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二 浮力的动态分析--【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二十二 浮力的动态分析--【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7.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1 16:31:21

文档简介

专题二十二 浮力的动态分析--【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玻璃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在玻璃容器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缓慢匀速向容器中注水,直至加满容器。小明画出了从开始加水到加满容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22八上·余姚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研究。在一个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然后逐渐向容器中倒水(水始终未溢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
B.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漂浮状态
C.物块的密度是0.8×103kg/m3
D.当水深为12cm时,将物块取出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600 Pa
3.(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江南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所受重力大小为26N
B.金属块的密度为2.3×103kg/m3
C.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26N
D.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为5×103Pa
4.(2023九上·余姚竞赛)如图甲所示的力学装置,杠杆OAB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为杠杆的支点,OB=3OA,竖直细杆a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相连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杠杆的A点,竖直细杆b的两端分别与杠杆的B点和物体M固定,水箱的质量为0.8kg,底面积为200cm2,不计杠杆、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a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水的质量变化的图像,则(  )
A.当加水质量为1.6kg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
B.当传感器示数为0N时,加水质量为1.3kg
C.物体M的密度为0.3×103kg/m3
D.加水质量为2kg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力为32N
5.(2020八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高为1m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料受到的重力为900N
B.石料的密度为1.8×103kg/m3
C.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
D.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为500N
6.(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正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在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距水面上方一定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 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54 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 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逐渐增大
7.(2022九上·象山月考)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可看成柱形)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400cm3
B.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C.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4N
D.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了5N
8.(2021八上·杭州期中)陪伴了诸暨人整整 26 年的茅渚埠桥已拆除并开始重建。大桥修建时,往往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 F1、钢绳拉力 F2随 h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构件的边长为4m
B.构件密度为3×103kg/m3
C.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D.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m深时,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4×104Pa
二、填空题
9.(2023八上·临平期中)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质量不计)放在电子秤上,用细线将底面积相同的A、B均匀实心长方体(ρ水<ρA<ρB),从如图甲所示位置匀速放入水中,直至A刚好浸没在水中(A、B未接触到容器),整个过程水未溢出,电子秤示数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B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N,图乙中M的值为   。
10.(2023八上·台州开学考)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可看成柱形)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物体的密度为   kg/m3.
11.(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甲为盛水的烧杯,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下降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圆柱体重力为   N。当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时F逐渐减小,直到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P不变,这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   有关。据图分析,该圆柱体下表面下降高名度为9c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12.(2022八上·余姚期中)将一个底面积为 0.01 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木块重力为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N。
13.(2020八上·南浔期末)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正方体,从甲图位置缓缓下降,逐渐浸入某种液体中(物体不溶于液体且不与液体发生反应),乙图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   段图象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14.(2019八上·长兴月考)如图1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装满容器,如图2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如图3,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牛;木块处于浸没状态的是   (填写字母);该木块的密度为   。(g取10N/kg)
三、解答题
15.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3)圆柱体的密度。
16.(2023八上·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一端系在汽车上。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部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10N/kg。求:
(1)物件的质量。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件的密度。
17.(2023八上·南浔期中)如图①所示,有一盛水容器放于地磅上,地磅示数是2000N,一石块在钢丝绳拉力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浸入水中,水未从容器溢出,如图③所示是钢丝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求:
(1)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石块的密度。
(3)当石块在水中恰好浸没时地磅的示数。
18.(2019八上·天台月考)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下方以恒定的速 度上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摩擦力,求:(g取10牛/千克)
(1)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2)该石料的体积?
(3)该石料的密度。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注水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过程: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接触到金属网后到水面刚到金属网、水面从金属网到加满容器。先后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化。
【解答】在注水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过程:
(1)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大小不变。
(2)木块接触到金属网后到水面刚到金属网,由于金属网的束缚,使得木块不能继续上升,随着倒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3)水面从金属网到加满容器,木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所以,在注水过程中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又增大、最后又不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分析解答;
(2)比较物体排开水的深度与物体边长的关系可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漂浮时的浮力,根据漂浮条件求出物体的重力,利用G=mg求出物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体积公式求出水面下降的深度,根据Δp=ρ水gΔh求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量。【解答】A.由图象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因此物块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的深度增大到8cm后,物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水的深度小于物体的边长,因此物块没有浸没在水中,即物块处于漂浮状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物体漂浮时的浮力为8N,
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物体的重力:G=F浮=8N,
由G=mg可知,物体的质量:,
物块的体积:V=10cm×10cm×10cm=1×10-3m3,
物块的密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水深为12cm时,物块漂浮,浮力为F浮=8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
将物块取出后,水面降低的深度:;
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量: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图象中,上方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表示金属块在水面以上时受到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
(2)(3)下方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表示金属块在水面以下时受到的拉力。两个拉力之差就是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利用G=mg求金属块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的密度;
(4)由图象可知: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下表面距离水面为0.2m,利用p=ρ液gh即可计算出下表面受到压强的数值。【解答】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6N,此时金属块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F拉1=46N,故A错误;
金属块的质量:;
由图象可知,当h=50cm之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金属块浸没水中,
受到的浮力:F浮=G-F拉2=46N-26N=20N;
可得金属块体积:,
金属块的密度:,
故B正确、C错误;
金属块刚浸没时下表面距水面距离:h=50cm-30cm=20cm=0.2m,
金属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0.2m=2×103Pa,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C.由图乙可知,水箱中没有水时力传感器的示数,即细杆a的上端受到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物体M的重力;
设M的底面积为S,压力传感器示数为0时M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M的高度为h,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零时受到的浮力等于M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此时M受到的浮力,由图乙可知M完全浸没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B点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对M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的作用力,据此求出此时M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M的体积,利用求出物体M的密度;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M受到的浮力,从而得出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据此求出当传感器示数为0N时加水的质量;
A.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加水1kg时水面达到M的下表面,据此求出加水质量为1.8kg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求出物体M受到细杆b向下的压力,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水箱、水、M的重力之和加上物体M受到细杆b向下的压力,利用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D.加水质量为2kg时,M刚好完全浸没,由B可知此时M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重力,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力等于水和排开水的重力之和。
【解答】BC.由图乙可知,水箱中没有水时(m=0),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0=6N(即细杆a的上端受到的拉力为6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0×OA=GM×OB,则;
设M的底面积为S,压力传感器示数为0时M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M的高度为h,
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零时,M受到的浮力等于M的重力2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Sh1=2N---①
由图乙可知,当M完全浸没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24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A×OA=FB×OB,则,
对M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的作用力,
则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M+FB=2N+8N=10N;
由F浮=ρ液gV排可得,所以M的体积:,
物体M的密度:;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Sh=10N-------②
由①和②得:h=5h1,
由图乙可知,加水1kg时水面达到M的下表面(此时浮力为0),加水2kg时M刚好浸没(此时浮力为10N),该过程中增加水的质量为1kg,浮力增大了10N,
所以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
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1.4kg的水时,受到的浮力为4N,B端受到的力4N-2N=4N,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传感器受力不为0N,故B、C错误;
A.由选项B可知,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加水1kg时水面达到M的下表面,加水质量为1.6kg时,浮力为6N,
物体M受到细杆b向下的压力:FB′=F浮′-GM=6N-2N=4N,
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力:F=(m水箱+m水+mM)g+FB′=(0.8kg+1.6kg+0.2kg)×10N/kg+4N=3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故A正确;
D.加水质量为2kg时,M刚好完全浸没,由选项B可知此时M受到的浮力是10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重力是10N,
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力:F压=G水+G排=m水g+G排=2kg×10N/kg+10N=30N,故D错误。
故选A。
5.【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石料没有入水时,钢绳的拉力等于石料的重力;
(2)根据乙图确定石料完全浸没时钢绳的拉力,然后根据F浮=G-F拉计算石料受到的浮力,根据计算石料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石料的密度;
(3)首先根据S=计算出石料的底面积,然后根据计算对地面的压强。
(4)当石料沉底后,根据F支持=G-F浮计算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
【解答】A.根据图乙可知,当石料没有入水时,钢绳的拉力为1400N,那么重力G=F=1400N,故A错误;
B.根据图乙可知,石料完全浸没水中时,钢绳的拉力为900N,
那么石料受到的浮力F浮=G-F拉=1400N-900N=500N;
石料的体积为:;
石料的密度:,故B错误;
C.石料的底面积S=;
石料对地面的压强:,故C正确;
D.石料沉底后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F支持=G-F浮=1400N-500N=900N,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据此判断出金属块重;
(2)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据此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由G=mg算出金属块的质量,由密度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3)根据p=ρgh分析液体产生的压强的变化。【解答】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水面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由图像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1=54N,故A错误;
BC.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即为图中的AB段,由图像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F2=34N,
则浸没在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54N-34N=20N;
由F浮=ρ水V排g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由G=mg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金属块的密度为:;
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知,在t1至t2时间段内,金属块底部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p=ρ液gh可知,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进而求出物体的体积;
(2)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3)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求出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4)根据体积公式表示出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液面的变化,根据p=ρgh和求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量。【解答】A.由图像可知,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N不变,
此时物体在空气中,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重力:G=F=9N,
当h>8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不变,此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则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9N-5N=4N,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G=mg可得,
物体的质量:,
该小球的密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向上=F浮+F向下=F浮=4N+0N=4N,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液面高度的变化:,
由p=ρgh和可知,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量:
ΔF=ΔpS容器=ρ水gΔhS容器=ρ水g S容器=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4m3=4N,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对于图像甲中,物体放入水中过程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乙图中随着深度增大,其中①是逐渐变小,②是逐渐增大的,构件慢慢放入水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公式,液体密度、g不变,排开的液体体积逐渐增大,浮力变大,故②是代表浮力F1的图像,直至构件完全浸没,浮力保持不变,此时h=2m,①的浮力逐渐减小应该为拉力F2变化,F2最小为1.6N.
【解答】物体距离水面慢慢进入到完全浸没过程,构件的边长为2m,由于是正方体,故V构件=2m×2m×2m=8m3,完全浸没浮力F1=ρ液gV排=1.0×103kg/m3×10N/Kg×8m3=8×104N,完全浸没时物体受力平衡:F1+F拉=G物,G物=8×104N+1.6×104N=2.4×104N,m物=2.4×103Kg,ρ===3×103Kg/m3;浮力大小随着物体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故时②符合图线;液体压强=ρ液gh,下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p=ρ液gV排=1.0×103kg/m3×10N/Kg×4m=4×104pa,而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压强为0,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4N;8.6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由图乙可知,当t=0时,电子秤示数为8kg,即水的质量为8kg,此时物体B还没浸入水中,由于轻质薄壁容器为柱形,所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由图乙可知,当16s到26s时,电子秤示数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B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电子秤示数为8.4kg,根据F2=G2=m2g可求出容器对电子秤的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电子秤增加的压力就等于B受到的浮力;从26s电子秤示数增加,说明物体A开始浸入水中,由于A、B底面积均相同,浸入水中的速度总保持不变,从而可求出A、B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之比和排开水的质量之比,从而可求出乙图中电子秤的示数。
【解答】由图乙可知,当t=0时,电子秤示数为8kg,即水的质量为8kg,此时物体B还没浸入水中,由于轻质薄壁容器为柱形,所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为:F1=G1=m1g=8kgx10N/kg=80N,由图乙可知,当ts在16s到26s时,电子秤示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B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电子秤示数为8.4kg,那么容器对电子秤的压力为:F2=G2=m2g=8.4kgx10N/kg=84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电子秤增加的压力就等于B受到的浮力,即B受到的浮力为:F浮B=F2-F1=84N-80N=4N;由图乙可知,从26s电子秤示数增加,说明物体A开始浸入水中,由于A、B底面积均相同,浸入水中的速度总保持不变,所以A、B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之比为1:2,排开水的质量之比也为1:2,所以m排A=0.2Kg,所以M的值为8.6。
10.【答案】2.25×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物体的重力和浸没时的拉力,根据F浮=G-F拉计算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浸入深度为零时,此时物体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即G=9N;
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G-F拉=9N-5N=4N;
那么物体的体积;;
则物体的密度:.
11.【答案】12;排开液体的体积;8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弹簧测力计挂着圆柱体在空气中的读数是圆柱体的重力;
(2)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时,圆柱体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得出浮力的表达式,分析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时F减小、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F不变的原因得出答案;
(3)根据图乙读出圆柱体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圆柱体的重力,然后得出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出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1)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F=12N;
(2)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时,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浮=G-F,
当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减小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不变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这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N,则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
故答案为:12;排开液体的体积;8。
12.【答案】15;9;6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乙可知,木块恰好漂浮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根据求出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求出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
(2)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最大,根据图乙读出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根据求出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求出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等于最大浮力减去自身的重力。【解答】(1)由图乙可知,在9cm~16cm内,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900Pa,
由可得,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向上=p向上S=900Pa×0.01m2=9N,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得,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9N,
因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木块的重力:G木=F浮=9N;
(2)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最大,此时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最大,受到水的压强最大,
由图乙可知,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1500Pa,
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向上′=p向上′S=1500Pa×0.01m2=15N,
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向上′-F向下=F向上′=15N,
(3)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F拉大=F浮大-G木=15N-9N=6N。
13.【答案】BC;800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该正方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拉力,然后根据F浮=G-F拉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根据乙图确定该正方体的高,然后根据V=a3计算出它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即可。
【解答】(1)当正方体没有入水时,它受到的浮力为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它的重力,即AB段,
那么正方体的重力G=3.5N;
当正方体进入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即BC段;
因此BC段图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当正方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它的V排不变,因此受到的浮力不变;
根据F浮=G-F拉可知,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CD段。
那么完全浸没时测力计的拉力F拉=2.5N;
那么此时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3.5N-2.5N=1N;
根据乙图可知,B点时正方体的下表面开始入水,C点时完全浸没,
因此正方体的高h=10cm-5cm=5cm=0.05m;
那么它的体积为:V=h3=(0.05m)3=1.25×10-4m3;
因此液体的密度。
14.【答案】10;BC;0.6×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计算出它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木块完全浸没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水面上升当细线被拉紧后,木块的位置不变,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根据F=F浮-G可知,细线的拉力F不断增大;当木块完全浸没后,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那么细线的拉力F保持不变;
(3)根据公式F=F浮-G计算出木块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即可。
【解答】(1)木块的体积为V=a3=(0.1m)3=0.001m3;
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0.001m3=10N;
(2)根据图3可知,AB段细线的拉力不断增大,肯定是木块还没有完全浸没水中;BC段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说明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即它完全浸没水中;
(3)木块的重力为:G=F浮-F=10N-4N=6N;
那么木块的密度为:。
15.【答案】(1)由图可知,圆柱体重G=2N。当圆柱体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5N,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F'=2N-1.4N=0.6N。
(2)由图知,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2cm=0.12m,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 =1x103kg/m3x10N/kgx0.12m=1200Pa。
(3)圆柱体的质量:。圆柱体全浸没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圆柱体的体积:
所以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由F-h图象可知,当h=0(圆柱体没有浸入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圆柱体重;当h≥10m(圆柱体全浸入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加上圆柱体受到的水的浮力等于圆柱体重;据此求出圆柱体受的浮力(最大浮力)。
(2)由图知,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10m,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此时圆柱体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3)上面求出了圆柱体重,利用重力公式求出圆柱体的质量;求出了圆柱体全浸入时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圆柱体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圆柱体的密度。
16.【答案】(1)=220kg
(2)F浮=G-F=2200N-1100N=1100N。
(3)该物体的体积:V=V排===1.1×10 1m3;
则该物体的密度:ρ===2×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物件露出水面时,它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此时拉力最大,据此确定物件的重力,根据 计算物件的质量。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即受到的浮力最大,而此时拉力最小。根据乙图确定最小的拉力,根据F浮=G-F 计算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即可。
(3)首先根据 V=V排= 计算该物件的体积,再根据 计算该物件的密度。
17.【答案】(1)解:根据图③可知,石块的重力G=1400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拉力为F拉=900N;
那么石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拉=1400N-900N=500N;
(2)解: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石块的体积:
V=V排===0.05m3;
石块的质量:m===140kg,
石块的密度:ρ石==2.8×103kg/m3;
(3)解:当石块在水中恰好浸没时,石块对水的压力与石块受到的浮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石块在水中恰好浸没时容器对地磅的压力等于石块对水的压力、容器和水的重力之和,即地磅示数为:F=G总+F浮=2000N+500N=2500N。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石块受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大小。
(2)由阿基米德原理求解体积大小,由密度公式求解石块密度。
(3) 地磅只受到容器对地磅压力大小,初始压力为2000N,加入石块,石块受浮力和重力,结合浮力产生原理,导致容器对地磅压力大小增加500N,所以最终示数为2500N。
18.【答案】(1)F=G拉=900N-500N=400N
(2)V石=F浮÷(ρ液g)=400N÷(1.0×10 kg/m ×10N/kg)=0.04m
(3)m=G÷g=900N÷10N/kg=90kg
ρ=m/v=90kg÷0.04kg=2.25x103kg/m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所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阿基米德原理,考察学生结合图形对综合内容的分析能力。
1 / 1专题二十二 浮力的动态分析--【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玻璃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在玻璃容器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现缓慢匀速向容器中注水,直至加满容器。小明画出了从开始加水到加满容器的过程中,木块所受浮力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浮力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注水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过程: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接触到金属网后到水面刚到金属网、水面从金属网到加满容器。先后分析排开水的体积变化,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化。
【解答】在注水过程中,经历了三个过程:
(1)在木块没有接触金属网之前,木块处于漂浮状态,受到的浮力等于木块重力,大小不变。
(2)木块接触到金属网后到水面刚到金属网,由于金属网的束缚,使得木块不能继续上升,随着倒水,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浮=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变大。
(3)水面从金属网到加满容器,木块浸没水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浮=可知,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所以,在注水过程中木块所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又增大、最后又不变。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2022八上·余姚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对物体的浮沉条件进行研究。在一个底面积为200cm2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然后逐渐向容器中倒水(水始终未溢出),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
B.当容器中水深超过8cm以后,物块处于漂浮状态
C.物块的密度是0.8×103kg/m3
D.当水深为12cm时,将物块取出后,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600 Pa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浮力的变化;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分析解答;
(2)比较物体排开水的深度与物体边长的关系可知,物体在水中的状态;
(3)根据图象可知物体漂浮时的浮力,根据漂浮条件求出物体的重力,利用G=mg求出物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利用体积公式求出水面下降的深度,根据Δp=ρ水gΔh求出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量。【解答】A.由图象可知:水的深度由0逐渐增加到8cm的过程中,物块受到的浮力F浮与容器中水的深度h的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因此物块受到的浮力与浸入水中的深度成正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的深度增大到8cm后,物块受到的浮力不再发生变化,此时水的深度小于物体的边长,因此物块没有浸没在水中,即物块处于漂浮状态,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物体漂浮时的浮力为8N,
由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物体的重力:G=F浮=8N,
由G=mg可知,物体的质量:,
物块的体积:V=10cm×10cm×10cm=1×10-3m3,
物块的密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水深为12cm时,物块漂浮,浮力为F浮=8N,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体积:,
将物块取出后,水面降低的深度:;
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减小量:Δp=ρ水gΔ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江南小组的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实心圆柱形金属块,使其缓慢匀速下降,并将其浸入平静的游泳池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金属块下底面下降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忽略金属块浸入水中时池水液面高度的变化,g取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属块所受重力大小为26N
B.金属块的密度为2.3×103kg/m3
C.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为26N
D.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金属块下底面所受水的压强为5×103Pa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图象中,上方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表示金属块在水面以上时受到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
(2)(3)下方与横轴平行的线段表示金属块在水面以下时受到的拉力。两个拉力之差就是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利用G=mg求金属块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金属的密度;
(4)由图象可知:金属块恰好完全浸没时下表面距离水面为0.2m,利用p=ρ液gh即可计算出下表面受到压强的数值。【解答】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6N,此时金属块处于空气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金属块的重力:G=F拉1=46N,故A错误;
金属块的质量:;
由图象可知,当h=50cm之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金属块浸没水中,
受到的浮力:F浮=G-F拉2=46N-26N=20N;
可得金属块体积:,
金属块的密度:,
故B正确、C错误;
金属块刚浸没时下表面距水面距离:h=50cm-30cm=20cm=0.2m,
金属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103kg/m3×10N/kg×0.2m=2×103Pa,故D错误。
故选B。
4.(2023九上·余姚竞赛)如图甲所示的力学装置,杠杆OAB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为杠杆的支点,OB=3OA,竖直细杆a的上端通过力传感器相连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杠杆的A点,竖直细杆b的两端分别与杠杆的B点和物体M固定,水箱的质量为0.8kg,底面积为200cm2,不计杠杆、细杆及连接处的重力,力传感器可以显示出细杆a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图乙是力传感器的示数大小随水箱中水的质量变化的图像,则(  )
A.当加水质量为1.6kg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1500Pa
B.当传感器示数为0N时,加水质量为1.3kg
C.物体M的密度为0.3×103kg/m3
D.加水质量为2kg时,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力为32N
【答案】A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C.由图乙可知,水箱中没有水时力传感器的示数,即细杆a的上端受到的拉力,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出等式即可求出物体M的重力;
设M的底面积为S,压力传感器示数为0时M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M的高度为h,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零时受到的浮力等于M的重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此时M受到的浮力,由图乙可知M完全浸没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B点竖直向下的作用力,对M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的作用力,据此求出此时M受到的浮力,根据F浮=ρ液gV排求出M的体积,利用求出物体M的密度;
B.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表示出M受到的浮力,从而得出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据此求出当传感器示数为0N时加水的质量;
A.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加水1kg时水面达到M的下表面,据此求出加水质量为1.8kg时受到的浮力,然后求出物体M受到细杆b向下的压力,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水箱、水、M的重力之和加上物体M受到细杆b向下的压力,利用求出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D.加水质量为2kg时,M刚好完全浸没,由B可知此时M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重力,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力等于水和排开水的重力之和。
【解答】BC.由图乙可知,水箱中没有水时(m=0),力传感器的示数为F0=6N(即细杆a的上端受到的拉力为6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0×OA=GM×OB,则;
设M的底面积为S,压力传感器示数为0时M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M的高度为h,
当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为零时,M受到的浮力等于M的重力2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Sh1=2N---①
由图乙可知,当M完全浸没时,压力传感器的示数为24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A×OA=FB×OB,则,
对M受力分析可知,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杆的作用力,
则此时M受到的浮力:F浮=GM+FB=2N+8N=10N;
由F浮=ρ液gV排可得,所以M的体积:,
物体M的密度:;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Sh=10N-------②
由①和②得:h=5h1,
由图乙可知,加水1kg时水面达到M的下表面(此时浮力为0),加水2kg时M刚好浸没(此时浮力为10N),该过程中增加水的质量为1kg,浮力增大了10N,
所以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
当向水箱中加入质量为1.4kg的水时,受到的浮力为4N,B端受到的力4N-2N=4N,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则传感器受力不为0N,故B、C错误;
A.由选项B可知,每加0.1kg水,物体M受到的浮力增加1N,加水1kg时水面达到M的下表面,加水质量为1.6kg时,浮力为6N,
物体M受到细杆b向下的压力:FB′=F浮′-GM=6N-2N=4N,
水箱对水平面的压力:F=(m水箱+m水+mM)g+FB′=(0.8kg+1.6kg+0.2kg)×10N/kg+4N=30N,
容器对桌面的压强为:,故A正确;
D.加水质量为2kg时,M刚好完全浸没,由选项B可知此时M受到的浮力是10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开水的重力是10N,
水对水箱底部的压力:F压=G水+G排=m水g+G排=2kg×10N/kg+10N=30N,故D错误。
故选A。
5.(2020八上·柯桥月考)如图甲所示,高为1m均匀柱状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乙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料受到的重力为900N
B.石料的密度为1.8×103kg/m3
C.如果将该石料立在水平地面上,则它对地面的压强为2.8×104Pa
D.石料沉底后水平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为500N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石料没有入水时,钢绳的拉力等于石料的重力;
(2)根据乙图确定石料完全浸没时钢绳的拉力,然后根据F浮=G-F拉计算石料受到的浮力,根据计算石料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石料的密度;
(3)首先根据S=计算出石料的底面积,然后根据计算对地面的压强。
(4)当石料沉底后,根据F支持=G-F浮计算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
【解答】A.根据图乙可知,当石料没有入水时,钢绳的拉力为1400N,那么重力G=F=1400N,故A错误;
B.根据图乙可知,石料完全浸没水中时,钢绳的拉力为900N,
那么石料受到的浮力F浮=G-F拉=1400N-900N=500N;
石料的体积为:;
石料的密度:,故B错误;
C.石料的底面积S=;
石料对地面的压强:,故C正确;
D.石料沉底后池底对石料的支持力:F支持=G-F浮=1400N-500N=900N,故D错误。
故选C。
6.(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甲所示,正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竖直向上在匀速直线运动,直到距水面上方一定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 N
B.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54 N
C.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 kg/m3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逐渐增大
【答案】C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液面,没有浸入水中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据此判断出金属块重;
(2)当金属块未露出液面时,拉力等于重力减去浮力,据此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金属块的体积),由G=mg算出金属块的质量,由密度公式算出金属块的密度;
(3)根据p=ρgh分析液体产生的压强的变化。【解答】A.当金属块完全露出水面时,金属块不受浮力,此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金属块的重力,即为图中的CD段,由图像可知,该金属块重力为G=F1=54N,故A错误;
BC.当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即为图中的AB段,由图像可知,此时绳子的拉力F2=34N,
则浸没在水中时金属块受到的浮力为:F浮=G-F2=54N-34N=20N;
由F浮=ρ水V排g可得金属块的体积:,
由G=mg知金属块的质量为:
金属块的密度为:;
故B错误,C正确;
D.由图知,在t1至t2时间段内,金属块底部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p=ρ液gh可知,金属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7.(2022九上·象山月考)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可看成柱形)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的体积是400cm3
B.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C.物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是4N
D.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了5N
【答案】D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像可知,物体的重力和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称重法求出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进而求出物体的体积;
(2)根据G=mg求出物体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物体的密度;
(3)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求出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
(4)根据体积公式表示出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液面的变化,根据p=ρgh和求出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量。【解答】A.由图像可知,当h<4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9N不变,
此时物体在空气中,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重力:G=F=9N,
当h>8cm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N不变,此时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则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G-F′=9N-5N=4N,
因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自身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F浮=ρ液gV排可得,物体的体积:,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由G=mg可得,
物体的质量:,
该小球的密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物体刚浸没时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零,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得,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F向上=F浮+F向下=F浮=4N+0N=4N,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物体完全浸没后与最初时相比液面高度的变化:,
由p=ρgh和可知,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力增大量:
ΔF=ΔpS容器=ρ水gΔhS容器=ρ水g S容器=ρ水gV排=1.0×103kg/m3×10N/kg×4×10-4m3=4N,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2021八上·杭州期中)陪伴了诸暨人整整 26 年的茅渚埠桥已拆除并开始重建。大桥修建时,往往要向江中沉放大量的施工构件。如图甲所示,假设一正方体构件从江面被匀速吊入江水中,在沉入过程中,其下表面到水面的距离 h逐渐增大,构件所受浮力 F1、钢绳拉力 F2随 h 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构件的边长为4m
B.构件密度为3×103kg/m3
C.浮力F1随h变化的图线是图乙中的①图线
D.当构件的下表面距江面4m深时,构件上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4×104Pa
【答案】B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液体压强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对于图像甲中,物体放入水中过程受力分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浮力和拉力;乙图中随着深度增大,其中①是逐渐变小,②是逐渐增大的,构件慢慢放入水中时,根据阿基米德公式,液体密度、g不变,排开的液体体积逐渐增大,浮力变大,故②是代表浮力F1的图像,直至构件完全浸没,浮力保持不变,此时h=2m,①的浮力逐渐减小应该为拉力F2变化,F2最小为1.6N.
【解答】物体距离水面慢慢进入到完全浸没过程,构件的边长为2m,由于是正方体,故V构件=2m×2m×2m=8m3,完全浸没浮力F1=ρ液gV排=1.0×103kg/m3×10N/Kg×8m3=8×104N,完全浸没时物体受力平衡:F1+F拉=G物,G物=8×104N+1.6×104N=2.4×104N,m物=2.4×103Kg,ρ===3×103Kg/m3;浮力大小随着物体浸没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而增大,故时②符合图线;液体压强=ρ液gh,下表面受到江水的压强为p=ρ液gV排=1.0×103kg/m3×10N/Kg×4m=4×104pa,而上表面刚好与水面相平,压强为0,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9.(2023八上·临平期中)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底面积为100cm2的薄壁柱形容器(质量不计)放在电子秤上,用细线将底面积相同的A、B均匀实心长方体(ρ水<ρA<ρB),从如图甲所示位置匀速放入水中,直至A刚好浸没在水中(A、B未接触到容器),整个过程水未溢出,电子秤示数m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B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   N,图乙中M的值为   。
【答案】4N;8.6
【知识点】重力的大小;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由图乙可知,当t=0时,电子秤示数为8kg,即水的质量为8kg,此时物体B还没浸入水中,由于轻质薄壁容器为柱形,所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等于水的重力,由图乙可知,当16s到26s时,电子秤示数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B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电子秤示数为8.4kg,根据F2=G2=m2g可求出容器对电子秤的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电子秤增加的压力就等于B受到的浮力;从26s电子秤示数增加,说明物体A开始浸入水中,由于A、B底面积均相同,浸入水中的速度总保持不变,从而可求出A、B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之比和排开水的质量之比,从而可求出乙图中电子秤的示数。
【解答】由图乙可知,当t=0时,电子秤示数为8kg,即水的质量为8kg,此时物体B还没浸入水中,由于轻质薄壁容器为柱形,所以水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为:F1=G1=m1g=8kgx10N/kg=80N,由图乙可知,当ts在16s到26s时,电子秤示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此时B全部浸没在水中,此时电子秤示数为8.4kg,那么容器对电子秤的压力为:F2=G2=m2g=8.4kgx10N/kg=84N,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电子秤增加的压力就等于B受到的浮力,即B受到的浮力为:F浮B=F2-F1=84N-80N=4N;由图乙可知,从26s电子秤示数增加,说明物体A开始浸入水中,由于A、B底面积均相同,浸入水中的速度总保持不变,所以A、B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之比为1:2,排开水的质量之比也为1:2,所以m排A=0.2Kg,所以M的值为8.6。
10.(2023八上·台州开学考)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可看成柱形)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像,则物体的密度为   kg/m3.
【答案】2.25×10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物体的重力和浸没时的拉力,根据F浮=G-F拉计算出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物体的密度。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当浸入深度为零时,此时物体不受浮力,那么测力计的示数等于重力,即G=9N;
当物体完全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此时受到的浮力F浮=G-F拉=9N-5N=4N;
那么物体的体积;;
则物体的密度:.
11.(2022八上·临海期末)如图所示,甲为盛水的烧杯,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下降高度h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圆柱体重力为   N。当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时F逐渐减小,直到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P不变,这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   有关。据图分析,该圆柱体下表面下降高名度为9cm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N.
【答案】12;排开液体的体积;8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弹簧测力计挂着圆柱体在空气中的读数是圆柱体的重力;
(2)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时,圆柱体处于平衡状态,据此得出浮力的表达式,分析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时F减小、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F不变的原因得出答案;
(3)根据图乙读出圆柱体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得出圆柱体的重力,然后得出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利用称重法求出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1)由图乙可知,圆柱体在空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圆柱体的重力G=F=12N;
(2)将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缓慢浸入水中时,圆柱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则F浮=G-F,
当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F减小可知,受到的浮力变大,圆柱体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变,由F不变可知,受到的浮力不变,这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圆柱体浸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N,则该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
故答案为:12;排开液体的体积;8。
12.(2022八上·余姚期中)将一个底面积为 0.01 m2的长方体木块用细线拴在一个空容器的底部,然后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如图甲所示。在整个过程中,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随容器中水的深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木块所受到的最大浮力为   N,木块重力为   N,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为   N。
【答案】15;9;6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由图乙可知,木块恰好漂浮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根据求出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求出木块受到的浮力,根据漂浮条件求出木块的重力;
(2)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最大,根据图乙读出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根据求出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根据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求出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
(3)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等于最大浮力减去自身的重力。【解答】(1)由图乙可知,在9cm~16cm内,木块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900Pa,
由可得,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向上=p向上S=900Pa×0.01m2=9N,
由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可得,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F向上-F向下=F向上=9N,
因物体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木块的重力:G木=F浮=9N;
(2)木块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最大,此时木块下表面所处的深度最大,受到水的压强最大,
由图乙可知,木块上表面与液面相平时,木块底部受到水的压强p′=1500Pa,
此时木块底部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向上′=p向上′S=1500Pa×0.01m2=15N,
木块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大=F向上′-F向下=F向上′=15N,
(3)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细线对木块的最大拉力:F拉大=F浮大-G木=15N-9N=6N。
13.(2020八上·南浔期末)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正方体,从甲图位置缓缓下降,逐渐浸入某种液体中(物体不溶于液体且不与液体发生反应),乙图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   段图象说明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kg/m3。
【答案】BC;800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根据乙图确定该正方体的重力和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拉力,然后根据F浮=G-F拉计算出它受到的浮力;根据乙图确定该正方体的高,然后根据V=a3计算出它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液体的密度即可。
【解答】(1)当正方体没有入水时,它受到的浮力为零,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等于它的重力,即AB段,
那么正方体的重力G=3.5N;
当正方体进入的体积逐渐增大时,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减小,即BC段;
因此BC段图像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当正方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时,它的V排不变,因此受到的浮力不变;
根据F浮=G-F拉可知,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即CD段。
那么完全浸没时测力计的拉力F拉=2.5N;
那么此时正方体受到的浮力F浮=G-F拉=3.5N-2.5N=1N;
根据乙图可知,B点时正方体的下表面开始入水,C点时完全浸没,
因此正方体的高h=10cm-5cm=5cm=0.05m;
那么它的体积为:V=h3=(0.05m)3=1.25×10-4m3;
因此液体的密度。
14.(2019八上·长兴月考)如图1所示,一个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木块,下面用一段细线与木块相连,细线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装满容器,如图2所示。若细线中的拉力用F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用h表示,如图3,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牛;木块处于浸没状态的是   (填写字母);该木块的密度为   。(g取10N/kg)
【答案】10;BC;0.6×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a3计算出它的体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计算木块完全浸没时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水面上升当细线被拉紧后,木块的位置不变,它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大,那么它受到的浮力不断增大,根据F=F浮-G可知,细线的拉力F不断增大;当木块完全浸没后,它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受到的浮力不变,那么细线的拉力F保持不变;
(3)根据公式F=F浮-G计算出木块的重力,最后根据公式计算木块的密度即可。
【解答】(1)木块的体积为V=a3=(0.1m)3=0.001m3;
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ρ液gV排=103kg/m3×10N/kg×0.001m3=10N;
(2)根据图3可知,AB段细线的拉力不断增大,肯定是木块还没有完全浸没水中;BC段细线的拉力保持不变,说明木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即它完全浸没水中;
(3)木块的重力为:G=F浮-F=10N-4N=6N;
那么木块的密度为:。
三、解答题
15.用一弹簧测力计挂着一实心圆柱体,圆柱体的底面刚好与水面接触(未浸入水)如图甲,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随柱体逐渐浸入水中的深度变化情况,求:(g取10N/kg)
(1)圆柱体受的最大浮力。
(2)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3)圆柱体的密度。
【答案】(1)由图可知,圆柱体重G=2N。当圆柱体全浸入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5N,圆柱体受到的最大浮力:F浮=G-F'=2N-1.4N=0.6N。
(2)由图知,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12cm=0.12m,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P= =1x103kg/m3x10N/kgx0.12m=1200Pa。
(3)圆柱体的质量:。圆柱体全浸没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圆柱体的体积:
所以
【知识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
(1)由F-h图象可知,当h=0(圆柱体没有浸入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圆柱体重;当h≥10m(圆柱体全浸入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加上圆柱体受到的水的浮力等于圆柱体重;据此求出圆柱体受的浮力(最大浮力)。
(2)由图知,圆柱体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10m,根据液体压强公式求此时圆柱体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3)上面求出了圆柱体重,利用重力公式求出圆柱体的质量;求出了圆柱体全浸入时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圆柱体的体积(排开水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圆柱体的密度。
16.(2023八上·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工人师傅利用汽车作为动力,从水中打捞一个正方体物件,绳子通过定滑轮(只改变力的方向),一端系在汽车上。汽车拉着物件匀速上升,已知汽车对绳子的拉力F与物件底部距离水底的高度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绳子的体积、绳重及摩擦均忽略不计,g=10N/kg。求:
(1)物件的质量。
(2)物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3)物件的密度。
【答案】(1)=220kg
(2)F浮=G-F=2200N-1100N=1100N。
(3)该物体的体积:V=V排===1.1×10 1m3;
则该物体的密度:ρ===2×103kg/m3
【知识点】密度公式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当物件露出水面时,它不受浮力,此时拉力等于重力,即此时拉力最大,据此确定物件的重力,根据 计算物件的质量。
(2)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它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即受到的浮力最大,而此时拉力最小。根据乙图确定最小的拉力,根据F浮=G-F 计算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即可。
(3)首先根据 V=V排= 计算该物件的体积,再根据 计算该物件的密度。
17.(2023八上·南浔期中)如图①所示,有一盛水容器放于地磅上,地磅示数是2000N,一石块在钢丝绳拉力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浸入水中,水未从容器溢出,如图③所示是钢丝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求:
(1)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石块的密度。
(3)当石块在水中恰好浸没时地磅的示数。
【答案】(1)解:根据图③可知,石块的重力G=1400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拉力为F拉=900N;
那么石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F浮=G-F拉=1400N-900N=500N;
(2)解: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石块的体积:
V=V排===0.05m3;
石块的质量:m===140kg,
石块的密度:ρ石==2.8×103kg/m3;
(3)解:当石块在水中恰好浸没时,石块对水的压力与石块受到的浮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石块在水中恰好浸没时容器对地磅的压力等于石块对水的压力、容器和水的重力之和,即地磅示数为:F=G总+F浮=2000N+500N=2500N。
【知识点】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石块受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大小。
(2)由阿基米德原理求解体积大小,由密度公式求解石块密度。
(3) 地磅只受到容器对地磅压力大小,初始压力为2000N,加入石块,石块受浮力和重力,结合浮力产生原理,导致容器对地磅压力大小增加500N,所以最终示数为2500N。
18.(2019八上·天台月考)如图甲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下方以恒定的速 度上升,直到全部露出水面。图乙所示是钢绳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摩擦力,求:(g取10牛/千克)
(1)石料完全浸没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
(2)该石料的体积?
(3)该石料的密度。
【答案】(1)F=G拉=900N-500N=400N
(2)V石=F浮÷(ρ液g)=400N÷(1.0×10 kg/m ×10N/kg)=0.04m
(3)m=G÷g=900N÷10N/kg=90kg
ρ=m/v=90kg÷0.04kg=2.25x103kg/m
【知识点】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本题所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阿基米德原理,考察学生结合图形对综合内容的分析能力。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