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1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随着疆域的扩大,眼界的开放,希腊先进的思想财富随着希腊的物质财富涌流进罗马,迅速征服了“野蛮的”罗马贵族,引起他们中的知识分子对自己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反思。这说明( )
A.罗马认同并继承了希腊文化 B.城邦制度被罗马帝国所沿袭
C.希腊法律为罗马提供了蓝本 D.罗马用希腊的民主代替专制
2.十字军东征(1095—1291年)是西欧封建领主和骑士在罗马教廷组织下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随着东征,新的词汇加入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棉布)、muslin(平纹细布)、lemons(柠檬)等。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
A.客观上密切了经济文化交流 B.强化了教会的精神统治
C.打破了阿拉伯对商路的垄断 D.开始了欧洲近代化历程
3.下图为出土于英格兰的罗马霍克森胡椒瓶(350年-400年),它看起来就像是一位罗马贵妇人的半身雕像,夫人的脸部由白银制成,眼睛和嘴唇却使用了黄金,瓶底部有精巧机关,可以控制胡椒的倒出量。同时出土的一把汤匙上刻着“VIVASINDEO” (愿主保佑你)。这说明当时罗马帝国( )
A.社会奢靡之风兴盛 B.手工技艺领先世界
C.征服扩张推动文明交流 D.国家治理体现政教合一
4.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也参与到战争中。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这表明,蒙古西征( )
A.引发了民族迁徙
B.破坏了社会经济
C.促进了技术交流
D.加强了民族交融
5.20世纪60至70年代在阿富汗东北边境、临近帕米尔高原处发掘出公元前4世纪末的希腊式城市,城内希腊风格的神庙、广场、宫殿、体育馆布局井然有致。犹太教的希伯来文化也在这个时期最初传向西方,并且和希腊哲学相结合。这体现出( )
A.区域经济的统一 B.文化的交流融会 C.民族信仰的认同 D.世界连成了整体
6.亚历山大去世后,在希腊马其顿地区,君主政治代替了城邦政治,而埃及、两河流域等地区的政治体制则增添了一些希腊的因素;同时富于理性的西方哲学与埃及、西亚丰富的数学、天文学结合,从而诞生了阿基米德等伟大的科学家。这段话旨在说明(  )
A.亚历山大远征沟通了东西方文化 B.亚历山大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西亚等地区 D.战争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唯一方式
7.在托勒密统治的埃及,希腊人的口语中逐渐夹杂进了埃及土语,许多人也因与埃及人通婚而被同化了,即便是希腊人引以为自豪的哲学也不免打上了东方文化的印记。这一现象( )
A.体现了希腊化的影响 B.加快了希腊文化的衰退
C.说明了希腊文化落后 D.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
8.希腊化时期(公元前330公元前30年),大批马其顿人和希腊人移居埃及和西亚等地,城邦体制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亚历山大帝国分崩离析后,存在地区差异的以国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政体。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罗马帝国的影响力削弱 B.奴隶制度逐渐被封建制度所取代
C.古希腊文明被广泛复制 D.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较深入
9.公元前4世纪以后,在西亚、中亚和印度等地,曾出现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形成这一文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融 B.亚历山大远征传播了希腊文化
C.亚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特点 D.希腊建立起环地中海商业霸权
10.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下图所示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小爱神形象的带翼天使壁画。这些文物可以佐证( )
A.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 B.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 D.阿拉伯商人的足迹最远到达中亚
11.下图所示是阿富汗阿伊哈努姆城出土的二神驾车饰板,银质鎏金,上有小亚细亚自然女神西布莉和希腊胜利女神尼姬,二神所坐战车属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的流行款式。这反映了( )
阿伊哈努姆出土的二神驾车图像饰板
A.世界经济贸易的联系加强 B.亚历山大东征具有破坏性
C.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D.中东地区加速希腊化进程
12.下表为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兵力构成(以马其顿人为主力,包括希腊人等巴尔干各民族)。这反映出,亚历山大帝国( )
人员 兵种 数量(人)
战斗人员 骑兵 6100
步兵(近卫步兵、重装步兵、标枪兵、弓兵) 41000
非战斗人员 随从 16000
与土木、测量等相关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几百至 1000
A.组织动员能力强大 B.道路交通系统发达
C.军事战略战术先进 D.全民皆兵崇尚武力
13.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城市的同时,也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被征服地区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由此可知,蒙古西征( )
A.加强了文化交流 B.有利于思想解放 C.引发了制度革新 D.引起了宗教改革
14.古罗马针对希腊城邦和希腊化王室的不同特点进行外交控制和分化,先后击败马其顿王国和塞琉古王国,并与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等希腊化国家形成特殊的“依附”关系,能够通过“遗嘱继承”获得这些国家的土地。这表明,当时罗马( )
A.获得希腊化国家广泛支持 B.以法律维护统治的合法性
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领土扩张方式具有多样性
15.公元前4世纪晚期,希腊人初到埃及时有他们自己的神祇和宗教信仰,但很快某些希腊神与埃及神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三位一体:在亚洲,波斯、中亚的阿纳西塔神与希腊神阿芙萝黛蒂也时常融为一体。这样,东方各民族宗教在衰落中逐渐出现世界主义的特征。由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 )
A.首次沟通了欧亚两大文明 B.促进了古埃及文化的传播
C.有利于中东基督教的形成 D.推动了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蒙古建国后,于公元1219年至1260年的四十余年时间,先后进行三次大规模西征,建立起了庞大的帝国。随着蒙古的西征,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得到加强,L.阿布霍德说“正是蒙古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地区整合起来,才促进了欧洲直接接触远东地区。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和交通在一切接触中断了至少四个世纪之后又得以恢复。”
蒙古人的到来给西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存在于宗教领域和商业领域。西征打通东西方通道,促使西欧人来中国,往返这一商道的人在回到自己家乡之时,大多都腰缠万贯,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口口相传,促进了西欧人进一步探索东方,发现世界。在蒙古第三次西征之后不久,来自威尼斯的马可·波罗(1254—1324年)来到了中国,他的游记给西方人留下了对东方财富的痴迷,这些因素对后来由西方殖民者主导的地理大发现活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部分世界史学者甚至认为,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应当是从蒙古的远征开始的。
——摘编自刘肖肖《论西欧与元帝国的关系(1260-1368)》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时期东西方交往的特点。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1)依据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指出亚历山大帝国沟通了哪些古代文明?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18.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主要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最早的法典,建立了城邦,发明了陶轮、帆船、耕犁。大约公元前1900年,从西方来的阿莫里特人征服了这个地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并使巴比伦成为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公元前 1595 年喀西特人掌握政权,建立了一个延续四百年的王朝。 此后,亚述人、阿拉米人和迦勒底人展开多年斗争。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统治这个地区的主要是亚述帝国。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占领,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摘编自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都巴格达建成后,才几年工夫,便由一个古老的小村落,一跃而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成为东方的一颗明珠。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三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1218年开始,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如下。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和制定的最早的法典名称,并指出到公元前4世纪时两河流域文明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格达城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述“巴格达城”所处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按蒙古军队西征时间的先后排出三条路线的顺序,并结合所学写出攻占巴格达后统治这一区域的汗国名称,分析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6世纪末,中亚被纳入波斯国王的统治之下,成为波斯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波斯国王派遣人员驻扎中亚,设置军事堡垒,并在当地建立较为完善的税收制度。波利斯卫城的档案文书清楚地表明,中亚的行省乃至个人都对帝国负有纳税义务。不少书记官和行政人员,先在帝国中心受训,然后前往中亚就职。连接中亚各行省的“王道”由帝国中央投资新建,成为整个帝国道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推动人员流动的同时,物资也在中亚与帝国中心之间流通。中亚为大流士一世在苏萨的王宫提供了黄金、青金石和象牙等。中亚地区历史遗存中的聚落和宗教建筑等,都体现出古波斯帝国在当地进行了实质上的统治,波斯帝国加强了中亚与邻近地区的交流,为东西方之间大规模有组织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大流士一世时期开始,中亚已被全面纳入波斯帝国体系之中。
——摘编自吴欣《帝国印记;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中亚的统治》
材料二 7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灭亡萨珊波斯后,对中亚进行统治。在百余年的统治中,帝国派出总督、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镇压中亚人民的反抗。据《布哈拉史》记载,布哈拉的卡什卡瓦族部落在武力强迫下,将所住房屋全部让给东迁的阿拉伯人。撒马尔罕的居民被迫从城镇中搬走,给迁移至此的阿拉伯人居住。阿拉伯人对农民和手工业者课以苛捐杂税和实物贡赋,并强迫他们无偿修筑桥梁、城墙及开挖渠道等。阿拉伯哈里发要求中亚地区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企图在此建立长久的统治。宗教冲突以及经济恶化,孕育着阿拉伯人与当地居民对抗的种子。当然,阿拉伯帝国的治理进一步加强了中亚在东西方贸易史上的地位,为丝绸之路交流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赵永伦《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初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波斯帝国对中亚统治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中亚的措施。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亚在古代文明交往进程中的地位。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希腊先进的思想财富随着希腊的物质财富涌流进罗马,迅速征服了‘野蛮的’罗马贵族”及所学可知,罗马征服希腊后,被希腊的文化所吸引,由此引起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反思,体现了罗马认同并继承希腊文化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罗马沿袭希腊城邦制度的相关信息,表述有误,排除B项;罗马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蓝本,排除C项;罗马并未用希腊的民主代替专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新的词汇加入欧洲的语言里”“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可知,材料强调的是东征客观上密切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欧洲人的社会生活,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经济文化交流的推动作用,非强化教会精神统治,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打破了阿拉伯对商路的垄断,破除C项;欧洲迈入近代的起点是新航路开辟,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材料“出土于英格兰的罗马霍克森胡椒瓶”“一位罗马贵妇人的半身雕像”“同时出土的一把汤匙上刻着“VIVASINDEO” (愿主保佑你)”可知,体现罗马文化的胡椒瓶在英格兰出土,反映了伴随着罗马的扩张,罗马的文化传播到英格兰地区,可以说明罗马帝国的征服扩张推动了文明的传播与交流,C项正确;一个胡椒瓶不能整体说明社会的奢靡,这夸大了一个胡椒瓶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制品进行对比,不能得知手工技艺领先世界,排除B项;材料虽然涉及基督教的内容,但没有涉及国家治理,不能体现国家治理中的政教合一,排除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219年春(蒙古)。据材料可知,蒙古在西征过程中,带回大量能工巧匠,说明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技术交流,C项正确;蒙古西征虽有利于民族迁徙,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蒙古西征过程中带回的能工巧匠有利于技术交流与进步,有利于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蒙古西征促进了技术交流,而不是强调民族交融,排除D项。故选C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材料所述西方的城市风格传入东方、希伯来文化传入西方,体现了文化的交流融会,B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文化交流而非经济交流,古代世界受交通等条件的影响,东西方之间尚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及东方人信仰希腊宗教,以及西方人信仰犹太教,不能体现“民族信仰的认同”,排除C项;世界开始连为一体是在新航路开辟后,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沟通了东西方文化,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碰撞与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诸多领域的发展,A项正确;本题主旨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亚历山大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亚历山大征服了埃及、西亚等地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战争是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唯一方式”的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古代希腊和古代埃及。托勒密统治埃及时期,希腊文化,包括语言、哲学等受到埃及文化的影响,丰富了古希腊文明内涵,D项正确;希腊化主要说的是希腊文化对其他地区的影响,而材料所述为希腊文化受其他地区的影响,排除A项;吸收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而非衰退,排除B项;希腊文化并不落后,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信息“城邦体制在这些地区得到发展”“存在地区差异的以国王为中心的君主专制,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政体”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希腊文化与亚洲及北非地区的本土文化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交流和融合,即希腊化时期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较深入,D项正确;罗马帝国始于公元前27年,与材料所述希腊化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项;“奴隶制度逐渐被封建制度所取代”要到4、5世纪,排除B项;希腊化时期,古希腊文明不是被简单复制,而是有所创新的,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公元前4世纪(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建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他推广希腊文化,地中海东部原有文明区域大多在政治、文化、风俗上或多或少地受到古希腊文明影响,古希腊文化与当地原有文化交流融合,这一时期被西方史学界称为“希腊化时代”,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描述的现象,即希腊文化被当地民族利用和改造的现象。如阿波罗被认为是佛陀,赫拉克勒斯成了护法金刚,特洛伊的故事则成了印度、萨珊波斯艺术的主题,B项正确;丝绸之路开通时间是在西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亚洲文化的包容性并不能作为希腊文化被当地文化利用改造的主要原因,因为只有希腊文化广泛流传,才有其被改造,排除C项;希腊在公元前四世纪以后逐渐衰落,而且其商业影响范围有限,并不能波及到印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3—4世纪(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根据材料“在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出土了许多来自公元前3—4世纪,具有希腊元素的文物”及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在其征服的地区推行希腊化政策,并影响到周边地区,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希腊文化传播并影响到北印度、中亚和我国新疆地区,但不能表示希腊诸神成为亚洲人的共同信仰,排除A项;这些文物可以佐证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希腊文化传播,但不能佐证罗马帝国与汉朝建立了商贸联系,材料依据不足,排除B项;阿拉伯帝国(632—1258年)是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拉伯人于中世纪创建的一系列伊斯兰穆斯林封建王朝。题干与阿拉伯商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和亚洲)。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在亚洲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并且将古希腊的生活方式、风俗、语言和文字传入东方,同时西方也从东方汲取了不少文化养分,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未涉及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联系,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具有破坏性”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未有不同历史时期的对比材料,无法说明加速希腊化进程,而且材料“二神所坐战车属于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前330年)的流行款式”与希腊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西方)。从材料来看,军队兵种复杂,兵员来源广泛且数量庞大,体现出帝国的组织动员能力强大,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公元前4世纪末亚历山大帝国军队构成情况,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当时的道路交通系统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给出的是兵员数量,没有具体的战役战斗,无法体现出战略战术的运用,排除C项;材料只是涉及亚历山大东征时的兵力构成,仅凭材料无法得出亚历山大帝国全民皆兵崇尚武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3世纪亚洲和欧洲。据材料“蒙古……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可得出蒙古在征服地区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催生了信仰自由观念和对教会神学统治的质疑,有利于思想解放,B项正确;材料所述属于蒙古西征对欧洲单方面的影响,而文化交流是相互的,且“文化交流”说法笼统,未能指出蒙古西征影响的具体内容,对材料主旨概括不准确不具体,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蒙古西征催生了信仰自由观念和对教会统治的质疑,未提及制度革新,排除C项;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初,不是由蒙古西征直接引发的,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时期(欧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通过战争、外交控制、“遗嘱继承”等多种方式在希腊化地区扩张,D项正确;获得希腊化国家广泛支持,在材料中没有描述,排除A项;材料中通过“遗嘱继承”的目的在于“合法”地兼并土地,并非为罗马政权寻求统治合法性,排除B项;从材料无法看出罗马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项。故选D项。
1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发生了碰撞和交流。材料所述希腊人在宗教上受到埃及、波斯文化的影响,表明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不同文明的交流融合,促进希腊化文明的形成,D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沟通了欧亚文明,也即亚历山大东征不是欧亚两大文明的首次沟通,排除A项;材料除了提及埃及文化,还提及希腊、波斯、中亚文化,“古埃及文化的传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1世纪基督教产生于巴勒斯坦,亚历山大东征是在公元前4世纪晚期,排除C项。故选D项。
16.恢复了中断至少四个世纪接触;建立了更直接的全面的来往;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海陆通道畅顺;中国居于主动。
【详解】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元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正是蒙古将原本支离破碎的地区整合起来,才促进了欧洲直接接触远东地区。蒙古人的征服使欧洲与中国的相互了解和交通在一切接触中断了至少四个世纪之后又得以恢复”可知,恢复了中断至少四个世纪接触、建立了更直接的全面的来往;根据材料“蒙古人的到来给西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些机遇存在于宗教领域和商业领域。西征打通东西方通道,促使西欧人来中国,往返这一商道的人在回到自己家乡之时,大多都腰缠万贯,通过他们的介绍和口口相传,促进了西欧人进一步探索东方,发现世界”可知,交流的范围空前扩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通道畅顺;根据材料可知,这时期的东西方交往,中国居于主动。
17.(1)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2)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交流;促进文化传播和交流;丰富了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世界文明进程等。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文明:据材料形势图和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沟通了地中海区域的古代希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代西亚文明、印度河流域的古代印度文明。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世界。作用:据材料“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可得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交流、丰富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根据材料“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可得出促进文化传播交流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
18.(1)文字:楔形文字。法典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变化:发生战乱,公元前331年两河流域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2)表现:巴格达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巴格达城的码头长且停泊着几百艘船只;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中国、印度、非洲等各类商品出售。时期:8世纪中期。
(3)顺序:中线----北线----南线。名称:伊利汉国。影响: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比较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文字:结合所学可得出:楔形文字。法典名称:结合所学可得出:《汉谟拉比法典》。变化:由材料一“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可得出:发生战乱,公元前331年两河流域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巴格达)。表现:由材料二“新都巴格达建成后,才几年工夫,便由一个古老的小村落,一跃而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可得出:巴格达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由材料二“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可得出:巴格达城的码头长且停泊着几百艘船只;由材料二“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可得出:巴格达市场上有来自中国、印度、非洲等各类商品出售。时期:结合所学可得出:8世纪中期。
(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蒙古)。顺序:由材料三“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并结合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可得出:中线----北线----南线。名称:结合所学可得出:伊利汉国。影响:结合所学可得出:严重破坏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
19.(1)特点:垂直管理;措施多样;重视统治机构的设置、制度建设和官员培训;加强政治控制与物质掠夺并举。
作用:提升了波斯帝国的治理水平;有助于加强波斯帝国与中亚地区的长久联系;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亚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互动。
(2)措施:加强暴力机关的设置;向中亚大批移民;经济掠夺较为严重;推行宗教迫害政策。
(3)地位:中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古代世界交往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波斯帝国、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与治理,推动了世界民族迁移,有助于亚欧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亚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成为连接东西方贸易的桥梁与纽带,其自产和中转的物资大大丰富了世界贸易市场。(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和中亚。
特点:据材料“中亚被纳入波斯国王的统治之下”得出垂直管理;据材料“派遣人员驻扎中亚,设置军事堡垒,并在当地建立较为完善的税收制度”得出管理措施多样,重视统治机构的设置、制度建设;据材料“不少书记官和行政人员,先在帝国中心受训,然后前往中亚就职”得出重视官员培训;据材料“行政人员……前往中亚就职”“中亚的行省乃至个人都对帝国负有纳税义务”得出加强政治控制与物质掠夺并举。
作用:从对波斯、对中亚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建立较为完善的税收制度”“连接中亚各行省的‘王道’……成为整个帝国道路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得出提升了波斯帝国的治理水平;据材料“波斯帝国加强了中亚与邻近地区的交流”得出有助于加强波斯帝国与中亚地区的长久联系;据材料“在推动人员流动的同时,物资也在中亚与帝国中心之间流通”得出促进了中亚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互动,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的发展。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西亚和中亚。
措施:据材料“帝国派出总督、建立军队、法庭、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器,镇压中亚人民的反抗”得出加强暴力机关的设置;据材料“将所住房屋全部让给东迁的阿拉伯人”得出向中亚大批移民;据材料“对农民和手工业者课以苛捐杂税和实物贡赋,并强迫他们无偿修筑桥梁、城墙及开挖渠道等”得出经济掠夺较为严重;据材料“阿拉伯哈里发要求中亚地区的民众信奉伊斯兰教,企图在此建立长久的统治”得出推行宗教迫害政策。
(3)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亚。
地位:结合所学,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纽带;据材料“波斯帝国加强了中亚与邻近地区的交流,为东西方之间大规模有组织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阿拉伯帝国的治理进一步加强了中亚在东西方贸易史上的地位,为丝绸之路交流创造了条件”并结合所学得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东征、阿拉伯帝国在中亚的统治与治理,有助于亚欧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