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梳理故事情节,领悟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多方面的原因,对文章主题有自己的看法。
2.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3.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教学重难点:
1.关注文中的神态、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分析其背后所揭示的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2.了解以笑写悲的写法,体会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笑犹如一束光,带给人们温暖,笑可以传递快乐,表达美好祝愿;而笑还可以是一把锋利的剑,它可以让这个温馨的社会变得冷漠,还可以让人变得疯疯颠颠。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去寻找答案吧。
二、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鲁迅
此环节以填空的形式进行,旨在检查学生对作者简介的掌握情况。
三、预习反馈,检查词语
师过渡:大家对课文都做了预习,老师来检查一下。
出示词语:
荤菜 侍候 羼水 笔砚 颓唐 附和 惋惜 打折 门槛
踱步 不屑置辩
指名读(多关注中下游的同学),教师正音,齐读。
四、(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过渡:同学们,通过预习课文,我们不难了解,孔乙己的每一次出场都伴随着笑声,那么,在他身上发生了哪些可笑的事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来说一说吧。
预设:生答。1.偷东西遭众人嘲笑;2.没考上秀才遭众人嘲笑;3.教我识字让我觉得好笑;4.分茴香豆吃让孩子欢笑;5.被打折了腿用手走来喝酒的惨状引来嘲笑。
(二)细读品析,深层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师:“笑”贯穿全文,孔乙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什么他的言行让大家感觉好笑呢?
请大家细读课文4-11段,勾画出描写孔乙己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并选取典型语句分析其形象特点;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要求:分析时要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品味。
预设:小组讨论交流后,每组出一个学生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及时鼓励评价。
1.外貌描写方面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学生抓关键词,说自己的认识。如:从“又脏又破”可以看出孔乙己的很穷。从“乱蓬蓬的花白胡子”可以看出孔乙己很懒,穷困潦倒。
教师指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概括。
(2)课件呈现: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
被打后的孔乙己的形象。点名读,谈理解。
外貌的改变是他悲惨遭遇的写照,他不仅精神被毒害,连身体也被摧残得不成样子,却至死不悟。
教师指导学生带着理解再读相关语句,以读促悟。
2.语言描写方面
“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不要取笑!”
“跌断,跌,跌……”
反复指导学生朗读,包括语气的指导,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一系列的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死要面子、自欺欺人、自命清高、迂腐穷酸。另外,孔乙己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也能感受到他的善良。
点明:他的辩解更突出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他却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3.动作描写方面
课件呈现: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指导学生赏析:“排”“摸”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排”字表现出孔乙己向短衣帮卖弄,摆阔气,显摆自己虚荣心理。“摸”字表明孔乙己穷酸潦倒到了极点 。从“排”到“摸”的动作变化,说明孔乙己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穷酸潦倒至极。
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齐读句子。
4.神态描写方面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学生赏析:从神态方面,感受孔乙己的窘迫、尴尬、又羞又恼。
五、作者这样写众人的笑,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笑声”贯穿全文,这阵阵笑声跟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了强烈的对照,通过以笑写悲,以乐写哀,倍增其哀的方式,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与冷酷,同时批判了国人的冷漠和麻木。(深化主题)
播放孔乙己的视频片段,这样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六、探究孔乙己造成悲剧命运的原因
师:孔乙己就是一个从笑中出场,从笑中生活,又是从笑中走向灭亡的人物,那么造成他悲惨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课件出示背景资料,有利于学生分析总结。
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大。
学生根据思考交流回答。
直接原因:偷窃挨打,困顿而死。
自身因素:热衷科举、好吃懒做、鄙视体力劳动。
社会制度:封建科举思想毒害下的牺牲品。
社会因素:民众麻木、冷漠、缺乏同情。
师: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提到: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
(点名读、齐读。再次感受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理解作者对腐朽的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社会的批判,学会善待弱势群体。)
七、作业设计
请发挥你的想象,续写一个片段: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