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生物人教版八下第八单元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件(共46张PPT)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生物人教版八下第八单元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大单元教学设计+ 课件(共46张PPT)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02 20:24:09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一、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属于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版)七个主题中的第五大主题“人体生理与健康”,对应现行教材“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属于新课标十个概念中的第六个概念:概念6 人体健康受传染病 、心血管疾病、癌症及外部伤害的威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医了、疗措施是健康的重要保障。人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如图所示: 具体如下: 8.1传染病和免疫 包括传染病及其预防 免疫和计划免疫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包括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8.1.2免疫与计划免疫 包括艾滋病的流行与发生,人体的三道防线,免疫的功能,抗原和抗体,过敏反应与免疫排斥,计划免疫的意义 8.2用药与急救 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用药常识和急救措施 8.3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包括评介自己的健康状况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8.3.1评价自己的健康善 包括健康的新概念及对自己健康善的评价,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 8.3.2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体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理解人体免疫的基本原理;认识到遵守社区、地区和国家的相关防疫要求,有助于传染病的防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对传染病和免疫、医药与急救等知识的学习,认同生物学及医学伦理观念,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学科核心素养呈现形式 生命观念: (1)描述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2)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 (3)运用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消化与吸收、均衡膳食等知识,设计一份合理的食谱。 (4)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别;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相互联系。 (5)学会根据血常规、尿常规等化验的主要结果初步判断身体的健康状况。 (6)描述眼和耳的结构与功能,阐明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学会科学用眼和用耳,保护眼和耳的健康。 (7)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对机体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反应,阐明其重要意义。 (8)运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分析由于机体特定结构受损可能导致的机体功能障碍或异常行为表现,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9)说出性激素对第二性征的影响,正确认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变化,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健康地度过青春期。 (10)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11)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 科学探究: ①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② 在探究、合作、交流中,体现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科学、合理地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教材编写体例 1、章节设置与课程安排相适应,具备单元-章-节-课时的结构分层; 2、每节设置“想一想、议一议”问题或情境导入,均从学生的已有认知出发; 3、每节重难点以小标题形式呈现,简约清晰; 4、每节安排有“探究实践”、“观察与思考”、“小资料”等模块,任务突出; 5、课后有“练习”和“课外实践”,让课堂知识得到延伸。
教材编写特点 本单元主题为“健康地生活”,依据课标的内容和学业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即教材第一章)让学生了解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知道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意义。第二部分(即教材第二章)重点介绍了科学用药方法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急救措施。第三部分(即教材第三章)重点介绍评价自己健康状况的方法,告诉学生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单元探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的具体应对举措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传染病预防、特定情况下的急救等措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对身体健康的伤害,或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教材编写意图 人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通过本主题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传染病的危害;理解人体免疫的基本原理;认识到遵守社区、地区和国家的相关防疫要求,有助于传染病的防控,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对传染病和免疫、医药与急救等知识的学习,认同生物学及医学伦理观念,养成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本单元包括三个专题内容:专题一《传染病和免疫》、专题二《用药与急救》、专题三《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专题一《传染病和免疫》从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的入手,依次分析了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及特点,明确传染病的预防措施;通过介绍艾滋病的流行和发生,引出人体的三道防线介绍,并详细阐述了抗原和抗体的相关知识,归纳总结计划免疫的意义。专题二《用药和急救》首先利用资料分析明确非处方药和处方药及各自特点,其次通过家庭小药箱等活动,说明科学用药的意义。最后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告诉学生常见疾病的急救方法和原理。专题三《了解自己,增进健康》首先通过健康的新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对自己健康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接着向学生介绍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继而引导学生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使学生理解青少年要远离烟酒,从而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计划免疫的意义,科学用药与急救方法,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
课程资源整合、开发和应用 1、搜集丰富的情景素材: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学校的营养餐食谱;肺部纤维化疾病(如尘肺病)的防治;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防疫材料,我国在抗疫中的成就和经验,我国科学家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事迹;我国古代传染病预防与治疗方面的成就,如东晋葛洪的《肘后救卒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关于传染病治疗的描述,以及用人痘预防天花、利用艾叶预防瘟疫等;有关食品安全、流行病预防方面的法律法规。 2、积极进行实验探究活动:探究几种食物能量的差异,观察血涂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或成活率的影响。 3、充分利用周围环境进行课外实践活动。通过专业书籍阅读、网络查询等,调查当地是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当地的主要传染病,收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等传染病及预防资料;参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宣传;收集心血管疾病及其防治的资料并讨论心血管疾病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收集有关癌症防治研究进展的资料,参观禁毒展览,或观看有关影像资料;收集家庭常备药品的说明书,分析药品说明书包含的信息。 4.项目式学习活动: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开展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的模拟实践活动;针对当地某种传染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和制作社区海报,宣传传染病预防的科普知识。
二、单元学情分析
已知内容学习方法生活经验 八年级学生已经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传染病及预防、安全用药和健康的生活方法等方面的常识。经过前期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与自己健康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有较高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创新设计和自主实践、讨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对已经初步了解了一些传染病和安全用药常识,尤其是经历了“新冠肺炎”之后,对于家庭用药以及勤洗手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新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设计 本章内容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材上所安排的课外实践、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的科学知识,不易理解和实践。教师要充分了解、利用和拓展,使教学过程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积累实践经验,创造实践条件,让学生真正“从做中学”。倡导探究性学习。整体可以利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课上分享所见所闻→科学实验或动手实操→总结归纳特征→课后知识延伸”的形式,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主要学习障碍有效突破方法 1、课前教师对学生学情、已有知识准确把握,做到精选素材、精选习题、精选活动,高效课堂。 2、课中教师根据学生当场生成及时应对,做到心中有数、以生为本、以学促教。 3、课后拓展延伸精准多样,设置有意思的、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
学生学习本单元表现出的特点、习惯、兴趣 1.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课堂上能够快速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但长时间后注意力容易下降,需要教师把控时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2.探究实践、动手操作、言语表达等能力两极分化严重,需要每堂课至少安排一次小组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提升班级综合素养。 3.课后实践任务完成质量两极分化严重,需要教师及时强化、鼓励学生的科学探究,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
三、单元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的具体应对举措的分析,引导学生认识有效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传染病预防、特定情况下的急救等措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探究课题,开展学习活动(如通过调查研究或实验,认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对身体健康的伤害,或吸毒对人体的危害),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探究实践 能够从生物学现象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收集和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综合运用生物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与实验操作技能,通过设计、制作和改进,将解决问题的想法或创意付诸实践,逐步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实践创新意识、创新意识。
科学思维 尊重事实证据,能够运用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基于证据和逻辑的思维习惯;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多角度、辩证地分析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相关问题;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讨论。
态度责任 初步理解科学的本质,能以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究;不盲从他人,能对自己或他人的观点进行理性审视,尊重他人的观点;乐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初步树立积极的环保意识,投身于热爱生物的实践中去。
四、单元学习评价
节名 基本知识点 学习情况自评
很好 一般 不好
知识评价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的概念及常见的传染病
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免疫与计划免疫 艾滋病的流行与发生
人体的三道防线
免疫的功能
抗原和抗体
过敏反应与免疫排斥
计划免疫与意义
用药与急救 科学用药
急救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健康的新概念及对自己健康状况的评价
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流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考核方式 选择题考查:传染病和免疫,用药与急救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传染病和免疫,用药与急救,健康生活方式及意义 拓展题:环境保护,增强免疫力 排序题:急救程序
能力、态度、小组合作评价表(见下页)
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及分值 得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优 良 (10-8) 一般 (7-5) 需要改进(4-0) 生评 他评 师评
活动态度(15%) 学习兴趣 对本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课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对课知识学习兴趣一般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努力实现预定任务 认真参与,在同伴协助下实现未能预定任务
合作交流(20%) 与人合作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 基本能和同学配合,做好自己分内工作 有需要时才和同学合作,喜欢个人学习
与人沟通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意见,能合作解决问题 会倾听同学意见,基本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不太喜欢发言和倾听同学意见,不喜欢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
探究实验(30%) 动手操作 能熟练操作试验器材,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验任务 操作器材较熟练,能够完成试验任务,但有缺陷 器材操作很陌生,不能完成实验任务,或者效率太低
观察分析 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得出完整的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只能得出部分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和课堂分析,几乎不能得出实验结论
成果展示(35%) 汇报 交流 生物术语运用准确,语句通顺,表情丰富 生物术语运用较准确,语句比较通顺 没有使用生物术语 ,过于口语化
五、单元教学实施
整体教学 思路 关键问题子问题核心任务评价设计传染病的特点、种类?如何预防传染病?科学用药的注意事项?急救的方法和步骤?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如何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意义?什么是传染病?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传染病的流行环节包括哪些?如何预防传染病?以小组为单位阅读课本内容,解答预设问题,概述传染病的特点及流行环节。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三道防线是指?免疫的功能?什么是抗原和抗体?过敏反应与免疫排斥的联系?计划免疫及意义?课前收集一些艾滋病及其流行的案例。认真阅读学习课本,对比分析抗原和抗体,理解过敏反应与免疫排斥。说出计划免疫及其意义。什么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家庭小药箱中放些什么?生活中常见的需急救的情形及急救措施?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简单概述家庭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常见急救措施。举例说明家庭药箱的准备和急救措施。什么是健康?评价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有哪些?认真阅读教材中相关内容,了解健康的新概念,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列举保持愉快心情的有效方法。生活方式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哪些?其意义?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解答相关问题。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能够理解健康的生活方式的意义,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方法 和策略 1、落实基础知识。认识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知道免疫与计划免疫的意义;掌握科学用药和急救措施;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横纵向分析比较。加强章节直接的联系,帮助形成大概念和重要概念。 3、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融入生活,了解本单元知识在生产、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4、探究实践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活动,如: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等,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课程资源 多媒体资源:不同传染病发病情形图片,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示意图,常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标志图片,急救步骤示意图,健康膳食结构示意图等 实验室资源: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装置。 生活资源:各种传染病的特点、预防措施举例,家庭小药箱情况,急救案例等。 硬件设施资源:希沃白板、投影仪、扩音器、PPT等
单元教学 结构图
课时课型 分配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课程内容 课时安排 课型
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1 新授课
第一章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2 新授课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2 新授课
第三章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 新授课
第三章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 新授课
个性化单元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 个性化作业
第一章 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 收集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及预防措施。
第一章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制作一期手抄报,宣传计划免疫的意义。
第二章 用药与急救 活动:准备家庭小药箱
第三章 第一节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活动:制订自己的营养膳食表。
第三章 第二节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调查本班同学的生活方式,并有针对性的制定科学的整改方案(共46张PPT)
第八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描述免疫的功能 。
科学思维: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探究实践: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识图能力
态度责任: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为什么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为什么皮肤受伤后,伤口会化脓?
为什么器官移植需要找到合适的配型?
人体的免疫
这些都和人体的免疫有关,
那人体的免疫有哪几道防线呢?
新知导入
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
资料分析
目标导学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新知讲解
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皮肤的分泌物将病菌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思考
新知讲解
皮肤角质层阻挡病菌
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生长
皮脂腺分泌脂肪酸具有杀菌作用
资料: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能力)会聚焦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
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身体中哪类细胞可以起到免疫作用,清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白细胞
新知讲解
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人体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吞噬细胞的作用
新知讲解
为什么较深的伤口会化脓,小狗舔伤口有什么作用?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泪液、唾液、血浆等液体中,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使病毒失活,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溶酶菌的作用
新知讲解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溶酶菌的作用
吞噬细胞的作用
新知讲解
这两道防线具备什么共同的特点?
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是针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
思考与讨论
新知讲解
战线组成: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人体第三道防线
新知讲解
了解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位 置 功 能
胸 腺
淋巴结

甲状腺之下,紧贴气管前面
产生淋巴细胞和分泌胸腺激素。胸腺激素促使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
多集中于腋窝、腹股沟、颈部等处
内有吞噬细胞、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毒、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位于腹腔左上部 呈卵园形。
产生白细胞、内含吞噬细胞。能吞噬衰老血细胞
免疫细胞主要是
淋巴细胞。
新知讲解
侵入
产生
结合
吞噬细胞
抗体
病原体
抗原
淋巴细胞
吞噬
淋巴细胞受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仍能产生该抗体
异体器官、异型血、过敏源、疫苗等
抗体
同样
病原体
刺激
再次侵入
第三防线分析
新知讲解
 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讨 论
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新知讲解
抗体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定义:
特点:
专一性
一种抗体只能抵抗一种抗原,而且一种抗体只能由相对应的抗原刺激后形成
新知讲解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作抗原。
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移植器官、异体组织。
新知讲解
抗原
淋巴
细胞
抗体
病原体
吞噬细胞
新知讲解
思考: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叫特异性免疫。
思考与讨论
新知讲解
获得时间 作用范围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
第三道防线
与生俱来
后天形成
对多种病原体有作用
对特定病原体有作用
小组内比较三道防线,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讨论,并完成下表。
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与生俱来
对多种病原体有作用
小结 —
免疫类型
新知讲解
思考:为什么患过天花的人只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而对麻疹病毒无免疫力?
天花病毒只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天花的抗体,而抗体具有特异性,对其他病原体无效。
区分:某人得了病毒性感冒,为什么注射抗生素无效?
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无效。
目标导学二:免疫与计划免疫
新知讲解
免疫的功能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新知讲解
免疫的功能
免疫防御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
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
2
3
新知讲解
分析交流: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对花粉过敏?过敏又是什么?
当抗原侵入人体后,就刺激人体产生一些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特异性地与抗原相结合,可能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对人体不利,称之为过敏反应。
新知讲解
澄清误区
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
1.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相当于抗原
2.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原,相当于抗原
使用青霉素前要进行皮试
新知讲解
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药物、食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预防措施:找出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食入式过敏原:
如牛奶、鸡蛋、鱼虾、牛羊肉、海鲜等。
吸入式过敏原:
如花粉、柳絮、粉尘、螨虫、动物皮屑等。
接触式过敏原:
如紫外线、辐射、化妆品、洗发水、洗洁精等。
新知讲解
系统性红斑狼疮
当免疫自稳的功能过强时,会对正常的自身细胞进行攻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具有稳定细胞的作用,能降低自身抗体对人细胞的破坏。
新知讲解
思考:如果免疫功能过弱会怎样呢?
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时,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艾滋病
HIV感染者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因机体抵抗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
新知讲解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未能清除体内产生的癌细胞,会发展为肿瘤
肿瘤
时刻在体内巡逻的免疫细胞
新知讲解
功能
防御
自我稳定
免疫监视
功能正常
抗感染或防止其他抗原异物入侵
清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消灭突变细胞
功能过高
过敏反应例:药物花粉过敏
自我免疫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功能过低
肿瘤形成
免疫缺陷综合征,例如:艾滋病
免疫的功能
新知讲解
免疫监视功能过低
自我稳定功能异常
防御功能过强
防御功能过低
反复感染
吃海鲜过敏
形成肿瘤
自身免疫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小试牛刀:免疫功能异常
新知讲解
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及青少年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什么是计划免疫?
思考
疫苗——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新知讲解
计划免疫是控制并消灭传染病的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疫苗属于_____(抗原/抗体)。
计划免疫属于____________(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抗原
特异性免疫
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新知讲解
免疫用的
生物制品
自动免疫
被动免疫
菌苗:
疫苗:
类毒素:
免疫血清:
免疫球蛋白:
如伤寒菌苗、卡介苗
如乙脑疫苗、牛痘苗
如白喉、破伤风类毒素
如白喉抗毒素
如丙种球蛋白
新知讲解
尽早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既是构建全民免疫屏障的需要,更是对自身、对家人的安全健康负责。
积极配合疫苗接种
新知讲解
艾滋病(AIDS)
(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
(3)病原体存在部位: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4)发病机理: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 5)病症:HIV潜伏期2-10年,患者一般两年内死亡。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之后,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瘦,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麻痹,最终死亡。
(6)传播途径:①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7)易感人群: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8)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
知识拓展:艾滋病
新知讲解
艾滋病流行的具体环节是什么
所有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想一想
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病原体——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①性传播 ②血液传播 ③母婴传播
新知讲解
HIV病毒的危害性在哪里?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艾滋病人?
  它能攻击并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功能,特别是损伤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从而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
  每年的12月1日都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全世界关心艾滋病的人举行各种集会,宣传艾滋病的各种知识,呼吁关心和帮助艾滋病病人。
新知讲解
课堂练习
1.人体内可以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是( )
A、呼吸道黏膜 B、淋巴细胞
C、抗体和抗原 D、吞噬细胞
D
课堂练习
2.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
课堂练习
3.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唾液或胃液中溶菌酶杀灭病菌
B.皮肤阻挡致病细菌侵入人体内
C.特定的抗体结合特定的抗原
D.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C
免疫
板书设计
课堂总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免疫和计划免疫,知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我们要自觉培养阅读、分析和识图能力。
作业布置
制作一期手抄报,宣传计划免疫的意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课题名称 8.1.2 免疫与计划免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在认识了传染病的基础上,来进行探究的,这样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免疫和传染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增进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节课的学习,又为下一章《用药和急救》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这节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分析 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和启发式教学。通过一些直观手段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和分析资料相结合,掌握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功能、作用特点。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人体的三道防线,计划免疫及意义 难点:抗原、抗体与淋巴细胞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有关人体生理的知识,如:白细胞的特点和功能呼吸道的作用等,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疾病常识。但是学生对抽象化的专业名词、术语的理解和识别能力还有一困难。因此,教学中多次使形象生动的图示,尽量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 在本节课教学中,主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上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分析归纳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这些内容对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通过学习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今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 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初步理解抗原和抗体的概念及抗原、抗体与吞噬细胞之间的关系; 区别人体的特异性疫(后天)和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描述免疫的功能 。 科学思维: 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用免疫的知识解释一些人体的现象 探究实践: 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与探索的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免疫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确立“对传染病积极预防”的思想。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描述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 说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 阐明免疫的功能
探究能力 通过合作讨论与探究交流,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
科学态度 理解计划免疫的意义。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人体的三道防线”这部分内容以前生物学接触过,不太难,主要采用图文介绍,学生自主学习、搜集资料的方法进行教学。“免疫与计划免疫”的内容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实物、图片等,并组织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课后实践活动”。需要组织学生学习活动要求,指导设计方法。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交流对以下问题的看法。 为什么疫苗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为什么皮肤受伤后,伤口会化脓? 为什么器官移植需要找到合适的配型? 教师引领:这些都和人体的免疫有关,那人体的免疫有哪几道防线呢?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经验,思考并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通过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三个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成功引出本节课的话题。
新知探究 人体的三道防线 1.资料分析: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 思考: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教师引领:皮肤的分泌物将病菌杀死。这说明皮肤具有杀灭病菌的功能。 知识呈现:皮肤角质层阻挡病菌。汗腺分泌乳酸使汗液呈酸性不利于细菌生长;皮脂腺分泌脂肪酸具有杀菌作用。 3.合作分析:(1)病菌在什么情况下能够侵入人体内? 师生归纳:人体皮肤受伤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身体虚弱,免疫力下降时,病菌能够侵入人体。 (2)身体中哪类细胞可以起到免疫作用,清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资料展示:资料: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吞噬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具有吞噬能力)会聚焦到病菌入侵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消灭。 (3)人体的哪些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教师引领: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等组织中以及人体的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 (4)为什么较深的伤口会化脓,小狗舔伤口有什么作用? 教师引领:溶菌酶广泛存在于人体泪液、唾液、血浆等液体中,能够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也可使病毒失活,因此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等作用。 4.知识呈现: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5.思考与讨论:这两道防线具备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生总结:第一道、第二道防线是针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是人人生来就有的。 6.人体第三道防线:战线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7.自主阅读,了解免疫器官的功能。 8.小组讨论:为什么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呢 师生归纳: 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体内产生了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9.知识链接:抗体与抗原 (1)定义: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2)特点:专一性。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作抗原。 如: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移植器官、异体组织。 10.思考与讨论: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作用特点是什么 教师引领: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又叫特异性免疫。 11.小组内比较三道防线,从以下三方面分析讨论,并完成下表。 学生认真阅读资料 ,根据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进行分析交流。 学生朗读并理解皮肤角质层的作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结合教材内容,讨论并记录,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把讨论结果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大声朗读知识呈现中的相关内容,做好笔记。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根据教师出示的表格,完成填写,并举手交流,达成共识之后,整理笔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并结合教材归纳整体讨论结果,各小组选派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 学生认真参加思考与讨论活动,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皮肤上的链球菌的案例,使学生理解皮肤对人体具有保护作用。 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分析,共同探讨什么情况下病菌容易侵入人体等问题,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通过“知识呈现”环节,有效归纳学生上述讨论的结果。 通过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表格填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提炼,使学生能够更清晰的识记相关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使学生集思广益,更好的组织语言和表达对问题的看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思考与讨论活动,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三道防线的特点,起到总结知识的作用。
免疫与计划免疫 合作思考: 思考:为什么患过天花的人只获得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而对麻疹病毒无免疫力? 教师引领:天花病毒只能刺激人体产生抵抗天花的抗体,而抗体具有特异性,对其他病原体无效。 (2)区分:某人得了病毒性感冒,为什么注射抗生素无效? 教师引领: 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对病毒无效。 2.知识链接:定义: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免疫功能包括: 免疫防御功能 免疫自稳功能 免疫监视功能 3.分析交流: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对花粉过敏?过敏又是什么? 教师引领: 当抗原侵入人体后,就刺激人体产生一些免疫物质,这些免疫物质特异性地与抗原相结合,可能引起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异常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对人体不利,称之为过敏反应。 澄清误区: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 (1)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2)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4.思考:如果免疫功能过弱会怎样呢? 教师引领:当免疫防御功能过弱时,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CD4T淋巴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 5.知识小结:免疫的功能 6.阅读思考:什么是计划免疫? 教师引领: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及青少年接种,从而达到控制、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疫苗——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8.合作探究:为什么接种疫苗能预防传染病呢? 教师引领:疫苗属于_____(抗原/抗体)。 计划免疫属于____________(非特异性/特异性免疫)。 计划免疫是控制并消灭传染病的最方便、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知识拓展:艾滋病 艾滋病(AIDS) (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即艾滋病病毒。 (3)病原体存在部位: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 (4)发病机理: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则乘虚而入。 教师引领:每年的12月1日都是世界艾滋病日,在这一天,全世界关心艾滋病的人举行各种集会,宣传艾滋病的各种知识,呼吁关心和帮助艾滋病病人。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两个思考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及时记录整理,在班级进行交流汇报。 学生认真做好笔记整理。 学生认真分析教师出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所学知道,回答问题。 学生结合教材知识,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结合教师展示的表格,理解并做好笔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师提出的思考题进行讨论研究,并把结果做好记录,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 学生认真研读知识拓展环节,了解关于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思考两个问题,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意识,有利于学生集大家的智慧,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组织学生分析交流关于“过敏”的话题,有效引出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使较深奥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免疫功能过弱会怎样?使学生能够更全的认识到免疫对我们的作用。 通过表格的方式,把免疫的功能,从正常、过高和过低的角度进行归纳整理,使学生能够更清晰更准确的理解免疫功能。 通过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在共同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通过知识拓展环节,向学生介绍关于艾滋病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课堂小结 我们共同学习了免疫和计划免疫,知道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功能,我们要自觉培养阅读、分析和识图能力。 学生总结归纳本课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巩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问题。
作业设计 制作一期手抄报,宣传计划免疫的意义。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