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采菱》《洪湖水》《水乡船歌》课件+素材+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音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采菱》《洪湖水》《水乡船歌》课件+素材+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29:52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采菱》《洪湖水,浪打浪》《水乡船歌》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采菱》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歌曲,歌曲旋律婉转动听,营造了一种江南水乡优美秀丽的场景。歌曲为一段体,共五个乐句,其中第一乐句多次采用一字多音的创作手法,使婉转流畅的旋律深入学生脑海,并为整首歌曲的氛围奠定了基础;第四乐句主要节奏发生改变,通过弱起和切分音,又营造出在水中划船时有力的画面;总体而言整首作品旋律优美深受人们喜爱。
《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并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歌曲旋律悠扬,曲调婉转,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歌曲共由三个段落组成,其中第二个段落为二重唱的演唱形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此起彼伏相辅相成,把洪湖优美的风景展现的淋漓尽致。
《水乡船歌》是一首笛子与乐队的器乐曲。全曲共包含三个段落,第一段速度稍慢,曲调婉转,给人一种漫游在水乡之中心旷神怡的感觉;第二段速度稍快,又使水乡的形象更加活泼鲜明充满生机;第三段又回到慢速,让人仿佛又回归到这美丽的水乡之中。此外本曲由C调、G调大曲笛F调梆笛三支扎在一起的排笛演奏。
二、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目标指向
能用自然有感情声音演唱歌曲。 声音优美富有感情。 目标一目标二
在聆听的过程中;能区分乐曲段落;区分二重唱演唱形式。 1. 聆听的准确性。2.能用语音及动作进行表达和评价。 目标三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音乐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演唱能力,并认识了解了一些演唱形式,本单元继续从演唱形式和音乐知识上探索,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与感受,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帮助学生建立起更系统的音乐知识和演唱技能。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与演唱,体会不同音乐形式(独唱、齐唱、二重唱、器乐曲)及不同地域水乡音乐的风格及特点。(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能用自然有感情的声音演唱《采菱》,正确掌握反复记号及二重唱等音乐知识。(艺术表现)
3.能用符合音乐节奏的律动对作品进行创编和表演。(艺术表现、创意实践)
4.通过对水乡音乐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生活的热爱。(文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
1.学唱歌曲《采菱》;区分二重唱演唱形式;分辨《水乡船歌》段落。
2.领会多种演唱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六、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能猜猜看他是哪个地域的么?(播放水乡视频教师随着音乐节拍做采菱的动作) 1.聆听音乐思考教师问题。 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同身受,直观的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景与音乐,引出课题《采菱》。
二、新课讲授《采菱》 2.采菱律动师:没错就是江南地域的音乐,接下来请你跟着音乐节拍一起做一做、听一听水乡的孩子在干什么吧!3.师:简单介绍菱角。4.师:请同学们再跟老师做一做,看看我的动作有什么变化?(在第四乐句加入和切分重音一致划船动作)讲解大切分节奏。5.师:接下来,请你再听一遍并想一想这首作品的演唱形式和情绪是怎么样的?6.师:同学们感受的都很准确,那你能用刚才感知的情绪哼唱一下歌曲吗?(播放音乐,并用“en“音进行哼唱)7.完整演唱。8.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歌词就一段但是却唱了两遍?你能跟着音乐再唱一唱,并看看他是从乐谱哪唱到哪的? (讲解D.S.反复记号)9.师:还记得我们之前怎么律动的么?你能边唱边跟着做一做么? 2.聆听音乐,跟随老师的节奏做采菱角的律动。回答教师问题:在采菱角。3.了解江南特有植物“菱角”。4.边做便感受划船动作。5.思考并回答问题:齐唱、优美地、甜美地……6.跟随音乐进行哼唱。7.跟随教师琴声完整演唱歌曲。8.边唱边找一找演唱顺序。9.边唱边律动。 通过提问的形式,在感受节拍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听和思考的能力。理解歌词含义,对江南音乐的风土人情更加了解。用动作辅助节奏教学,让学生感同身受为接下来的其他演唱形式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哼唱再一次感受歌曲的旋律,为接下来歌曲的演唱做准备。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通过自主发现的方法,更能加深对反复记号认识。
《洪湖水,浪打浪》 10.师:老师又带来一首歌,请你听听他是哪个地域的?并且听听老师的演唱形式是哪种。(教师范唱《洪湖水,浪打浪》11.师:接下来请你再听听音乐,和刚才老师唱的有什么区别?感受又有什么不同?12.师:这就是二重唱,接下俩请同学们分两组用动作表现这个地方把! 10.聆听教师范唱,回答问题:独唱。11:生:出现了两个人重叠演唱。12:用动作表现二重唱。 与原曲二重唱形成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两种演唱形式的差别。培养学生自主听辨的能力。加深对二重的理解。
《水乡船歌》 13:师:接下来请你再听听在这首作品,他的体裁是什么呢?(播放引子)14:师:那这首作品又给你什么感受呢?你能试着描绘一下画面吗?(播放A段)15:完整聆听,区分段落,并提问中间有什么变化?有什么不同感受? 13:回答教师问题:器乐曲。14:生:描绘了温婉的江南水乡风光。 15:引子、A、B、A‘,并回答教师问题。 与之前不同演唱形式呼应,形成闭环。培养学生自行想象的能力。学习曲式知识,其他段落区分。
三、小结 16:师:同学们谁能总结下我们今天学习的三首作品都是什么形式?17:师:那这几种形式你能对比说出他们描绘的水乡有什么不同么?(学生答完后教师总结) 16:齐唱、二重唱、器乐曲还有教师独唱。17:思考并回答教师问题。 回顾知识,加深印象。
四、拓展与检测 18:看来同学们,对这几种形式已经理解的非常深刻了。那么接下来请以小组为单位,尝试用这几种形式来展现下面的场景。例如:渔船出港:独唱——乘风破浪:二重唱——惊涛骇浪:轮唱——风平浪静——打击乐器——满载而归——齐唱……19.分组展示。20.总结。 18:分组展示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丰富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增加合作意思,同时也能检测本节课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2张PPT)
《水乡船歌》
EDUCATIONAL
TRAINING
PRESENTATIONS
《洪湖水,浪打浪》
《采菱》
江 南
《采菱》
菱角
菱角,产于中国南方,又叫菱。二角为菱,形似牛角。草本水生植物,果壳坚硬,幼时为紫红色,老熟时变为紫黑色。
TRAINING
CONTENT
做一做,想一想
EDUCATIONAL
TRAINING
PRESENTATIONS
总结
COURSE
DESCRIPTION
X X X
切分
想一想:
演唱形式、情绪 ?
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唱一唱
总结
COURSE
DESCRIPTION
D.S.
从记号处反复
《采菱》
COURSE
DESCRIPTION
一 起 律 动
听一听
猜一猜
比一比
EDUCATIONAL
TRAINING
PRESENTATIONS
洪湖
《采菱》
COURSE
DESCRIPTION
你能用动作表示
二重唱吗?
《水乡船歌》
听一听作品的体裁?
COURSE
DESCRIPTION
《水乡船歌》
给你的感受?描绘一下想象的画面
COURSE
DESCRIPTION
《水乡船歌》
完整聆听
COURSE
DESCRIPTION
引子 A B A’
抒情 欢快 抒情
对比总结
COURSE
DESCRIPTION
作品: 形式: 感受上有什么区别?
《采菱》 齐唱 动听……
《洪湖水,浪打浪》 独唱 更优美……
《洪湖水,浪打浪》 二重唱 此起彼伏更婉转……
《水乡船歌》 器乐曲 更悠长引人遐想……
拓 展
COURSE
DESCRIPTION
还可采用:
齐唱
独唱
二重唱
器乐曲
器乐、打击乐
COURSE
DESCRIPTION
展 示 时 间
拓 展
EDUCATIONAL
TRAINING
PRESENTATIONS
下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