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02 22:28: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标题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内容分析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一个因数为0或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探索、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掌握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算理。
学情分析
三年级有哈、蒙、维等少数民族学,民族学生占到 90%以上,实行国语教学。 团场学生大部分来自从事农业家庭和牧业家庭。由于这些家庭大部分的精力投入 农牧业生产,没有过多的时间顾及孩子,加之本区自然灾害频繁,导致许多家庭经济收入较差,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孩 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积 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对于学习疲于应付、敷衍了事。教师的传统教学,呈现 出“你教我听,你说我记”封闭“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 闷、压抑。数学教科书上知识抽象、枯燥、乏味,更谈不上兴趣,无法调动学生 积极性,久而久之导致学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都有很大的畏惧心理,甚 至厌学。数学课堂出现疲软现象,教师上课头疼,学生抵触心理强。为改变此现 状,必须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愿学、乐学、爱 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 性。体验动手实践的乐趣,感悟生活中数学创新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有得 到、有收获,有发现。使学生在实践中求证,在求证中创新,激发学生不断动手实践、联系生活、探索数学创新的激情。
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件出示习题。 师:你会竖式计算吗?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上台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对出现错误的,分析错误原因再改正。 课件出示正确解答过程。 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该怎样计算呢? 师生共同回顾总结: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识 1.复习有关0的加减运算。 师:你能把上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学情预设】预设1:5×0= 预设2:0×5= 师:这里的5×0和0×5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情预设】表示5个0相加的和是多少。 师:算式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呢? 【学情预设】预设1:0+0+0+0+0=0,5×0=5,0×5=5。(追问:5个0相加的和是5吗?不是5那是多少?) 预设2:0+0+0+0+0=0,5×0=1,0×5=1。(追问:5个0相加的和是1吗?不是1那是多少?) 预设3:0+0+0+0+0=0,5×0=0,0×5=0。 最终引导学生得出:5×0=0,0×5=0。 2.创设情境,探讨因数是0的乘法算式。 课件出示教科书P66例4主题图。 师:今天是小猴子星星的生日,它请来了自己最要好的小伙伴品尝新鲜的大桃子。小伙伴们吃得兴高采烈,很快它们面前盘子里的桃子就被吃光了。每个小伙伴盘子里的桃子都吃没了,数学上可以怎样表示? 【学情预设】预设1:每个盘子里都没了,用0表示。 预设2:一个桃子都没了,所以每个盘子里都有0个桃子。 预设3:每个盘子都空了,有7个盘子,就有7个0。 师: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每个盘里都只有0个桃子了。 师:现在要求的是: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又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自主完成,再集体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每个盘子都空了,有7个盘子,就有7个0。所以是0+0+0+0+0+0+0=0(个)。 预设2:7个0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7×0=0(个)。 预设3:7个0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0×7=0(个)。 师:看来大家通过各种方法计算,都能得出同一个结果:0。(教师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借助小猴吃桃子的情境,引出有关0的乘法。通过解决“7个盘子里一共还有多少个桃子”这个问题,以乘法的意义为基础,给出7个0连加的算式和相应的乘法算式,并通过7个空盘子,让学生直观感知一个桃子都没有的客观事实。 3.归纳因数是0的乘法算式的积。 师:0×5=0,5×0=0,0×7=0,7×0=0。想一想,0×4等于几?9×0等于几?0×0等于几? 学生汇报:都等于0。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预设1:这些数都是和0相乘。(追问:它们和0相乘的积得多少?) 预设2:这几个数和0相乘都得0。(追问:其他数和0相乘得几呢?) 预设3:所有数和0相乘都得0。 师:大家总结得都很好!通过刚刚计算的例子,我们能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笔算乘法(4)] 4.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P66“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自己的判断依据,教师及时引导。注意第2题有的小题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呈现一些0作因数的算式,让学生根据乘法的意义计算出结果,并从中归纳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三、迁移类推,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67例5。 2.集体讨论,列出算式。 师:这个问题要怎么求解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604×8。 3.探究算法。 师:你能估算一下大概有多少个座位吗? 【学情预设】预设1:604≈600,600×8=4800(个) 预设2:8≈10,604×10=6040(个)(追问:把8估成10,结果就多算了2个604,和准确结果接近吗?) 师:通过估算我们可以估出积大约是4800,如果你精确计算的结果和4800相差太大,说明什么呢? 学生交流想法:说明可能精确计算出现了错误。 【设计意图】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改变教科书的编排方式,突出在精确计算前用口算估出积的范围,为粗略判断精确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提供方法,也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师:到底有多少个座位呢?请列竖式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4.理解算理,明确算法。 请板演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学情预设】 集体订正,教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运算,并板书: 师:8和十位上的0也必须相乘,0×8=0,个位上进了3,0+3=3,积的十位上应该写3,千万不要忘记了。 注意加强辨析,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对比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和因数中间没有0的乘法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反映信息,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读取信息时注意图文结合。 5.总结方法。 师: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不管因数中间是否有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当个位积不满十时,积的十位上要用0占位;当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位时,个位上进几,积的十位上就写几。(板书总结) 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P68“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学生板演。 (2)教师巡视,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集体评议。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和同桌说说。 六、板书设计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评价设计
(说明本节课采用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测试、作业等,说明使用到的信息技术工具) 利用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学生之间互查问题,订正,板书展示。
基础达标作业 巧手补天窗: ①任何数和( )相乘都得原数。 ②985个0的和可以用算式( )来表示。 ③507×6的积的十位上是( ),请列竖式计算一下。
教学反思
(阐述本节课信息技术工具运用前后效果的不同,说明本人的改进提升的思路策略) 课堂中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尝试、体验,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明白算理,掌握方法。让学生说出对与错的原因,这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会说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同时,多说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