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二十)(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二十)(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17:12:48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二十)
(原卷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2年12月4日是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纪念日。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40年前。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经过反复酝酿、数易其稿,1982年12月4日,“八二宪法”由此诞生,也就是我国现行宪法。自此以后,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部宪法的诞生,不仅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而且彰显了法治的起点和初心。我国现行宪法凝聚了全体人民意志和社会最大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40年来,现行宪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相伴而行,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现行宪法的一个宝贵品格,就是与时俱进。在40年的实践中,现行宪法不断吸收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正。五次宪法修改,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
现行宪法凝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部经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宪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从呱呱坠地到垂垂暮年
伴你一生的是父母亲朋
也是TA
从咿呀学语到成为栋梁
许你未来的是知识技能
也是TA
从柴米油盐到诗和远方
为你遮风避雨的是家
也是TA
TA就是宪法
2022年12月4日
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
也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40年来
宪法守护着祖国每一寸土地
保护着每一位公民
呵护着每一刻美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年12月4日至10日,是我国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摘编自《法制日报》)
材料三: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的日期,确定为国家宪法日。通过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和信仰宪法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021年1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三实验小学分会场,琅琅诵读,齐唱宪法主题歌曲《宪法伴我们成长》。
广泛开展“宪法晨读”“学宪法讲宪法”“我是宪法小卫士”等活动,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宪法法律融入校园文化和日常学习生活……近年来,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一项项庄严的仪式、一场场普法的活动,让宪法更加具体可感、可亲可敬。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宪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人民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以法为据,以法为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宪法自信,把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0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宪法治国之本依法治国
B.“八二宪法”国家根本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现行宪法宪法原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D.现行宪法与时俱进五次修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宪法诞生;同样,也应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B.要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有必要进行宪法修订。
C.通过材料二《法制日报》的宣传画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宪法不仅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
D.现行宪法凝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也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3.下列各项都引用古语对宪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其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B.“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说明宪法是“大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
D.“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4.下面仿照材料二中画线句的句式为四则法条写的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节选)
宣传语:从一粒种子到美味食物,哺育你成长的是父母师长,也是TA。
B.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节选)
宣传语:从黑龙江到海南岛,让我们能够畅聊的是手机电话,也是TA。
C.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节选)
宣传语:从广场舞大妈到奥运健儿,让我们充满活力的是运动,也是TA。
D.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节选)
宣传语:从殷墟甲骨文到明清档案,让我们铭记历史的是文字,也是TA。
5.如果你在某乡村中学支教过程中正值国家宪法日,请你借鉴材料三“宪法晨读”活动的经验,设计一项新的宪法宣传活动。要求:写明活动主题、形式和宣传内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
艾 伟
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老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休戚与共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禁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还是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路径。
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烈士。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及其逻辑。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之战。后果当然是一系列的条约,福州和宁波共同成为五口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千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
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
另一个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
杭州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对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留在西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的孤山林社。
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见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
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整整四十公顷的老街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末尾写到“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事实,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B.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在三坊七巷的每个转角都可遇见杰出的灵魂,凸显了福州名人众多。
C.林启死后,其后人与杭州人对林启安葬地的争执,体现了人们对林启的爱戴、敬仰,写出了林启的影响和伟大。
D.文章围绕着三坊七巷,将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精心组织起来,内容丰实且有意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7.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不再显得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
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更突出强调了它们的相同之处。
C.交代了杰出人才遭逢的历史际遇,显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作者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怪异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8.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有哪些妙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的结尾写道:“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 ”尹生曰:“曩章戴①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 居!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尽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 我乘风乎 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女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 ”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材料二
闵子骞始见于夫子,有菜色②,后有刍拳之色③。子贡问曰:“子始有菜色,今有刍豢之色,何也 ”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夫子内切磋以孝,外为之陈王法,心窃乐之;出见羽盖龙旗裘旃相随,心又乐之;二者相攻胸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文寝深,又赖二三子切蹉而进之。内明于去就之义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视之如坛土矣是以有刍豢之色。”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章戴:尹生名。②菜色:形容人脸色干枯苍白泛黄,好像平日只吃蔬菜而营养不良的样子。引申为心境混乱忧烦的神色。③刍豢(chú huàn)之色:形容人脸色红润有光泽,好像是常吃肉类荤食、营养丰富的样子。引申为平和喜悦的神色。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内A明于去就之义B出C见羽盖D龙旗E旃裘相随F视之G如坛土矣H是以有刍豢之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二子之道”与《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中的“进”含义不同。
B.“列子又不命”与成语“耳提面命”中的“命”含义不同。
C.“今复脱然”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脱然有怀”中的“脱然”含义相同。
D.“心窃乐之”与《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中的“乐”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闵子骞与尹生在求道过程中都有情绪的起伏,闵子骞先有快乐后有纠结,最后释然;尹生先因请教无果而心生怨恨,后因受到批评又深感惭愧。
B.列子在学道五年后始有起色,学道七年后得到了先生“并席而坐”的礼遇,学道九年后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如枯叶随风飘荡,达至道境。
C.列子学道获得进展主要表现在对是非利害的态度上:最初悟道之时不敢言是非利害,最后得道时不知是非利害所在,实现了心灵的彻底超越。
D.闵子骞因出身贫寒而脸色暗淡无光,入孔子之门学习后,他变得容光焕发,这让他的同门子贡感到很是好奇,于是便前去询问缘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
(2)今被夫子之文寖深,又赖二三子切蹉而进之。
14.两则材料都对学道之法进行了探讨,请简述其异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龙吟(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①)
杨无咎②
西湖天下应如是。谁唤作、真西子。云凝山秀,日增波媚,宜晴宜雨。况是深秋,更当遥夜,月华如水。记词人解道,丹青妙手,应难写、真奇语。
往事输他范蠡。泛扁舟、仍携佳丽。毫端幻出,淡妆浓抹,可人风味。和靖③幽居,老坡遗迹,也应堪记。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
【注】①总相宜:出自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②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北宋画家,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③和靖:指北宋诗人林逋,晚年隐居杭州西湖,谥号“和靖先生”。
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真正的西湖美景就是画中这样:云雾凝结凸显山的秀色,日光更添水波的妩媚。
B. 深秋时节,月光如水,即使“丹青妙手”也很难画出此时此刻的西湖美景。
C. 怀想往事,谁也比不上范蠡,他驾着一叶扁舟,与西施泛舟湖上,十分悠闲。
D. 画面中,词人追随着林和靖与苏东坡二人,一同游览西湖岸边的众多寺院。
16.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作以“总相宜”为名,意蕴丰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种树经验时说,“_________”,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_________”,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2)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流露出寻仙慕道、退世避隐之意。
(3)为迎接2024甲辰龙年的到来,复兴中学开展“龙年话龙”的主题活动,
要求说出包含“龙”字的诗文名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
秋日清晨,薄雾从山谷间缓缓升起,笼罩在一片片青稞和油菜花构成的梯田上;四周的山峰奇石耸立,晨光一点点从山后透露出来,雪山上缭绕的云雾顿时泛起金色的光芒。淙淙溪水从山脚下流过,滋润着茂密的针叶密林;牦牛从中出没,脖颈上的铃铛声悠远绵长,仿若从天边传来。夜晚来临,云雾渐散,抬头就是星空银河,静谧的山谷间飘荡着柔和的风,四周虫鸣声不绝于耳,让人 A 。在群山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宁静而神秘。它的名字叫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
20世纪20年代,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探险到了甘肃迭部藏区,走进了扎尕那。扎尕那的奇妙风光,使洛克 B 。他为扎尕那写下了极尽赞美的文字——“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 如果删去文中加点的“从山谷间”“从山后”“从山脚下”等短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题。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 ① ,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差序格局是在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熟人社会里,“以‘己’为中心”,“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即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都是“己”,他的人际关系也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推展开来。《红楼梦》的人物关系 ② ,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家族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网络,每个网络的大小又与中心的势力密切相关。例如,贾府这座宝塔顶端的贾母位高权重,以她为中心的网络自然又大又远。看看贾母八旬之庆,拜寿者上至皇亲国戚、中央及地方长官,下至家中管事人,寿宴就摆了八天。贾府被抄后,这个网络随着中心势力的减弱而迅速缩小。这不正是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动体现吗?
可以说,读《乡土中国》让我们从理论层面了解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 ③ ,又让我们从感性层面加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运用互文对读法阅读这两本书,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够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 下列句子中的“看看”和“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B. 你身体不舒服,今天我陪你去看看医生。
C.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做法,或许有益。
D. 学习一段时间后,别忘了站起来看看窗外的草坪。
22. 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为“差序格局”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坦言,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死亡之吻”,很多作家获奖后就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因为作家一旦获奖就很容易陷入到繁琐的事务中去,希望自己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老舍说:“心是一棵树。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莫言在铺天盖地、如影随形的名利面前,没有浮躁,依旧能秉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令人敬佩。
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围绕“浮躁与淡定”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题目自拟。2024届新高考语文九省联考仿真模拟卷(二十)
(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22年12月4日是现行宪法公布实施40周年纪念日。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40年前。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经过反复酝酿、数易其稿,1982年12月4日,“八二宪法”由此诞生,也就是我国现行宪法。自此以后,以其至上的法治地位和强大的法治力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部宪法的诞生,不仅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框架,而且彰显了法治的起点和初心。我国现行宪法凝聚了全体人民意志和社会最大共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40年来,现行宪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相伴而行,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现行宪法的一个宝贵品格,就是与时俱进。在40年的实践中,现行宪法不断吸收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全国人大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现行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正。五次宪法修改,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发展成果。
现行宪法凝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部经受住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宪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
(摘编自澎湃新闻)
材料二:
从呱呱坠地到垂垂暮年
伴你一生的是父母亲朋
也是TA
从咿呀学语到成为栋梁
许你未来的是知识技能
也是TA
从柴米油盐到诗和远方
为你遮风避雨的是家
也是TA
TA就是宪法
2022年12月4日
是第九个国家宪法日
也是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40年来
宪法守护着祖国每一寸土地
保护着每一位公民
呵护着每一刻美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022年12月4日至10日,是我国第五个宪法宣传周,主题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让宪法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
(摘编自《法制日报》)
材料三:
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2014年11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将现行宪法通过公布施行的日期,确定为国家宪法日。通过国家宪法日,集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发自内心地拥护和信仰宪法权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021年12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三实验小学分会场,琅琅诵读,齐唱宪法主题歌曲《宪法伴我们成长》。
广泛开展“宪法晨读”“学宪法讲宪法”“我是宪法小卫士”等活动,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把宪法法律融入校园文化和日常学习生活……近年来,把宪法法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宪法法律知识、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一项项庄严的仪式、一场场普法的活动,让宪法更加具体可感、可亲可敬。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宪法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承载了14亿多人民共圆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以法为据,以法为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宪法自信,把宪法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依据,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必将在法治轨道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11月30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宪法治国之本依法治国
B.“八二宪法”国家根本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现行宪法宪法原则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D.现行宪法与时俱进五次修正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为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宪法诞生;同样,也应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B.要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就有必要进行宪法修订。
C.通过材料二《法制日报》的宣传画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宪法不仅保障了公民的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应尽的义务。
D.现行宪法凝结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也必将发挥重大作用。
3.下列各项都引用古语对宪法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其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B.“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说明宪法是“大信”,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
D.“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4.下面仿照材料二中画线句的句式为四则法条写的宣传语不合适的一项是(3分)( )
A.国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四条节选)
宣传语:从一粒种子到美味食物,哺育你成长的是父母师长,也是TA。
B.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节选)
宣传语:从黑龙江到海南岛,让我们能够畅聊的是手机电话,也是TA。
C.国家发展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一条节选)
宣传语:从广场舞大妈到奥运健儿,让我们充满活力的是运动,也是TA。
D.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史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十二条节选)
宣传语:从殷墟甲骨文到明清档案,让我们铭记历史的是文字,也是TA。
5.如果你在某乡村中学支教过程中正值国家宪法日,请你借鉴材料三“宪法晨读”活动的经验,设计一项新的宪法宣传活动。要求:写明活动主题、形式和宣传内容。(6分)
【参考答案】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
4.本题考查了语言的综合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理解题目的基本意图以及题干表达的具体意思,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本题考查设计宣传活动的能力。拟写活动设计要切合实际,有代表性、有操作性。
【解答】
1.D.“现行宪法”“提出与时俱进”错,材料一是“现行宪法的一个宝贵品格,可见“与时俱进”不是宪法“提出”来的。
故选:D。
2.B.“要……就有必要进行宪法修订”强加关系,材料一“五次宪法修改,体现和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可见“总结……成功经验”并不是修改宪法的充分条件。
故选:B。
3.A.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治国之本,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B.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此句应强调宪法的公信力、严肃性、全局性、长期性”。
C.根据变化的时代来制定法令,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制定礼教、吸纳新经验、作出新规范。
D.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功过。此句强调了宪法的地位和尊严、法律权威,而不是“宪法修订应聚焦公民权利保护、国家治理体系完善”。
故选:C。
4.C“运动”和“体育活动”意思重复。
故选:C。
5.本题要求仿照材料三“宪法晨读”活动的经验,设计一项新的宪法宣传活动。
材料三中“宪法晨读”相关内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三实验小学分会场,琅琅诵读。学校师生通过网络线上参加教育部组织开展的国家宪法日‘宪法晨读’活动、诵读宪法部分条款。
设计宣传活动要写明活动主题,本题要求宣传宪法,如“弘扬宪法精神。
写明活动形式,如法律宣讲、征文比赛。
写出具体宣传内容,如宪法的意义、宪法与我们的关系等。
答案:1.D 2.B 3.C 4.C
5.①主题:明法于心,守法于行。
②形式:请法律工作者深入课堂宣讲。
③内容:宪法的意义,与学生相关的法律常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
艾 伟
第一次到福州,但感觉上一点也不陌生。浙江和福建,山水相连,虽然民风有异,但彼此联系紧密。行走在三坊七巷古老的石板路上,满目是明清时期的建筑,感觉十分江南,园林戏台,茶社书店,千年沉着,宠辱不惊。在一个城市的中心,拥有如此壮观的老建筑群,令人感动。在千城一面的今天,福州因为三坊七巷而被区分出来,有了自己清秀的面孔,有了深厚的人文的根基。老建筑里藏着中国文化的心。我们穿着洋装,偶尔喝杯咖啡,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名人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有一部电影叫《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在这里,几乎每一个转角都可以遇见杰出的灵魂,灵魂的背后都有着和我们沉重的历史休戚与共的故事。林则徐虎门禁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的现代性由此开启。自然而然,就有了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重用西方人才,聘用了在宁波海关税务司谋事的法国人日意格任船政监督,并在福州马尾造船,练兵,组建福建水师和南洋水师。作为林则徐的女婿,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特别是他翻译的《天演论》,使进化论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进化论可以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支柱之一,是五四先贤决定和中国传统文化决裂的思想武器。不论是对还是错,在今天的中国,进化论依旧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路径。
一个灵魂承载着另一个灵魂的使命。洋务运动失败了,君主立宪也失败了,革命者揭竿而起,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成为黄花岗烈士。在林觉民身上,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先行者的思想及其逻辑。三坊七巷的屋檐下,始终游荡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灵。
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中国的近代史,西方列强环伺。在福州马尾,有过和法国人的马江海战。在宁波海面上,有过和英国人的定海之战。后果当然是一系列的条约,福州和宁波共同成为五口通商之地。福州鼓岭有一个外国人的居住地,到处都是西洋别墅,最多时住着数千洋人。山上有洋人自办的教堂、医院、运动场、游泳池、万国公益社等公共建筑。在宁波的三江口,一个叫外滩的地方,也有这样一个社区,至今法国人建的教堂耸立在甬江边,当年的洋房已改造成一个商业街区。这样的外国人社区相当于现在遍布欧美各国的唐人街了。
历史是吊诡的。风云变幻的历史成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其中不乏失败者。失败的后果同样也是历史进程的一部分。当年的屈辱之地,比如鼓岭,如今成了一个旅游景点。这看上去很像一个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隐喻,一个急剧变幻的时代的缩影。
另一个三坊七巷走出来的林启,在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期间,政绩斐然。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分别是求是书院、蚕学馆、养正书塾,即现在的浙江大学、浙江丝绸工学院、杭州第四中学的前身。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手创立了大学、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
杭州有一个美好的传统,对事功大者,总要想方设法把他的墓地修在西湖边。林启死后,其后人欲将其遗体运回家乡福州安葬,杭州人则要求把他留在西湖,双方争执不休。最后,因为林启生前有“为我名山留片席,看人宦海渡云帆”的诗句,林家子孙才同意将其安葬于孤山北麓。墓旁为今日的孤山林社。
我试图在三坊七巷找到林启的旧迹。没有找到。这个从福州走出来的进士带着他沉重的忧思,把全部心血献给了我居住的城市杭州。我看到时代意志在他身上的痕迹,看看他起的学校的名字,无论“求是书院”还是“蚕学馆”都是中国式的。中国的现代之路,始终和传统有着纠缠不清的联系。今天回过头来看看先贤的道路,我们从中见出他们的矛盾重重和艰难选择。
2017年岁末,我行走在福州,行走在三坊七巷,我遇见诸多杰出的灵魂,他们如今依旧在空中回荡,响彻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的路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这整整四十公顷的老街已被高楼大厦所包围,安然于城市的中心。这似乎是一个象征,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我们依旧需要自己的传统,需要一颗中国之心。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一段末尾写到“但茶依旧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这说明了中国文化传承的事实,显示了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
B.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在三坊七巷的每个转角都可遇见杰出的灵魂,凸显了福州名人众多。
C.林启死后,其后人与杭州人对林启安葬地的争执,体现了人们对林启的爱戴、敬仰,写出了林启的影响和伟大。
D.文章围绕着三坊七巷,将作者的所见、所想、所感精心组织起来,内容丰实且有意蕴,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7.关于文中写宁波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照应文章开头的两句话,使文章的开头不再显得突兀,体现了文章构思的精巧。
B.将宁波和福州比较着写,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更突出强调了它们的相同之处。
C.交代了杰出人才遭逢的历史际遇,显现了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作者由所见展开联想,进而对怪异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矛盾重重的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8.文章以“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为题有哪些妙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文章的结尾写道:“需要一颗中国之心。”“中国之心”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6.B [解析] B项,“借电影《在世界的转角遇到爱》夸张地点明……”错,只是借电影引出要写的内容。
7.B [解析] B项,“点明了它们的不同点”错,文中“我曾在宁波生活了二十多年,发现福州和宁波的近代历史是如此相近”强调它们的相同之处,没有点明它们的不同点。
8.①形象生动,“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亲切感;②醒目,既点出了地点,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给阅读者以指引;③揭示了主要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赞美之情。
[解析] “遇见杰出的灵魂”,形象生动,“灵魂”是抽象的不可见的,“遇见”灵魂,化抽象为形象,给人以亲切感;“在福州,遇见杰出的灵魂”题目有醒目的特点,“在福州”点出了地点,“遇见杰出的灵魂”又明确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风云变幻的历史造就了一批杰出的灵魂,给阅读者以指引;“遇见杰出的灵魂”,“杰出”是对福州名人的高度评价,体现他们的影响和历史功绩之大,“遇见杰出的灵魂”,表达了作者对杰出灵魂的敬仰赞美之情。
9.①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②不畏牺牲,忧国忧民;③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
[解析] 结合“沈葆桢这样的洋务重臣,他在总理船政大臣任内……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等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严复作为沈葆桢福建船政学堂的弟子,留学英国,他企图探寻西方真理,他的启蒙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可知,文章列举的沈葆桢和严复等人,他们具有开放的眼光和思维,又有脚踏实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干精神,振兴家国;结合“从三坊七巷走出的林家后代林觉民成了同盟会的成员,在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被俘,从容就义”可知,他们不畏牺牲,忧国忧民;结合“林启……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他创办了三所学校……他开启了浙江现代教育的先河”可知,既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又敢于开拓、创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列子师老商氏,友伯高子,进二子之道,乘风而归。尹生闻之,从列子居,数月不省舍。因间请蕲其术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怼而请辞,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数月,意不已,又往从之。列子曰:“汝何去来之频 ”尹生曰:“曩章戴①有请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复脱然,是以又来。”列子曰:“曩吾以汝为达,今汝之鄙至此乎 居!将告汝所学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夫子之为我师,若人之为我友,内外尽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无不同也。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 我乘风乎 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女之片体将气所不受,汝之一节将地所不载。履虚乘风,其可几乎 ”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节选自《列子·黄帝》,有删改)
材料二
闵子骞始见于夫子,有菜色②,后有刍拳之色③。子贡问曰:“子始有菜色,今有刍豢之色,何也 ”闵子曰:“吾出蒹葭之中,入夫子之门,夫子内切磋以孝,外为之陈王法,心窃乐之;出见羽盖龙旗裘旃相随,心又乐之;二者相攻胸中而不能任,是以有菜色也。今被夫子之文寝深,又赖二三子切蹉而进之。内明于去就之义出见羽盖龙旗旃裘相随视之如坛土矣是以有刍豢之色。”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①章戴:尹生名。②菜色:形容人脸色干枯苍白泛黄,好像平日只吃蔬菜而营养不良的样子。引申为心境混乱忧烦的神色。③刍豢(chú huàn)之色:形容人脸色红润有光泽,好像是常吃肉类荤食、营养丰富的样子。引申为平和喜悦的神色。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内A明于去就之义B出C见羽盖D龙旗E旃裘相随F视之G如坛土矣H是以有刍豢之色。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二子之道”与《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中的“进”含义不同。
B.“列子又不命”与成语“耳提面命”中的“命”含义不同。
C.“今复脱然”与《归去来兮辞(并序)》“脱然有怀”中的“脱然”含义相同。
D.“心窃乐之”与《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中的“乐”含义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闵子骞与尹生在求道过程中都有情绪的起伏,闵子骞先有快乐后有纠结,最后释然;尹生先因请教无果而心生怨恨,后因受到批评又深感惭愧。
B.列子在学道五年后始有起色,学道七年后得到了先生“并席而坐”的礼遇,学道九年后与自然融为一体,心境如枯叶随风飘荡,达至道境。
C.列子学道获得进展主要表现在对是非利害的态度上:最初悟道之时不敢言是非利害,最后得道时不知是非利害所在,实现了心灵的彻底超越。
D.闵子骞因出身贫寒而脸色暗淡无光,入孔子之门学习后,他变得容光焕发,这让他的同门子贡感到很是好奇,于是便前去询问缘由。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女居先生之门,曾未浃时,而怼憾者再三。
(2)今被夫子之文寖深,又赖二三子切蹉而进之。
14.两则材料都对学道之法进行了探讨,请简述其异同。(3分)
10.BFH
11.B
【解析】
A项正确。前者指“深入理解”,后者指“超过”。译文:学得了二位先生的道术/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自然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B项错误。二者都指“教导”。译文:列子又没有传授教导什么/耳提面命:命,教导;形容严厉而恳切地教导。
C项正确。二者都指“轻快的样子”。译文:现在我的怨气已消(快乐的样子)/“脱然有怀,求之靡途”快乐的样子,有了做官的念头,可是没有呢寻求的门路。
D项正确。二者都指“以……为乐”。译文:心里又以之为快乐/以狩猎为快乐,就想到用三面不杀,留一面给它们逃生,以此为度。
12.D
【解析】“因出身贫寒而脸色暗淡无光”错误,强加因果,闵子骞脸色暗淡无光并非因出身贫寒。原文:二者相攻(交战)胸中而不能任(承受),是以有菜色也。
A项正确。原文:闵子骞始(副词,最初)见于夫子,有菜色,后有刍拳之色。原文:尹生怼(duì怨恨)而请辞。尹生甚怍(惭愧),屏息良久,不敢复言。
B项正确。原文:五年之后,心庚(同“更”,反而)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颜而笑。七年之后,从(顺从)心之所念,庚无是非;从口之所言,庚无利害,夫子始一引(拉)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横(放纵,放开)心之所念,横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欤,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欤。心凝形释(形体消散),骨肉都融(融为一体);不觉形之所倚(倚靠的地方),足之所履(踩踏的地方),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
C项正确。见B项。
13.(1)现在你在我的门下当学生,还没有多少时间,就多次怨恨抱怨。(“女”“曾未浃时”“憾”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2)现在我接受夫子的礼仪教化(学问)渐渐加深,再依靠和你们在一起互相探讨而使学问有所长进。(“被”“寖”“二三子”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示例)相同点:①都强调要靠内在修道;②都认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
不同点:①在目标上,材料一追求物我两忘的境界,顺应自然;材料二则注重内心修炼和思想提升,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越。②在方法上,材料一提倡排除私念和利害,达到内心的平静;材料二则强调遵循老师教诲,不断积累进步。(相同点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不同点2分,对两则材料的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与伯高子交友,学得了二位先生的道术,乘风返回。尹生听说了,便去跟列子居住在一处,好几个月都不回家。他趁机向列子请教道术,跑了十回,十回都没有得到列子的传授。尹生满腹怨气,请求辞别,列子又没有传授什么。尹生返回家中,过了好几个月,他想学道的念头难以打消,又前去找列子。列子说:“你为什么来来去去这样频繁?”尹生回答:“以前我向先生请教,您不肯相告,我当然对您怨恨。现在我的怨气已消,因此又回来了。”列子说:“从前我还以为你通晓事理,现在你竟浅薄到这种地步了吗?坐下!我要告诉你从先生那儿学来的东西。自从我侍奉先生,与伯高子交友,三年之后,心中不敢想对错,口里不敢言好坏,才得到先生斜看了一眼而已。五年之后,心中反而转念思考对错,口里反而有意言说好坏,先生才对我开颜一笑。七年之后,顺从心中所想的,转而没有是非对错;顺从口里所说的,转而不涉及利害,先生才开始请我和他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放纵心思去想,放纵开嘴去说,不知我的是非利害是什么,也不知道别人的是非利害是什么;不知道先生是我的老师,如同不知道伯高子是我的朋友一样:内心的思想和外界的事物的界限就茫然无存了。这以后,我眼睛的作用像耳朵一样,耳朵的作用像鼻子一样,鼻子的作用像嘴巴一样,全身各部位的作用没有什么不同的。于是精神凝聚,形体消散,骨骸血肉全与自然融为一体;感觉不到身体所倚靠的地方,脚下所踩踏的地方,任随风吹而东西飘荡,犹如枯叶干壳。竟然不知道是风乘着我呢,还是我驾着风呢。现在你在我的门下当学生,还没有多少时间,就多次怨恨抱怨。这样的话,你的一片肤体也不会被大气接受,你的一根肢节也不会被大地容纳。(想要)脚踏虚空,驾驭风云,怎么办得到呢?”尹生听罢,十分羞愧,屏住呼吸很长时间,不敢再说话了。
材料二:
闵子骞最初见到孔子,面色暗淡无光,后有食肉生活所养成的脸色(容光焕发)。子贡问闵子骞:“你先是脸色不好,现在容光焕发,为什么呢?”闵子骞回答说:“我出身于寒微家庭,成了孔夫子的学生后,老师在内用孝道(和我)研讨;在外为我讲述用仁德治天下的政治主张,我心里头暗暗以之为快乐。但当我外出看见既有华丽的车子又有威武的龙旗、穿着华贵的人跟随的(场景),心里又以之为快乐(羡慕)。这两种快乐在心中互相交战,而我不能承受,所以脸色不好。现在我接受夫子的礼仪教化(学问)渐渐加深,再依靠和诸君在一起互相探讨而有所长进。心中能明辨去留的大义,当我外出看见既有华丽的车子又有威武的龙旗、穿着华丽的人跟随的(场景),就如同看到泥土一般,因此容光焕发。”所以《诗经》说:“就像(加工骨、角、玉、石等)切了还要磋,琢了还要磨(共同商讨,互相砥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水龙吟(赵祖文画西湖图,名曰总相宜①)
杨无咎②
西湖天下应如是。谁唤作、真西子。云凝山秀,日增波媚,宜晴宜雨。况是深秋,更当遥夜,月华如水。记词人解道,丹青妙手,应难写、真奇语。
往事输他范蠡。泛扁舟、仍携佳丽。毫端幻出,淡妆浓抹,可人风味。和靖③幽居,老坡遗迹,也应堪记。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
【注】①总相宜:出自苏轼的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②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北宋画家,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③和靖:指北宋诗人林逋,晚年隐居杭州西湖,谥号“和靖先生”。
15.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真正的西湖美景就是画中这样:云雾凝结凸显山的秀色,日光更添水波的妩媚。
B. 深秋时节,月光如水,即使“丹青妙手”也很难画出此时此刻的西湖美景。
C. 怀想往事,谁也比不上范蠡,他驾着一叶扁舟,与西施泛舟湖上,十分悠闲。
D. 画面中,词人追随着林和靖与苏东坡二人,一同游览西湖岸边的众多寺院。
16. 这是一首题画词,画作以“总相宜”为名,意蕴丰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6分)
15. 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是作者想象,非画中实景。
凭君:凭,烦、托、请,凭君即请您的意思。所以“更凭君画我,追随二老,游千家寺”为虚写,劳烦您在画中画上我,追随着林和靖与苏东坡二人,一同游览西湖岸边的众多寺院的画面,体现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唐代岑参的《逢入京使》。解释: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笔写书信,只有托你(请您)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范蠡:春秋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出身微贱。仕越为大夫,擢上将军。他与文种协助勾践着手重建国家。经过长期准备,逐步为灭吴作好准备。前484年,吴王已杀谋臣伍子胥,勾践欲发兵攻吴,为他劝止。次年,吴王夫差率国精锐北上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与晋国争霸,只留老弱残兵与太子在国看守,他认为是进攻吴国良机,便与勾践率师伐吴,大获全胜。后游齐国。至陶,改名陶朱公,经商致富。晚年放情太湖山水,爱好养鱼。
范蠡与西施:
二人的关系在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有所不同:
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范蠡与西施之间主要是政治和功利的关系,范蠡是越国的谋臣,而西施则是越王勾践实施“美人计”的关键人物,被选中并被培训后献给了吴王夫差,以助越国灭吴。
在一些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中,范蠡与西施被描绘成情侣(情人说,夫妻说,师生说等),这种说法更像是一个浪漫化的故事,而非历史事实。
总体来说,范蠡与西施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政治和国家的利益,而并非私人情感。
苏轼与西湖:
杭州是苏轼第一次被贬谪的地方,1071年至1074年,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苏轼被贬谪杭州任通判。当他一腔愁绪,满腹失落来到西湖,西湖的山水美景顷刻使他醉了。原来被称为千里之外的洪荒之地,自然形态竟然如此美不胜收!政治上的失意在此已被天然美景消融,文艺细胞迅速发酵生长,西湖激发了他高能量的文采诗兴;西湖的水光山色,令他欣赏迷恋,赞叹不已,倾慕陶醉。
《饮湖上初晴后雨》吟咏西湖的千古绝句,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初春,是苏轼游西湖,又在西湖饮酒之后,即兴而作: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吟咏西湖的千古绝句,至今传唱不衰,自有其一番道理。这里苏轼给予了西湖之美广阔的想象空间,可谓写景色之美的千古绝唱。
16. ①从景与天气的角度看,无论晴天还是雨天,皆与西湖美景相宜。②从景与人的角度看,西湖美景与相关的历史名人互相映衬,两相得宜。③从诗与画的角度看,画面内容与苏诗的意境完美交融,相得益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总结种树经验时说,“_________”,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_________”,并不是有能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的办法。
(2)传说神仙或隐士多骑白鹿,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流露出寻仙慕道、退世避隐之意。
(3)为迎接2024甲辰龙年的到来,复兴中学开展“龙年话龙”的主题活动,要求说出包含“龙”字的诗文名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 ②. 不抑耗其实而已 ③. 且放白鹿青崖间 ④. 须行即骑访名山 ⑤.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⑥.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长桥卧波,未云何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8~19题。
秋日清晨,薄雾从山谷间缓缓升起,笼罩在一片片青稞和油菜花构成的梯田上;四周的山峰奇石耸立,晨光一点点从山后透露出来,雪山上缭绕的云雾顿时泛起金色的光芒。淙淙溪水从山脚下流过,滋润着茂密的针叶密林;牦牛从中出没,脖颈上的铃铛声悠远绵长,仿若从天边传来。夜晚来临,云雾渐散,抬头就是星空银河,静谧的山谷间飘荡着柔和的风,四周虫鸣声不绝于耳,让人 A 。在群山中央,有一个小小的村落,宁静而神秘。它的名字叫扎尕那,藏语意为“石匣子”。
20世纪20年代,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探险到了甘肃迭部藏区,走进了扎尕那。扎尕那的奇妙风光,使洛克 B 。他为扎尕那写下了极尽赞美的文字——“我平生未见如此绮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这里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 如果删去文中加点的“从山谷间”“从山后”“从山脚下”等短语,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20~22题。
《红楼梦》中的人物众多,且关系复杂。用《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 ① ,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差序格局是在以血缘、地缘等为纽带的熟人社会里,“以‘己’为中心”,“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即每个人社会关系的出发点都是“己”,他的人际关系也由亲到疏、由近到远推展开来。《红楼梦》的人物关系 ② ,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按照家族和社会关系形成一个个网络,每个网络的大小又与中心的势力密切相关。例如,贾府这座宝塔顶端的贾母位高权重,以她为中心的网络自然又大又远。看看贾母八旬之庆,拜寿者上至皇亲国戚、中央及地方长官,下至家中管事人,寿宴就摆了八天。贾府被抄后,这个网络随着中心势力的减弱而迅速缩小。这不正是差序格局在传统社会中的生动体现吗?
可以说,读《乡土中国》让我们从理论层面了解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特性; ③ ,又让我们从感性层面加深对《乡土中国》的理解。运用互文对读法阅读这两本书,互为表里、相互补充、相互印证,能够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 下列句子中的“看看”和“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 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
B. 你身体不舒服,今天我陪你去看看医生。
C. 多听听别人的意见,看看别人的做法,或许有益。
D. 学习一段时间后,别忘了站起来看看窗外的草坪。
22. 请根据第一段内容,为“差序格局”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
答案:
18. A 心旷神怡 B 赞不绝口
19. ①加点短语均为地点状语,删去后无法明确表现优美的景致从何而来,减弱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身临其境之感;②加点短语使语言节奏舒缓,充满诗意,删去后显得紧张急促,与语段情感不相谐。
20. ①来分析他们的关系 ②就是典型的差序格局 ③而对《红楼梦》的阅读
21.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看看贾母八旬之庆”中的“看看”是观察的意思,从其后所跟的复杂的宾语可以看出。
A.“看看”是探视,看望的意思;主要对象为自己的家人。
B.“看看”是拜访的意思;根据后面的宾语“医生”,意义为看病,瞧病。
C.“事实”是观察的意思;根据后面的“做法”,就是要观察他们,以引起自己的深思。
D.“看看”是使视线接触人或物;即浏览、观看、欣赏等。
22.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以个人为中心,依据血缘、地缘等关系不断向外延伸而形成的可以自由伸缩变化的具有差等次序的社会关系圈。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坦言,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是“死亡之吻”,很多作家获奖后就很难再写出好作品,因为作家一旦获奖就很容易陷入到繁琐的事务中去,希望自己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老舍说:“心是一棵树。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莫言在铺天盖地、如影随形的名利面前,没有浮躁,依旧能秉持一种淡定的态度,令人敬佩。
上述材料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请围绕“浮躁与淡定”写一篇议论文,要求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题目自拟。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有三段。第一段写莫言面对荣誉的淡定及要继续写出好作品的决心,第二段引自老舍的名言,强调面对风雨、挫折不倨傲、不卑微。第三段则赞扬了莫言在名利面前淡定自如,没有因为名利而浮躁的态度。三段材料引导考生思考:淡定面对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可以使我们拥有宁静的心,看淡名利得失,守住生命的本真,做出更大的成就。作文强调考生对材料的整体把握,从立德树人的层面引导考生“远离浮躁,淡定做人”,在思维层面考查考生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写作时要注意分析莫言、老舍事例、名言中的精神,做相应的拓展和深入的挖掘,要有深层次的思考。对两个关键词“浮躁”“淡定”,都要涉及,但不必平均用力,要有所侧重才能突出一个重点,凸显一个主题。比如可以把重心放在“淡定”这一侧面,把道理讲透彻。同时,题目也暗示文章要体现两种态度和由此导致的不同结果的对比。要深入分析,如果泛泛而谈,将不能很好地完成此次写作任务。
立意:
1.以平常心面对成功与挫折。
2.不为名利所累。
3.远离浮躁,淡定做人。
4.坚守朴素的心灵,远离名利的禁锢。
5.平常心是一种境界。
6.看淡荣辱,踏实做事。
【例文】
沉淀自我,享受精神
不惧风雨,不拘荣辱,淡定地接受一切,既不倨傲,也不卑微……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成长。
青年人,要忌浮躁,重视沉淀。正如杨绛先生说:“好比香料,捣得越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几代人的偶像——中国女排。中国女排曾经辉煌过,但也曾经低沉过,无缘最高领奖台的那几十年,中国女排却从来没有放弃,坚持训练,严格要求。终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获得十连贯,成为传奇。她们就好比是金子,经过越多海浪的淘洗就越发熠熠生辉。如果没有这几十年的默默积聚,哪来如此骄人的成绩?“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我们要沉下来,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与锻炼,最后才成为发着光的金子。
青年人,要不惧评价,活出自我。“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说白了,在这一个不怕困难、不惧失败的年纪,要活得自我点。可是,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自我?面对外界虚虚实实的评价,你是百感交集还是一笑了之?面对起起浮浮的成绩,你是急于与他人比来比去,还是重视过程的分析?面对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你是急于感叹别人幸运,还是选择泰然处之?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做着前者。人生最曼妙的风景,不是命运的波澜,而是内心的淡静从容。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你会发现,这世间还有如此多难以发觉的美好。
青年人,应重视精神上的富足。当今世界物欲横流,有不少青年人被时代的浪潮吹得偏离了轨道,他们其中大部分人为了利益、荣誉而舍弃精神的富足。杨绛先生说:“一切快乐都源于精神,它可以将忍受变为享受。”当下我们应该具有颜回那种“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品质。物质享受转瞬即逝,而精神享受则是永恒。
世界是自己的,你是谁,便遇见谁。无论曾经有多少飞蛾扑火,在任何时候都应握紧手中那一把余温尚在的灰烬,那便是——沉淀自我,享受精神富足。我们即将要迈入大学校门,奔赴下一站山河,今日少年终将成为明日先锋,加油吧!后浪!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