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半月考试题
20240313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64分)
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进行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Ⅰ~Ⅲ区域( )
A. 有明确边界 B. 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 属于不同层次的区域 D. 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
2. 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关联性 D. 开放性
3. 云南的反季节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调路线,其中,夏季的种植区与外调区搭配正确的是( )
A. Ⅲ“云菜入甘” B. Ⅱ“云菜入粤” C. Ⅰ“云菜入辽” D. Ⅲ“云菜入桂”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区域一般分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的划分则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内部自然特征不可能完全一致,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B错误;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A错误;图中Ⅰ~Ⅲ区域属于同层次的不同区域,C错误;图中Ⅰ~Ⅲ区域是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是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云南地理环境独特,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因为不同区域之间热量、水分差异,导致农作物类型存在差异,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3题详解】
甘肃(甘)有河西走廊,发展河谷农业,不需要云南调入,A错;辽宁(辽)纬度位置较高,夏季平均气温较低,也能种植喜凉的蔬菜,不需要从云南调入,C错;广西(桂)冬季气候温和,均是我国的“冬菜篮子”,D错;广东夏季气候炎热,无法种植喜凉的蔬菜,而云南夏季有“天然凉棚”,能为广东(粤)提供喜凉蔬菜,B对。故选B。
【点睛】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区域一般分自然区域和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的划分则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而不是单一指标;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一般行政区划之类的区域是有明确界线的,自然区域没有明确界线。
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 )
A. 山西窑洞 B. 客家土楼 C. 徽派建筑 D. 傣族竹楼
5. 下列因素对山西窑洞的选址、修建影响最小的是( )
A. 光照 B. 地形 C. 水源 D. 土质
6. 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仅有一二十户人家。傣族竹楼都是单幢建筑,四周有空地,各户人家自成院落。竹楼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轻环境污染 B. 利于通风 C. 便于管理 D. 排洪泄水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渔樵耕读反映出当地人基本的生活方式包括打渔、樵采、耕种、读书,徽派建筑处在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适宜打渔,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樵采,农忙时耕种、闲时读书,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徽派建筑,C正确;山西窑洞、 客家土楼、傣族竹楼所在地的人民生活方式较难体现渔樵耕读,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山西窑洞的选址、修建需要考虑光照条件,房屋建造多坐北朝南,A错误;山西窑洞有靠崖式、下沉式及独立式三种类型,受地形影响,B错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水源,因此山西窑洞选址需要考虑水源,C错误。山西主要位于黄土高原,该地区整体上黄土直立性好,适于窑洞选址和修筑的范围广,因此土质对窑洞的选址、修建影响最小,D正确。故选D。
【6题详解】
傣族村寨原始民居人口较少,竹楼多呈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不是减轻环境污染和便于管理,AC错误;竹楼分布地区气候湿热,分散布局利于通风,保持竹楼居住舒适,B正确;竹楼呈分散布局对排泄洪水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点睛】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是一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表现,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寒带气温低,传统民居的建筑上需要具备较强的保温作用,往往采取很厚的墙体。同时,因为风力较大,房屋规模较小,省略或缩小了窗户,北极地区冰屋和格陵兰岛彩色房屋的建筑特点就是这样。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墙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换热量,阻挡风沙。湿热地区的民居:墙薄,窗大有利于通风,房顶尖,有助于快速排水。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990~2007年典型区域资源诅咒系数变化趋势
7. 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利用率高 B. 资源丰富 C. 人口过多 D. 气候湿润
8. 为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广东省资源分布较少,但由于科技较发达,资源利用率高,资源诅咒系数较低,A正确,B错误;人口众多,不是影响资源诅咒系数的主要原因,C错误;气候湿润属于气候资源,与材料中显示的诅咒系数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需要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①正确;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节约成本,扩大经济效益,②正确;单纯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无法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会降低资源诅咒系数,③错误;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带来环境效益,降低系数,④正确,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某地,并绘制了该地区石漠化分布统计图。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理兴趣小组考查的地点,下列选项中最可能是( )
A. 滇南谷地 B. 山东丘陵 C. 川西地区 D. 黔东南地区
10. 有关图示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迎风坡,风力大 B. 处于阳坡,蒸发旺盛 C. 处于陡坡,流水侵蚀 D. 处于缓坡,农耕开发
11. 关于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部分地区实施坡地改梯田 B. 合理发展立体农业
C. 营造林地,保持水土 D. 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9. D 10. D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石漠化相对严重,黔东南地区气候湿热,石漠化严重,多喀斯特地貌,D正确。滇南谷地地形相对平坦,石漠化相对不严重,A错。山东丘陵以及川西地区,相比于黔东南而言,石漠化不严重,不是最可能的地区,BC错。故选D。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区极强度石漠化区坡度小于30°,为缓坡,适合农耕,开发强度大,流水侵蚀加剧,石漠化严重,D正确,C错。由图可知,极强度石漠化区主要为南坡,当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流水侵蚀强度大,石漠化严重,并不是风力强或蒸发旺盛,AB错。故选D。
【11题详解】
部分地区实施坡地改梯田,减缓地面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立体农业,减轻水土流失;还可以营造林地,保持水土,有效防止石漠化,ABC选项表述均正确,不符合题意。全面退耕还林还草不符合现实,会对当地农民生活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陕西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不足400mm。2012年以来,该市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随着煤炭资源减少,榆林市也面临着产业转型。下图为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直观的变化是( )
A. 劳动力投入增多 B. 产业结构改变
C. 煤炭加工精细化 D. 环境污染加剧
13. 榆林市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交通通达度不足②生态环境脆弱③产业结构单一④资金储备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适宜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②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
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12. C 13. A 14. D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直观的变化是煤炭加工精细化,C正确;劳动力投入变化没有信息体现,A错误;都是煤炭加工业,产业结构没有改变,B错误;环境污染减轻,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不足400mm,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交通通达度不足、生态环境脆弱,①②正确;通过现代煤化工的发展,产业链延长,结构多元,③错误;煤炭资源丰富,资金储备比较充足,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适宜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有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②④正确;以煤为主的传统工业,对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合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①错误;深居内陆,煤炭资源丰富,科技水平不高,不适合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③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榆林目前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能源产业和农牧业,这种以资源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已经显现问题。未来,榆林需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以实现经济向高端、绿色发展的转型。
德国多特蒙德和中国辽宁阜新均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早期依赖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多特蒙德逐渐发展成为煤钢基地、啤酒酿造中心和交通枢纽,而阜新产业结构单一。2000年左右两个城市进行产业转型,下图示意多特蒙德和阜新在产业转型时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阜新转型过程中未选择高新技术产业,而选择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府和企业决策 ②劳动力技能单一 ③远离高新产品市场
④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⑤当地环境质量差 ⑥现有经济基础薄弱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6. 据材料推断多特蒙德转型后发展的产业可能是( )
A. 石油化工业 B. 电子物流业 C. 家具制造业 D. 电子装配业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据图可知,阜新转型时与多特蒙德转型时所处的阶段不同,阜新在初期,经济基础薄弱,资金技术人才短缺,无法支撑起高科技产业;阜新产业结构单一,职工技能单一,缺乏高科技人才;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好,原有的农业基础好,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②④⑥正确;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也是以当地客观条件为依据,不是主要原因;高新产品不受市场距离远近影响;环境质量差不是影响转型产业选择的主要因素,①③⑤错误,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2000年左右多特蒙德进行产业转型时,已经发展成为煤钢基地、啤酒酿造中心和交通枢纽,工业化水平较高,可推测多特蒙德转型方向是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电子物流业是在原有交通枢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较高,适合多特蒙德转型后发展,B正确;石油化工业属于重化工业,家具制造业科技含量低,电子装配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不适合多特蒙德转型后发展,ACD错误。故选B。
【点睛】由于资源产业与资源型城市发展的规律,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寻找新出路的问题。
二.综合题(共36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新疆的棉花品质世界顶尖。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图发生巨大变化,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85%,原东部传统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2020年北疆九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四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除了机械化操作外,“光伏+”棉花的种植模弌(即在田地里棉花种植和光伏发电同时开展)也开始在新疆出现并大幅推广。这种模式利用“农光互补”优势,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升级。
材料二: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
(2)为提高南疆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可采取哪些适当措施。
【答案】(1)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生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雨量稀少,气候(空气)干燥,棉花含水量少,棉纤维柔韧度好;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
(2)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加速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3)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棉花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棉花销售市场;促进以棉花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新疆棉花的栽培为背景材料,重点探讨地理环境差异与因地制宜、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体现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考查。
【小问1详解】
南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受高大的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到达,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由材料可知,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南疆地区白天日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有利于有机质生成;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因此新疆盛产长绒棉。雨量稀少,空气干燥,棉花含水量少,棉纤维柔韧度好。夏季高温,热量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收获季节多晴朗天气,有利于棉花采摘。冬季气温低,有利于杀死病虫害。
【小问2详解】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南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南疆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问题突出。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应从充分利用水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和如何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以减少环境问题产生等方面采取措施。充分利用水资源,应加速节水工程建设,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为防治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应种草治沙,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为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应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小问3详解】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包括经、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南疆地区应在如何提高棉花质量,扩大销量,如何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利用棉花栽培带动旅游业等方面考虑。为提高棉花质量,应发展农业技术,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创建优良品牌。应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等加大宣传力度,同时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棉花销售市场。对棉花进行深加工,应注意利用政策等优势,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南疆地区棉花种植规模大,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发展旅游业。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示意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
(2)简述白银市产业转型可能面临的困境。
【答案】18. 有利影响: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吸引人口迁入,促进矿业城市的形成;带动与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等。 不利影响:开挖地表,破坏植被;破坏地下水系统,导致荒漠化的发生频率增多;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状况等。
19. 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环境污染严重,修复和治理周期长;长期受单一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缺乏创新思想和理念;缺乏技术人才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白银市位置图为载体,涉及资源型城市的问题、转型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
【小问1详解】
矿产资源开发的影响分有利与不利两方面来说,从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分析;经济方面: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社会方面:吸引人口迁入,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矿业城市形成;生态方面;自然资源开发对生态的影响主要是不利的,生态问题可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角度来说明,首先开挖地表,会不可避免地破坏地表植被,会破坏地下水系统,会造成土地向荒漠化方向发展;其次,生产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大气;消耗大量水资源,生产中会污染水源,加剧当地用水紧张。
【小问2详解】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升级问题,一般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产业本身的问题等方面分析。该区域位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资金缺口突出;矿产开采是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升级缺少技术支持,缺乏创新思想和理念;产业本身是传统产业,层次低,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突出,修复和治理周期长。高二地理半月考试题
20240313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64分)
反季节蔬菜,是指在一般地区因热量条件限制而无法正常栽培的季节内,利用特殊环境资源或采取保护性设施进行生产的蔬菜。云南地理环境独特,被誉为冬季的“天然温室”、夏季的“天然凉棚”,是我国最大的多种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下图为“云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Ⅰ~Ⅲ区域( )
A. 有明确的边界 B. 区域内部的自然特征完全一致
C. 属于不同层次区域 D. 为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而划分
2 反季节云菜外运,从根本上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具有( )
A. 差异性 B. 整体性 C. 关联性 D. 开放性
3. 云南的反季节蔬菜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外调路线,其中,夏季的种植区与外调区搭配正确的是( )
A. Ⅲ“云菜入甘” B. Ⅱ“云菜入粤” C. Ⅰ“云菜入辽” D. Ⅲ“云菜入桂”
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 )
A. 山西窑洞 B. 客家土楼 C. 徽派建筑 D. 傣族竹楼
5. 下列因素对山西窑洞的选址、修建影响最小的是( )
A. 光照 B. 地形 C. 水源 D. 土质
6. 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仅有一二十户人家。傣族竹楼都是单幢建筑,四周有空地,各户人家自成院落。竹楼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 )
A. 减轻环境污染 B. 利于通风 C. 便于管理 D. 排洪泄水
资源诅咒系数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主要是第二产业发展)与地区资源优势偏离程度的指标,指数越大,资源遭受诅咒即资源没有带来相应的财富,没有带动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的程度越高。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990~2007年典型区域资源诅咒系数变化趋势
7. 广东省资源诅咒系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利用率高 B. 资源丰富 C. 人口过多 D. 气候湿润
8. 为改变山西省资源诅咒系数高的现状,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改变单一的产业结构,注重资源的综合开发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扩大资源的开发和输出,促进经济发展④转变资源输出方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考察某地,并绘制了该地区石漠化分布统计图。下图为“不同坡度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和“不同坡向石漠化景观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地理兴趣小组考查的地点,下列选项中最可能是( )
A. 滇南谷地 B. 山东丘陵 C. 川西地区 D. 黔东南地区
10. 有关图示极强度石漠化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处于迎风坡,风力大 B. 处于阳坡,蒸发旺盛 C. 处于陡坡,流水侵蚀 D. 处于缓坡,农耕开发
11. 关于当地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中,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部分地区实施坡地改梯田 B. 合理发展立体农业
C. 营造林地,保持水土 D. 全面退耕,还林还草
陕西榆林市煤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不足400mm。2012年以来,该市逐步形成从煤炭到各种化工产品的“化黑为白”的完整产业链。随着煤炭资源减少,榆林市也面临着产业转型。下图为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传统煤化工产业链相比,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最直观的变化是( )
A. 劳动力投入增多 B. 产业结构改变
C. 煤炭加工精细化 D. 环境污染加剧
13. 榆林市产业转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
①交通通达度不足②生态环境脆弱③产业结构单一④资金储备不足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4. 适宜榆林市产业转型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
①全面发展旅游服务业②因地制宜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
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④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能源产业转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德国多特蒙德和中国辽宁阜新均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早期依赖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多特蒙德逐渐发展成为煤钢基地、啤酒酿造中心和交通枢纽,而阜新产业结构单一。2000年左右两个城市进行产业转型,下图示意多特蒙德和阜新在产业转型时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阜新转型过程中未选择高新技术产业,而选择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原因是( )
①政府和企业的决策 ②劳动力技能单一 ③远离高新产品市场
④农业生产条件较好 ⑤当地环境质量差 ⑥现有经济基础薄弱
A. 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16. 据材料推断多特蒙德转型后发展的产业可能是( )
A 石油化工业 B. 电子物流业 C. 家具制造业 D. 电子装配业
二.综合题(共36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新疆的棉花品质世界顶尖。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图发生巨大变化,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85%,原东部传统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2020年北疆九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四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除了机械化操作外,“光伏+”棉花的种植模弌(即在田地里棉花种植和光伏发电同时开展)也开始在新疆出现并大幅推广。这种模式利用“农光互补”优势,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升级。
材料二: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
(2)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可采取哪些适当的措施。
1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白银市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境内绝大部分是山区,地貌特征以基岩山地和山间盆地为主,地表基岩裸露。白银市因矿得名、因企设市,是全国唯一以贵金属命名的城市,也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铜城”。经过50多年的开采,白银市已探明的铜矿资源濒临枯竭,伴生矿产资源也开始萎缩,支柱产业辉煌不再,2008年白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下图示意白银市的地理位置。
(1)说明白银市开发矿产资源对当地的影响。
(2)简述白银市产业转型可能面临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