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5张PPT)
第四章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标要求和解读
课标要求: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课标解读:
人地协调观:通过对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结合地理热点材料,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区域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区域认知:通过对某区域优势条件和限制性因素的分析,认识区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地理实践力:能够调查、查阅、收集、分析某区域发展的相关背景资料。
1.了解区域发展战略概念、特点、制定原则。
2.结合材料,说明不同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3.结合材料,了解我国四大地区的区位优势和劣势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理解其发展方向。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1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2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03
目 录
阅读教材P91-92页内容回答:
1.什么是区域发展战略?有何特点?制定时要遵循什么原则?
2.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什么?
3.请说出我国宏观发展格局的发展演变过程。
4.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什么时间、从哪些地区开始的?
在什么时间达到全方位的开放?
5.我国四大地区是如何划分的,有何差异?
区域发展战略的定义:
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
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区域发展战略的特点:
战略性 长期性
稳定性 可持续性
区域发展战略的概念及特点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原则: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01
目 录
人口数量大
1
区域差异大
2
发展不平衡
3
1
2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变。
我国的基本国情与区域发展战略
阅读课本归纳总结,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区域发展战略,完成表格。
时间 战略 措施 目的
改革开放前 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 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后 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 。 促进 的快速发展
新时期 区域协调发展 推动 协调发展战略。 形成 的区域发展战略
不同时期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
思考
区域内均衡发展战略
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
外向型产业
东部沿海地区
四大地区
全国
视频: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战略示意
以时间为线索——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边境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和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我国开放格局的时空发展特点:
从空间上看——东部→中、西部。我国政府始终致力于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异,逐步推进区域间合作。
我国四大地区分布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四大地区分布
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沿海省份)加北京
110°E
中 部地区
西 部地区
东部地区
地势较低,地形较平坦;热量、水分充足,雨热同期,生物、水资源丰富。工业化、城市化和教育科技水平较高,开放程度高,经济发达。
矿产资源不足,人地关系日趋紧张,洪涝、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
优势:
劣势:
新一轮的开放发展,需要构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率先建设高水平的现代经济体系。
发展方向:
环渤海
长三角
珠三角
东部地区三大经济高地
视频:时代答卷|潮起东部!千帆竞发势如虹
中部地区
雨热同期;能源、有色金属水能丰富。人口众多,开发较早。
水土流失严重。人地矛盾突出。
优势:
劣势:
改进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
措施:
协调东西、南北,培育优势产业集聚和城市群,构建产业创新、现代服务、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体系。
发展方向:
视频:中部崛起势正劲
优势:自然资源丰富;有70%的国境线,潜在市场广阔;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环境优良。
劣势: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西部地区
措施:加大开放开发力度,加强内外通道和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优势产业、新型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西部地区
视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潜力较大的区域
东北地区
优势:平原面积广阔,人均产出粮食多;工农业基础雄厚;劳动力充足。
推动政府和国企改革,大力繁荣民营经济,加大对外开放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科技投入,更新设备,改进工艺,节能减排。
劣势:
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生产结构单一,设备陈旧、工艺落后,污染严重。
措施:
视频:《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发布 吉林位列东北第一!
阅读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找出四大地区的优势条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协调
阅读:四大地区协调发展
我国四大地区分布
思考
地区 优势条件 存在问题 发展方向
东部 地区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尤其是海运便利,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水平高 能源、原材料不足,环境污染严重,江河下游洪涝多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农业,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地区 能源、矿产丰富 山西煤炭外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水患、风沙危害 发挥资源优势,建设能源、原材料基地,东西交通建设
西部 地区 国境线长,利于沿边贸易,能源、矿产、旅游资源前景广阔 工业基础薄弱,科技文化欠发达,交通落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积,提高单产,大力发展交通,开发能源矿产,成为全国动力基地
东北 地区 土地、矿产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海运便利,铁路发达;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重工业基地 科技投入不足,工业单一,污染严重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工业结构轻型化,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协调 加大对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加强东部和中、西部的联系,协调四大地区互补发展 (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 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4)你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哪一个地区 其发展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限制性因素 如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活动
1. 阅读教材93~94页材料,加强四大地区的综合认知,完成相关任务。
问题:(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新疆风力发电站
三峡水电站
内蒙古太阳能电站
大庆油田
抚顺露天煤矿
鞍山钢铁厂
四大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地形 山环水绕 北部以平原为主,包括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南部低山丘陵为主 北部以高原、平原为主,南部多山地丘陵 地形类型多样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降水少,南北温差大 主要为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西藏为高原山地气候
资源 能源、矿产资源不足,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中西部地区能源、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四大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小结
问题:(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我国2016年市辖区3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
我国人口分布图
分布不均衡;东部多西部少。
四大 地区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农业 重要的农林生产基地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林产品丰富 北部为旱作农业,南部为季风水田 西北畜牧业、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西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青藏高原地区发展高寒畜牧业和河谷农业
工业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东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煤炭、化学等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 拥有我国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和沪宁杭,工业体系完善,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能源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能源工业、重工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
交通 以铁路运输为主,线路密度大 运输方式多样,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形成立体交通运输网 以陆路交通运输为主,线路密度较小
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差异
小结
问题:(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 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地带 优势条件 限制因素 发展方向
东北 农林、能源、矿产丰富,重工业基地,基础好;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 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绿色、高产、优质农业基地
东部 主要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便利,经济国际化程度高 能源、原料不足,北方水资源短缺,江河下游洪涝多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中部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和重工业发达 山西煤炭外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下游的地上河危害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全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
西部 陆上邻国多,利于边境贸易,能源、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西南水力资源丰富 工农业基础薄弱,交通落后,科技文化不发达,生态脆弱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开发能源、矿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1) 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活动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参考答案:
因为西部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
问题:(1) 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参考答案:
中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问题:(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课堂小结
第四章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视频:国家发展改革委: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长江经济带如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1.结合资料,了解长江流域概况。
2.运用资料,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区位条件,理解其战略定位。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02
目 录
长江流域概况
气温:绝大部分地区暖热,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生物量多,产出快,生物资源丰富。河流无结冰期,四季通航,利于河运发展。
长江流域气温分布图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降水:降水丰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河流水量大,利于河运发展。但雨季长,降水的变率大,伏旱、洪涝、台风等气象灾害是本流域的不利因素。
长江流域降水分布图
东中部地形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西部高原山地,为农业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地形的复杂也给交通造成不便。
地形
长江流域概况
矿产资源
湖北的铁、贵州的煤,四川的天然气、东南丘陵、云贵高原的有色金属非常丰富,为本流域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长三角矿产资源不足。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丰富
水生生物资源衰退;水污染严重。
长江流域水能资源
当前,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中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濒危鱼类物种达到了92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物种已经接近300种,长江江豚数量急剧下降,现在的数量只有国宝大熊猫数量的一半,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江女神”白鱀豚已经多年没有见到踪迹。
长江江豚
白鱀豚
长江三峡——瞿塘峡
武汉黄鹤楼
旅游资源
上海
长江流域交通网络密集,河运发达河港城市众多
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分布示意
长江内河港口和通航河道
交通便利
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工农业发达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布
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大的粮仓,粮食产量约占全国一半。
水稻种植
视频:长江流域概况
范围:
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1%。
地位:
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也是一条面向国内外开放合作的重要走廊。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背景
读图,归纳长江经济带的位置范围。
(1)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
(2)横贯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具有水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
(3)长江经济带连接北部沿海的环渤海经济区及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经济区。
【答案】
长江经济带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活动
阅读教材95~96页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江经济带地形和矿产资源分布
参考答案:
位置和交通优势: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资源优势:丰沛的淡水资源,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众多旅游资源和丰富的农业生物资源;产业优势:重要的工业走廊,农业基础地位高,人力资源优势: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市场优势:人口密集,收入水平高,具有各种消费需求,对国内外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问题:1. 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长江经济带地形和矿产资源分布
参考答案:
环境污染严重;沿江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同质化;上、 中、下游之间经济联系薄弱;能源资源不足。
问题:2. 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长江经济带地形和矿产资源分布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交通网络分布示意
黄金水道
长江水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四季通航。
长江长度长,支流多,南北对称分布,横贯东西,联系南北,江海联运,营运里程长。
长江流域,工农业发达,物产丰富,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运输需求量大,河运廉价。
长江黄金水道景观图
长江内河港口和通航河道
立足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布
长江大桥
用好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的衔接互动,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长江经济带位置和范围示意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发展格局
一轴: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以沿江主要城镇为节点,构建沿江绿色发展轴。
两翼:发挥长江主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向南北两侧腹地延伸拓展,依靠沪蓉和沪瑞两大通道,提升南北两翼支撑力。
三极: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为主体,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多点: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建设特色城市,加强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与互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规划
空间
格局
“一轴” ——长江黄金水道
“两翼”——依靠沪蓉和沪瑞两大通道
“多点”——其它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三极” ——打造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
统筹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
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
视频:《百年奋斗为人民》第八十三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黄金水道”的独特作用 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沿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成为充分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内河经济带
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地区各自优势 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引领作用,促进中上游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成为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 创新开放模式,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成为横贯东中西、连接南北方的开放合作走廊
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江河湖泊丰富多样的生态要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以长江干支流为经脉,以山水林田湖为有机整体、江湖关系和谐、流域水质优良、水土保持有效、生物种类多样的生态安全格局 成为水清、天蓝、地绿、产业优的生态廊道
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2.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请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活动
参考答案:
问题:1.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参考答案:影响: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市场无序竞争,区域发展不协调等。
措施:对长江沿岸的污染型工业企业进行整治;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恢复;统筹岸上水上,正确处理防洪、通航、发电的矛盾;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场壁垒,推动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统一融合,避免产业同质化,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问题:2.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问题:3.请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长江经济带范围示意
参考答案: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第2课时
长江经济带
发展战略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经济带的位置和范围
长江经济带的区位条件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