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永丰中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件(13张ppt)+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永丰中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件(13张ppt)+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09 06:33:36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永丰中学物理组§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体在t1时刻处于x1,在t2时刻处于x2,
时间间隔为 位移为Δt=t2-t1Δx=x2 -x1注:△x的正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如上图
正号表示方向向左,负号表示方向向右1、判断物体是否发生了机械运动,先要选取参考系3、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要在参考系中建立坐标系2、在运动过程中,时刻与位置对应,时间间隔与发生的位移对应4、坐标表示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观看比赛时:1、比赛进行中观众如何判断运动员跑步的快慢?2、裁判又是如何判断的?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两物体运动的位移经过相同的路程,比较两物体所需要的时间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速度4、大小: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矢量!(与位移方向不一定相同)1、定义:位移△x与发生该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3、表达式: 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例1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速度的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与运动时间成反比
C、速度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
D、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E、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ACDE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b、两个人绕着圆形跑道跑一圈,他们的平均速度相同吗?(1)平均速度3、表达式:
思考:
a、运动员绕着400m跑道跑一圈花了20s的时间,求运动员的平均速度。:矢量!平时我们说的速度有四种情况: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率1、定义:位移S与发生该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2、物理意义: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解:设总位移为s,总时间为t,
依题意可得: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
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
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前段位移所用时间t1=s1/v1=20s∴后段位移所用时间t2=s2/v2=30s∴ t=t1+t2=50ss=s1+s2=120m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瞬时速度1、定义: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2、物理意义: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大小:,△t → 0时,所得到的速度:矢量!4、方向: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1、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等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的方向和瞬时速度的方向相同附加:匀速直线运动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例3:下面几个速度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是800m/s,以70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40km/h
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km/h
D、小球在第3s末的速度是6m/sB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3)、瞬时速率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可简称为速率。:标量!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初中所学的速度)注: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三个矢量: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两个标量:瞬时速率(速率)、平均速率(4)、瞬时速度:标量!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运动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B、对运动物体,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大
C、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
D、对运动物体,某段时间的平均速率不可能为零BD例5: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大小的物理量
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C、物体向东匀速运动,若物体发生的位移大,则速度就大
D、物体向东匀速运动,若物体通过的路程越大,则速度就大 B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例6: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以速度v1匀速运动,后一半时间以速度v2匀速运动,求该物
体的平均速度例7:一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前一半路程以速度v1
匀速运动,后一半路程以速度v2匀速运动,求该物
体的平均速度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例8、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前1/3时间内平均速度为2 m/s,在余下的时间内平均速度为3.5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m/s;若前1/3的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余下的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5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 m/s. 32.8例9、质点从A点出发以10 m/s的速度向东运动30 s,
而后又以20 m/s的速度向北运动了20 s,则质点在
50 s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 m,发生的位移大小
是______ m 700500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永丰中学 物理组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节速度既是前面长度、时间的测量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的基础,起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两次学生活动,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提出在不同问题情境下比较纸锥运动快慢的方案,并进行实测,进一步加强他们测量长度和时间的技能。活动为学生设置了真实的物理问题情境,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提出不同的方案,培养学生扩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的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数据.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会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关的问题,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意义,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把变速直线运动等效成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从而渗透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养迁移类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解决一些问题,而向复杂问题过渡,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2)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
【设计思想】
(1)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自己归纳比较快慢的两种形式。
(2)通过实例的计算,得出规律性的结论,即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3)教师讲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意义。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
初始位置/m
经过时间/s
末了位置/m
A.自行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20
100
B.公共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
0
10
100
C.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
500
30
1250
D.飞机在天空直线飞行
500
10
2500
?  问题1:比较A和B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  问题2:比较B和D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结论: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两种方法:
?  (1)一种是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快,时间长的物体运动慢;
   (2)另一种是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体运动得快,位移小的物体运动得慢。
?  问题3:比较B和C谁运动的快,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一)、速度
   1.定义: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用v表示。
?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2.定义式:。
?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还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  问题: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  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  答:否。
?  说明:对于百米运动员,谁也说不来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钟跑10米多,有的1秒钟跑不到10米,但当我们只需要粗略了解运动员在100m内的总体快慢,而不关心其在各时刻运动快慢时,就可以把它等效于运动员自始至终用10m/s的速度匀速跑完全程。此时的速度就称为平均速度。所以在变速运动中就用这平均速度来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  C.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总体快慢,这就是“平均速度”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根本区别。
?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2.瞬时速度
  (1)定义: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时刻(或此位置)的瞬时速度。
?  (2)意义: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某一位置)时运动的快慢,它能精确地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变速运动。
?  (3)对瞬时速度的理解:瞬时速度是在运动时间时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时的极限就是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
  (4)瞬时速度的方向:瞬时速度是矢量,在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相同,(若是曲线运动,瞬时速度的方向是轨迹上物体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与轨迹在该点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时速率
  (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瞬时速率的测量:技术上通常用速度计来测量瞬时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实我们初中所学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给了他一个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义:路程与发生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
  (2)速率是标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
?  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
  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
?
  【解析】某时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内位移可能为50m,所以选项C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D。
?
  【例2】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全过程的位移s=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m/s=2.4m/s
?  *注意: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过程的总位移与通过全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2.5m/s,这样得出的结果是错误的。可见,平均速度概念与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四、作业
1.学生尝试课本P.116中的第1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3、速度
一、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路程比时间
2.相同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
?1.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υ=s/t3.
3.单位:?基本单位:米/秒 读作)米每秒
(符号)m/s
常用单位:厘米/秒(符号)cm/s?
千米/时(符号)km/h?
单位之间关系: 1m/s=3.6km/h
4.测量:
5.应用:。
【教学反思】
轻松愉悦的谈话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学生的情绪非常高涨,给本节课打下了好的基础。接下来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可以让每个同学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逐步 “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
总之,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关注学生的发展,给其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其轻松愉悦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