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时教学 课件(6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时教学 课件(6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4-02 18:26:33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共55张PPT)
物理观念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t=v0+at。
(2)了解v 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成“面积”即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3)理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s=v0t+at2。
(4)理解速度与位移关系式vt2-v02=2as。
科学思维 (1)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匀变速直线运动定义得出速度公式。
(2)能利用v t图像推导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s=v0t+at2。
(3)能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vt2-v02=2as。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推导位移公式,体会利用图像分析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2)体会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3)初步认识应用数学知识研究物理问题,体会物理问题研究中的极限法。
3.想一想
通过拍摄物体的频闪照片(如图甲所示),得到物体运动的
如下三个图像,它们表示物体在沿着____线运动,它们分
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其中第丙、丁图中,速度随时间的变化______变化。
提示:直 不变 增大 减小 均匀
●●●●8●●

4v/(m·s1)
Aw/(m·s1)
Av/(m·s1)
)
00
Vo
0
tt/s
t
t/s
t
t/s



养)
跳伞者下降过程中速度变化示意图
摩托车三种运动状态下的频闪照片(共34张PPT)
物理观念 (1)知道什么是停车距离、刹车距离和反应距离。
(2)知道反应时间内汽车运动的规律。
科学思维 画出汽车运动示意图,分析汽车运动规律及安全行驶问题。
科学态度与责任 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汽车刹车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共59张PPT)
物理观念 (1)了解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运动的主要观点。
(2)知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了解重力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其大小、方向,知道地球上不同地点的重力加速度可能会不同。
科学思维 (1)理解重力加速度的特点。
(2)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应用。
科学探究 (1)了解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经历抽象概括和推理的过程。
(3)通过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科学态度与责任 认识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对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和重大意义。
[问题驱动]
在装有空气的玻璃管中,金属片比羽毛下落得快;在抽掉空气
的玻璃管中,金属片和羽毛的下落快慢相同。
(1)实验表明:只受重力作用时,物体下落快慢有什么规律?
(2)空气中的落体运动在什么条件下可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提示:(1)相同 (2)初速度为零,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    
次数 1 2 3 4 5
Δl/cm 0.85 0.86 0.82 0.83 0.85
v/(m·s-1) 4.25 4.10 4.15 4.25
H/m 0.918 1 0.942 3 0.853 0 0.886 0 0.923 1
1.估测水井的深度
[选自鲁科版新教材课后练习]如图所示,漫画中的人用石块来估测水井的深度。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提示:石块释放后在水井中下落的过程可以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由h= gt2可知,只要测出石块下落至水面的时间t,即可算出水井的深度。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较大,石块落水声上传至人耳的时间可以忽略,故从石块开始下落到听到石块落水声的时间可认为等于石块自由下落的时间t。综上所述,漫画中的人用石块来估测水井的深度是合理的。
2.计算瀑布底端水的速度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描述了庐山瀑布的美景。已知古代的“三尺”为1 m,若诗句中的
“三千尺”为瀑布的高度,水的下落运动视为自由落体运动,g取
10 m/s2,求:
(1)瀑布顶端的水落到地面的速度大小。
(2)请简要分析计算结果是否合理?(共26张PPT)
概念: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公式:u,=o+at
基本公式
位移公式:s=o+a2
规律
速度位移公式:v,2-vo2=2as
重要的导
平均速度公式:可=6
出公式
2"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
匀变速直线运动
之差为一常数:△s=aT2
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重力加速度:取g=9.8m/s2或g=10m/s2
自由落体运动
v=gt
规律
v2-2g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所有推论及规律都适用于自由落体
运动
根据纸带求某点瞬时速度,=
Sn+Sn+1
实验:测量匀变
2T
速直线运动的加
速度
根据纸带求物体
v-t图像法:图像斜率表示加速度
运动的加速度
由△a7得:a
呈现图
①确认横坐标、纵坐标对应的物理量
读图
②斜率、截距、面积的意义
像信息
③交点、转折点、渐近线表示的意义
根据运动性质和物理量组合选择物理
数形
结合
规律,建立函数关系,识别图像几何关系
再读图
(如面积)的物理意义
分析
根据建立的数、形关系和制约关联量展
求解
开分析、推理,再读图拓展解题思路(共17张PPT)
s1 s2 s3 s4
10.76 15.05 19.34 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