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18: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从抗战发生的背景的相关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文字、图片(地图)史料,知道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有关抗日战争的重要史实和概念,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和空间格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学会用唯物史观的基本方法,分析抗战必须民族团结的原因以及走向团结抗战的基本过程。(唯物史观) 4、从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暴行的史实中认识到日本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牢记历史、不忘国难;认识到中国人民在危亡之际的全民族团结一致是获得14年抗战伟大胜利的基石。(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教学难点 难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通过初中教材的学习,已经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全民族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深入探究有一定的兴趣。因此,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本课的一些基本史实,也掌握了一些历史学习的方法,可以进行一定的历史探究活动。但他们还未完全具备科学的历史思维,历史分析能力相对缺乏。因此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更好地运用历史方法探究这段历史,同时要区别于初中阶段的教学,避免简单重复。
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国庆大典 “致敬”方阵中的抗战老兵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并向学生提问:从纪念章颁发的对象来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得来的? 学生思考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在敌强我弱情况下主要是全民族的团结抗战,中国人民英勇斗争等。 设计意图:运用抗战老兵及其勋章点明核心立意——面对日军侵华,中国人民必须从局部抗战走向全民团结抗战,这是胜利的基石。 教学环节一:民族的屈辱——蓄谋已久,罪行滔天 日本为什么会在20世纪30年代直接对中国本土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呢?来看两则史料。 材料一: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 ——明治天皇《宸翰》(即天皇御笔信)1868年(明治维新) 材料二:我对华政策的主旨精神是确保远东地区的和平,实现日中共荣。至于其实行方法,鉴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特殊地位,应区别对待中国与满蒙地区,实施不同的政策。(7)满蒙地区,特别是东三省地区,是在国防与国民生存方面有重要利害关系的特殊地区,我们必须给予其特别的考虑。(8)如果,动乱蔓延至满蒙地区,并威胁到日本的特殊地位与权益,不管威胁来自何处,日本都必须斗争,伺机而动。 ——《对华政策纲领》(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节录 【设问1】:根据以上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图谋已久; 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中国的动荡、分裂、贫弱 【设问2】:展示日本侵略中国的地图,让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搜集一个侵华暴行的史料,整理好上台演示并讲解。 设计意图:从抗战发生的背景的相关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和解释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学生自主课外收集抗战史料,包括视频,图片,文字材料等,结合日本侵略中国的地图进行讲解日本侵华暴行,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搜集史料的能力,落实史料实证素养。通过日军侵华暴行的史料可以让他们牢记历史、不忘国难。树立正确的战争责任观,珍爱和平。 教学环节二:民族的团结——万众一心,共赴国难 设问1:面对日本的滔天罪行,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兴起,中国人民是如何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的?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133—134页第一框“局部抗战”完成表格,并讲述杨靖宇抗战的故事。 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 东北人民: 中国共产党:一二八事变一二九学生运动华北事变中国共产党: 爱国学生: 国民党内部分化:蒋介石 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概括教材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到随着日本侵华活动不断深入,中国人民从局部抗战走向全面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通过杨靖宇抗日故事,宣扬爱国精神,突出家国情怀,正是中国人民这种视死如归的抗战精神,引领我们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设问2:虽然有中国军民的英勇抗战,但是日本还是占领了中国大片领土,思考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人应该怎么做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 材料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二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 “最后关头”演说 学生回答:敌强我弱,中国内战等原因造成的,中国人应该紧密团结起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设问3:阅读教材梳理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并指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在日军步步紧逼、中日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中国人民只有团结起来抗战,才可能胜利。从而达成目标:分析抗战必须民族团结的原因,认识到中国人民在危亡之际的全民族团结一致是获得14年抗战伟大胜利的基石。通过梳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理解走向团结抗战的基本过程。 教学环节三:民族的精神——团结爱国、勇往直前 设问1:展示习主席讲话材料,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总结抗战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习近平(2015年9月3日) 教师总结:抗战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设问2: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落实抗战精神? 生一:面对困难不能退宿,要迎难而上。 生二:我们要珍希现在的幸福生活,和平来之不易,要铭记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三: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在现实生活中,做好本职工作,坚定目标,勇往直前。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抗战精神进行总结,理解抗战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好的发扬抗战精神,培养爱国,自强,勇敢,团结的现代公民,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评价设计
(说明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测试、作业等,说明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
(阐明具体评价内容设计,如测试题作业等具体内容描述) 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将趣味性和高效性融为一体进行历史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可以集文字,图片,声音,意思,甚至是短视频,动画等于一体去充分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兴趣,这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通过制作课件为学生创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教学反思
(阐述本节课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前后效果的不同,说明本人的改进提升的思路策略) 信息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把一些抽象复杂难懂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这样不仅方便学生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得到有效提升。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生动的情境能增加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学生愉快的情绪和探索的兴趣。学生怀着愉快的心情和探索的兴趣去学习新知识,能更好更快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