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 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15:5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约公元前3000年,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有发达的畜牧业,驯养马、牛、猪、羊等,会使用马和马拉战车。他们的一支赫梯人于公元前2000年进入小亚细亚,并建立了国家。从中可以看出( )
A.印欧人迁徙冲击了当地的社会秩序 B.印欧人的文明发展状态在当时最先进
C.印欧人以种植业为主要的经济来源 D.生产力发展为印欧人迁徙提供条件
2.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结合各族群实际需要,其决定采取以英语为主,以马来语、华语、印度语和泰米尔语为辅的语言政策。而到1966年新加坡将双语教育写入《教育报告》,全民在掌握英语方便工作的同时也需要掌握本民族语言。新加坡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摒弃西方文化的影响 B.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
C.提高国家治理的水平 D.助推国家工业化建设
3.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据此可知,雅利安人的迁徙( )
A.发展了以欧洲文化为主,融合多种文化的印度文化
B.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推动了南亚次大陆的文化多元
C.把马和铁带到印度,改变了原有居民的生活方式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
4.公元1世纪时,日耳曼人还没有金属工业,但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到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的金属工业“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铁和青铜,甚至连金和银也可以经常加工制作,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 B.亚欧大陆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较为缓慢
C.欧洲农耕文明的进程被迫打断 D.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5.如表是1650~1900年世界各大洲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率变化情况(单位:‰)。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1650 18.3 18.3 2.4 5.45亿
1750 19.2 13.1 1.6 7.28亿
1850 22.7 8.1 5.1 11.71亿
1900 24.9 7.4 9.0 16.08亿
A.疫病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 B.人口变化受世界市场扩展的影响
C.技术革命推动了洲际间人口流动 D.奴隶贸易促使美洲丧失大量人口
6.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此表反映出近代人口迁移特点。正确的是( )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①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大 ②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迁移
③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 ④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7.2021年,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是:“毫不妥协并充满同理心地深入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关切着那些夹杂在文化和地缘裂隙间难民的命运。”其代表作《天堂》通过书写一代移民的前生来努力保存那种记忆,找回人们赖以生活并以此认知自我的那些时刻与故事。这反映了( )
A.非洲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B.非洲的社会问题极其严重
C.非洲文学已成为世界主流 D.后殖民主义得到广泛关注
8.“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住地的变化,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使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段材料旨在说明( )
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时期
B.西欧封建制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
C.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
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社会保留了农奴制
9.“萨蒂”,即印度寡妇焚身殉夫的行为。1812—1817年,英印政府几次颁令劝阻该行为,但收效甚微。1829年,英印政府宣布“萨蒂”为非法,须受法庭惩戒,强迫或劝诱“萨蒂”者等同杀害罪,赞同者亦属犯罪。英印政府的上述措施( )
A.扩大了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 B.淡化了印度人的民族民主意识
C.有助于近代人文思想的传播 D.把英国的法律体系移植到印度
10.1964年美国通过《民权法案》,从法律上承认和保障了美国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1965年美国总统约翰逊签署《选举权法》,取消为阻止黑人拥有选举资格而规定的读写能力测试和缴纳人头税,使美国非洲裔居民第一次拥有了不受歧视限制的选举权。这些举措( )
A.成功清除长期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 B.表达出社会吸纳移民的积极态度
C.展现了政府对改善人权状况的努力 D.利于改善美国与非洲的紧张关系
11.20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政府认为“外国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加之邻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正在迅速追赶新加坡。为了试图将这个城市国家从“跨国公司中心”打造为一个“全球城市”,新加坡加大了对高技能移民的引入力度。这反映出新加坡( )
A.区域竞争能力的下降 B.多元文化发展潜藏危机
C.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 D.传统人口结构存在弊端
12.15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西方殖民者踏上海外大肆掠夺之路,大量黄金流入欧洲。殖民的另一面则是: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这说明( )
A.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 B.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社会进步
C.西欧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 D.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
13.改革开放以来,受大环境、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推动,我国掀起了一股“下南洋”风潮,大批创业者、管理层和梦想成为新中产的年轻人迁徙到了新加坡。这说明( )
A.我国和新加坡有共同的信仰和习俗 B.经济全球化推动劳动力的全球流动
C.新加坡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人口输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政策
14.新加坡的语言文化丰富多彩,当地居民使用的语言英语、马来语、华语和泰米尔语并存。广东话、闽南语、潮汕话、客家话、印度语等多种语言也在新加坡广泛使用,混合成了一种特殊的方言——新加坡式英语(Singlish)。该现象反映了( )
A.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认同 B.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
C.生活价值观念的深刻变化 D.移民文化逐渐趋于主流化
15.随着殖民扩张的加剧,澳大利亚等地的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人,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多人,而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这反映出( )
A.劳动力在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 B.殖民扩张重塑了世界格局
C.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 D.移民文化呈现出多元特征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1年,英国政府规定,经政府批准的移澳者可领取一定的路费和其他补助。他们抵澳后,殖民当局还给予土地、农具和牲畜,并无偿提供流放犯人劳动力。“从1831年至1850年,根据政府安排和津贴计划,来到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的移民在二十万人以上。”这一年,英国实行了土地出售制,缴纳一定金额可以购买澳洲土地。从此,把母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逐步移植进来。1839年,英国政府废除了向新南威尔士流放罪犯的制度,而后相继废除了其它地区的流放制。1851年,英国掀起了新一轮移民澳洲的高潮,淘金热下,仅仅两年内的自由移民的人数就超过了过去70年流放犯人数的总和,非土著人口增加了两倍。
——摘编自沈永兴张秋生高国荣《澳大利亚》
材料二 近代以来至20世纪初,绝大部分华工以契约制出国,即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费用,时称“契约华工”。其国内推力,来自乾嘉以来中国人口激增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和朝廷被迫允许华工出洋。到20世纪前期,约有200万华工被送往东南亚,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的种植园和以锡矿为主的矿场。19世纪70年代以后,东南亚的烟草、可可、蔗糖、肉豆蔻、橡胶、波萝等种植园正处于大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劳动力。从1888~1908年,仅从汕头运往苏门答腊的烟草种植园的华工就达13万人。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英国人移民澳大利亚相比,晚清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不同点,并分析这一时期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影响。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载,妈祖在10世纪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为保护神,人们认为她具有控驭大海乃至维持沿海地区秩序的能力。12世纪中期以后,妈祖被纳入到国家认可的神谱,成为政府主导下祭祀的对象之一。下表为历朝册封妈祖的时间及封号。
时间 封号
1156年 灵惠夫人
1192年 灵惠妃
1278年 天妃
1409年 护国庇民普济天妃
1644—1662年 天上圣母
1737年 天后
——摘编自【美】华琛《神明的标准化》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妈祖崇拜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东省鹤山是著名侨乡,比邻广州等通商品岸的鹤山与外来文明的接触很多。山川形势复杂加上濒临大海,导致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因土地纠纷而产生的械斗冲突不断,当地流传着“与其饿着肚子,不如远走高飞”的歌谣。除秘鲁外,美国是鹤山人迁移的又一个落脚点。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对金矿工人的需求增加,太平洋铁路修建,对华工的需求进一步增加。鹤山华工的出洋都要签下契约才可以出国承工,通常被拐骗而被迫签下契约。深刻的社会矛盾和个人生活的不如意,加之对海外金山银山的向往是推动鹤山人出外谋生的重要力量。鹤山作为著名侨乡,固然有其发展特点,但就总体而言,它也是19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人民生活发生剧烈变化的一个反映。
——摘编自徐晓俊《论晚清广东鹤山华工出洋的原因及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实行自发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即“城市老板”管理模式,它存在于美国内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全盛期在一战之前。所谓“城市老板”,是指一些职业政客通过管理和组织移民把持市政权力的移民管理模式。19世纪以后众多移民流向城市,改变了美国生活格局、也加重了城市负担,使城市社会日益混乱不堪。这一时期“城市老板”在各个城市议会把持大权,市长没有实权,不能制订市政管理法规,对其手下也没有必要的约束力。“城市老板”积极参与,适应当时美国城市混乱的环境,弥补和缓解了城市移民管理缺失的弊端。他们往往站在移民的立场上维护移民的利益,使外来人口重拾希望。但是该管理模式并没能彻底解决城市移民问题,甚至还出现了混乱和腐败问题,有的“老板”通过授予资本家特许权以牟取私利。
——摘编自张利萍《战后美国人口流动的新变化及对我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广东鹤山华工出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采取自发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流动现象的认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王朝,它统一中国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第一类是“实关中”,第二类是戍边和开发新区。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北宋末年,由于战乱,北方居民为逃避灾难,大批人口南下,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元朝统一以后,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移民路线。一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有10万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和鲁、豫、赣、蜀等省的农民加入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年10万转业官兵,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吸纳了20多万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自治区内城市的知识青年。二是三线建设:“三线”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山区腹地,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区投入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大军奔往东南沿海和农民工进城。四是出国潮,……估计也有几百万人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方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移民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代(亚洲)。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印欧人进入青铜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为印欧人迁徙小亚细亚提供了前提条件。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印欧人迁徙到小亚细亚地区后建立国家,未涉及冲击当地的社会秩序,排除A项;“最先进”说法错误,材料未涉及与其他文明的比较,排除B项;材料涉及畜牧业,未涉及种植业,排除C项。故选D项。
2.B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6年后的新加坡。根据材料概括可知:“决定采取以英语为主,以马来语、华语、印度语和泰米尔语为辅的语言政策”“全民在掌握英语方便工作同时也需要掌握本民族语言”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注重民族语言的传播,旨在增强民众的国家认同,B项正确;英语仍要在工作中使用,并不是摒弃西方文化的影响,排除A项;未涉及政务性的改革,而是语言方面的规定,与国家治理水平关系不大,排除C项;保持本民族语言与国家工业化建设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依据材料“由于他们(当地人)人数众多,文化又很先进,所以不能被灭绝、赶走或同化……相反,雅利安畜牧者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不得不与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的生活”可知,雅利安人迁徙到印度河流域后,生存方式由畜牧业改为原先居民从事农业,且和原先的居民靠的很近生活,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两者相互融合,促进民族间的交往,从而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形成,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雅利安人受到当地居民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的形成,且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的交融而非独立多元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雅利安人对当地居民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世纪时到公元5世纪末(日耳曼人地区)。根据材料“至公元3世纪上半叶,已经有了自己的金属、织布和造船等工业”、“还出现了仿照罗马钱币而铸造的装饰用金片”且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日耳曼民族迁徙的时期,民族迁徙促进了区域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罗马商品经济的发展领先世界,排除A项;亚欧大陆政治格局、欧洲农耕文明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
5.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50~1900年(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高产作物马铃薯等被引进到欧洲,再加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得欧洲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这一时段欧洲人口增加快;非洲因三角贸易,大量黑奴被贩卖至美洲,因而人口下降迅速;美洲因殖民者的种族屠杀,再加上欧洲殖民者将流行疾病带到美洲,因此美洲人口迅速下降,后来人口比例增加是因为奴隶贸易从非洲运来了大量劳动力以及技术革命吸引大量移民等等。因此,材料说明随着世界市场扩展,世界各大洲联系加强,导致人口变化,B项正确;奴隶贸易是非洲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非洲人口大量减少不是因为技术革命,排除C项;奴隶贸易促使非洲丧失大量人口,使美洲人口数量增长,排除D项。故选B项。
6.C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500-1945年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相关统计,从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和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可知人口迁移呈现的特点是规模更大 ;从移入地为美洲何移出地为欧洲、非洲,可知从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①③正确;②错在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北美洲不属于欠发达地区;④错在移出地欧洲属于发达国家,不能说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排除A、B、D项。故选C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年(坦桑尼亚)。根据材料可知,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主要反映的是殖民主义对非洲的影响,关注的是非洲独立后的发展和非洲移民的生活。凭借这些内容,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这正说明后殖民主义得到世界的广泛关注,D项正确;非洲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与材料时间“2021年”不符,排除A项;该作家的作品主要描写移民生活,并没有反映非洲自身的社会问题,排除B项;一位非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不足以说明非洲文学已经成为世界主流,排除C项。故选D项。
8.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的西欧。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强调的是西欧封建制度是对两种文明的、两种制度的结合,强调二者之间的融合,即西欧封建制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B项正确;材料未说明西欧封建社会建立的标志,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具体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的时间,排除C项;材料未说明西欧封建经济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9.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印度)。据材料“印度寡妇焚身殉夫的行为”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行为受到印度封建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英国政府“几次颁令劝阻该行为”“宣布‘萨蒂’为非法,须受法庭惩戒,强迫或劝诱‘萨蒂’者等同杀害罪,赞同者亦属犯罪”可知,英国政府对这种行为的禁止有利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助于近代人文思想的传播,C项正确;英国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是英国的资产阶级,材料内容没有扩大殖民统治的阶级基础,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对封建思想的冲击,没有涉及民族民主意识,排除B项;英国并没有禁止“寡妇焚身殉夫的行为”的法律,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4年—1965年(美国)。根据材料“法律上承认和保障了美国黑人和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美国非洲裔居民第一次拥有了不受歧视限制的选举权。”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法案的签署,有助于禁止选举活动中的歧视性行为,巩固了美国民权运动的成果,C项正确;“清除”说法夸张,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介绍的是美国官方政府的态度,未体现社会态度,排除B项;材料涉及对象是美国黑人,并非与非洲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90年代末(新加坡)。据本题材料“‘外国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加之邻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正在迅速追赶新加坡”“新加坡加大了对高技能移民的引入力度”可知,新加坡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邻国的冲击,急需调整经济发展战略,C项正确;“加之邻国在基础设施方面正在迅速追赶新加坡”属于新加坡经济模式转型的背景,不是材料论述的核心含义,A项属于以偏概全,排除A项;材料强调经济发展,与多元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传统人口结构的弊端,而是强调引进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表明了殖民扩张的血腥和暴力,而殖民扩张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开辟了通道,这也折射出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海洋文明的扩张,不是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排除A项;殖民扩张对美洲是灾难性为主,不是促进了社会进步,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不涉及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受大环境、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推动,大批创业者、管理层和梦想成为新中产的年轻人迁徙到了新加坡,体现了经济全球化推动劳动力在全球的流动,B项正确;我国和新加坡有共同的信仰和习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新加坡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历史史实不符,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人口的全球流动,而非我国对外开放基本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1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新加坡)。根据材料可知,在新加坡,不同移民族群分别使用自己的语言,多种语言也在新加坡广泛使用,体现了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B项正确;该现象反映了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未涉及文化认同,排除A项;该现象反映了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特征,并未体现生活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新加坡的语言文化丰富多彩,但材料并不能说明移民文化逐渐趋于主流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5.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材料“在澳大利亚,英国人到来之前原住民人口达75万人,1901年只剩下9万多人”“在新西兰,18世纪原住民有25万人,19世纪中叶只剩下5万多人,而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体现的是伴随着欧洲的殖民扩张,导致大洋洲当地原住民呈现断崖式下降,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说明的是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替代性变化,C项正确;受时代局限性影响,当时劳动力并不能再全球范围自由流动,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世界格局的变动,排除B项;材料与移民文化无关,强调的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16.(1)变化:移民人数逐渐增多;由被动移民转为主动移民。成因:英国政府对移民的奖励;采矿业的发展(淘金风潮的爆发);土地出售制的实施及澳大利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罪犯流放制的逐渐废除;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2)不同点:多为契约制的工人;人数规模更大;从事苦力工作。影响:推动了东南亚的开发;为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东南亚提供劳动力;促进中华文化的外传,推动东南亚文化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国内人口压力。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英国、澳大利亚)。变化:据材料“从1831年至1850年,根据政府安排和津贴计划,来到澳大利亚各殖民地的移民在二十万人以上”可知,移民人数逐渐增多;据材料“,经政府批准的移澳者可领取一定的路费和其他补助”“1851年,英国掀起了新一轮移民澳洲的高潮”可知,由被动移民转为主动移民。成因:据材料“经政府批准的移澳者可领取一定的路费和其他补助。他们抵澳后,殖民当局还给予土地、农具和牲畜,并无偿提供流放犯人劳动力”可知,英国政府对移民的奖励;据材料“淘金热下,仅仅两年内的自由移民的人数就超过了过去70年流放犯人数的总和”可知,采矿业的发展(淘金风潮的爆发);据材料“英国实行了土地出售制,缴纳一定金额可以购买澳洲土地。从此,把母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体制逐步移植进来”可知,土地出售制的实施及澳大利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英国政府废除了向新南威尔士流放罪犯的制度,而后相继废除了其它地区的流放制”可知,罪犯流放制的逐渐废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向澳大利亚移民还受到英国工业革命发展需要的影响。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国、东南亚)。不同点:据材料“绝大部分华工以契约制出国”可知,多为契约制的工人;据材料“到20世纪前期,约有200万华工被送往东南亚”可知,人数规模更大;据材料“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的种植园和以锡矿为主的矿场”可知,从事苦力工作。影响:据材料“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和马来亚的种植园和以锡矿为主的矿场。19世纪70年代以后,东南亚的烟草、可可、蔗糖、肉豆蔻、橡胶、波萝等种植园正处于大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大量劳动力”可知,推动了东南亚的开发;为西方列强殖民掠夺东南亚提供劳动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国华工在东南亚等地的生活,促进中华文化的外传,推动东南亚文化的多元化;据材料“来自乾嘉以来中国人口激增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和朝廷被迫允许华工出洋”可知,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国内人口压力。
17.变化:妈祖由民间自发崇拜的地方保护神发展为屡受朝廷册封的国家神明,地位不断提升。
解释:妈祖崇拜原本是具有地域色彩的民间信仰,妈祖被赋予佑护渔民和海商航海安全及维护沿海地区安定的特殊社会功能。宋元以降,一方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东南沿海地位上升,妈祖信仰的影响力随之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利用、提升和推广妈祖崇拜以强化社会控制和国家认同,营造大一统氛围,妈祖成为国家安定统一的象征。此外,妈祖信仰的教化作用符合儒家意识形态的要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这也有助于其地位和影响的不断提升。
【详解】本题是对比、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0世纪以来的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妈祖在10世纪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为保护神,人们认为她具有控驭大海乃至维持沿海地区秩序的能力。12世纪中期以后,妈祖被纳入到国家认可的神谱,成为政府主导下祭祀的对象之一。”可得出妈祖由民间自发崇拜的地方保护神发展为屡受朝廷册封的国家神明,地位不断提升。第二小问解释:根据材料“妈祖在10世纪后期被福建莆田的百姓奉为保护神,人们认为她具有控驭大海乃至维持沿海地区秩序的能力。”可得出妈祖崇拜原本是具有地域色彩的民间信仰,妈祖被赋予佑护渔民和海商航海安全及维护沿海地区安定的特殊社会功能。根据材料“12世纪中期以后,妈祖被纳入到国家认可的神谱,成为政府主导下祭祀的对象之一。”“历朝册封妈祖的时间及封号。”及所学可得出宋元以降,一方面,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东南沿海地位上升,妈祖信仰的影响力随之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利用、提升和推广妈祖崇拜以强化社会控制和国家认同,营造大一统氛围,妈祖成为国家安定统一的象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妈祖信仰的教化作用符合儒家意识形态的要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这也有助于其地位和影响的不断提升。
18.(1)原因:受西方侵略,受西方文化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尖锐;美国出现的淘金热吸引了移民;美国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2)影响:改变了生活格局,加重了城市负担;缺少法律保障,城市管理混乱;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有利于保护外来移民的利益;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移民问题。
认识:人口流动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强了城市活力;但也会对城市和政府管理造成压力;要以明确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人口流动问题。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晚清(中国)。原因:根据材料“广东省鹤山是著名侨乡,比邻广州等通商品岸的鹤山与外来文明的接触很多”,可得出受西方侵略,受西方文化影响;根据材料“山川形势复杂加上濒临大海,导致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农村因土地纠纷而产生的械斗冲突不断,当地流传着‘与其饿着肚子,不如远走高飞’的歌谣”,可得出自然灾害频发,人地矛盾尖锐;根据材料“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和加之对海外金山银山的向往是推动鹤山人出外谋生的重要力量。鹤山作为著名侨乡”,可得出美国出现的淘金热吸引了移民;根据材料“对金矿工人的需求增加,太平洋铁路修建,对华工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可得出美国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2)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题。时空是:1861年之后的美国。影响:根据材料“19世纪以后众多移民流向城市,改变了美国生活格局、也加重了城市负担,使城市社会日益混乱不堪”,可得出改变了生活格局,加重了城市负担;根据材料“这一时期‘城市老板’在各个城市议会把持大权,市长没有实权,不能制订市政管理法规,对其手下也没有必要的约束力”,可得出缺少法律保障,城市管理混乱;根据材料“‘城市老板’适应当时美国城市混乱的环境,弥补和缓解了城市移民管理缺失的弊端”,可得出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根据材料“他们往往站在移民的立场上维护移民的利益,使外来人口重拾希望”,可得出有利于保护外来移民的利益;根据材料“但是该管理模式并没能彻底解决城市移民问题,甚至还出现了混乱和腐败问题,有的‘老板’通过授予资本家特许权以车取私利”,可得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移民问题。
认识:可从人口流动的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考虑,如:人口流动有利于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有利于经济发展;增强了城市活力;但也会对城市和政府管理造成压力;要以明确的法律规范来管理人口流动问题。
19.(1)方向:从中原向边疆地区迁移;从北方向南方迁移;从其他地方迁往政治中心。
(2)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开发边疆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后城市发展的吸引力和学习先进技术。
【详解】(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戍边和开发新区”得出从中原向边疆地区迁移;根据材料“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得出从北方向南方迁移;根据材料“元朝统一以后,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 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得出从其他地方迁往政治中心。
(2)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移民路线”得出新中国成立;根据材料“一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有10万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和鲁、豫、赣、蜀等省的农民加入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得出开发边疆和国防建设需要;结合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可得出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根据所学,从改革开放的角度概括,可得出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发展的吸引力和学习先进技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