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8张PPT)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课标呈现】
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各因素是怎样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课标解读】
课标解读
【区域认知】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形成空间观念 ,提高区域认知素养。
【综合思维】能够根据给定的材料和地理图表,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农业生产活动。明确农业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 ,各要素之间相互 联系 、相互影响。
【地理实践力】结合学生生活区域的农业生产开展小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进行农业区位选择时 ,学会尊重自然规律 ,协调好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核心素养
导入:五常大米种植区视频(27秒)
1 农业区位因素
自主学习问题串
1、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分类有哪些?农业有哪些特点?
2、什么是区位、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
3、农业区位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什么是
农业?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广义农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
1、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分类有哪些?农业有哪些特点?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林业
副业
农业的分类
①按生产对象
狭义的农业
即狭义的农业,指栽培农作物以取得植物性产品的农业生产部门。
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利用林木自然特性以发挥防护作用。
用放牧、圈养等方式,饲养畜禽以取得动物产品或役畜。
指捕捞和养殖鱼类、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
指大田生产以外的其它附带经营的生产事业,如养猪、养鸡、编席、采集药材等。
粗放型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手段,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
集约(密集)型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以劳动投入为主的称为劳动密集型,以生产资料投入为主的称为资金密集型,以技术投入为主的称为技术密集型。
农业的分类
②按投入多少
自给农业:产品多自己使用,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例如亚洲水稻种植业、迁移农业、游牧业
商品农业:以销售为目的来进行生产,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普遍实行专业化生产,一个农场一般只种植一种农作物或饲养一种畜或禽。
农业的分类
③按产品用途
农业的特点
3
新疆长绒棉
华北冬小麦
青藏青稞
东北春小麦
南方
水稻
内蒙古畜牧业
云南梯田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
因地制宜
农业的特点
①地域性
2.“立夏种稻 小满插秧 芒种拔节 夏至抽穗 待到秋季金黄满地”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立夏种稻 小满插秧 芒种拔节 夏至抽穗 待到秋季金黄满地
农业的特点
②季节性
不违农时
3.“四季轮回 颗粒归仓”说明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生物生长发育有规律,受自然因素影响,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
③周期性
不违农时
农业的特点
思考:观看五常大米视频思考是哪些因素影响五常大米的生产?
区位:区位=位置+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
农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影响某地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因素
01
自然
条件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03
社会经济
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
02
科学 技术
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
2、什么是区位、农业区位、农业区位因素
3、农业区位的基本要素以及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01
自然条件—气候
五常市冬季寒冷短促,夏季漫长炎热,春季雨少气温偏高,温差大最大昼夜温差是20℃,降水量690毫米,秋季凉爽而晴朗。全年日照时间2690小时;水稻的生长期为141天
热量
光照
降水
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作物的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生长期、生长周期等。
01
自然条件—气候
(1)热量条件
积温:日平均气温≥10℃ 持续期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衡量热量条件的基本指标。
生长期:一年中植物显著可见的生长期间,称为生长期,也称为生季。
生长周期: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
一般而言,热量条件越丰富,气候生长期越_长_,作物生长周期越_短_。
温度带 积温 生长期 熟制 类型
热带 >8000℃ 365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亚热带 4500-8000℃ 218-365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茶、茶叶
暖温带 3400-4500℃ 171-218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冬小麦、玉米、甘薯
中温带 1600-3400℃ 100-171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
寒温带 <1600℃ <1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
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农业生产一年一熟?
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生长周期长,作物品质高
01
自然条件—气候
(1)热量条件
光照条件、昼夜温差主要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产量等。
01
自然条件—气候
(2)光照条件
日照时长达2690小时,日夜温差达到10度以上,最大昼夜温差是20℃,水稻根部吸收养分时刻较长,养分物质丰厚,颗粒丰满。
区分光照与热量
概念区分:光照主要指太阳辐射,热量主要指温度。
光照条件优越的地区,热量条件不一定优越。
热量规律: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减少
光照规律:西部丰富东部少;青藏高原最丰富,四川盆地最少
南方地区-水田农业
年降水量>800mm
西北地区-畜牧业
年降水量200mm~400mm
北方地区-旱作农业
年降水量400mm~800mm
01
自然条件—气候
(3)降水
降水的多少和季节分配影响土地利用状况、生产能力等
光照
热量
降水
昼夜
温差
种类 / 生长速度
(熟制/产量/上市时间)
影 响
产品品质
(有机质积累)
影 响
影 响
土地利用
(与光照负相关)
水热组合
雨热同期利于生长
自然条件—气候
01
01
自然条件—水源
五常大米引用天然水源,水质属于中性水域,年蓄水量达8.8亿立方米以上
水源是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水源较多的地方,适宜于水稻生产和淡水养殖
水源较少的地方,往往只能经营旱作农业或灌溉农业。
塔里木盆地的农业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带,又称绿洲农业。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农业分布
有水源灌溉,灌溉用水包括河流、湖泊、降水、地下水、冰雪融水等。
01
自然条件—水源
一般降水丰富地区,水源也充足。降水稀少地区也不代表就没有水源,比如西北地区还有高山冰雪融水和河流补给;降水丰富地区也可能水源缺乏,比如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新加坡等岛屿面积较小的国家。
河流、湖泊水、水库
高山冰雪与湖泊
区分水源与降水
降水是水源中的一种。水源除降水外,还包括河湖水,高山冰雪融雪,积雪融水,地下水。
东北平原—种植业
②地形
平原:平坦开阔,土壤肥沃,适合发展种植业
01
自然条件—地形
山地:地形崎岖、坡度大,土层薄,适合发展林业
丘陵地形(修建梯田)——发展种植业
发展立体农业
红原县→青藏高原→畜牧业
立体农业
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高效安全是立体农业的特点。
我国江西省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当地的农民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陡坡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适宜发展鱼塘养渔业。
立体农业
指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的一种种植(养殖)方式。因地制宜,高效安全是立体农业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发展基塘农业
我国南方山区土壤偏酸性,适宜种植茶树
(酸碱性)
新疆沙质土壤透气性好,适宜种棉花
(质地)
东北黑土肥力高宜种植大豆
(肥力)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土壤酸碱性、质地影响作物种类;土壤肥力影响作物产量。
01
自然条件—土壤
南方红壤:分布南方丘陵,雨水淋溶作用强,含铁氧化物,呈酸性,肥力低,但利于茶树、柑桔种植
黄土高原:黄土是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垂直节理发育,常形成陡壁,水土流失严重
东北黑土:黑土是世界最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合植物生长,中国东北地区黑土地处世界主要黑土带之一
农业自然区位因素小结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1)热量
(影响作物种类、产量、生长速度、熟制)
(2)光照
(3)昼夜温差
(有机质合成)
(有机质积累)
(4)降水
(影响农业生产类型)
(5)水热组合状况
(6)气象灾害
(1)坡度
(陡坡不利于发展耕作;山区可开展多种经营)
(2)海拔
(影响热量状况;
可利用高差错峰上市)
(1)在干旱地区尤为重要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2)河湖水、地下水、冰雪融水…
(1)肥力
(影响产量和种类)
(2)酸碱性
(3)质地
(4)厚度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3400万吨。
1、结合图,查找俄罗斯气温、降水等资料,说一说,影响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2、找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分析俄罗斯适宜谷物种植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俄罗斯农业带来的影响。
合作探究
纬度高,气候寒冷,寒冷期长(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冻土广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不足,水热配合差,不利于农业活动。
1、结合图,查找俄罗斯气温、降水等资料,说一说,影响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合作探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3400万吨。
东欧平原的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的农业区。
谷物种植地带主要位于西西伯利亚南部和东欧平原南部的伏尔加河沿岸:地形平坦;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土壤肥沃(有深厚黑土分布);灌溉水源充足等。
2、找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分析俄罗斯适宜谷物种植地带的自然地理条件。
合作探究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幅员辽阔,多平原和低地,淡水资源丰富。2016年,俄罗斯出口粮食约3400万吨。
全球气候变暖会使俄罗斯温暖的气候区范围扩大,热量条件变好,农作物可生长的时间变长;
冻土层融化,农业可开发的区域扩大,耕地资源增加,生产规模会扩大。
但气候变暖会有利于病虫繁衍,增加农业生产的威胁。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俄罗斯农业带来的影响。
合作探究
1 主要区位因素
某一区域农业发展所符合的所有因素(或条件)
2 限制性因素
该区域发展农业最欠缺的条件
3 主导因素
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
有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短的板;
无明显短板的地区,主导因素为最长的板。
易混概念辨析
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热量
水源
东北地区——
热量
青藏地区的河谷农业——
热量
西北地区——
水源
江南丘陵茶树种植——
土壤
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 主导因素及特点 限制性因素及特点
东北地区的商品粮极地
南疆的长绒棉生产
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
华北平原
南方地区
地广人稀,土壤肥沃
热量不足
水源充足
热量充足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条件好
水源不足
气温低,热量不足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危害严重
水旱灾害较为严重,丘陵山区土质较差
主导因素与限制因素
阅读材料: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7世纪中叶),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植水稻。
新中国成立后,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形成了特有的“五常模式”,并闻名省内外。
20世纪90年代起,五常就培育了适合本区域种植的五优稻、松粳等系列的稻种,并采用了具有五常特色的一段超旱育苗及大棚旱育苗栽培技术。
2014年,五常市申报了“五常大米”地理标志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15年国家质检总局将五常大米与欧盟进行了地理标志产品标准互换,为五常大米进入欧美市场搭建了新平台。
思考:影响五常大米种植的人文因素有哪些?
种植历史悠久
农业技术革新
政策支持
市场广阔
02
科学技术—技术装备
①技术装备: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机械化收割机
自动挤奶装置
喷灌设施
滴灌设施
节水农业
节水农业是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是水、土、作物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系统工程。
喷灌是借助水泵和管道系统或利用自然水源的落差,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喷到空中,散成小水滴或形成弥雾降落到植物上和地面上的灌溉方式。
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
农业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可以延长农产品的保质期,利于农业销售范围的扩大。
冷藏保鲜
02
科学技术—生产技术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
良种培育
如培育杂交水稻,建温室,修梯田,兴修水利,改良酸性土壤等。
无土栽培技术
改良酸性土壤
02
科学技术—信息化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网络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
精准农业
精准农业是指以“3S”(GIS、GNSS、RS)空间信息技术和作物生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DSS)为基础,面向农田生产的精细农作方式。
1.遥感系统(RS)快速获取墒情、苗情、土壤养分、病虫害等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实时依据。
2.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采集农田信息,指导农机精准作业。
3.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整合各种数据资料,建立农田管理信息系统。
03
社会经济——市场
有机农业
绿色农业
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 品的价格。
供>求 价格下降 农户生产减少
供<求 价格上涨 吸引农户生产
区位
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 “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
03
社会经济——市场
受市场价格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农民收益是逐渐递增的。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
城镇
花卉、
乳牛
塘鱼
乳牛
蔬果
粮棉
蔬果
城市行政辖区内的市区外围地区,以提供蔬菜、副食品满足城市居民需要为主要目的的农业。
最大特点:面向市场
郊区农业
考虑因素
03
社会经济——交通
交通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运输时间。
易腐烂变质的园艺业、果蔬业等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
水产品、进口鲜货需要冷链运输。
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影响农产品的成本、质量、规模和水平。
传统农业适宜分布于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商品农业宜分布于劳动力素质较高的地区。
劳动力丰富的历史经验有助于农业生产。
03
社会经济—劳动力
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
03
社会经济—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但可利用科学技术不利因素进行改造
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大。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世纪70年代以后,沙特利用出口石油积累的财富,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要,鸡肉和牛奶的自给率为40%,蛋类基本实现自给,椰枣和蔬菜还可以出口。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1. 简要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全年高温,光热充足;石油生产大国,有雄厚的资金用于农业投资。
不利条件:境内主要是大沙漠和高原,可耕地很少;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短缺。
2. 沙特阿拉伯在克服农业生产不利条件时,采用了哪些农业科技措施?
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如喷灌、滴灌技术;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采用海水淡化技术等。
活动
合作探究
3. 沙特阿拉伯生产的西红柿为什么能进入英国超市?想一想,影响沙特阿拉伯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沙特阿拉伯光照充足,西红柿品质较好,且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价格低;
英国气候条件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市场需求大,两地运输便捷。
沙特阿拉伯2005年以后小麦产量快速下降,蔬菜和牛奶比重快速上升,主要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农业生产规模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以前粮食难以自给,2005年后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求,主要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农业投入增多和农业技术(灌溉技术)进步。
合作探究
2 农业布局
自主学习问题串
自主学习问题串:
1、什么是农业布局?
2、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征
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4、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特点、区位条件分析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副业
渔业
农业布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是农业布局的基本原则。
1、什么是农业布局?
(1)概念: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2、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特征
水稻种植业
地中海型业
商业型混合农业
畜牧业
英国商业型乳酪业
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以种植水稻为主,是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种独特类型的农业。
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
特点:
①小农经营
②单产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
季风水田农业
(1)水稻种植业
4、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地区、特点、区位条件分析
结合(书本P65)水稻的生长习性以及(图册P28)亚洲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分布等特征,分析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形成的区位条件。
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
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区,全年(终年)高温或夏季高温;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地区,降水充沛,雨热同期
气候条件
地形/土壤条件
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和盆地丘陵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较肥沃。
劳动力条件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亚洲水稻种植业区位条件
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传统经验丰富。
种植历史
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市场
亚洲水稻种植业地区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市场需求量大。
家庭单位
小农经营
单产高
商品率低
机械化
水平低
水利工程
量大
科技
水平低
【活动】P67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及其解决措施。
地形: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种植区多为山地丘陵区,机械化难以推广。
解决措施:发展适合山地地形的小型农用机械。
多旱涝灾害:东亚、东南亚、南亚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出现旱涝灾害。
解决措施:兴修水利工程。
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类型,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分布:有美国(中部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
特点:①生产规模大
②农业科学技术先进,机械化水平高,
③地广人稀
④市场广阔
⑤交通运输便利
⑥自然条件优越
(2)商品谷物农业
冬
春
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地形:地势平坦开阔 [中央大平原]
水源:水源充足 [五大湖 密西西比河]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黑土]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市场广阔,世界最大谷物出口国;促进商品粮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现代化。
市场条件
交通条件
河运与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促进大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人口状况
工业条件
科技条件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试分析东北地区成为“中华大粮仓”的区位优势
夏季日照时间长,降水丰沛,雨热同期
气候:
地形:
土壤:
水源:
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耕地面积广;
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我国商品谷物农业
人多地少
地广人稀
区域化专业化生产
产品:稻米
产品:小麦、大豆、玉米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
生产规模大
单产高,商品率低
商品率高
机械化水平低
水稻种植业
商品谷物农业
机械化水平高
热带地区种植大规模的单一经济作物,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农业。作物如咖啡、可可、茶;香蕉、菠萝、芒果;油棕、剑麻、烟草、棉花和黄麻。
分布地区:广泛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特点:①商品率高
②专业化
③地域化程度高。
(3)热带种植园农业
剑麻
咖啡
橡胶
油棕
香蕉
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分布地区:主要分布区有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特点:是一种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专业化程度高。
(4)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上的大牧场牧牛业,因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世界大牧场经营的杰出代表;
潘帕斯畜牧业商品化、专业化、地域化程度高,已成为牧场放牧业的典型。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草场之一
气候条件
土地条件
地广人稀,而且土地租金很低,为牧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性;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临近太平洋、大西洋,水资源丰富
水源条件
阿根廷地广人稀,所产牛肉主要供出口。
人口条件
交通条件
铁路的贯通,便于把肉牛运到港口城市屠宰加工后外运
海上冷冻船的发明,使潘帕斯牛肉的市场扩展到欧洲。
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区位条件
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饲料,打井机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等措施
加强对良种牛的培育,以及对牛群病害研究。
科技因素
我国西北内陆畜牧业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对比分析
项目 内蒙古牧区 潘帕斯牧区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较干燥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较温暖
交通 深居内陆,对外交通联系不便 濒临大西洋,对外联系便利
生产模式 粗放型放牧 大型牧场,商品性经营
品种 马、牛、羊 牛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机械化水平、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距市场远近和饲料供应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5)乳畜业
气候:西欧和中欧属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地形:西欧地形以平原为主,草地面积大,山地土壤肥沃。
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
市场:西欧城市化程度高,邻近市场,市场广阔;
交通:陆、海、空运输发达;
饮食习惯:欧洲人长期的牛奶及制品的饮食习惯;
科技:西欧乳畜业机械化程度高,有专门自动化挤奶设备,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西欧乳畜业区位条件
人工草场
肉类、皮、毛
奶制品
半干旱、半湿润
气候:温和湿润
地广人稀
城市人口密集地区
外地市场
大牧场放牧业
乳畜业
本地市场
产品
气候
产业分布
市场
饲料
共同点: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经济效益好
天然草场
属于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优势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等,葡萄、柑橘、油橄榄等园艺作物也比较多。
分布地区: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农业特点: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6)地中海式农业
油橄榄
无花果
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多采用谷物和牧草轮作的方式。
分布地区:美国、西欧、阿根廷等地;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混合农业。
特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效安排生产,商品化程度高,市场适应性强。
(7)混合农业
混合农业:基塘农业(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同时种植小麦和牧羊的混合经营方式,小麦—牧羊带。
分布于东南部和西部的草原地区。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
混合农业分布
澳大利亚东南部
墨累-达令盆地
澳大利亚
西南部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形成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
较好的灵活性和市场适应性;
休耕地
麦田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
墨累—达令盆地处于大分水岭的西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墨累—达令盆地正处于大分水岭的雨影区,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
澳大利亚政府不遗余力的修建水利工程,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大大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的农牧业的发展。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
判断依据 判断结论
生产对象 生产目的 生产规模 地域类型
水稻 自给 小农经营 季风水田农业
牛、羊 面向市场 大牧场 畜牧业
小麦、玉米 面向市场 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商业型谷物种植业
谷物、牲畜 主要面向市场 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 商业型混合农业
单一热带经济作物 面向国际市场 大规模的密集型农场,生产设施齐全 商业型热带和亚热带栽培业
判断农业地域类型的方法
建立一种生产对象→生产目的→生产规模→地域类型的思维模式
自给自足
商品化
“小而全”
专业化
分 散
集 中
“千篇一律”
地域分工
粗放型
集约型
农业生产经营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
根据产品用途: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根据投入多少
粗放农业
集约农业
世界农业生产发展趋势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主要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下表表示2014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此回答下面1~2题。
1. 我国东部地区温室、大棚面积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热条件优越 B.生产技术水平高 C.市场需求量大 D.水分条件好
C
【解析】第1题,我国温室、大棚主要生产的农作物是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这些农产品生产的数量主要受市场条件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北部的光热条件、水分条件并不优越,生产技术水平也不是都很高,但东部经济发达,对蔬菜、食用菌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故A、B、D项错误,C项正确。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主要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下表表示2014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此回答下面1~2题。
2. 我国西北地区推广温室、大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光照 B.地形 C.劳动力 D.交通
D
【解析】第2题,温室、大棚主要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农作物,这些农作物易变质,需要较好的交通条件来实现市场流通。我国西北地区交通不便是发展温室、大棚生产的主要限制条件,故D项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好,劳动力数量丰富且廉价,地形能满足温室、大棚的生产,故A、B、C项错误。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上,有不同的农业生产。该地地势西高东低,山麓脚下是鱼塘,往上依次是地形平坦地带是稻田、坡地是菜地花圃、山坡平坦地带是村庄、再往上坡度较陡地带为果园,故直接反映了地形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C
【解析】第4题,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城市郊区农业中,因稻田占地面积广,产值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也不是很高;而鱼、水果、蔬菜及花卉等农业副产品的城市需求量相对较大,经济效益髙。故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生产规模一般会不断扩大,而导致了水稻种植面积缩小。
该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4.随着城市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
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
降低的是 (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A
【解析】第5题,该地区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小,气温低,容易出现低温冻害,蔬菜种植难度大。故A正确,BCD错误。
秋明、汉特—曼西斯克等城市的蔬菜供应主要依靠进口,波动较大。2014年起,这些城市以及周边地区采用荷兰等国的技术,修建了大型温室蔬菜培植基地,生产的蔬菜可满足当地约20%的需求。据此回答第5题。
5. 该地区蔬菜种植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A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马铃薯在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云贵高原和第三级阶梯的东北平原、长江中游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秦岭——淮河以北,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马铃薯种植广泛;马铃薯对水源的要求不高,在一些干旱地区也有种植。
读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以下对马铃薯种植区分布特征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种植区分布广,北方、南方种植
均较普遍
B.马铃薯种植区分布范围狭窄,主要分布在第二、三级地势阶梯交界处
C.对气温的要求较高,最冷月均温低于0℃的地区不能种植
D.对水源的要求较高,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且缺乏灌溉水源的地区不宜种植
A
【解析】第7题,甲地位于东北地区北部,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河北省西部地区丘陵山地分布广,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丁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乙地为云贵高原,农业主要分布在耕地面积较大的坝子(山间盆地)中,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
读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7.对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马铃薯
种植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种植马铃薯可一年两熟
B.乙地马铃薯主要种植在坝子上,一年
两到三熟
C.丙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大的原因是平原面积广
D.丁地马铃薯种植面积小的原因是水热条件差
B
【解析】第8题,我国原来的稻谷余粮区主要在
南方地区,排除A选项;由图可知,长江中游区和淮河下游区的稻谷供需结余多为正值,而珠江下游区的稻谷供需结余为负值,说明其不再是主要稻谷余粮区,故C选项正确。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8~10题。
8.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C
【解析】第9题,黑龙江省地广人稀,人均
耕地面积大,故A项正确;安徽省的人口较多,农业劳动力较多,故B项错误;黑龙江省纬度较高,复种指数较低,且淡水资源没有明显优势,故C项和D项错误。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8~10题。
9.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
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A
【解析】第10题,南方是我国主要的稻谷消费区,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北方稻谷大量运往南方,势必会导致运输成本上升。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图2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8~10题。
10 .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B
1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班牙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橘栽培国,产量居世界第五位。该国在东部沿海肥沃土壤上集中成片种植优质“无核克里曼丁”柑橘,集约化经营,产品出口到欧盟各国。
分析西班牙柑橘种植业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
沿海地形比较平坦;
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冬季温和,利于柑橘越冬;
土壤肥沃。
气候湿润的
亚热带丘陵地区
气地水土
沿海地区地形较为
平坦, 土壤肥沃
地中海气候,夏季晴天多,气温高,热量充足,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最冷月的气温在0 ℃以上,有利于柑橘越冬
12.阅读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务镇是天津市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有蔬菜基地2 666.67公顷,其中各类温室大棚1400公顷。读图和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河西务镇的新鲜蔬菜通过“绿色通道”,在采摘1小时之后就可直接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各大超市和市场,逐步实现“农超对接”。
(1)分析河西务镇蔬菜能够快速供应市场的原因。
(2)河西务镇提出“河岸建成景观带,大田变成
采摘园”的发展目标,据此说出为实现这一目
标应采取的措施。
距离天津和北京市区近,地理位置优越
有省道、高速公路相连,交通便捷;流通中间环节少;国家政策支持等。
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或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进一步发展交通(或加大科技投入,推广优质品种;或加强对外宣传;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或国家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