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地图
一、选择题
(2021·徐州) 中央电视台总部楼设计新颖,已成为首都的地标性建筑。图1为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春分日拍摄的电视总部大楼日落照片,图2为央视总部大楼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拍摄该照片时的天气为( )
A. B. C. D.
2. 拍摄该日落照片的地点是( )
A.朝阳门 B.亮马桥 C.双井 D.过街天桥
(2021·无锡)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对珠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珠峰高度被改写。读“珠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3.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4.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5.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项的相对高度最接近( )
A.1850米 B.2350米 C.2500米 D.2850米
6.(2021·常州)某地图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图上距离是2cm,那么实地距离约为( )
A.10km B.1cm C.0.1km D.1km
(2021·苏州)某学校的研学小组到山西省平遥县梁坡底村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寻找古村落”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关于图中古村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 B.主要分布于山脊地区
C.村落多临近河流,取水方便 D.多分布于等高线密集地区
8.图中九龙河的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022·宿迁)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实浅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左图是同学们用橡皮泥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其中与右图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 左图中四幅图共同缺少了地图三要素中的(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D.经纬网
11. 右图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存在错误的是( )
A.山脊 B.鞍部 C.山谷 D.陡崖
(2023·苏州)苏州东部的金鸡湖风景优美(图1),湖水通过斜塘河注入吴淞江,环湖步道全长14千米,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曹老师在散步时拍摄到“大署惊晚霞”的美丽景色(图2)。据此回答问题。
12.曹老师拍照的位置大致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鸡湖属于我国的内流湖泊 B.玲珑岛在桃花岛的东南侧
C.步道的图上距离约为20厘米 D.大暑节气在秋分节气之后
(2023·连云)如图为“太行山南段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4.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 )
A.L1 B.L2 C.L3 D.L4
15.该地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图文材料题
16.(2021·苏州)城市水系 古韵今风
苏州护城河及内部的数百条河道互通互融,京杭大运河从苏州古城外围环绕而过,与长江、太湖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大运河孕育并传播了吴文化,为吴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环境。某校地理小组以“苏州城市水系”为主题开展了研学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学主题一:护城河水系
研学小组从胥门出发,沿护城河步道徒步考察,若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则步行考察--圈大约需要Ⅰ 小时;蛇门位于阊门的Ⅱ 方向,根据图中照片判断小朋友拍照的时间大约是当天的Ⅲ 。
Ⅰ.A.2 B.4 C.6 D.8
Ⅱ.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Ⅲ.A.早晨 B.上午 C.正午 D.下午
(2)苏州古城河流呈Ⅳ 分布,Ⅴ 是苏州水文化的重要表现。
Ⅳ.A.南北向 B.向心状 C.放射状 D.网格状
Ⅴ.A.依山傍水 B.河街并行 C.南船北马 D.通江达海
(3)研学主题二:望虞河
望虞河与太湖、长江相通,该河道修建了堤防、闸站等水利设施,能有效调节太湖水体更新能力,改善太湖流域水质。
望虞河沟通太湖和长江,太湖汛期在每年Ⅵ ,此时望虞河所起的作用是Ⅶ
Ⅵ.A.1-3月 B.5-7月 C.9-11月 D.12-2月
Ⅶ.A.供水 B.治污 C.泄洪 D.航运
(4)研学主题三: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从杭州起,到北京结束,全长1794公里。沿线在历史上经济繁荣,城市众多,主要原因是Ⅷ ,推测当时从苏州进京的货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有Ⅸ 。
Ⅷ.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 C.景色优美 D.便于军事防御
Ⅸ.A.稻米、丝绸 B.小麦陶瓷 C.茶叶、青稞 D.木材、煤炭
(5)京杭大运河已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新时代又赋予运河以新的功能,具体有 。
①文化旅游 ②输水通道 ③工业生产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1.读图可知,拍摄的照片清晰,有夕阳,可以判断此时北京的天气为晴天;天气符号A为中雨,B为晴天,C为小雪,D为台风及其中心,故B正确。
2.读图可知,日落时夕阳在西边,由此可判断拍摄该日落照片的地点是在过街天桥的位置。故ABC错误,答案是D。
【答案】3.C
4.D
5.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3.读图分析可知, 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途经地区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因此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0米,因此前进营地的海拔是6500米。珠峰山项的海拔是8848.86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848.86-6500=2348.86,最接近2350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中比例尺为“五万分之一”,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所以图上距离是2cm,那么实地距离约为1千米,故D对,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答案】7.C
8.A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图中古村落的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古村落:
A.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A不符合题意;
B. 主要分布于山谷地区,B不符合题意;
C. 村落多临近河流,取水方便,C符合题意;
D. 多分布于等高线稀疏地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根据图中指向标及等高线数值分析可知, 图中九龙河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C
11.C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地图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其中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通常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方向来判断,如果没有指向标则可以默认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9.由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北部有向低处凸出的山脊,西南部有陡崖,与乙图的等高线图相符,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10.地图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左图中四幅图缺少了图例和注记,甲乙有方向,丙丁有比例尺,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11.右图中的地形部位中,东南部的山谷处是错误的,此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不是山谷,故答案为:C。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2.读图分析,图2中的东方之门位于湖泊对面,①处与东方之门隔湖泊相望,可以拍到,A正确;②位置位于方之门的东南角,③④位置与东方之门位于同一侧,无法拍到正面,BCD错误。故选A。
13.A、金鸡湖通过斜塘河注入吴淞江,不属于内流湖,A错误;
B、玲珑岛在桃花岛的西北方,B错误;
C、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700米,环湖步道全长14千米,可计算出步道的图上距离约为20厘米,C正确;
D、大暑节气在秋分节气之前,D错误。
故选C。
【答案】14.B
15.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因此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L2。 L1、L3河段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L4河段大致自北向南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读图分析可知, 该地③处地形平坦,而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因此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该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6.【答案】(1)B;C;D
(2)D;B
(3)B;C
(4)B;A
(5)A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江苏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胥门出发,沿护城河步道徒步考察一圈图上距离大约是16厘米。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因此从胥门出发,沿护城河步道徒步考察一圈实地距离大约16千米。若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则步行考察--圈需要16÷4=4小时。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蛇门位于阊门的东南分方向。 根据图中照片可知,小朋友影子朝东,说明太阳在西方,因此可以判断小朋友拍照的时间大约是当天的下午。
(2)读图分析可知,苏州古城河流呈网格状分布, 河街并行是苏州水文化的重要表现。
(3)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5-7月降水最多,形成汛期。 此时望虞河所起的作用是泄洪,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4) 京杭大运河从杭州起,到北京结束,全长1794公里。沿线由于水运便利,在历史上经济繁荣,城市众多。苏州位于南方地区,盛产 稻米、丝绸;小麦、煤炭是北方地区的物产;青稞是青藏地区的农作物,因此当时从苏州进京的货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有稻米、丝绸。
(5) 杭大运河已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新时代又赋予运河以新的功能,如文化旅游、作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等。但不能重点发展工业生产和围湖造田。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C;D;(2)D;B;(3)B;C;(4)B;A;(5)A。
【点评】(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本题考查苏州古城河流的分布特点及苏州水文化的重要表现,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 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河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多在夏季。
(4)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47公里,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1 / 1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地图
一、选择题
(2021·徐州) 中央电视台总部楼设计新颖,已成为首都的地标性建筑。图1为一位摄影爱好者在春分日拍摄的电视总部大楼日落照片,图2为央视总部大楼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拍摄该照片时的天气为( )
A. B. C. D.
2. 拍摄该日落照片的地点是( )
A.朝阳门 B.亮马桥 C.双井 D.过街天桥
【答案】1.B
2.D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天气预报和天气符号
【解析】【点评】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平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电视等媒体了解天气状况。学生要记住几个常考的天气符号,如冰雹、雾霾、霜冻、台风等。
1.读图可知,拍摄的照片清晰,有夕阳,可以判断此时北京的天气为晴天;天气符号A为中雨,B为晴天,C为小雪,D为台风及其中心,故B正确。
2.读图可知,日落时夕阳在西边,由此可判断拍摄该日落照片的地点是在过街天桥的位置。故ABC错误,答案是D。
(2021·无锡)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2020年5月27日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对珠峰的海拔进行重新测量,珠峰高度被改写。读“珠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小题
3.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途经的地形部位主要是( )
A.鞍部 B.山谷
C.山脊 D.山顶
4.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 )
A.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B.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C.先向西北,再向东北 D.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5.前进营地到珠峰山项的相对高度最接近( )
A.1850米 B.2350米 C.2500米 D.2850米
【答案】3.C
4.D
5.B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解析】【点评】(1)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地面某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高度差。
3.读图分析可知, 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途经地区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因此地形部位主要是山脊。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读图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因此从1号营地出发到珠峰山顶,攀登的大致方向是先向东南,再向西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读图分析可知,该图等高距为500米,因此前进营地的海拔是6500米。珠峰山项的海拔是8848.86米,因此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848.86-6500=2348.86,最接近2350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6.(2021·常州)某地图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图上距离是2cm,那么实地距离约为( )
A.10km B.1cm C.0.1km D.1km
【答案】D
【知识点】比例尺
【解析】【分析】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中比例尺为“五万分之一”,也就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0.5千米,所以图上距离是2cm,那么实地距离约为1千米,故D对,ABC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
(2021·苏州)某学校的研学小组到山西省平遥县梁坡底村及其周边地区开展了“寻找古村落”为主题的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7.关于图中古村落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地势平坦的华北平原 B.主要分布于山脊地区
C.村落多临近河流,取水方便 D.多分布于等高线密集地区
8.图中九龙河的流向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东北向西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7.C
8.A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图中古村落的分布规律,读图理解解答即可。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海拔由内向外增高的为盆地;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的为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的为山脊;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两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2)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古村落:
A.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A不符合题意;
B. 主要分布于山谷地区,B不符合题意;
C. 村落多临近河流,取水方便,C符合题意;
D. 多分布于等高线稀疏地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根据图中指向标及等高线数值分析可知, 图中九龙河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022·宿迁)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实浅活动,进行专题研究“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9. 左图是同学们用橡皮泥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其中与右图相符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0. 左图中四幅图共同缺少了地图三要素中的(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D.经纬网
11. 右图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存在错误的是( )
A.山脊 B.鞍部 C.山谷 D.陡崖
【答案】9.B
10.C
11.C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1)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向低处弯曲的是山脊,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两个山峰相对的位置是鞍部,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其中山谷更容易发育出河流,平坦开阔的河流出山口更容易发育出聚落。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较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较缓。两条相邻等高线之差就是该图中的等高距。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海拔是指地面某个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而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地图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其中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方向通常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方向来判断,如果没有指向标则可以默认使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
9.由右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北部有向低处凸出的山脊,西南部有陡崖,与乙图的等高线图相符,故ACD错误、B正确,根据题意,故答案为:B。
10.地图包括方向、比例尺和图例,左图中四幅图缺少了图例和注记,甲乙有方向,丙丁有比例尺,故ABD错误、C正确,故答案为:C。
11.右图中的地形部位中,东南部的山谷处是错误的,此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是山脊,不是山谷,故答案为:C。
(2023·苏州)苏州东部的金鸡湖风景优美(图1),湖水通过斜塘河注入吴淞江,环湖步道全长14千米,是人们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曹老师在散步时拍摄到“大署惊晚霞”的美丽景色(图2)。据此回答问题。
12.曹老师拍照的位置大致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鸡湖属于我国的内流湖泊 B.玲珑岛在桃花岛的东南侧
C.步道的图上距离约为20厘米 D.大暑节气在秋分节气之后
【答案】12.A
13.C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
【解析】【点评】地图上的比例尺,是指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用公式可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12.读图分析,图2中的东方之门位于湖泊对面,①处与东方之门隔湖泊相望,可以拍到,A正确;②位置位于方之门的东南角,③④位置与东方之门位于同一侧,无法拍到正面,BCD错误。故选A。
13.A、金鸡湖通过斜塘河注入吴淞江,不属于内流湖,A错误;
B、玲珑岛在桃花岛的西北方,B错误;
C、图中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700米,环湖步道全长14千米,可计算出步道的图上距离约为20厘米,C正确;
D、大暑节气在秋分节气之前,D错误。
故选C。
(2023·连云)如图为“太行山南段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4.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 )
A.L1 B.L2 C.L3 D.L4
15.该地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14.B
15.C
【知识点】方向判断;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形成条件、分布、形态、民居与环境)
【解析】【点评】(1)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14.读图分析可知,图中有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方。 因此大致自西向东流的河段是L2。 L1、L3河段大致自西北向东南流;L4河段大致自北向南流。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读图分析可知, 该地③处地形平坦,而且靠近河流,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因此早期形成的村落可能位于该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二、图文材料题
16.(2021·苏州)城市水系 古韵今风
苏州护城河及内部的数百条河道互通互融,京杭大运河从苏州古城外围环绕而过,与长江、太湖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水系。大运河孕育并传播了吴文化,为吴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失的环境。某校地理小组以“苏州城市水系”为主题开展了研学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研学主题一:护城河水系
研学小组从胥门出发,沿护城河步道徒步考察,若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则步行考察--圈大约需要Ⅰ 小时;蛇门位于阊门的Ⅱ 方向,根据图中照片判断小朋友拍照的时间大约是当天的Ⅲ 。
Ⅰ.A.2 B.4 C.6 D.8
Ⅱ.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Ⅲ.A.早晨 B.上午 C.正午 D.下午
(2)苏州古城河流呈Ⅳ 分布,Ⅴ 是苏州水文化的重要表现。
Ⅳ.A.南北向 B.向心状 C.放射状 D.网格状
Ⅴ.A.依山傍水 B.河街并行 C.南船北马 D.通江达海
(3)研学主题二:望虞河
望虞河与太湖、长江相通,该河道修建了堤防、闸站等水利设施,能有效调节太湖水体更新能力,改善太湖流域水质。
望虞河沟通太湖和长江,太湖汛期在每年Ⅵ ,此时望虞河所起的作用是Ⅶ
Ⅵ.A.1-3月 B.5-7月 C.9-11月 D.12-2月
Ⅶ.A.供水 B.治污 C.泄洪 D.航运
(4)研学主题三: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从杭州起,到北京结束,全长1794公里。沿线在历史上经济繁荣,城市众多,主要原因是Ⅷ ,推测当时从苏州进京的货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有Ⅸ 。
Ⅷ.A.水源丰富 B.水运便利 C.景色优美 D.便于军事防御
Ⅸ.A.稻米、丝绸 B.小麦陶瓷 C.茶叶、青稞 D.木材、煤炭
(5)京杭大运河已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新时代又赋予运河以新的功能,具体有 。
①文化旅游 ②输水通道 ③工业生产 ④围湖造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1)B;C;D
(2)D;B
(3)B;C
(4)B;A
(5)A
【知识点】比例尺;方向判断;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江苏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胥门出发,沿护城河步道徒步考察一圈图上距离大约是16厘米。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比例尺,说明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因此从胥门出发,沿护城河步道徒步考察一圈实地距离大约16千米。若步行速度为4千米/小时,则步行考察--圈需要16÷4=4小时。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因此蛇门位于阊门的东南分方向。 根据图中照片可知,小朋友影子朝东,说明太阳在西方,因此可以判断小朋友拍照的时间大约是当天的下午。
(2)读图分析可知,苏州古城河流呈网格状分布, 河街并行是苏州水文化的重要表现。
(3)太湖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5-7月降水最多,形成汛期。 此时望虞河所起的作用是泄洪,可以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4) 京杭大运河从杭州起,到北京结束,全长1794公里。沿线由于水运便利,在历史上经济繁荣,城市众多。苏州位于南方地区,盛产 稻米、丝绸;小麦、煤炭是北方地区的物产;青稞是青藏地区的农作物,因此当时从苏州进京的货船上运载的物品可能有稻米、丝绸。
(5) 杭大运河已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新时代又赋予运河以新的功能,如文化旅游、作为南水北调的输水通道等。但不能重点发展工业生产和围湖造田。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C;D;(2)D;B;(3)B;C;(4)B;A;(5)A。
【点评】(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所以比例尺也叫缩尺,用公式表示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这三种表示方法可以互换。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本题考查苏州古城河流的分布特点及苏州水文化的重要表现,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 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河水量受降水影响大,河流的流量、水位随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多在夏季。
(4)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历经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项伟大工程,并且使用至今,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大运河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47公里,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