民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建造而成的。图所示为我国某地生产葡萄干的荫房,平顶,墙体多由土坯垒砌,多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荫房分布在我国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1. 荫房墙体多孔主要为了(  )
A.通风 B.暴晒 C.防寒 D.采光
【答案】10.C
11.A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0.从材料可知该荫房平顶,墙体多由土坯垒砌,多孔,说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南方地区降水多,特点是湿热,不符合题意,排除A;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多,不符合题意,排除B;西北地区,气候特点是干旱,符合题意,C正确;青藏地区特点是高寒,该气候区不适合生长葡萄,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答案为:C。
11.葡萄阴干比晒干的颜色和口感都要好,所以在新疆,荫房的墙壁多孔,主要是为了通风透气,利于晾干,而不是为了暴晒,故A正确,B错误;多孔,通风透气,起不到防寒的作用,C错误;阳光的暴晒会导致葡萄色泽和口感变差,所以不是为了采光,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宿迁) 下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有“小桥流水人家”景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 图示四种民居的形态,与宿迁民居最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2.D
13.C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2.①是蒙古包在西北地区,A不符合题意;②是陕西窑洞,B不符合题意;③是北方院落,C不符合题意;④屋顶坡度大、在河边建筑房屋,出行方式是依靠船,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宿迁位于淮河以北,我国北方地区,最为相似的民居是③是北方院落,C符合题意;①是蒙古包,在西北地区,A不符合题意;②是陕西窑洞,B不符合题意;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二、图文材料题
14.(2023·苏州)(三)乡村旅游振兴乡村
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为品牌推出了15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以交(通)旅(游)融合、春和景明、乡村新体验为主题,呈现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崭新面貌,发掘了一批带动乡村旅游创新的特色产品,更好满足群众出游需求。图为“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美春光在路上,交(通)旅(游)融合致富忙。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   地,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   ;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   ,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
①A.甲 B.乙 C.丙 D.丁
②A. B.
C. D.
③A.长白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
(2)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是   ,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图中丙地花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A.江西·“婺”里看花寻芳之旅 B.吉林·前郭县“杏雨梨云莺飞燕舞”之旅
C.黑龙江·东宁春季赏花之旅 D.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镇游
②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③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3)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   。
A.咏唱地方戏曲 B.品尝乡村美食 C.耕作梯田 D.开垦草原
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②科技迅猛发展③开展扶贫工作④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A;A;C
(2)D;C;A
(3)C;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①甲地,在陕西省东部,位于黄河沿岸,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②窑洞;由于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因此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③是秦岭,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综上所述,与①②③吻合的分别是A、A、C。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①是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因为该地纬度较低,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②纬度因素,因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图中丙地花期较晚,由于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气温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③地形因素。综上所述,与①②③吻合的是D、C、A。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①耕作梯田,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乡村旅游能满足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旅游备受青睐,而与科技迅猛发展、开展扶贫工作关系不大。综上所述,与①②吻合的是C、B。
【点评】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极地地区气温低,全年严寒;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受海陆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1 / 1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居民与聚落
一、选择题
(2021·徐州) 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内容丰富多彩,多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下图为一幅吊脚楼剪纸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剪纸作品表现的景观最可能分布在我国(  )
A.北方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青藏地区
2. 该类建筑有利于(  )
A.通风防潮 B.防寒保暖 C.迁徙游牧 D.防风防沙
3.(2021·常州)非洲典型传统民居对应的图片是(  )
A. B.
C. D.
(2021·连云港) 干栏式民居俗称“吊脚楼”,大多是全木结构,其建筑造型为两层到三层,底层木柱支撑架空,楼上住人。图为某地干栏式民居。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建筑景观可能位于(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云贵高原
5.该地(  )
A.降水充沛,地形崎岖 B.植被稀疏,千沟万整
C.河流稀少,草原广布 D.冬冷夏热,地形平坦
(2022·徐州) 20世纪中期,地理学家邦奇(W.Bunge)等用人类大陆图解释世界人口分布情况。在地图上隐去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其中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人类大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人类大陆主要分布在(  )
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低纬度④中纬度⑤高纬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7. 被隐去区域与其地理环境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
A.a—高温多雨 B.b—高寒缺氧 C.c—炎热干燥 D.d—酷寒烈风
(2022·盐城) 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8.对该气候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B.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9.该气候条件下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B.
C. D.
(2022·徐州) 很多生产性建筑是劳动人民根据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建造而成的。图所示为我国某地生产葡萄干的荫房,平顶,墙体多由土坯垒砌,多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该荫房分布在我国的(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1. 荫房墙体多孔主要为了(  )
A.通风 B.暴晒 C.防寒 D.采光
(2022·宿迁) 下图是四种民居景观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有“小桥流水人家”景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 图示四种民居的形态,与宿迁民居最相似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图文材料题
14.(2023·苏州)(三)乡村旅游振兴乡村
2023年“五一”假期前夕,文化和旅游部以“大美春光在路上”为品牌推出了152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这些线路以交(通)旅(游)融合、春和景明、乡村新体验为主题,呈现乡村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崭新面貌,发掘了一批带动乡村旅游创新的特色产品,更好满足群众出游需求。图为“我国部分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美春光在路上,交(通)旅(游)融合致富忙。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   地,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   ;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   ,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
①A.甲 B.乙 C.丙 D.丁
②A. B.
C. D.
③A.长白山 B.太行山 C.秦岭 D.巫山
(2)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是   ,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图中丙地花较晚,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A.江西·“婺”里看花寻芳之旅 B.吉林·前郭县“杏雨梨云莺飞燕舞”之旅
C.黑龙江·东宁春季赏花之旅 D.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镇游
②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③A.地形 B.降水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3)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   。
A.咏唱地方戏曲 B.品尝乡村美食 C.耕作梯田 D.开垦草原
①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②科技迅猛发展③开展扶贫工作④生活水平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A
【知识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南方地区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该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东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主要河流有长江、西江、淮河、钱塘江等,其主要特点为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水能资源丰富,航运价值高。南方地区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湿润区。主要农作物有甘蔗、油菜、棉花、茶叶、水稻等。长江沿岸工业带,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
1.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最基本的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高悬地面既通风干燥防潮,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A正确;吊脚楼位于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且吊脚楼墙体较薄,所以吊脚楼不利于防寒保暖,B错误;吊脚楼所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人民过着定居生活,且吊脚楼拆卸不便,不利于迁徙游牧,C错误;吊脚楼所在南方地区,降水丰沛,植被茂盛,风沙较少,所以吊脚楼不利于防风防沙,D错误。故答案为:A。
3.【答案】D
【知识点】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分析】茅草屋是非洲典型传统民居,非洲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气候炎热,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房屋多用树枝、木棍构架,房顶铺茅草,既可以就地取材又能隔热,D正确;A选项是傣族竹楼,B选项是北极雪屋,C选项是我国南方地区坡顶屋,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答案】4.D
5.A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吊脚楼为苗族、壮族、侗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4.由图可知,该地为山区,植被茂密,可能位于云贵高原,云贵高原地处我国南方,且地势崎岖,D正确;黄土高原地处北方,植被较稀疏,且特色民居为窑洞、地坑院等,A错误;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地形较平坦,民居没必要底层架空,BC错误。故答案为:D。
5.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为云贵高原,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A正确;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千沟万壑,B错误;内蒙古高原河流稀少,草原广布,C错误;华北平原地处温带季风区,冬冷夏热,地形平坦,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A
7.B
【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分布特点及原因)
【解析】【点评】世界人口分布极度不平衡,人口一般分布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稀疏的地区在极端干旱的沙漠,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区,高纬度的寒冷地区和地势严峻的高原山地地区。
6.读图可知,人类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高纬度和南半球人口分布较少。故②⑤错误,选择①③④,即A正确,故答案为:A。
7.a读图可知,是撒哈拉沙漠,是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A错误;b是青藏高原,是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寒缺氧,B正确;c是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C错误;d是亚马孙热带雨林,气候过于湿热,D错误。故本题选择B。
【答案】8.B
9.C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1)在气温曲线图中,若气温最高月在7月或8月,且气温曲线呈凸状,则该地区位于北半球,反之则位于南半球,而降水柱状图是用柱状图形来表示某地在一定时间内的降水量变化情况,读图的方式通常从总量,极值和差值几方面来入手进行判断。
(2)以北半球为例,赤道附近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10°到20°大陆西岸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20°到30°大陆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干燥,30°到40°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湿润,40°到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70°到90°为寒带气候,全年寒冷干燥,而10°到25°大陆东岸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5°到35°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35°到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分布于大陆的内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降水稀少,高原山地气候主要分布在山脉。
8.该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高于15℃,为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的干湿两季,为热带草原气候,B正确,排除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为温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排除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的气候特征,排除D;故答案为:B。
9.热带草原气候的植被以以稀树高草为主,对应C图,C正确;A为蒙古包,主要分布在我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内蒙古地区,排除A;B为热带沙漠气候的景观,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代表动物,排除B;D为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北极熊,排除D;故答案为:C。
【答案】10.C
11.A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0.从材料可知该荫房平顶,墙体多由土坯垒砌,多孔,说明当地降水少,气候干旱。南方地区降水多,特点是湿热,不符合题意,排除A;北方地区夏季降水多,不符合题意,排除B;西北地区,气候特点是干旱,符合题意,C正确;青藏地区特点是高寒,该气候区不适合生长葡萄,因此不符合题意,排除D。故答案为:C。
11.葡萄阴干比晒干的颜色和口感都要好,所以在新疆,荫房的墙壁多孔,主要是为了通风透气,利于晾干,而不是为了暴晒,故A正确,B错误;多孔,通风透气,起不到防寒的作用,C错误;阳光的暴晒会导致葡萄色泽和口感变差,所以不是为了采光,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2.D
13.C
【知识点】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饮食、文化的影响
【解析】【点评】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12.①是蒙古包在西北地区,A不符合题意;②是陕西窑洞,B不符合题意;③是北方院落,C不符合题意;④屋顶坡度大、在河边建筑房屋,出行方式是依靠船,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故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13.宿迁位于淮河以北,我国北方地区,最为相似的民居是③是北方院落,C符合题意;①是蒙古包,在西北地区,A不符合题意;②是陕西窑洞,B不符合题意;④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民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14.【答案】(1)A;A;C
(2)D;C;A
(3)C;B
【知识点】聚落的比较;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沿黄观光路被誉为黄河最美“1号公路”,其位于图中①甲地,在陕西省东部,位于黄河沿岸,沿着观光公路北上,可以欣赏豪迈高亢的秦腔,体验特色民居②窑洞;由于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因此图中丙地之旅穿越我国南、北方分界线上的③是秦岭,可以领略秦巴两地不同风光。综上所述,与①②③吻合的分别是A、A、C。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美春光在路上,陌上花开咏而归。冬去春来,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一片繁花似锦;中赏花时间最早的旅游线路①是广东·梅县区赏花探春古,因为该地纬度较低,该地花期较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②纬度因素,因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图中丙地花期较晚,由于丙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海拔高,气温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③地形因素。综上所述,与①②③吻合的是D、C、A。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美春光在路上,古老乡村换新颜。在乡村生活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①耕作梯田,近年来乡村旅游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原因有乡村旅游能满足回归自然、体验自然的需求,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旅游备受青睐,而与科技迅猛发展、开展扶贫工作关系不大。综上所述,与①②吻合的是C、B。
【点评】受地形因素影响,在山区,海拔高气温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受纬度因素影响,世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因此极地地区气温低,全年严寒;受海陆因素影响,夏季同纬度的沿海地区气温低,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到海边避暑;受海陆因素影响,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