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2021·宿迁) 2021年5月15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是我国为太空探索做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主要得益于我国( )
A.科技力量雄厚 B.矿产资源丰富
C.人口数量众多 D.地理位置优越
2.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之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及宿迁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①→②之间 昼短夜长 B.②→③之间 昼长夜短
C.③→④之间 昼长夜短 D.④→①之间 昼短夜长
【答案】1.A
2.B
【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都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属于高科技产业,成功着陆火星,主要得益于我国科技力量雄厚,A正确;矿产资源丰富、人口数量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不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2.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日期分别是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之日是2021年5月15日,地球运行到②→③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宿迁地区昼长夜短,B正确;故答案为:B。
(2021·无锡)贝贝和爸爸利用暑假开展西北地区深度游,深切感受祖国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3.他们发现当地超时一般上午10:30才开始营业,而家乡无锡的超时早上7:00就开始营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海拔差异 D.气候差异
4.他们在旅游地不可能感受到( )
A.远处雪峰连绵,眼前庄稼一片 B.骑骆驼、走沙漠
C.夜宿吊脚竹楼 D.乘坐羊皮筏子渡黄河
【答案】3.B
4.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3.根据题意可知,西北地区和无锡存在时间差异,这是因为两地经度不同,看到日出的时间不一样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根据题意可知, 贝贝和爸爸利用暑假开展西北地区深度游。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骆驼是主要交通工具;高山地区雪山连绵,而绿洲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黄河流经西北地区, 可以乘坐羊皮筏子渡黄河。吊脚竹楼是南方地区的特色民居,西北地区不可能感受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无锡) 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图1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图2为珠峰顶竖立觇标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6.登顶当日,珠峰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7.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答案】5.D
6.C
7.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5.读图,结合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 珠穆朗玛峰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根据题意可知,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珠峰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读图分析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太阳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因此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正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21·无锡)无锡市某中学的玲玲同学刚开始学习地理,很难理解下图所示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下列小题
8.玲玲观察到,影子长短会有变化。甲、乙两图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不同时间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 ;如果两图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图 。
A.甲、乙 B.乙、甲 C.甲、甲 D.乙、乙
9.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后,玲玲兴奋地给在美国的姑妈打电话,送去新年问候。当她向姑妈问候‘新年好”时,姑妈却回答“除夕好”。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地季节不同 B.两地远隔重洋
C.两地存在时差 D.两地习俗不同
【答案】8.B
9.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8.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两图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不同时间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乙,因为此时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如果两图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甲,因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根据题意可知,中国是新年时,美国却是除夕。这说明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两地存在时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021·常州)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1.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答案】10.C
11.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0.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答案为:C。
(2021·苏州)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此时,完全处于黑夜的国家或地区是( )
①马来群岛 ②阿拉伯半岛 ③埃及 ④澳大利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此日,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12.C
13.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2.读图可知, 此时完全处于黑夜的国家或地区是阿拉伯半岛和埃及。马来群岛和澳大利亚完全处于白天。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读图可知, 此日,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2·徐州)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很多道路沿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图为一行车记录仪在我国某地抓拍的照片,该处路灯可以根据当地日出日落时间自动开启和关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汽车行驶的方向为( )
A.北 B.南 C.东 D.西
15. 该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14.A
15.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4.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故图示照片所在地位于北温带,为了获取更多的太阳辐射,太阳能电板应朝向正南方,图中汽车行驶的方向与太阳能电板的朝向相反,所以图中汽车行驶的方向为正北方。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所以图中位于北半球的路灯照明最长的节气为冬至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2022·盐城)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中东地区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世界杯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位于(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7.世界杯举办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纽约昼短夜长 B.多哈昼长夜短
C.悉尼出现极昼 D.上海白昼变长
【答案】16.C
17.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6.甲为春分,3月21日左右;乙为夏至,6月22日左右;丙为秋分,9月23日左右;丁为冬至,12月22日左右;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应该在图中的丙丁之间。故答案为:C。
17.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白昼变短,纽约昼短夜长,A正确; 多哈昼短夜长,B错误; 悉尼不会出现极昼,因为悉尼没有在极圈内,C错误; 上海白昼变短,D错误。故答案为:A。
(2023·连云)如图为“某节气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8.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19.该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答案】18.C
19.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8.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3·常州)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我国神舟十五号(由酒泉基地发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全部完成出舱任务。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地球公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21.宇航员出舱活动期间,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到乙之间 B.乙到丙之间 C.丙到丁之间 D.丁到甲之间
22.此日,常州昼夜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将越来越长 B.昼短夜长,昼将越来越短
C.昼长夜短,昼将越来越长 D.昼长夜短,昼将越来越短
23.与种子岛相比,西昌( )
A.纬度更高 B.不易受台风影响
C.每天日出时间较早 D.位于不同的大洲
24.圣马科所在大洲的典型传统民居最可能是( )
A. B.
C. D.
25.一月份斯里哈里科塔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答案】20.A
21.D
22.A
23.B
24.D
25.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0.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故答案为:A。
21.读图可知,宇航员出仓时是2月10日,此时地球正处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是处在丁到甲的位置上;
故答案为:D。
22.此时的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但昼会越来越长,直到3月21日时昼夜相等;
故答案为:A。
23.A、西昌的纬度略低于种子岛,A错误;
B、西昌位于内陆,种子岛是海岛,西昌不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B正确;
C、西昌位于种子岛的西部,日出时间比较晚,C错误;
D、种子岛和西昌都位于亚洲,D错误;
故答案为:B。
24.圣马科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传统民居应该是稻草屋,取材方便且通风透气;
故答案为:D。
25.读图可知哈里科塔位于南亚,冬季受东北风影响较大,夏季受西南风影响较大;
故答案为:B。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2·宿迁)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这一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个。“立春”之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也寓意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的 转。
(2)奥运会期间,地球运转在 和 之间(填写序号),宿迁昼夜长短情况是 短 长。
(3)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是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属于 气候。
(4)来自法国的布里斯有幸参加了这一盛会,会后参观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地点一人民大会堂,深刻感受到了北京是中国的 中心这一城市职能。北京还是拥有世界文化遗最多的城市,请你为他推荐一处 。
【答案】(1)公
(2)①;②;昼;夜
(3)温带季风
(4)政治;故宫、天坛、长城(只要出现长城两字即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只要出现“周口店”、“北京人”、“北京猿人”即可)、十三陵或明十三陵、颐和园,以上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形成。
(2)冬奥会是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这段时间地球是运转在①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②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宿迁昼短夜长。
(3)北京地处于我国华北平原西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冰雪不易融化。
(4)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北京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我国作为古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拥有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等。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和半湿润区,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1 / 12021~2023年江苏省地理中考真题分类汇编: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2021·宿迁) 2021年5月15日,中国自主研发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这意味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是我国为太空探索做出的又一个重要贡献。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主要得益于我国( )
A.科技力量雄厚 B.矿产资源丰富
C.人口数量众多 D.地理位置优越
2. “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之日,地球运行的位置及宿迁地区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①→②之间 昼短夜长 B.②→③之间 昼长夜短
C.③→④之间 昼长夜短 D.④→①之间 昼短夜长
(2021·无锡)贝贝和爸爸利用暑假开展西北地区深度游,深切感受祖国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
3.他们发现当地超时一般上午10:30才开始营业,而家乡无锡的超时早上7:00就开始营业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纬度差异 B.经度差异 C.海拔差异 D.气候差异
4.他们在旅游地不可能感受到( )
A.远处雪峰连绵,眼前庄稼一片 B.骑骆驼、走沙漠
C.夜宿吊脚竹楼 D.乘坐羊皮筏子渡黄河
(2021·无锡) 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并在峰顶竖立测量觇标.图1示意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图2为珠峰顶竖立觇标照片。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珠穆朗玛峰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这两大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6.登顶当日,珠峰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 B.昼短夜长 C.昼长夜短 D.出现极昼
7.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 )
A.正东 B.正南 C.正西 D.正北
(2021·无锡)无锡市某中学的玲玲同学刚开始学习地理,很难理解下图所示问题,请你帮她回答下列小题
8.玲玲观察到,影子长短会有变化。甲、乙两图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不同时间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 ;如果两图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图 。
A.甲、乙 B.乙、甲 C.甲、甲 D.乙、乙
9.除夕夜,当零点钟声敲响后,玲玲兴奋地给在美国的姑妈打电话,送去新年问候。当她向姑妈问候‘新年好”时,姑妈却回答“除夕好”。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两地季节不同 B.两地远隔重洋
C.两地存在时差 D.两地习俗不同
(2021·常州)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文化遗产,右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相邻两个节气之间的天数大约为15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与2021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
A.立夏 B.小满 C.芒种 D.夏至
11.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 )
A.白昼不断变短 B.黑夜不断变短
C.白昼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D.黑夜不断变短再不断变长
(2021·苏州)下图为某日太阳光照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此时,完全处于黑夜的国家或地区是( )
①马来群岛 ②阿拉伯半岛 ③埃及 ④澳大利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此日,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22·徐州) 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我国很多道路沿线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图为一行车记录仪在我国某地抓拍的照片,该处路灯可以根据当地日出日落时间自动开启和关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汽车行驶的方向为( )
A.北 B.南 C.东 D.西
15. 该路灯照明时间最长的节气是(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22·盐城)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在中东地区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6.世界杯举办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致位于( )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17.世界杯举办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纽约昼短夜长 B.多哈昼长夜短
C.悉尼出现极昼 D.上海白昼变长
(2023·连云)如图为“某节气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8.此时,太阳直射在( )
A.南回归线 B.赤道 C.北回归线 D.北极圈
19.该节气为(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2023·常州)北京时间2023年2月10日00时16分,我国神舟十五号(由酒泉基地发射)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全部完成出舱任务。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二分二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地球公转方向是( )
A.自西向东 B.自北向南 C.自东向西 D.自南向北
21.宇航员出舱活动期间,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是( )
A.甲到乙之间 B.乙到丙之间 C.丙到丁之间 D.丁到甲之间
22.此日,常州昼夜情况是( )
A.昼短夜长,昼将越来越长 B.昼短夜长,昼将越来越短
C.昼长夜短,昼将越来越长 D.昼长夜短,昼将越来越短
23.与种子岛相比,西昌( )
A.纬度更高 B.不易受台风影响
C.每天日出时间较早 D.位于不同的大洲
24.圣马科所在大洲的典型传统民居最可能是( )
A. B.
C. D.
25.一月份斯里哈里科塔的盛行风向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二、图文材料题
26.(2022·宿迁)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幕。这一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也是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第个。“立春”之日,北京冬奥会开幕,也寓意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的 转。
(2)奥运会期间,地球运转在 和 之间(填写序号),宿迁昼夜长短情况是 短 长。
(3)北京举办冬奥会的有利条件是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融化,属于 气候。
(4)来自法国的布里斯有幸参加了这一盛会,会后参观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地点一人民大会堂,深刻感受到了北京是中国的 中心这一城市职能。北京还是拥有世界文化遗最多的城市,请你为他推荐一处 。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B
【知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都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蓬勃发展,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大多分布在大中城市,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属于高科技产业,成功着陆火星,主要得益于我国科技力量雄厚,A正确;矿产资源丰富、人口数量众多、地理位置优越不是“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的主要因素,B、C、D错误;故答案为:A。
2.读图分析,图中①②③④日期分别是12月22日前后、3月21日前后、6月22日前后、9月23日前后;“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之日是2021年5月15日,地球运行到②→③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宿迁地区昼长夜短,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3.B
4.C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2)本题考查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理解解答即可。
3.根据题意可知,西北地区和无锡存在时间差异,这是因为两地经度不同,看到日出的时间不一样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根据题意可知, 贝贝和爸爸利用暑假开展西北地区深度游。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骆驼是主要交通工具;高山地区雪山连绵,而绿洲地区可以发展灌溉农业;黄河流经西北地区, 可以乘坐羊皮筏子渡黄河。吊脚竹楼是南方地区的特色民居,西北地区不可能感受到。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5.D
6.C
7.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张裂拉伸容易形成海洋,碰撞挤压容易形成山脉容易发生火山、地震。
(2)(3)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5.读图,结合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分析可知, 珠穆朗玛峰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根据题意可知,2020年5月27日我国球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北半球, 珠峰位于北半球,昼长夜短。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处在春分日至夏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读图分析可知,珠穆朗玛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因此太阳位于珠穆朗玛峰以南,因此正午时觇标影子朝向正北。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8.B
9.C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1)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
(2)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8.读图分析可知,甲、乙两图如果示意的是同一天不同时间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正午的是图乙,因为此时太阳高度大,影子短;如果两图示意的是不同季节正午时刻影长的情景,则更接近冬至日的是甲,因为此时正午太阳高度小,影子长。 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根据题意可知,中国是新年时,美国却是除夕。这说明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两地存在时差。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答案】10.C
11.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0.2021年6月5日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夏至日的时间是6月22日前后,结合图示来看,6月5日(世界环境日)最接近的节气是芒种,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11.据图可知,小暑到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北半球向南移动到赤道再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冬至到小寒,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但仍在南半球,故从2021年小暑到2022年小寒,白昼先变短再变长,A错误;黑夜先变长再变短,BD错误;白昼先变短再变长,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12.C
13.B
【知识点】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1)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越往东看到日出的时间越早,从而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及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差异。
(2)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2.读图可知, 此时完全处于黑夜的国家或地区是阿拉伯半岛和埃及。马来群岛和澳大利亚完全处于白天。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3.读图可知, 此日,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4.A
15.D
【知识点】季节变化和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4.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主要位于北温带,故图示照片所在地位于北温带,为了获取更多的太阳辐射,太阳能电板应朝向正南方,图中汽车行驶的方向与太阳能电板的朝向相反,所以图中汽车行驶的方向为正北方。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15.结合所学知识,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为北半球一年当中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所以图中位于北半球的路灯照明最长的节气为冬至日。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6.C
17.A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16.甲为春分,3月21日左右;乙为夏至,6月22日左右;丙为秋分,9月23日左右;丁为冬至,12月22日左右;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将于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应该在图中的丙丁之间。故答案为:C。
17.2022年11月21日至12月18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白昼变短,纽约昼短夜长,A正确; 多哈昼短夜长,B错误; 悉尼不会出现极昼,因为悉尼没有在极圈内,C错误; 上海白昼变短,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18.C
19.B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由于地球不停地绕着太阳公转,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发生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每年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南极圈以内是极夜,白昼由北向南逐渐变短;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是极夜,南极圈以内是极昼,白昼由南向北逐渐变短。而赤道则是全年昼夜平分。
18.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读图分析可知, 此时,北极圈以内是极昼,因此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20.A
21.D
22.A
23.B
24.D
25.B
【知识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环境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分为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其中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气象灾害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
当地的建筑风格大多是为了适应当地的地形和气候,例如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厚实防风防寒,南方地区的墙体大多轻薄,通风透气。
20.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故答案为:A。
21.读图可知,宇航员出仓时是2月10日,此时地球正处于12月22日到3月21日之间,是处在丁到甲的位置上;
故答案为:D。
22.此时的昼夜情况是昼短夜长,但昼会越来越长,直到3月21日时昼夜相等;
故答案为:A。
23.A、西昌的纬度略低于种子岛,A错误;
B、西昌位于内陆,种子岛是海岛,西昌不容易受到台风的影响,B正确;
C、西昌位于种子岛的西部,日出时间比较晚,C错误;
D、种子岛和西昌都位于亚洲,D错误;
故答案为:B。
24.圣马科位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传统民居应该是稻草屋,取材方便且通风透气;
故答案为:D。
25.读图可知哈里科塔位于南亚,冬季受东北风影响较大,夏季受西南风影响较大;
故答案为:B。
26.【答案】(1)公
(2)①;②;昼;夜
(3)温带季风
(4)政治;故宫、天坛、长城(只要出现长城两字即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只要出现“周口店”、“北京人”、“北京猿人”即可)、十三陵或明十三陵、颐和园,以上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分析】(1)“二十四节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的公转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形成。
(2)冬奥会是在2022年2月4日至20日,这段时间地球是运转在①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至②春分日(3月21日前后)之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位于北半球的宿迁昼短夜长。
(3)北京地处于我国华北平原西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季冰雪不易融化。
(4)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北京是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城,也是我国作为古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拥有众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颐和园、周口店猿人遗址、天坛等。
【点评】(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产生的现象是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变化,同时随着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春分,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为北半球夏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昼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夜现象。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时全球昼夜平分,为北半球秋分,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为冬至,此时北极圈以北有极夜现象,南极圈以南有极昼现象。
(2)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主要的城市职能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处于中纬度,暖温带和半湿润区,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便利,气候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