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十五 杠杆--【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2022·温州模拟)温州盛产甘蔗。如下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若要较省力地切甘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甘蔗放在a点,施加F1的力 B.甘蔗放在a点,施加F2的力
C.甘蔗放在b点,施加F1的力 D.甘蔗放在b点,施加F2的力
2.(2018·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质量不计的杠杆,在左边用细线挂一个小球,为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F1~F6为作用于不同位置时的拉力是( )
A.拉力为F1时属于省力杠杆,F2时为等臂杠杆
B.若使小球升高相同的距离,则F5比F2会向下移动更少距离
C.最大拉力为F3,最小拉力为F5,而F2=F4=F6
D.若从F4缓慢转至F5再转至F6(不改变力的作用点),则力F先变大后变小
3.(2023九上·龙湾月考)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将( )
A.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逐渐变小
4.如图所示,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绳子对桥板的拉力为F,L表示F的力臂。关于此过程中L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5.(2023九上·余姚期末)如图,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杆重不计,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FA OA=FB OB B.FA OA<FB OB
C. D.
6.(2023九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7. 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吊臂是一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
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4 杠杆(第1课时)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
A.F1·OC=F2·OA B.F1·OD=F2·OB
C.F1·OE=F2·OA D.F1·OE=F2·OB
二、填空题
9.(2020·宁波模拟)小科和小甬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在实验中,小科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发现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状态(“平衡”或“不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其A端挂一重物G,图乙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是 (填“F1”“F2”“F3”或“F4)
(2)实验结束后,小雨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后通过计算,发现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10.(2019·上城模拟)小金设计了“移动支点式杠杆”模型来研究建筑工地上的塔吊。AB是长1.8m质量不计粗细均匀的直棒,将其放在一个宽度为50 cm的凳子上,在棒的A端固定一质量m铅=2 kg铅块(忽略大小),AO1=30 cm。
(1)在距离B点10cm的P处挂某一重物,直棒刚好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则P处挂的重物的重力为 (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
(2)当悬线带着重物缓慢向A端移动时,可以抽象成凳面上只有某点E对直棒有支持力。随着重物左移,E点将 (选填“左移”或“右移”或“不动”),直棒对E点的压力 (选填“变火”或“变小”或“小变”)。
11.(2019九上·宁波月考)如图为油厂的油桶,空桶质量为65Kg,油桶高为1.2m,底部直径为0.5m,据此回答。
(1)某次装卸中,小明需要将直立的空油桶(如图甲)沿D点推翻,则甲图上推翻空油桶所需的最小力F1的力臂是 。(选填“CD”、“BD”或“AD”)
(2)在推翻油桶过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对油桶做功 焦。
(3)若将翻倒的空油桶(如图乙)重新竖起所用的最小力为F2,那么,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2019·宁波模拟)哑铃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运动器材,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实用而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如图是我们在使用哑铃时,上臂完成托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则此杠杆是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
13.(2021九上·舟山月考)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位置静止,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也便于从杠杆直接测得力臂大小。
(2)调好后,根据图乙进行实验,在A点处悬挂三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将弹簧测力计倒挂在B点处,直到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此时杠杆B点处受到的拉力应为 N。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B点处的实际拉力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所以在弹簧测力计进行竖直向下拉的测量时,需要重新调零。
(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小明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如图丙所示,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结果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仍然与杠杆平衡的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14.(2021九上·东阳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小柯家厨房里的脚踏式翻盖垃圾桶的实物图,翻盖的原理是利用了两个杠杆和轻质硬杆BC组合而成。图乙是其示意图: 脚踏杠杆AO1B、O为支点,A为脚踏处,AO1=24cm,BO1=18cm; 桶盖杠杆DCO2,O2为支点,桶盖的质量为600g,桶盖和连接杆的尺寸如图乙所示,脚踏杆和其 他连接杆的质量不计,桶盖质量分布均匀,厚度不计,D为重心,桶盖闭合时,连接杆BC处于竖直状态。请分析回答:
(1)出图乙可知,则杠杆AO1B为 (选填 “省力”“等臂” 或“费力”)杠杆;
(2)若要把桶盖翻开,作用在C点的力至少为多大;
(3)若将桶盖翻开30°,桶盖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15.(2017·萧山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杠杆的O点悬挂,能自由转动,在A点悬挂总重为9牛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静止。其中 AO=10厘米,AB=20厘米。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O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75牛。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静止时,若杠杆自重和摩擦不计,弹簧秤示数应为多少?
(2)杠杆缓慢转动时,其机械效率为多少?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O和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阻力),杠杆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请简单说明理由。
16.(2016·杭州)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问:
(1)重为5N的钩码挂在A点时,人的拉力F为4N,钩码上升0.3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0.5m,此时机械效率η1为多大?
(2)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B点,再次缓慢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C仍然上升0.5m.问:人的拉力F与第一次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η2与η1的大小并用学过的知识给以推导.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生活中某一实例,较全面地考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解答。
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阻力臂,能减小动力;在阻力、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
【解答】若要较省力地切甘蔗,则阻力臂最小,动力臂最大。甘蔗放在a点,阻力臂最小,F2的动力臂最长,故选B。
2.【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
【解答】A、由图可知:小球和小球到支点的距离构成了阻力和阻力臂,G2;而F1到支点的距离只有1格<2格,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由杠杆原理可知,F2是费力杠杆,F5是省力杠杆,省力机械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故F5向下移动的距离更多;故B错误;
C、经计算可知F1的力臂是1格,F2的力臂是2格,F3的力臂是0.5格,F4的力臂是2格,F5的力臂是4格,F6的力臂是2格;力臂越大力越小;故F3拉力最大,F5拉力最小,F2=F4=F6 ;故C正确;
D、F4缓慢转至F5再转至F6的过程中,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故力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解答】 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 ,阻力臂会逐渐减小,阻力大小不变,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动力即拉力F将逐渐变小,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 杠杆又分成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解答】FL=GL1;L1重力到O点的垂直距离;因为往上拉的过程,L1一直变小,G不变,所以GL1一直变小,所以FL始终在减小.又因为L表示F的力臂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来进行分析。作动力臂,阻力臂可知
FB的力臂是OB,FA的力臂是OC,OC【解答】A、FAOA>FBOB,故A错误;
B、FAOA>FBOB,故B错误;
C、,故C错误;
D、FAOA>FBOB,所以,故D正确。
所以选:D。
6.【答案】C
【知识点】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判断杠杆的用力情况需要知道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短关系。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阻力与动力臂大小始终不变。 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过程中,阻力臂慢慢变大
【解答】A、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在竖直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省力杠杆故B错误。
C、在竖直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省力杠杆。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费力杠杆,故C正确。
D、在竖直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省力杠杆。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所以选:C。
7.【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解答】解:
A、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吊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吊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但不省功,故B错;
CD、由题知,吊车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根据F1×l1=F2×l2可知动力减小,所以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小.故C错、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分析是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
根据匀速吊起货物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化,动力臂不变,再次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支持力的大小变化.
8.【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力臂的定义一般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与动力对应的力臂叫动力臂,与阻力对应的力臂叫阻力臂;物理学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在杠杆平衡(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答】根据力臂的定义可知,动力F1的动力臂为OE,阻力F2的阻力臂为OB,由于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故F1·OE=F2·OB;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1)平衡;F4
(2)没有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那么它就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2)当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重心上时,它的重力不会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如果杠杆的支点不在重心上,那么它的自重就会对平衡产生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图甲中,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图乙可知,物体挂在支点的左侧,能够使杠杆平衡的力只有F1和F4。因为动力臂L1(2)使杠杆在水后通过计算,发现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没有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10.【答案】(1)17.8N
(2)左移;不变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当AB顺时针旋转时,O2为支点,AO2为动力臂,PO2为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重物的重力即可;
(2)当重物向A端移动时,杠杆的阻力臂会逐渐缩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动力臂的长度变化,进而推断出E点的变化;无论E点在哪里,只要杠杆平衡,那么E点受到的压力就等于A和P两点物体重力之和。
【解答】(1)当AB顺时针旋转时,O2为支点,AO2为动力臂,PO2为阻力臂,
那么:AO2=AO1+O1O2=0.3m+0.5m=0.8m;
PO2=AB-AO2-PB=1.8m-0.8m-0.1m=0.9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GA×AO2=G×PO2
2kg×10N/kg×0.8m=G×0.9m
G=17.8N;
(2)随着重物左移,阻力臂变短,如果杠杆要保持平衡,就要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臂,因此支点E要向左移动;无论E点在哪里,只要杠杆平衡,那么E点受到的压力就等于A和P两点物体重力之和,因此E点的压力不变。
故答案为:(1)17.8N;(2)左移,不变
11.【答案】(1)AD
(2)32.5
(3)小于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
(2)分别确定推翻油桶前后,油桶重心的高度变化,然后根据W=G△h计算小明要做的功即可;
(3)比较油桶重力阻力臂的长度变化,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
【解答】(1)推翻油桶时,可以将油桶看做一个杠杆,支点是D点,而油桶上到D的距离最大的点就是A点,所以所需最小力的力臂是AD;
(2)甲中油桶直立时,油桶重心的高度为:;
AD的长度为:;
那么油桶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心高度为:;
因此小明至少需要对油桶做功:W=G△h=65kg×10N/kg×(0.65m-0.6m)=32.5J;
(3)甲和乙中,阻力都是油桶的重力G保持不变,最小力的力臂都等于油桶对角线的长度,也保持不变;乙图中的阻力臂为0.6m,甲图中的阻力臂为0.25m,那么重新竖起油桶时的阻力臂增大了,根据公式G×L2=F×L1可知,那么动力肯定也增大了,即F1<F2。
12.【答案】(1)费力
(2)减小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明确杠杆的五要素,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再判断杠杆类型;(2)根据阻力臂的概念,判断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的变化情况。
【解答】(1)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其支点在肘关节处,哑铃的压力是阻力,肱二头肌对前臂施加的力是动力,托举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此杠杆是费力杠杆;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1)费力;(2)减小。
13.【答案】(1)右
(2)1.2;偏小
(3)杠杆自身存在重力,使测的拉力偏大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计算。当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杠杆的下面时,由于测力计自身有重力,所以施加的拉力和重力之和等于计算出的拉力,因此测力计的示数会偏小。
(3)当支点在杠杆的一侧时,由于杠杆的重力作用线不从支点经过,因此会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因为杠杆重力向下,所以相当于阻力增大,则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杠杆的左端重,右端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设杠杆上每个刻度长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F×5L=(0.5N×3)L×4L,解得:F=1.2N。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B点处的实际拉力偏小,所以在弹簧测力计进行竖直向下拉的测量时,需要重新调零。
(3)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结果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仍然与杠杆平衡的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身存在重力,使测的拉力偏大。
14.【答案】(1)省力
(2)设脚对A点的作用力为F,顶杆对B点的作用力为F1,顶杆对桶盖上C点的作用力为F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AO1=F1×O1B…①
G×DO2=F2×CO2…②
F1=F2,
桶盖的重:G=mg=0.6kg×10N/kg=6N,
得:
则
(3)由题意可知,若将桶盖翻开30°,桶盖重心上升高度为=17.5cm
克服重力做功W=FS=GH=6N×0.175m=1.05J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杠杆平衡相关知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解答】(1)图乙可知,杠杆AO1B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15.【答案】(1)根据F1L1=F2×L2
F1=
(2)
(3)变大,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O和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即有用功大小不变,当把钩码提升到相同高度时,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而克服杠杆自重做的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效的测量。弹簧秤示数可以根据杠杆定律F1L1=F2L2 ,计算出B点的拉力;测量时需测有用功和总功,杠杆的有用功是Gh1,拉力的总功是Fh2.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100%。影响杠杆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量;当拉力点从A点移到C点时,O和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即有用功大小不变,当把钩码提升到相同高度时,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而克服杠杆自重做的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16.【答案】(1)有用功:W有用=Gh=5N×0.3m=1.5J;
总功:W总=Fs=4N×0.5m=2J,
机械效率:η= ×100%= ×100%=75%;
答:机械效率η1为75%
(2)变小;
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于杠杆的重力会阻碍杠杆转动,
则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 OA+G杠杆 OC=F OC;
悬挂点移至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 OB+G杠杆 OC=F′ OC,
观察比较可知,悬挂点移至B点时,OB<OA,即钩码重力的力臂变小,所以拉力F也变小;
杠杆的机械效率:η= = = ;
因为杠杆升高的高度不变,所以克服杠杆自重所做的额外功不变(即W额=G杠杆 h杠杆不变);由于悬挂点B更接近支点,所以钩码提升的高度减小,根据W有用=Gh可知,有用功减小;
从上面η的表达式可知:W有用减小、W额不变,所以 变大,分母变大,η就减小;即η2<η1.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W=Gh求出有用功;根据W=Fs求出总功,根据η= 求出机械效率;(2)将钩码的悬挂点从A点移至B点,改变了钩码重力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改变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改变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功的多少,改变了机械效率的高低.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杠杠平衡条件的应用.
1 / 1专题二十五 杠杆--【高效二轮复习】2023-2024学年中考科学二轮复习(浙教版)
一、选择题
1.(2022·温州模拟)温州盛产甘蔗。如下图是一种切甘蔗用的铡刀示意图。若要较省力地切甘蔗,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甘蔗放在a点,施加F1的力 B.甘蔗放在a点,施加F2的力
C.甘蔗放在b点,施加F1的力 D.甘蔗放在b点,施加F2的力
【答案】B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本题利用生活中某一实例,较全面地考查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解答。
在阻力不变的情况下,减小阻力臂,能减小动力;在阻力、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
【解答】若要较省力地切甘蔗,则阻力臂最小,动力臂最大。甘蔗放在a点,阻力臂最小,F2的动力臂最长,故选B。
2.(2018·浙江模拟)如图所示为质量不计的杠杆,在左边用细线挂一个小球,为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F1~F6为作用于不同位置时的拉力是( )
A.拉力为F1时属于省力杠杆,F2时为等臂杠杆
B.若使小球升高相同的距离,则F5比F2会向下移动更少距离
C.最大拉力为F3,最小拉力为F5,而F2=F4=F6
D.若从F4缓慢转至F5再转至F6(不改变力的作用点),则力F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杠杆原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 L1=F2·L2;
【解答】A、由图可知:小球和小球到支点的距离构成了阻力和阻力臂,G2;而F1到支点的距离只有1格<2格,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由杠杆原理可知,F2是费力杠杆,F5是省力杠杆,省力机械费距离,费力杠杆省距离;故F5向下移动的距离更多;故B错误;
C、经计算可知F1的力臂是1格,F2的力臂是2格,F3的力臂是0.5格,F4的力臂是2格,F5的力臂是4格,F6的力臂是2格;力臂越大力越小;故F3拉力最大,F5拉力最小,F2=F4=F6 ;故C正确;
D、F4缓慢转至F5再转至F6的过程中,力臂先变大后变小,故力先变小后变大;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2023九上·龙湾月考)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不计的长木板,左端可绕O点转动,在它的右端放一重为G的物块,并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拉着,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木板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拉力F将( )
A.先逐渐变小,后又逐渐变大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逐渐变小 D.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杠杆平衡条件 F1·L1=F2·L2,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
【解答】 当物块向左匀速滑动时 ,阻力臂会逐渐减小,阻力大小不变,动力臂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可得动力即拉力F将逐渐变小,故答案为:D。
4.如图所示,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O为支点的杠杆。一个人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绳子对桥板的拉力为F,L表示F的力臂。关于此过程中L及乘积FL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增加
B.L始终在增加,FL始终在减小
C.L先增加后减小,FL始终在减小
D.L先减小后增加,FL先减小后增加
【答案】C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 杠杆又分成费力杠杆、省力杠杆和等臂杠杆,杠杆原理也称为“杠杆平衡条件”。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力与力臂的乘积)大小必须相等。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从上式可看出,要使杠杆达到平衡,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阻力就是动力的几倍。
【解答】FL=GL1;L1重力到O点的垂直距离;因为往上拉的过程,L1一直变小,G不变,所以GL1一直变小,所以FL始终在减小.又因为L表示F的力臂 ,从图中可以看出是一个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所以C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3九上·余姚期末)如图,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杆重不计,则下列关系式中一定正确的是( )
A.FA OA=FB OB B.FA OA<FB OB
C. D.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来进行分析。作动力臂,阻力臂可知
FB的力臂是OB,FA的力臂是OC,OC【解答】A、FAOA>FBOB,故A错误;
B、FAOA>FBOB,故B错误;
C、,故C错误;
D、FAOA>FBOB,所以,故D正确。
所以选:D。
6.(2023九上·余姚期末)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
A.始终是省力杠杆
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答案】C
【知识点】力臂的画法;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判断杠杆的用力情况需要知道动力臂与阻力臂的长短关系。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阻力与动力臂大小始终不变。 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过程中,阻力臂慢慢变大
【解答】A、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在竖直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省力杠杆故B错误。
C、在竖直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省力杠杆。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费力杠杆,故C正确。
D、在竖直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省力杠杆。在水平位置时,动力臂L1<阻力臂L2,是费力杠杆,故D错误。
所以选:C。
7. 如图是吊车起吊货物的结构示意图,伸缩撑杆为圆弧状,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使吊臂绕O点缓慢转动,从而将货物提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吊臂是一省力杠杆,但要费距离
B.吊臂是一个费力杠杆,但可以省功
C.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的力臂变小
D.匀速顶起吊臂的过程中,伸缩撑杆支持力渐渐变小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解答】解:
A、如图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动力臂L1小于阻力臂L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大于阻力,吊臂是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吊臂是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但不省功,故B错;
CD、由题知,吊车工作时它对吊臂的支持力始终与吊臂垂直,动力臂不变,阻力不变,阻力臂减小,根据F1×l1=F2×l2可知动力减小,所以伸缩撑杆的支持力逐渐变小.故C错、D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分析是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
根据匀速吊起货物时,阻力不变,阻力臂变化,动力臂不变,再次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判断支持力的大小变化.
8.(浙教版科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 3.4 杠杆(第1课时) 同步练习)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
A.F1·OC=F2·OA B.F1·OD=F2·OB
C.F1·OE=F2·OA D.F1·OE=F2·OB
【答案】D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力臂的定义一般为: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与动力对应的力臂叫动力臂,与阻力对应的力臂叫阻力臂;物理学中把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在杠杆平衡(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解答】根据力臂的定义可知,动力F1的动力臂为OE,阻力F2的阻力臂为OB,由于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故F1·OE=F2·OB;故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9.(2020·宁波模拟)小科和小甬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在实验中,小科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发现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 状态(“平衡”或“不平衡”)。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其A端挂一重物G,图乙中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最小拉力是 (填“F1”“F2”“F3”或“F4)
(2)实验结束后,小雨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他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后通过计算,发现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答案】(1)平衡;F4
(2)没有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那么它就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判断;
(2)当杠杆的支点在杠杆的重心上时,它的重力不会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如果杠杆的支点不在重心上,那么它的自重就会对平衡产生影响,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在图甲中,杠杆保持静止状态,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图乙可知,物体挂在支点的左侧,能够使杠杆平衡的力只有F1和F4。因为动力臂L1(2)使杠杆在水后通过计算,发现结果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没有消除杠杆自身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10.(2019·上城模拟)小金设计了“移动支点式杠杆”模型来研究建筑工地上的塔吊。AB是长1.8m质量不计粗细均匀的直棒,将其放在一个宽度为50 cm的凳子上,在棒的A端固定一质量m铅=2 kg铅块(忽略大小),AO1=30 cm。
(1)在距离B点10cm的P处挂某一重物,直棒刚好有顺时针转动的趋势,则P处挂的重物的重力为 (小数点后面保留一位);
(2)当悬线带着重物缓慢向A端移动时,可以抽象成凳面上只有某点E对直棒有支持力。随着重物左移,E点将 (选填“左移”或“右移”或“不动”),直棒对E点的压力 (选填“变火”或“变小”或“小变”)。
【答案】(1)17.8N
(2)左移;不变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当AB顺时针旋转时,O2为支点,AO2为动力臂,PO2为阻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重物的重力即可;
(2)当重物向A端移动时,杠杆的阻力臂会逐渐缩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动力臂的长度变化,进而推断出E点的变化;无论E点在哪里,只要杠杆平衡,那么E点受到的压力就等于A和P两点物体重力之和。
【解答】(1)当AB顺时针旋转时,O2为支点,AO2为动力臂,PO2为阻力臂,
那么:AO2=AO1+O1O2=0.3m+0.5m=0.8m;
PO2=AB-AO2-PB=1.8m-0.8m-0.1m=0.9m;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GA×AO2=G×PO2
2kg×10N/kg×0.8m=G×0.9m
G=17.8N;
(2)随着重物左移,阻力臂变短,如果杠杆要保持平衡,就要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臂,因此支点E要向左移动;无论E点在哪里,只要杠杆平衡,那么E点受到的压力就等于A和P两点物体重力之和,因此E点的压力不变。
故答案为:(1)17.8N;(2)左移,不变
11.(2019九上·宁波月考)如图为油厂的油桶,空桶质量为65Kg,油桶高为1.2m,底部直径为0.5m,据此回答。
(1)某次装卸中,小明需要将直立的空油桶(如图甲)沿D点推翻,则甲图上推翻空油桶所需的最小力F1的力臂是 。(选填“CD”、“BD”或“AD”)
(2)在推翻油桶过程中,小明至少需要对油桶做功 焦。
(3)若将翻倒的空油桶(如图乙)重新竖起所用的最小力为F2,那么,F1 F2(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AD
(2)32.5
(3)小于
【知识点】功的计算公式的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中最小力问题
【解析】【分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当动力臂最长时,动力最小;
(2)分别确定推翻油桶前后,油桶重心的高度变化,然后根据W=G△h计算小明要做的功即可;
(3)比较油桶重力阻力臂的长度变化,然后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即可。
【解答】(1)推翻油桶时,可以将油桶看做一个杠杆,支点是D点,而油桶上到D的距离最大的点就是A点,所以所需最小力的力臂是AD;
(2)甲中油桶直立时,油桶重心的高度为:;
AD的长度为:;
那么油桶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心高度为:;
因此小明至少需要对油桶做功:W=G△h=65kg×10N/kg×(0.65m-0.6m)=32.5J;
(3)甲和乙中,阻力都是油桶的重力G保持不变,最小力的力臂都等于油桶对角线的长度,也保持不变;乙图中的阻力臂为0.6m,甲图中的阻力臂为0.25m,那么重新竖起油桶时的阻力臂增大了,根据公式G×L2=F×L1可知,那么动力肯定也增大了,即F1<F2。
12.(2019·宁波模拟)哑铃是我们大家都熟悉的运动器材,因其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实用而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如图是我们在使用哑铃时,上臂完成托举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则此杠杆是 (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2)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费力
(2)减小
【知识点】杠杆的分类;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
【解析】【分析】(1)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明确杠杆的五要素,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再判断杠杆类型;(2)根据阻力臂的概念,判断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的变化情况。
【解答】(1)若把上臂举哑铃时看作一个杠杆,其支点在肘关节处,哑铃的压力是阻力,肱二头肌对前臂施加的力是动力,托举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此杠杆是费力杠杆;
(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为阻力臂,在上举的过程中,阻力臂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1)费力;(2)减小。
三、解答题
13.(2021九上·舟山月考)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位置静止,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左/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的重心通过支点,也便于从杠杆直接测得力臂大小。
(2)调好后,根据图乙进行实验,在A点处悬挂三个钩码,每个钩码重0.5N,将弹簧测力计倒挂在B点处,直到杠杆再次水平平衡,此时杠杆B点处受到的拉力应为 N。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B点处的实际拉力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所以在弹簧测力计进行竖直向下拉的测量时,需要重新调零。
(3)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小明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如图丙所示,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结果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仍然与杠杆平衡的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 。
【答案】(1)右
(2)1.2;偏小
(3)杠杆自身存在重力,使测的拉力偏大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1)平衡螺母总是向轻的那端调节;
(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分析计算。当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杠杆的下面时,由于测力计自身有重力,所以施加的拉力和重力之和等于计算出的拉力,因此测力计的示数会偏小。
(3)当支点在杠杆的一侧时,由于杠杆的重力作用线不从支点经过,因此会对杠杆的平衡产生影响。因为杠杆重力向下,所以相当于阻力增大,则导致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杠杆的左端重,右端轻,因此平衡螺母应该向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设杠杆上每个刻度长为L,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F×5L=(0.5N×3)L×4L,解得:F=1.2N。由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B点处的实际拉力偏小,所以在弹簧测力计进行竖直向下拉的测量时,需要重新调零。
(3)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结果发现测出的拉力大小仍然与杠杆平衡的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杠杆自身存在重力,使测的拉力偏大。
14.(2021九上·东阳月考)如图甲所示是小柯家厨房里的脚踏式翻盖垃圾桶的实物图,翻盖的原理是利用了两个杠杆和轻质硬杆BC组合而成。图乙是其示意图: 脚踏杠杆AO1B、O为支点,A为脚踏处,AO1=24cm,BO1=18cm; 桶盖杠杆DCO2,O2为支点,桶盖的质量为600g,桶盖和连接杆的尺寸如图乙所示,脚踏杆和其 他连接杆的质量不计,桶盖质量分布均匀,厚度不计,D为重心,桶盖闭合时,连接杆BC处于竖直状态。请分析回答:
(1)出图乙可知,则杠杆AO1B为 (选填 “省力”“等臂” 或“费力”)杠杆;
(2)若要把桶盖翻开,作用在C点的力至少为多大;
(3)若将桶盖翻开30°,桶盖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答案】(1)省力
(2)设脚对A点的作用力为F,顶杆对B点的作用力为F1,顶杆对桶盖上C点的作用力为F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F×AO1=F1×O1B…①
G×DO2=F2×CO2…②
F1=F2,
桶盖的重:G=mg=0.6kg×10N/kg=6N,
得:
则
(3)由题意可知,若将桶盖翻开30°,桶盖重心上升高度为=17.5cm
克服重力做功W=FS=GH=6N×0.175m=1.05J
【知识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杠杆平衡相关知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做杠杆。杠杆可以是任意形状的硬棒。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通常用字母O来表示。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1来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通常用F2来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通常用L2表示。
【解答】(1)图乙可知,杠杆AO1B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
15.(2017·萧山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①将杠杆的O点悬挂,能自由转动,在A点悬挂总重为9牛的钩码,在B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静止。其中 AO=10厘米,AB=20厘米。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O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75牛。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静止时,若杠杆自重和摩擦不计,弹簧秤示数应为多少?
(2)杠杆缓慢转动时,其机械效率为多少?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O和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阻力),杠杆的机械效率将如何变化,请简单说明理由。
【答案】(1)根据F1L1=F2×L2
F1=
(2)
(3)变大,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点,O和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即有用功大小不变,当把钩码提升到相同高度时,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而克服杠杆自重做的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机械效的测量。弹簧秤示数可以根据杠杆定律F1L1=F2L2 ,计算出B点的拉力;测量时需测有用功和总功,杠杆的有用功是Gh1,拉力的总功是Fh2.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100%。影响杠杆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量;当拉力点从A点移到C点时,O和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即有用功大小不变,当把钩码提升到相同高度时,杠杆提升的高度减小,而克服杠杆自重做的额外功减小,因此杠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16.(2016·杭州)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问:
(1)重为5N的钩码挂在A点时,人的拉力F为4N,钩码上升0.3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0.5m,此时机械效率η1为多大?
(2)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B点,再次缓慢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C仍然上升0.5m.问:人的拉力F与第一次相比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η2与η1的大小并用学过的知识给以推导.
【答案】(1)有用功:W有用=Gh=5N×0.3m=1.5J;
总功:W总=Fs=4N×0.5m=2J,
机械效率:η= ×100%= ×100%=75%;
答:机械效率η1为75%
(2)变小;
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于杠杆的重力会阻碍杠杆转动,
则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 OA+G杠杆 OC=F OC;
悬挂点移至B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G OB+G杠杆 OC=F′ OC,
观察比较可知,悬挂点移至B点时,OB<OA,即钩码重力的力臂变小,所以拉力F也变小;
杠杆的机械效率:η= = = ;
因为杠杆升高的高度不变,所以克服杠杆自重所做的额外功不变(即W额=G杠杆 h杠杆不变);由于悬挂点B更接近支点,所以钩码提升的高度减小,根据W有用=Gh可知,有用功减小;
从上面η的表达式可知:W有用减小、W额不变,所以 变大,分母变大,η就减小;即η2<η1.
【知识点】杠杆的动态平衡分析;机械效率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W=Gh求出有用功;根据W=Fs求出总功,根据η= 求出机械效率;(2)将钩码的悬挂点从A点移至B点,改变了钩码重力的力臂,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分析,改变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改变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做功的多少,改变了机械效率的高低.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有用功、总功、额外功、机械效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考查杠杠平衡条件的应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