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部分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17:00:50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1.C【解析】据材料可知,周灭商以后,从事商品买卖的人不再以商族人为主体,人们不再把特
定的人群称为商人,当时从事商品买卖的群体增多,由此可推知周代商业贸易取得了发展,故
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族关系的信息,故排除A项;地域性商人群体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
故排除B项;“工商食官”制度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D项。
2.B【解析】南宋时期的商人持政府发行的纸币会子可以在市场上换取盐茶等物,说明会子具
有一般金属货币的功能,它的使用丰富了商品交易形式,故选B项;A、C两项均与材料主旨
不符,故排除A、C两项:会子不属于信贷业的范畴,故排除D项。
3.A【解析】古巴比伦的人们利用泥板来记录和确认借贷关系,这说明古巴比伦形成了一定的
契约意识,故选A项;B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仅凭当时有些人还不清贷款不能断定社会
矛盾较为尖锐,故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借贷纠纷问题,故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法律制度
无关,故排除D项。
4.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进了商品的全球性流动,密
切了世界各地的商业联系,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
路开辟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故排除A项:当
时世界贸易中心是大西洋沿岸,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资本输出”,故排除D项。
5.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国家的一些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中
国通商银行和大清银行在武汉汉口设立分行,这反映了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得到了扩展,故选
B项;A项“高度重视”无法从材料中体现,故排除A项;C项“普及”表述夸大,故排除C项;D
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D项。
6.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料在欧洲从奢侈品变为普通大众都消费得起的
商品,这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以后,全球联系不断拓展,使得大量香料进入欧洲市场,进而
推动香料的价格下降,故选D项;A项出现在二战以后,故排除A项;香料主要来源于东方,
欧洲农业技术发展与香料价格变化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香料价格的变化主要受供求
关系影响,故排除C项。
7.A【解析】据材料可知,1928一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主要是由于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采取不利于农业发展的手段造成的,故选A项;B、C、D
三项均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排除B、C、D三项。
8.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崛起,美
国的经济实力和贸易竞争力出现了相对下降,美国希望通过“公平贸易”来保持其在世界贸易
中的竞争力,故选C项;A、B两项均不是美国此举的主要目的,故排除A、B两项;当时世界贸
易组织原则尚未建立,故排除D项。
9.C【解析】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货币之一,其特别提款权的权重得到上调,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4-405B·高二年级联考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川铅笔把答题卡上:对成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2第3、4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时期,一部分商族人经常到毗邻的其他部族做买卖,因此,在时人心中,善于做买卖的人
就是商(族)人。周灭商以后,从事商品买卖的人增多,已经不再以商族人为主体,人们不分种
族地把商人作为所有买卖人的统称。由此可推知,周代
A.民族关系较为融洽
B.地域性商人群体涌现
C,商业贸易取得发展
D.“工商食官”制度瓦解
2.南宋时期,商人可与政府约定,替政府运粮食到某地,到达目的地后,政府给商人“会子”,商人
持此会子可到某地换取盐茶等物。据此可知,会子的使用
A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丰富了商品交易形式
C.提升了商人的政治地位
D.推进了信贷业的进步
3.古巴比伦时期,在借款人还清欠款后,债主都会按习惯把借贷泥板砸碎。我们今天还能看到
一些借贷泥板,说明当时有些人没有还清贷款。材料现象说明古巴比伦
A形成了一定的契约意识
B.社会矛盾较为尖锐
C.借贷纠纷问题十分严重
D.法律制度走向完善
4.16一19世纪,西班牙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大量输入拉丁美
洲各地,而美洲的白银则至少有半数输往国。这
A强化了中国的全球经济地位
B.秧太平洋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满足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
5.1897年11月29日,中国通商银行首先在汉口设立分行,成为武汉的第-家中资银行。1906
年,遵循清政府户部指示,大清银行分行于汉口设立,主背钞票发行、资金放贷、汇兑办理、金
银买卖等业务。这反映了
A.清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主权
B.近代商业经营形式的扩展
C.近代银行业在中国的普及
D.武汉地区重商主义的萌发
6.1500年以前,香料是欧洲大陆绝对的奢侈品。而到了17世纪中期,香料已逐渐成为欧洲普
通大众消费得起的商品。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全球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
B.欧洲农业技术的发展
C,欧洲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
D.全球联系的不断拓展
【高二历史第1页{共4页)】
·24-405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