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4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幕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
A.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朝鲜与东罗马已有直接联系 D.东亚风俗已经被西方文化同化
2.早在公元前7 世纪,其他民族还在祈求神灵保佑的时候,古希腊人就在积极探寻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后来,又有人提出“无限者”、气、火、水、土等为世界本原的观点。由此可见,古希腊( )
A.哲学蕴含理性主义精神 B.解决了世界本源的问题
C.文明程度领先世界各国 D.哲学发展呈现混沌局面
3.日本汉诗是日本人直接用汉字按照汉诗格律用韵创作的诗歌,包括律诗、绝句等题材。据《汉诗文图书目录》记载,从奈良时代至汉诗衰替的明治时代,先后问世的汉诗总集与别集达769种、2339册,收入诗歌在20万首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 )
A.日本文字是汉字派生的 B.日本全盘吸收儒家文化
C.中国奉行开放包容政策 D.中华文化对日本的辐射
4.有学者指出,古代希腊艺术家们在观察生活或创作构思时,并不是根据神的谕示或权威的独断,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用全部的身心去研究自然和人本身。因此,索福克勒斯创作出《俄狄浦斯王》,希罗多德讲述着他的《历史》,菲迪亚斯设计创作了帕特农神庙及雅典娜神像。该学者意在说明古代希腊( )
A.成为欧洲史学发展的源头 B.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C.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 D.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
5.亚里士多德认为,个人美德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十分重要。法治不应有悖于德性,因为它们的共同目的都是保证公民和城邦的幸福。亚里士多德这一观点( )
A.弘扬了罗马法的务实精神 B.推动了雅典民主制的建立
C.背离了柏拉图的理性思维 D.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重视
6.1989年,考古人员在伊拉克北部地区发现了亚述帝国时期大量来自印度河流域的红玉髓和青金石珠饰等珠宝。这一发现可用于证明当时( )
A.西亚与南亚存在文化交流 B.亚述成为了世界性帝国
C.中亚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D.亚述全面吸收印度文明
7.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其代表作《文明的冲突》中指出,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造就了俄罗斯文化来源成分的多样性,俄罗斯既与西方对立,也与东方对立,它既是西方又是东方。俄罗斯同西方和东方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上的三位一体。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是( )
A.俄罗斯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 B.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俄罗斯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 D.俄罗斯文化具有创新性
8.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材料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有( )
①多元性 ②开放性 ③包容性 ④创新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如图是那尔迈调色板,是埃及古文字文物的代表,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该图所示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阿拉伯文字 D.甲骨文
10.12世纪法国学者阿贝拉在其著作《是与非》中,列举了一百多个神学命题,每个命题都有肯定或否定的两种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从信徒或教父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都具有同等权威。这反映出当时( )
A.法国宗教改革的时机较成熟 B.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基督教神学信条受到了质疑 D.世俗王权与教权的矛盾缓和
11.迄今发现的《吉尔伽美什》是写于12块泥板上的史诗,其中的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曾是一个残暴的统治者,女神阿鲁鲁创造了恩奇都这个英雄人物来制衡他。恩奇都说:“我要让乌鲁克人都知道‘世上我最强’,我要改变那里的现状,生在荒野中的人才最有力量!”据此可知,《吉尔伽美什》( )
A.歌颂无畏的英雄主义 B.讲述真实历史且浪漫
C.体现鲜明的理性精神 D.反对君主的专制统治
12.学者安·邦纳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这表明古代希腊( )
A.肯定人性和人的欲望 B.否定基督教神权统治
C.具有浓厚的人文意蕴 D.征服自然的意志顽强
13.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官方支持邀请外国学者来巴格达宫廷,赞助把希腊语和梵语的文学和科学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并在巴格达创立了一所宏大的学术研究中心,聘请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祆教徒等其他信仰的学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该现象的出现( )
A.带有鲜明的文化扩张性质 B.有利于近代西欧思想解放
C.阻碍了阿拉伯文化的传承 D.说明了地理位置决定文明
14.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以英雄吉尔伽美什的经历体现出个人奋斗和对其超越的渴望。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据此可知,该史诗( )
A.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 B.兼具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
C.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 D.折射出西亚神权力量至高无上
15.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但是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这表明拜占庭文化( )
A.西方化趋势日益严重 B.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C.侧重于政治制度创新 D.抛弃了自身固有传统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文化是由阿拉伯人的本土文化与伊斯兰教文化,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印度文化汇合而成的。在阿拔斯王朝建立的最初一百年间,公元8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王朝统治者通过对早期文化发达地区的征服,深切感受到先进的科学文化对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何拉伯人认为,拥有丰富的学识是一个穆斯林最为荣耀的装饰,在这种尊重知识的信仰环境和文化筑围中,阿拔斯王朝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兴起。百年翻译运动(约750-850年)是阿拉伯人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运动,在其结束以后,阿拉伯人在科学与文化上进入了独立发明和创造时期。
——摘编自陈字《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 中世纪的可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自由思想的发展和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它使文学沦为宗教的宣传品,大量的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旨在宣扬,普及基督教的教义与道德,使人敬畏上帝、禁欲苦行、寄托来世……较有文学特色、影响最大的是《灵花》,它由多人汇编、加工而成,是记述圣弗兰西斯及其修会宣传福音、领受圣恩的故事集,描写圣弗兰西斯忍辱苦行、救治病人,感化俗人和异教徒,甚至向禽兽讲道的故事,生动有致。
——摘编自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西欧文明》
材料二 中世纪人的文学,就是世俗文学。中古世俗文学虽然在不同程度受到封建意识和宗教思想的影响,但是它毕竟以写人为主,歌颂人的英雄主义,表彰人的坦白襟怀,反映人的理想愿望。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与宗教文学的幻想彼岸世界,鼓吹出世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欧洲中古世俗文学虽不承上,但却启下,其表现有四:一是梦幻手法,影响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歌德的《浮士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二是象征手法打开了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的通道;三是骑士传奇为近代欧洲小说之母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之特色;四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歌颂贤明君主,乃承袭世俗文学之衣钵。
——摘编自刘连青《中古欧洲文学面面观》
(1)西欧中世纪文学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中世纪文学的重要意义。
18.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原本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思想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中西思想史研究》
(1)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III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道”。
——《路德选集》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3)结合材料二、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19.[中西绘画与艺术发展]
材料一 中国山水画家群体由士大夫或文人组成,画家们重“立意”,追求超然于世。笔墨技法中以形写神、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山水景致是画家心中之景,形的精准与否,却不是关键,更多的是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黄公望曾言“不以刻画真山真水为目的,即使描写一石一木,也不能被笔墨所约束,不能失去文人的气派。”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画中被赋予生命与个性特征,是山水画家表达景物与抒情的必要手段。山水画家善于运用各种线条与各式皴(cūn)法塑造山石特性,大胆运用空白、突出主体,借助观者联想与想象自由发挥。
——摘编自黄宏《浅谈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之差异》
材料二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需要真实的再现自然。受此影响,早期西方风景画家在作画时,选择忠实的再现自然,画其所见之景,感受自然之美,遵守科学、合理、写实的法则。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同时为了更真实的再现自然,画家们痴迷于研究透视、色彩、光影,并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逐步深入的将各种造型因素在画面上体现出来。通过科学的绘画分析、程式化的构图、准确的线条块面、务实的笔触、浓烈的色彩、微妙的光影变化真实再现自然风景。
——摘编自方苹《中西传统绘画特点的异同与其背后原因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推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因素,并简析山水画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不同。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朝鲜)。据材料及所学可知,7-9世纪属于中国唐朝时期,今韩国庆州地区发现的胡俑形象来自于地中海东罗马人、波斯人和中亚地区,反映了唐朝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A项正确;“主要依赖”说法错误,这一时期除了海上丝路,还有陆上丝路,排除B项;“直接联系”说法不准确,材料只涉及朝鲜与东罗马的联系,不一定是直接联系,排除C项;“被西方文化同化”说法错误,材料反映了东西文化的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7世纪时,古代希腊人就将关注的重点由神转移到自然界,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蕴含着理性主义的精神,A项正确; 只是积极探寻世界的本原, “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仅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无法得出古代希腊文明程度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排除C项;材料反映古代希腊哲学蕴含理性主义精神,而不是混沌局面,排除D项。故选A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根据材料“日本汉诗是日本人直接用汉字按照汉诗格律用韵创作的诗歌,包括律诗、绝句等题材。”可知,日本的诗歌文化深受中华汉文化影响,说明中华文化对日本文化具有辐射作用,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日本文字,排除A项;“日本全盘吸收儒家文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的开放包容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该学者在论述中强调了古代希腊艺术家们从现实生活出发,研究自然和人本身的创作理念,并通过举例索福克勒斯、希罗多德和菲迪亚斯的作品,来阐述这种理念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这表明古代希腊艺术注重对人性和自然的真实描绘,追求理想的美,体现了人文精神。因此,该学者意在说明的是古代希腊的人文精神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B项正确;材料除了提到史学外,还提到戏剧和雕塑等,排除A项;“文化受地理因素影响巨大”的说法成立,但材料中未涉及到地理因素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未涉及到哲学家,涉及到戏剧家和史学家等,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希腊。根据材料“个人美德对于社会正义的实现十分重要”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个人美德对社会正义的重要性,强调的是个人价值观,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的务实精神,排除A项;亚里士多德时期,民主政治已经建立,排除B项;亚里士多德的主张是对柏拉图的继承和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亚述帝国地处两河流域,是西亚地区,考古人员发现了亚述帝国时期大量来自印度河流域的红玉髓和青金石珠饰等珠宝,说明当时西亚与南亚有过文明交流,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亚述成为世界性帝国,排除B项;亚述帝国地处西亚地区,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亚述全面吸收印度文明,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俄罗斯)。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独特的地理条件和历史造就了俄罗斯文化来源成分的多样性,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既对立又联系,体现了俄罗斯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既对立又联系,B项说法片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俄罗斯文化与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既对立又联系,C项说法片面,排除C项;材料强调俄罗斯文化具有多元性和独特性,D项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根据材料“阿拉伯人继承和融合了从伊比利亚半岛到印度北部的广大地区的文化遗产,把古代埃及、西亚、希腊、罗马以及印度的文化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根据材料“结合阿拉伯人的风俗语言和传统,创造了阿拉伯文化”可知阿拉伯文化具有创新性。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内容不全面,排除ABC项。故选D项。
9.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古代埃及出现的古老文字是象形文字,A项正确;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文字,排除B项;阿拉伯文字起源于阿拉伯半岛,排除C项;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A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法国。根据材料“列举了一百多个神学命题,每个命题都有肯定或否定的两种答案,而这些答案都是从信徒或教父的著作中摘录出来的,都具有同等权威”可知,信徒或教父对神学命题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答复,这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学信条受到了质疑,C项正确;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A项;14世纪到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当时基督教神学信条受到了质疑,材料未涉及世俗王权与教权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根据材料可知,女神阿鲁鲁创造了英雄人物恩奇来制衡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体现了《吉尔伽美什》反对君主的专制统治,D项正确;材料表明《吉尔伽美什》反对君主的专制统治,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吉尔伽美什》内容并不都是真实的,排除B项;材料表明《吉尔伽美什》反对君主的专制统治,未体现鲜明的理性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由材料中“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等信息可知,古代希腊文明的突出特征是以“人”为主的,这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C项正确;肯定人性和人的欲望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古希腊时期,基督教没有诞生,排除B项;“征服自然的意志顽强”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材料的主旨是古希腊的人文主,排除D项。故选C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帝国时期,官方注重对外来文化的学习、继承与融合,这有利于欧洲古典文化的保存,对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有重要影响,B项正确;材料体现阿拉伯帝国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并非是文化扩张,排除A项;该现象有利于阿拉伯文化的发展,排除C项;“地理位置决定文明”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亚。据材料“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吉尔伽美什》最初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可知,《吉尔伽美什》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据材料“两河流域的神明显带有更多的人性,女神会爱上吉尔伽美什,神和普通人一样会有喜怒哀乐,会有嫉恨等不光彩的心思。”可知,《吉尔伽美什》中部分内容具有文学价值,B项正确;《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史诗,但不能代表古代世界文明的最高成就,排除A项;材料强调《吉尔伽美什》具有文学和历史学研究的价值,未体现人们崇尚英雄的社会风貌,排除C项;材料中虽然提到神,但是材料没有强调神权至高无上,排除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欧洲)。根据材料“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从其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并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拜占庭文化西方化的趋势,排除A项;“侧重于政治制度创新”与材料“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不符,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拜占庭文化抛弃了自身固有传统,排除D项。故选B项。
16.(1)原因: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阿拉伯教育的发展;阿拉伯有较好的学术环境;学者的努力;善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阿拉伯的创新精神。(任答三点即可)
(2)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任答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时期。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根据“王朝统治者通过对早期文化发达地区的征服,深切感受到先进的科学文化对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他们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和知识普及,大量起用知识分子,公正对待学术问题,并给予支持和鼓励,这种宽容对待学术的态度和做法,使帝国各地的文人学者享有极大的学术自由”得出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阿拉伯教育的发展;阿拉伯有较好的学术环境;学者的努力;根据“百年翻译运动(约750-850年)是阿拉伯人全面吸收外来文化的一次规模宏大的学术运动,在其结束以后,阿拉伯人在科学与文化上进入了独立发明和创造时期”得出善于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阿拉伯的创新精神。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阿拉伯时期。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根据“中世纪的可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得出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根据“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心灵解放的‘大跃进’”得出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提供了条件;根据“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得出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17.(1)信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形式较为多样;宣扬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
(2)意义:教化民众,巩固教会统治;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发展;助推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一“教会文学是中世纪西欧的正统官方文学,它使文学沦为宗教的宣传品”可得出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具有教化作用;据材料一“圣经故事、基督故事、圣徒传,赞美诗、祈祷文、圣者言行录、奇迹故事、梦幻故事以及宗教剧”可得出形式较为多样;据材料二“以写人为主,歌颂人的英雄主义,表彰人的坦白襟怀,反映人的理想愿望。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可得出宣扬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据材料一“普及基督教的教义与道德,使人敬畏上帝、禁欲苦行、寄托来世”可得出教化民众,巩固教会统治;据材料二“世俗文学重视现实人生,宣传入世思想,与宗教文学的幻想彼岸世界,鼓吹出世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可得出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欧洲思想解放;据材料二“欧洲中古世俗文学虽不承上,但却启下,其表现有四:一是梦幻手法,影响了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歌德的《浮士德》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等;二是象征手法打开了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的通道;三是骑士传奇为近代欧洲小说之母体,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奠定了19世纪初浪漫主义之特色”得出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发展;据材料二“法国古典主义歌颂贤明君主”可得出助推了欧洲国家民族意识的觉醒。
18.(1)不同:文艺复兴的思想家提倡人性、追求现实幸福,提倡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进行压抑。
(2)不同: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虽然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形成反对封建专制的社会思潮,在当时也没有出现新的社会变革。
(3)历程:希腊先贤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个人意识惨遭压制,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文艺复兴中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14——18世纪的欧洲、明清时期的中国。提取材料一中的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答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即可。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的思想家提倡人性、追求现实幸福,提倡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结合所学理学的知识可知,中国的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进行压抑。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启蒙运动时期的欧洲、明清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启蒙运动的影响可得出,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结合所学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可知,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虽然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形成反对封建专制的社会思潮,在当时也没有出现新的社会变革。
(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和近代的欧洲。结合材料二和相关知识,从观点主张和意义方面阐述。据材料二“人是万物的尺度”可知希腊先贤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他们的思想主张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据材料二“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可得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之后,封建神学统治西方近千年,个人意识惨遭压制,人文主义思想几近湮灭。据材料二“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得出文艺复兴中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抨击封建教会的虚伪和腐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倡追求自由和幸福,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二“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可得出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绝对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据材料二“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得出启蒙运动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封建制度和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强调人的尊严,追求自由、平等,主张人权,人文主义思想达到新的高度。
19.(1)因素: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文人雅士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怀。
价值: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丰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不同:文化内涵上:中国山水画受儒、道、佛的影响,西方风景画受基督教影响;表现方式上: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复杂化;价值观念上: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是画家情感的载体,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具有科学性;绘画特点上:中国山水画以形传神,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画家主体上:中国山水画以士大夫、文人为主;西方风景画多为职业画家。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因素:结合古代中国思想文化可分析出儒家、道教、佛教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作者个人情怀体现的载体”可分析出文人雅士借景抒情,表达个人情怀。
价值:结合传统文化的传承可分析出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结合所学可分析出丰富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2)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和中古西欧。不同:文化内涵上:根据材料“西方艺术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受儒、道、佛的影响,西方风景画受基督教影响;表现方式上:根据材料“线条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视、色彩、光影,并运用油画材料的特性和技法”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线条为主要手段,西方风景画表现手法复杂化;价值观念上:根据材料“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西方画家看来,艺术之美在于真实,感情则是对真实性的补充”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寓情于景,是画家情感的载体,西方风景画强调艺术审美,具有科学性;绘画特点上:根据材料“以形写神”、“更真实的再现自然”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形传神,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画家主体上:根据材料“中国山水画家群体由士大夫或文人组成”可分析出中国山水画以士大夫、文人为主,西方风景画多为职业画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