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二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
2.描述尿液的排出及其生理意义。
新知导入
憋尿那些事儿
憋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
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天气太冷了不想起床,再憋会儿”
“上课快迟到了,再憋会儿”
“工作太忙了,再憋会儿”
但总是憋尿,对身体必然是有害的!
膀胱:膀胱是个能屈能伸的弹性器官,如果长期处于憋尿状态,膀胱会失去弹性这会让膀胱在排尿时收缩无力,导致总是有一些尿液还留在膀胱中,形成尿潴留。
肾脏:憋尿的过程,膀胱逐渐被撑满,到一定程度尿液就无法进入膀胱,堵在上游的肾脏和输囊管中,因此堵住的尿液会回流进入肾脏内,损害肾脏功能。
憋尿真的伤不起~
新知讲解
一、尿液的形成
知识回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出球小动脉
肾小囊
毛细血管
肾静脉
尿液
肾小管
知识回顾
肾小球两端连接_______血管,并且流的都是_______血
动脉
动脉
复习: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
血液在肾脏中是怎样流动的?血液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肾动脉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肾小静脉
肾小管外毛细血管
肾小动脉
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静脉
资料分析
取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如下数据。请分析这些数据。
主要成份 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思考:流入肾脏的血液和流出肾脏的血液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
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
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
血细胞、蛋白质、水、无机盐、葡萄糖
主要成份 肾小球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思考:尿液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由此分析,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蛋白质和葡萄糖,排尿主要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
新知讲解
主要成份 肾小球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水、葡萄糖、无机盐和尿素等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大分子的物质。
新知讲解
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原尿
没有过滤的血液,含各种成分及代谢废物
过滤后的血液,其中含有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等。
部分水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等
新知讲解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可以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1.肾小球对血液的过滤作用
——形成原尿
总结:尿液形成的第一大过程
新知讲解
主要成份 肾小球血浆中 (克/100毫升) 肾小囊中 (克/100毫升) 尿液中
(克/100毫升)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液体中的全部葡萄糖。
新知讲解
原尿
尿液
重吸收
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
剩下的物质:
水、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
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大部分水
全部葡萄糖
部分无机盐
新知讲解
总结:尿液形成的第二大过程
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外部毛细血管中,送回血液。
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水和无机盐、尿素。
2.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尿液
新知讲解
1.肾小球对血液的过滤作用
——形成原尿
2.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尿液
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新知讲解
入球小动脉
肾小球
血液
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
过滤
肾小囊
(原尿)
肾小管
尿液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无法过滤
水、无机盐、尿素
重吸收
水、无机盐、葡萄糖
新知讲解
二、尿液的排出和意义
新知讲解
尿的形成是连续的,因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因为有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
新知讲解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肾脏
肾脏
输尿管
膀胱
尿道
体外
排尿的过程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新知讲解
肾小球
动脉
原尿
肾小囊
肾小管
静脉
尿液
蛋白尿
血尿
糖尿
学以致用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1
2
3
泌尿
系统
排出体内的废物。
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排尿的意义
课堂练习
1.尿的形成全过程要经过( )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C.肾小管的过滤作用
D.肾小球和肾小襄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D
课堂练习
2.甜菜红素是红心火龙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但不易被消化分解。在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后,会引起尿液变色,甜菜红素随尿液排出的途径是( )
A.肾→膀胱→输尿管一尿道一体外
B.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C.肾一尿道→膀胱→输尿管→体外
D.肾→尿道→输尿管→膀胱一体外
B
课堂练习
3.如图为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关于图中各结构特点和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经过③后流出的是尿液
B.④是肾小襄,里面的液体是原尿
C.③和⑥处发生的是过滤作用
D.①②③④⑤⑥合称肾单位
B
课堂总结
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原尿
形成尿液
尿液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途径:
意义
排出代谢废物
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课题名称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学好《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节内容,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2、教学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一节选自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在《课程标准》中对应学习主题五“动物生理与人体健康”中概念5“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部分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再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尿的形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难点: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学情分析 从知识结构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与思考、分析与探究的能力。同时也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但非常肤浅,如对肾的结构和功能,尿的形成对于他们来说也显得抽象了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待提高,在学习时可以借助图片和教师引导来帮助理解。从年龄特征上: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比较弱。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观察肾脏的形态与结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尿常规化验单,学会初步判断身体健康状况,培养学生推理的科学思维。探究实践:通过尿液形成模型构建及展示交流,阐述泌尿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探究实践能力。态度责任:尝试运用尿液形成原理,分析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伤害的实例,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意识。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 概述尿液的排出过程及其意义。
探究能力 通过联系肾脏的有关疾病,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科学态度 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是相适应的。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设计紧密围绕教材,导入环节展示“憋尿”的漫画图文,引发学生对憋尿现象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资料分析、动图演示,引导学生深刻认识肾单位在尿液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视频和联系本节课所学知识,关注到憋尿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分析“蛋白尿和血尿”出现的可能原因,能活学活用知识。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关于“憋尿”的漫画图文。提问:憋尿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伤害吗? 观看图文,联系自身经验,并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常见现象。
新知探究 尿液的形成 复习:肾单位及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P74的“资料分析”,展示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液体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较(课本74页)。思考:尿液与血浆的成分有什么不同?由此分析,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提问:血浆和肾小囊中液体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结合肾小球和肾小囊的结构特点进行讲解,说明它们为什么具有过滤作用,并用动画演示各种物质经过肾小球的过滤情况。最后小结尿液形成的第一大过程。提问: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联系肾小管的结构特点进行讲解,说明它为什么具有重吸收作用,并用动画演示各种物质经过肾小管时的重新吸收情况。最后小结尿液形成的第二大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尿液形成的关键两步,师生共同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忆上节课知识内容。学生阅读教材P74的“资料分析”,结合思考题,认真分析尿液与血浆的成分的不同,并分析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学生思考、积极分析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动画演示,思考分析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学生思考、积极分析表格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合动画演示,思考分析肾小管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学生结合肾单位中的作用,尝试总结尿的形成过程。 通过回顾“肾单位及血液在肾单位中的流动方向”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引导学生理解并分析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设置问题,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索尿液的形成。通过数据事实,分析得出肾单位在尿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认识其相应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生命观念。
尿液的排出和意义 组织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75的第二、三段,思考:肾脏中形成的尿液会立即排出吗?尝试总结尿液排出的路线。总结:尿液排出的路线: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学以致用:蛋白尿、血尿是由于肾小球病变; 糖尿是由于肾小管病变。播放视频。思考总结:人体排尿有什么意义?总结:人体排尿的意义:排出细胞的代谢废物;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合作解决思考题。学生观看举例,深入理解肾脏的结构及其功能。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讨论,总结归纳人体排尿的意义。 通过自学并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理论知识相联系,结合肾脏的结构及其功能,使学生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尿液的形成:血液流经肾脏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后在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还学习了尿液的排出及排尿的意义。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的主要知识,进一步巩固尿液的形成、排出及排尿的意义。
作业设计 通过查阅刊物、书籍和互联网等,了解血液透析和肾移植,给家人、同学分享保护肾脏的措施。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