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西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4-04-02 20:0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七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春之歌
第一课时 歌曲《渴望春天》
一、教学目标:
1、 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 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 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 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 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4、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歌曲创编: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6、课堂总结
师: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第二课时 《蓝色多瑙河》
能力目标:(1)能模唱第一、第四圆舞曲的主题一旋律
(2)会画旋律线感受音乐情绪
(3)能抓住音乐形象更好的表现音乐
知识目标:(1)深入体会圆舞曲的特点
(2)初步了解小约翰施特劳斯的生平
情感目标:(1)喜爱圆舞曲
(2)点燃学生学习其他舞曲的兴趣
教学重点:第一、第四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美丽的景色、动听的乐曲常常让我们沉醉其中。(播放几张多瑙河的图片)这就是欧洲的第二大河——多瑙河,他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横贯欧洲大陆,很多文人墨客用诗句赞美它,同学们想和老师一起感受之中的魅力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朗诵
你多愁善感
你年轻、美丽、温和而柔顺
犹如矿山闪闪发光的金子
真情就在那儿苏醒
就在多瑙河旁
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生)和老师一起有感情的朗诵,进入多瑙河的教学情景中。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乐曲《蓝色多瑙河》。首先让我们了解下作曲家生平,请同学们看书自己学习。
(生)默看1分钟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欣赏
二、讲授新课
引子
(师)播放音乐
(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师)引子部分中主题一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主奏乐器——圆号
(师)请同学们用“wu”母音模唱主题一(出示乐谱)
(生)看乐谱模唱
(师)通过感受体验,同学们可以表达一下这段音乐渲染了怎样的情境吗?
(生)谈感受
第一、二、三、四、五小圆舞曲
(师)播放音乐
(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
(师)范唱主题一的旋律
(生)聆听,感受
(师)请同学看乐谱演唱
(生)视唱
(师)引导学生画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特点
(生)画旋律线,感受音乐的特点
(师)引导学生感受力度的特点
三、小结
当圆号再次吹响婉转的旋律时,我们仿佛看到了夜幕降临多瑙河,一如当初般的美好而迷人。听到这里,老师也有一首诗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们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
(生)愿意
(师)你婀娜多姿
你温柔、热情、端庄而典雅
犹如艺术海洋中的一只奇葩
热爱就在这里苏醒
让我们用心灵去体会更加广阔的舞曲世界!
第三课时歌曲《春游》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诗情画意意境
2、感受艺术大师李叔同多才多艺的风范。
3、了解几个力度记号:(弱p 中弱mp 强 f 中强mf )变音号:“#”(升记号)还原记号
4、欣赏合唱曲《中国春潮》
教学重点:
1、 用优美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初步表达诗情画意的歌曲意境。
教学难点:
1.感受6/8拍旋律带来的流畅,起伏感。
2.音乐记号“#”(升记号),(还原记号)的学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进作者
1.展示一组李叔同的剧照,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李叔同的一生。
2.介绍李叔同 ,李叔同是近现代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39岁出家,法号弘一大师。李叔同为我国近现代音乐作出了许多卓越贡献,一些贡献和成就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他的《春游》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三声部声乐作品,也是中国作曲家运用西洋作曲技法进行多声部音乐创作的最早探索。这首歌的和声和曲体非常工整,旋律优美,自然清秀,堪称校园歌曲的典范。
二、歌曲《春游》
1.赏析《春游》歌词中的韵味。
《春游》的节奏相当明快,深受当时青年学生的欢迎。这首歌的歌词是一首优美的七言律诗,歌中“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一句写得极具意境,傍晚,游春的人在莺啼声的伴奏中,踏着郊外的小路归返,晚钟正好悠悠的敲响。此时,花簇、钟声、夕阳融为一体,再加上旋律优美,自然清秀,真不知能勾起多少游人的感慨与遐想。
2.感受音乐及演唱歌曲
(1)播放歌曲《春游》后,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说歌曲的情绪。
(2)练习两条6/8拍的节奏
(3)通过朗读,感受到歌曲的结构工整,请学生给歌曲分乐句。
(4)熟悉歌曲的旋律,用“噜”模唱。
(5)歌曲不但结构工整,乐句间还有什么特点?
完全重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第一句和第二、四两句的一音之差。
(6)看乐谱中多了几个什么记号? 升记号“#”和还原记号
(7)请同学们认识几个力度记号:(弱p 强 f 中强mf )
三、欣赏合唱曲《中国春潮》边听录音边看介绍
这首男、女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曲,以其恢弘的气势、激昂的情绪,反映了人们对祖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春天”由衷地赞美和歌唱。
  引子:混声合唱,由旋律声部的基本动机反复而成。旋律动机反复时,低音声部采用变音和声,产生了新的音响效果。
四、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教学后记:附:李叔同留影
第四课时 欣赏《春天来了》
教学目标
1.欣赏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聆听音乐主题,能够理解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结构形象中的作用。
2.感受高胡、古筝的明亮音色所带来的春天气息。
3.通过欣赏使学生感受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关联,激发学生热爱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春天来了》,对音乐主题进行聆听与分析,能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2、通过欣赏,让学生理解民歌与民族器乐曲的相互关联。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请学生念大屏幕的“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描述春天姑娘们采茶的民歌。)
一、导入(切入点:节拍、节奏、呼应)
听歌曲《采茶扑蝶》,谈感受。(喜悦之情、活泼、欢快、热闹的气氛)
二、介绍雷雨声作品《春天来了》
三、新课教学
(一)主题A
1.首听(体会细腻、丰富的美)(注意三个变化:倚音、弱音、复调)
人声和器乐的区别,并且说出器乐名称。简介古筝和高胡。
2.再听,有好听的地方请同学们举手、挥手或眼神告诉老师。
速度:由慢到快,学生跟琴唱曲谱,用la唱,对比变化。高胡可以把鸟叫声表现得如此惟妙惟肖,把春天各种美都呈现在我们眼前,难怪外国友人会说“再来一个春天”。
四、完整聆听
《春天来了》的素材来自民歌《采茶扑蝶》和《小河淌水》,完整聆听。
五、总结
我们知道,由民歌原素创作而成的器乐曲还有很多,如:《茉莉花》《阿细跳月》《快乐的啰嗦》《赛马》《苗岭的早晨》,所以说,民歌是民族器乐曲创作的源泉。(《苗岭的早晨》音乐中结束)
教学反思:
即兴课堂生成,教出个性,今天看了一本书《致青年教师》中有一个理念我很赞同。“教师要在孩子面前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这才是一个真正“人”的教育。”我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有时听到感人的乐曲会在情不自禁的留泪,如果在课堂中得到学生的回应时,可能会有一些即兴的课堂教学呈现。在这次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是即兴的课堂生成。如“指挥模仿、步伐模仿、神态模仿”等。
“读同一本书,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心情故事”即兴教学这条路,我还会走下去。也许会走弯路,至少我曾经试图创新,这一切都源自我对孩子的爱,对教学的痴迷,如果有来生,我还做一名音乐教师!
第二单元 母亲河放歌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感受演唱的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
《黄河水手歌》是一首著名的陕北民歌,属于山歌类。歌词以极朴素的语言,平铺直叙的手法,表达了黄河岸边的水手们的豪放性格和在平水行船时的舒畅心情。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九十九”词句,并非表示具体数字,而是“很多很多”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黄河流经陕北地区,多黄土高原,河道险峻,浪急滩多,船工们常年与惊涛骇浪搏斗,但在这首歌里却没有水手与狂风巨浪搏斗的描写,而是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充分表现了黄河船工们的自豪、乐观性格。?
??歌的旋律极具陕北民歌的特点。4/4拍子,速度稍慢。音域不宽,多四、五度大跳。全曲主要“5、6、1、2”四个音发展而成。除结尾句有一个稍高的音外,全曲曲调都在一个八度之内进行。调性为F徵调式。这是一首六声音阶歌曲,它的音阶是:
??这里有两个大三度:bB-D和bE-G。但是E极不稳定,所以bB是“宫”音。?
??歌曲的曲式为单一部曲式,是有内部扩充句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主题乐句(第1~4小节),悠扬、高亢的曲调,仿佛把我们带到辽阔的黄河之滨,接下来的第5~12小节,为内部扩充句,这是为了适应歌词中的问答排比句,在音乐上用主题句的片断重复、发展而成。结束句(第13~15小节)中,由于偏音降B转为宫音,造成移宫转调,由原来的F徵调式转到降B徵调式结束,给人以新鲜感。这样的曲式结构,使音乐形象非常集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学情分析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正处在如诗如梦的年龄,喜欢幻想,崇尚美,追求美,但对"劳动歌曲"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积极向上,歌曲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通俗唱法的歌曲,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自觉地走进歌曲的精神世界中,探寻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黄河水手歌》
目标:
能够用豪迈乐观的情绪背唱《黄河水手歌》,演唱时努力表现出这首歌曲粗犷豪放的陕北风格。?
评价任务
齐唱展示歌曲的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节奏准确速度力度准确演唱有感染力
教学过程:
看黄河水手的图片?(黄河流经陕北地区,多黄土高原,河道险峻,浪急滩多,船工们常年与惊涛骇浪搏斗)
1、聆听《黄河水手歌》,领会、表现陕北民歌《黄河水手歌》的演唱特点。(歌词中反复出现的“九十九”词句,并非表示具体数字,而是“很多很多”的另一种表示方式。)
2、学习节奏。
3、听歌曲的范唱
学习演唱民歌的方法,运用“听唱”和“模仿”。 用轻声或假声来唱这首民歌。轻声或假声有利于表现歌曲自由、舒展的感情,重点在于体验、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和情绪,不在于歌唱的声量。?(在这首歌里却没有水手与狂风巨浪搏斗的描写,而是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地放声歌唱,充分表现了黄河船工们的自豪、乐观性格。)
4、《黄河水手歌》的陕北山歌特色,包括许多装饰音,必须让学生细致地聆听、模仿,并进行反复练习,方能掌握。具体地说,就是用听唱法一句一句地模唱。重要的是要唱出民歌“韵味”。反之,用学习一般歌曲那样 “先学谱,后唱词”的方法,很容易使这首民歌“走样”。?
5、引导学生想象黄河船工们的生活环境、劳动条件和自豪的性格,用歌声来表现这样的情景。
欣赏不同版本的《黄河水手歌》?
第二课时 欣赏《黄河颂》《长江之歌》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感受演唱的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
歌曲采用四四拍,二部曲式。歌曲速度较快,但句句铿锵有力鼓舞人心。
无论从歌词上还是旋律上,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歌曲的精神,告诉人们,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不能轻言放弃。
学情分析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正处在如诗如梦的年龄,喜欢幻想,崇尚美,追求美,但对"劳动歌曲"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积极向上,歌曲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通俗唱法的歌曲,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自觉地走进歌曲的精神世界中,探寻其中的道理。
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长江之歌》,了解歌曲的创作
背景以及弱起小节。
能力目标:用圆润饱满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长江之歌》。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并学会保
护环境、热爱大自然。
评价任务
齐唱展示歌曲的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节奏准确速度力度准确演唱有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龙的传人》,引出课题《长江之歌》。
三、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作品简介,了解歌曲背景。
2、谱例分析,了解音乐知识。(拍子、速度、音乐符号等)
3、初听歌曲,体会歌曲情绪。
问题:
(1)歌曲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朗读歌词,了解歌词含义。
(二)学唱歌曲
1、复听歌曲。(让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2、教师范唱。
3、视唱谱例。
4、填词演唱。(强调弱起)
5、处理歌曲。(吐字咬字、呼吸、情感对比等)
6、分组演唱。(把学生分组,以比赛的形式演唱歌曲)
四、实践创造
根据歌词画出想象中的长江,找同学仿写歌词并演唱。
五、拓展延伸
简介长江以及白鳍豚,从而引申到保护环境的主题。
说出与长江有关的歌曲。
课后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对较少,以黄河为主题,学生并不陌生,我觉得要求学习的第一首歌《黄河水手歌》风格太突出太个性了,并不适合学生来学习,倒是第二首曲子《保卫黄河》的欣赏,效果非常好,郎朗的演奏激动人心,加上曲子本身的震撼性,学生都非常喜欢,我采用的教学方式是第一遍边讲边欣赏,因为曲子很长,有六分半钟,在每一次曲子变换情绪的时候给出提示,加上漂亮的画面,在每一次听完后,都会有学生情不自禁的鼓掌,这也给我了很大的鼓励,证明学生真的还是能欣赏美的,我争取以后把课讲得精彩动人。
第三单元 民歌拾萃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感受演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歌曲采用四四拍,二部曲式。歌曲速度较快,但句句铿锵有力鼓舞人心。无论从歌词上还是旋律上,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歌曲的精神,告诉人们,劳动是不能轻言放弃。
3.学情分析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正处在如诗如梦的年龄,喜欢幻想,崇尚美,追求美,但对"劳动"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是说的多,做的少。遇到挫折,自尊心受到打击,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这首歌朴实从容,我们在欣赏它的美丽与真诚的同时受到更深刻的启发。这一节课的内容积极向上,歌曲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通俗唱法的歌曲,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自觉地走进歌曲的精神世界中,探寻其中的道理。
第一课时 劳动号子
目 标
1、通过欣赏《船工号子》,能够认识劳动号子的特点。
2、通过欣赏,体验船工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3、通过学习劳动号子,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评价任务:
齐唱展示歌曲的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节奏准确速度力度准确演唱有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劳动号子
1、学生活动:四人抬一重物。
先请4位学生抬一重物,这时候学生搬起来不一致。
师:谁有办法能让他们抬起重物?这时候学生就会提出,让一个学生喊口令。师接着喊:“一、二”学生一起叫“加油”搬。
请同学说说感受。
通过有口令和没口令两种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口令的作用
2、学生感受劳动号子:赛龙舟
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做划船姿势,师当领队喊口令,同学们划桨赛龙舟。
(通过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号子的特点)
3、讨论交流劳动号子的特点。(这种讨论是基于刚才的实践体验基础上的)
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喊的就是“号子”。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认为“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呢?
A、在集体活动中 B、一领众和 C、节奏与动作的节奏一致
4、列举生活中,哪些活动还需要号子?
如: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的工程号子;
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使用的搬运号子;
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使用的农事号子;
在水运、打渔、船务等劳动中使用的船渔号子……
二、欣赏《见滩号子》
1、出示图片,介绍船工背景。(作为背景音乐第一次为学生播放完整的船工号子)来,我们一起看一组图片,你知道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吗?(船工)。这些船工世代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川江岸边。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千百年来,在这航道上柏木船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而木船的动力可不是机械的,你们猜木船靠什么动力前行的?江上木船的动力来自我们船工的身体。川江船工顺水推桡,逆水拉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川江上闯荡。
2、你对船工劳动时的哪个姿势印象最深刻。你能模仿吗?
3、初听
A:请同学们竖起耳朵来聆听这惊天动地的船工号子,请你说说你的听后感。
B:介绍歌曲的劳动块景: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出示视频或图片)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在这段航道上布满了艰险,密布着险滩、暗礁、石林等,水流湍急。船只在运行当中往往会出现平水、见滩、上滩、险滩、下滩等劳动过程。船上的号工是一船之主,船行船停,闯滩斗水,该快该慢,众船工都听专门的号工。 号工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 就是流行于这一带的一种船工劳动号子,有“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上滩号子”、“ 拚命号子”、“下滩号子 ”联缀而成。
4、听“平水号子”。
师:老师这有段音乐,听听看这段音乐是这些劳动号子中哪一段?
师:为什么你会这么觉得?
5、聆听“见滩号子”,完成表格。
师:接下来听听见滩号子的音乐,看看平水号子与见滩号子在速度、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
音乐片段 速度 情绪
平水号子
见滩号子
6、欣赏“上滩号子”,说说船工们是怎么样上滩的?然后模仿。
师:前面就是明滩暗礁,惊涛骇浪,船工们却不畏惧,做好准备迎刃而上,我们来听听船工是怎样上滩的?
7、听两段音乐,哪段是拼命号子?哪段是下滩号子?
8、哼唱“下滩”时的旋律。
师:船工们刚刚经历了一场顽强的搏斗,又唱起了悠扬的歌声。让我们也随着船工们一起唱一起航行吧。
9、介绍《船工号子》:《船工号子》这首歌是常苏民和陶嘉舟两位音乐家在吸收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为影片《旋涡里的歌》而创作的插曲。歌曲通过平水、见滩、上滩、拼命、下滩再现了闯滩夺险的劳动场景。这是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川江号子的音乐特点。因此我们欣赏的和真正在川江边上的号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10、推荐网站:
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找:土豆网 优酷网 酷6网……搜索关键词:船工号子、川江船夫号子……
11、完整的欣赏《船工号子》。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片段?
第二课时《青春舞曲》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感受演唱的艺术魅力。
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王洛宾根据维吾尔族民歌创编的歌曲。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年轻人: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物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头。这首歌虽没有什么明确的警句格言,但它却真挚地警示着年轻人: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这首歌为f小调,4/4拍,单乐段结构后缀补充段。歌曲的旋律采用重复、变化重复及衍化动机的手法写成。整个歌曲给人以亲切、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感受。
学情分析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正处在如诗如梦的年龄,喜欢幻想,崇尚美,追求美,但对"劳动歌曲"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积极向上,歌曲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通俗唱法的歌曲,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自觉地走进歌曲的精神世界中,探寻其中的道理。
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立志成材。
(二)知识与技能
能够用轻快活泼的情绪,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活动.
评价任务
齐唱展示歌曲的任意一段。整体完整齐唱歌曲。
评价标准:音色统一,节奏准确速度力度准确演唱有感染力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小的歌舞。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表演的是那个民族的歌舞呢?(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2、请学生回答的对新疆风土人情的了解,教师概括总结(课件展示)
3、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具有新疆风格的歌曲——《青春舞曲》(课件播放)
观看《青春舞曲》视频,分组思考歌曲旋律与节奏的特点,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练习新疆舞曲的基本节奏型。
㈡学唱歌曲
1、全体同学一起有感情的朗诵歌词,注意“字正”“腔圆”。
2、讨论歌词的寓意
3、学生自学歌曲
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成果,并就困难出进行指导,重点教唱,提出应注意反复记号。
5、完整教唱一遍。
6、请学生分析歌曲,跟琴比赛演唱并互相评价。
跟伴奏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㈢ 训练与表现
创编新节奏为歌曲伴奏
(1)分四组讨论各创编一种4/4拍节奏并表演(可以拍手,跺脚,拍桌子,敲铃鼓)
(2)合作:不同乐器配合给歌曲伴奏。
(四) 拓展延伸
1、二度创作
(1)请同学说一说都知道那些新疆舞的典型动作
(2)跟老师一同学习新疆舞蹈的典型动作(摆动脖子,绕手,垫步等)
(3)随<<青春舞曲>>的音乐用自己的方式表现
2、简介王洛宾及其作品(课件展示)
3、聆听<<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 部分乐句 ㈤ 小结本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也对祖国美丽的西部有了一些了解,希望同学们能喜爱新疆的民歌,热爱我们的民族。在今后的学习和人生中,珍惜青春,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有一个美好与精彩的人生!
课后反思:民歌包罗万象,在一个单元中了解了几个地方的音乐特色,让学生知道每个地方的音乐风格。我本人很是喜欢本单元,
第四单元 婀娜多姿
学习目标:
1、浏览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了解一些关于舞蹈的常识。
2、通过欣赏几段舞蹈,知道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3、知道几部中外舞剧名著,认识几位舞蹈名家。
4、学学踢踏舞常用基本步法。
第一课时 民族民间歌舞瑰丽多姿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舞蹈的基本常识,增强艺术修养。
2、通过对舞蹈的欣赏,体会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
3、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舞蹈艺术,了解各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1)学生进入音乐教室的同时,多媒体播放一些民间歌舞片段营造舞蹈欣赏的氛围,引起学生舞蹈欣赏兴趣。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看到的是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片段,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道共同来探究民间歌舞的有关知识(多媒体展示课题 ---民族民间歌舞瑰丽多彩)
(2)学生展示收集的歌舞资料片段。
师:请收集汉族民间歌舞的小组介绍你们所了解的相关知识。
第一组的同学上讲台展示所搜集的歌舞图片并作介绍。
师:刚才同学们欣赏了第一组展示的汉族民间歌舞,请您们思考后回答:什么叫民间歌舞?(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歌舞是有民族民间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艺术。
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相关文字知识作简单解答。
2、新课教学
(1)欣赏汉族舞蹈《金鼓银蛙》。
师:下面老师请大家用三种方式欣赏教材提供的汉族舞蹈《金鼓银蛙》,同学们欣赏后再谈谈你的看法。
分几种方式播放《金鼓银蛙》:
第一种方式:信上只有画面没有音乐的片段。
第二种方式:欣赏只有音乐没有画面的片段。
第三种方式:欣赏音乐与舞蹈相结合的片段。
学生谈个人看法(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感觉到了,没有音乐的的舞蹈和没有舞蹈的音乐给人的感觉好像都缺少点什么。由此可见,歌舞是音乐和舞蹈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是音乐的延伸,而民间歌舞就是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相结合的意识形式。
教师:根据舞蹈的音乐、表现和服装等信息,你认为这个舞蹈究竟表现了什么?
教师出示提示语:久旱使池塘、田地都已干涸,连青蛙也窒息。突然一阵清风,青蛙预感春雨即将来临,不胜高兴,蹦一蹦,跳一跳、伸伸腿,张张嘴。春雷响,春雨降临。久盼甘霖的青蛙饱饮春雨,不时还觅捕小虫,肚子鼓鼓的,十分惬意,在水里游来游去,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请同学们边看边听边思考①注意“春雷响,春雨降临”的场面。
②对比“春雷响”前与后,舞者如何表现青蛙不同的神态。
③你记住了哪些模仿青蛙的动作?
学生讨论:(略)
小结:我们一起欣赏了《金鼓银蛙》,体会了舞蹈的美,接下来欣赏另一个舞蹈。
(2)欣赏傣族舞
教师:下面老师做几个动作,同学们猜一猜是我国哪个民族的舞蹈。(教师做几个孔雀舞的姿态及手型,从而引入欣赏傣族舞《雀之灵》的教学。)
第一组学生展示傣族舞相关资料,并请学过傣族舞蹈的同学表演傣族舞的片段,做几个基本动作让其他同学模仿。
学生完整欣赏教材提供的舞蹈《雀之灵》。教师用轻盈的声音讲述:一只洁白的孔雀飞来了…
欣赏完毕,请同学重点从音乐风格和舞蹈表现方面谈谈傣族舞的突出特点。
学生讨论交流:傣族舞的特点---三道弯
教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舞蹈《雀之灵》中主要表现了孔雀的什么状态,能模仿吗?
找学生模仿孔雀飞翔、喝水、用嘴梳理羽毛的状态。
教师补充傣族舞的有关知识。
(3)欣赏古典舞《千手观音》。
①先欣赏第三组同学提供的古典舞资料。
②学生欣赏古典舞《千手观音》,并从音乐、服装、舞蹈的表现谈谈对舞蹈的理解。
③学生讨论交流,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大家一起分享。
④教师总结:
⑤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几个简单的舞蹈手型。
(4)舞蹈创编及表演
①重温三个舞蹈的片段,请同学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对三个舞蹈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讨论后小结:《金鼓银蛙》生机勃勃,《雀之灵》妩媚动人,《千手观音》刚柔相济、感动人心。三个舞蹈都表现了“真善美”境界的追求。
②分组学习演练最喜欢的舞蹈。
③分组表演、学生互评。
④师生共舞。
3、教师小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欣赏了三个舞蹈精品---活灵活现的《金鼓银蛙》,妩媚动人的《雀之灵》,震撼人心的《千手观音》,还与同学一起当了一回业余“舞蹈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正所谓“言之不足歌之,歌之不足舞之蹈之。”由此可见,音乐和舞蹈是艺术中两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支。音乐是用声音表达情感,舞蹈是用肢体语言展现情感,歌舞艺术是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它能给予舞蹈新鲜的活力。
民间歌舞是在人民群众 中广泛流传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地方特色的传统舞蹈。世界各国的民间歌舞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欣赏的仅仅是沧海一粟,还有典雅的芭蕾舞还充满活力的现代舞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音乐课上继续探讨!下课。
第二课时 芭蕾艺术异彩纷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感受演唱的艺术魅力。
2. 教材分析
交响乐《场景》出自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这首交响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闻名于世。乐曲形象地为我们塑造出美丽的天鹅的形象,乐曲时而婉转悠扬,时而紧张有力,宛如一位美丽的天鹅公主在诉说身世。作者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这部芭蕾舞剧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 学情分析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正处在如诗如梦的年龄,喜欢幻想,崇尚美,追求美,但对"芭蕾舞"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在欣赏它的美丽与真诚的同时受到更深刻的启发。这一节课的内容积极向上,歌曲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自觉地走进舞蹈的精神世界中,探寻其中的道理。
目标
1.通过欣赏舞剧《天鹅湖》的“天鹅”主题,了解作品的作曲家─
─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
2.了解舞剧音乐与芭蕾舞剧的相关知识,能够辨别和感受乐曲的情 绪和风格,并能用舞蹈或课本剧形式来进行创造表现。目标
1.了解芭蕾舞剧《四小天鹅湖》,感受其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 力。
3.了解舞剧概念,掌握不同乐器音色,并了解其在乐曲作用。
力。
评价任务
能够展示歌曲的任意一段。整体舞蹈感觉。
评价标准:节奏准确速度力度准确跳舞有感染力
评价任务:能够展示歌曲的任意一段。整体舞蹈感觉。
评价标准:节奏准确速度力度准确跳舞有感染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l.播放二首由《天鹅湖》旋律改编的歌曲:s h e《remember》和神话组合的《top》,欣赏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①这两首歌曲是否用了同一旋律?
②看看谁能把这段旋律演唱出来?
2.视唱“天鹅”主题旋律。(课件展示)
这首旋律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作“天鹅”,让我们一起用优美流畅的声音来视唱这段旋律吧。(教师用钢琴伴奏)
二、欣赏教学
1.引导学生明白“天鹅”主题旋律和情绪的变化:
旋律较平稳→旋律自下而上进行
情绪较平稳→情绪激动(暗示公主遭遇不幸)
2.师:公主到底遭遇了什么样的不幸呢?
介绍《天鹅湖》的故事情节。(课件展示)
3.师:下面让我们视听结合一起来感受一下舞剧《天鹅湖》的片段。
让学生带二个问题欣赏:问题一,这段舞剧背景音乐用的什么?(“天鹅”主题)问题二,这段舞剧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4.简介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及他的作品风格、芭蕾的起源与发展(意大利──法国──俄国──世界各地)。
5.简介这段舞剧表现的剧情:暮色降临,为王子成年举行的舞会正在进行,王子忽然发现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这引起他强烈的狩猎愿望。
三、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
1.先播放小品《洛桑学艺》中关于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脚位,再播放舞剧《天鹅湖》中天鹅飞翔的动作。
2.教师现场展示芭蕾舞的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让学生模仿。(先无音乐伴奏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然后全体学生站起来再跟“天鹅”主题和根据“天鹅”主题改编的说唱音乐做两次基本手位和天鹅飞翔的动作。)
四、学生创编表演
规则:
1.每组任选下列一段音乐和一个故事情节来创编。
2.表演形式:舞蹈、课本剧或课本剧加舞蹈等。
3.表演时间不超过2分钟。
4.准备时间5分钟。
音乐(任选下列一段音乐)
1.古典风格的“天鹅”主题。
2.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情节(任选下列一个故事情节)
情节一:幕色降临,城堡上空飞过一群哀鸣的天鹅。
情节二:在湖边,公主向王子倾诉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注:如在编排中合理的加入刚学过的芭蕾基本手位和飞翔动作,加5分。)
3.学生分组表演。
4.师生共同评选出优胜组。
5.让学生欣赏舞剧中演员们所表演的情节一、情节二,并让他们回答这两段舞剧片段所用背景音乐是什么?(“天鹅”主题)
五、师生共同总结舞剧
舞剧:在西方统称芭蕾,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文学和舞美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一定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
六、播放说唱风格的“天鹅”主题
让学生再次重温主题音乐的美妙旋律并离开音乐教室。
第三课时 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湖》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感受演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交响乐《场景》出自俄罗斯音乐家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这首交响乐以其优美的旋律闻名于世。乐曲形象地为我们塑造出美丽的天鹅的形象,乐曲时而婉转悠扬,时而紧张有力,宛如一位美丽的天鹅公主在诉说身世。作者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这部芭蕾舞剧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学情分析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正处在如诗如梦的年龄,喜欢幻想,崇尚美,追求美,但对"芭蕾舞"缺乏足够的认识,我们在欣赏它的美丽与真诚的同时受到更深刻的启发。这一节课的内容积极向上,歌曲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自觉地走进舞蹈的精神世界中,探寻其中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听《四小天鹅》
师:刚才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 想一想这四只小天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师:这首交响乐的作者是谁?出自哪部舞剧?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柴科夫斯基《天鹅湖》中另外一首舞曲《场景》
二.展开
(一)感知音乐处理成功地营造了一个色彩丰富、冲突迭起的戏剧氛围。
1.配合舞剧画面欣赏《场景》,感受乐曲情绪。
师:我们看到女演员穿着白色的裙子,舞姿优雅,像不像美丽的白天鹅?...
2.介绍作者及故事简介
柴科夫斯基无疑是古典舞剧最杰出的大师,浪漫的情怀,抒情的乐音,再加上戏剧化十足的结构,固执而又纯粹的俄罗斯风味。这就是老柴的音乐,真正为芭蕾舞注入优美旋律的最杰出代表。
芭蕾舞历史长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天鹅湖》。《天鹅湖》大概是柴科夫斯基笔下最受人们欢迎最令人感到亲切的作品了,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
在这部力作中,几乎与舞蹈完美交融的音乐充分地体现了作曲家的抒情性。创造性的思维和细腻的细节处理佐以高超的作曲技巧,刻画了白天鹅奥杰塔这个芭蕾舞的经典形象。王子齐格弗里德、黑天鹅奥杰丽亚以及恶魔的形象也性格分明,各具特色。在出色地勾画出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内心的同时,也正是“交响”化的也正是“交响”化的处理成功地营造了一个色彩丰富、冲突迭起的戏剧氛围。
(二)理解音乐
1.聆听欣赏音乐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去倾听天鹅公主的诉说.并且唱出你所听到最熟悉的一段音乐...
2.学生哼唱老师写出旋律,揭示主题
师:很好,这就是这首乐曲的主题,大家一起来哼唱一下。
3. 再次欣赏主题部分,并说出使用了什么乐器,归纳旋律、情绪特点。
师:在旋律速度、节奏、情绪上都有什么特点,它主要使用了什么乐器?
生:速度较慢节奏舒缓,优雅略带忧郁。使用的是双簧管。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乐曲由双簧管以动人的音色奏出温柔而略带忧伤的天鹅
主题,描绘了天鹅纯洁端庄而略带哀婉的形象,使人仿佛看到静静浮游的
天鹅。
4.赏乐曲展开部,说出使用乐器名称,体验情绪。
师:这段乐曲演奏主题旋律时使用了什么乐器?
生:圆号
师:它的音色和情绪是怎样的
生:浑厚有力,激动不安的情绪
5.欣赏高潮及尾声部分。辨别乐器音色及所表现的情绪。
师:高潮部分使用什么乐器?表现的情绪又是怎样的?
生:全乐队,悲愤、愤怒。
师:尾声部分呢?
生:使用双簧、大提琴。情绪忧伤、悲哀。
师:在乐曲的尾声部分作者再次用双簧管和大提琴演奏了主题的片断。结束全曲,
好像天鹅公主怀着忧伤的心情渐渐离我们远去。
6总结并完整欣赏《场景》
师:通过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场景》这首芭蕾舞片断。我们学会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
在这首乐曲中,作者演奏了五次乐曲的主题,并且每次都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使乐
曲所表现的情绪围绕这一主题不断变换。
三.综合巩固
1.了解有关天鹅的其它音乐.
师:关于天鹅有许多的动人故事,大家还能想起来什么故事?
生:丑小鸭、
师:大家了解这么多有关天鹅的故事,知道有关天鹅的音乐吗?
生:圣桑《天鹅》
师:很好,下面我们来欣赏这首《天鹅》听听他给我们带来的又是怎样的感受?
1)《天鹅》
师:它主要用了那些乐器?
生:大提琴、钢琴
师:这两件乐器分别代表什么?
生:大提琴代表天鹅,钢琴代表湖水。
师:这首曲子带给我们的意境又是怎样的呢?
生:优雅、哀怨、委婉。
师:对,听到这首曲子悠扬、婉转、动人。你喜欢这首曲子吗?听完你的心情如何?
生:心情平静,精神放松。
师:对,它能使我们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放松我们的精神。特别是你感到疲倦、
烦躁、甚至伤心时都可以听这首曲子,所以这类古典音乐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
学习疲惫的时候精神得到充分的放松,从而更好地进文化知识学习
课后反思:本单元内容丰富,多彩多姿的舞蹈令人眼前一亮,本单元的教学很让我吃惊,学生的兴趣很高,舞蹈的欣赏十分吸引学生,看来我还是估计错了学生的艺术赏析能力,尤其是在现代舞欣赏部分,能感受到学生真的是全神贯注,我在播放深圳高级中学和北京二中的舞蹈团的舞蹈时,真的震撼到学生了。与此同时,我也真的很想做舞蹈团,把有这方面才能的孩子组织起来,让他们发展特长,规划一条很好的人生道路。
第五单元 古诗音画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和演唱,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完美贴切,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声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引导学生体验教材作品所表达的诗情画意,以开阔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作品的意境。
3、学习吟诵式的演唱,感受多种表现形式,增强表现力。
4、通过演唱和欣赏,了解相关的文化,提高人文素质。
第一课时 古诗今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领域一;感受与欣赏———音乐情绪与情感
内容标准;能够体验音乐情感的发展与变化,并能简要描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领域二:表现———演唱
内容标准:能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在演唱中积累经验,进一步感受演唱的艺术魅力。
2、教材分析
歌曲采用四二拍,二部曲式。歌曲速度较慢,但句句铿锵有力鼓舞人心。
无论从歌词上还是旋律上,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歌曲的精神,告诉人们,成功是需要努力奋斗的,不能轻言放弃。
3、学情分析
作为一位中学生,我们正处在如诗如梦的年龄,喜欢幻想,崇尚美,追求美,但对"古诗"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积极向上,歌曲形式也是学生最易接受的通俗唱法的歌曲,相信在这种形式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更能自主自觉地走进歌曲古诗的精神世界中,探寻其中的道理。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歌曲《春晓》的学习,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对以我国古典诗词为题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歌曲《春晓》,体会不同的速度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产生的作用。
3、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 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表演《春天在哪里》。
2、同学们,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春天是那样的美,到处是万紫千红,到处是花红柳绿,哪位同学能够用你的歌声来表现春天呢
——让学生自由演唱。
3、刚才大家演唱了赞美春天的歌曲,还有哪些同学能够吟诵赞美春天的古诗呢
三、古诗文化
1、刚才有位同学吟诵了《春晓》这首诗,你们看,唐朝诗人孟浩然多了不起,仅仅用了20个字就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感受这美妙的诗句吧!
——师生共同诵读古诗。
2、提问: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春天的哪些美景呢
3、师:大家说的太好了,面对这么美丽的春光,我们的诗人孟浩然不禁吟到:“春眠不觉晓,……”
——师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知道吗,这首诗还能唱一唱,这种唱法叫古诗新唱,想听听吗
1、欣赏童声合唱《春晓》,感受歌曲情绪。
2、出示歌单,老师做示范演唱。
3、老师逐句教唱。
4、老师唱词,学生唱la音。
5、轻声演唱歌词。
6、解决难点:
1)歌曲的四个休止符处加上四个动作:听、听、看、摇头。
2)最后一句附点节奏
7、再次轻声、有感情地演唱。
8、女生领唱,男声伴唱。
9、男生领唱,女生伴唱。
10、分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创作表现《春晓》。
11、教师指挥完整演唱一遍。
五、歌曲处理
1、师分别用慢速、中速和快速演唱歌曲,请学生仔细聆听后说一说三遍演唱的速度和情绪有什么不同。
2、排练合唱《春晓》,用慢速和中速演唱歌曲。
3、表演节目——大合唱《春晓》。
第二课时 盛唐诗乐
学习内容:欣赏《赋得古原草送别》《唐诗里的月光》《关山月》《秋江夜泊》
学习目标:1、品唐诗,理解诗词意境,并能从诗的韵律中感受与音乐相通的地方。
2、能从古诗词的听赏与咏唱过程中想象音乐意境与特点,并用能简单的语言描述听赏后的感受。
3、理解声音艺术与语言艺术之间的关系,联想到相关的诗词、音乐,能进行乐配诗、为诗选乐、试着吹奏乐曲或进行舞蹈动作设计等编创活动。
4、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学生能够对讨论的问题进行互评。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古诗今咏真是别有一番韵味!那么我们今天将探讨新的音乐内容,新课之前请大家回顾这样一个问题:从小学到现在,你们经历过送别吗?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你当时的心情如何?
生:学生分别讲述回忆自己送别时的情景及心情,积极展开课堂交流。
师:小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人们送别时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生:随老师的启发再一次体会离别时的心情。
师:是啊,人们送别时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叮咛、牵挂、伤感、无尽的祝福和期待。
三、新课教学
(一)《赋得古原草送别》
1、播放歌曲《赋得古原草送别》,学生听赏歌曲。
2、大屏幕显示《赋得古原草送别》谱 词音乐及听赏要求:
①谈谈听赏后的感受;
②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特点、演唱形式、人声特点和对诗歌的理解。
3、学生有表情的朗诵歌词。
4、讨论相关问题并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情景。
5、教师小结并补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16岁时所写,诗中通过对野草顽强生命力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心情,诗人借小草歌颂友谊、勉励朋友,在失意伤感时要勇敢乐观的面对生活。这首歌以切分节奏×××居多,它使音乐富有动力感,唱时男中音声音厚实使音乐显得苍劲、豪放,很好的表现歌曲内容。
6、教师钢琴弹奏《赋得古原草送别》音乐,引导学生用圆润的声音跟琴哼唱歌曲片段。
(二)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听赏《秋江夜泊》
1、放录音《秋江夜泊》。
提示:①音乐情绪如何?
②简单描述音乐意境、乐曲特点何由什么乐器演奏及其音色特点?
2、学生听赏《秋江夜泊》,分别用语言描述(萧独奏:音乐古朴、浑厚,乐曲情绪伤感)。
教师补充:这首由古曲改编的萧独奏乐曲,速度缓慢(前1-4小节长音节奏),G大调,4/4拍,节奏简单易唱,体现出诗的意境,月黑风高、秋霜满地、夜深人静…音乐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诗人人生旅途失意和痛苦的心情…
2、教师:能否有《秋江夜泊》联想到另一首相关的诗?(学生积极思考)
(大屏幕显示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①教师弹奏《秋江夜泊》主题音乐。学生随音乐一起朗诵《枫桥夜泊》诗句,体验其诗词意境。
②引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旋律、强弱节奏中分析和感受音乐意境。
③学生随音乐哼唱音乐主题
④用竖笛一起吹奏音乐主题。
⑤一部分学生随琴音用竖笛为音乐伴奏,一部分学生随着琴声朗诵。
(三)听赏《关山月》
1、放录音《关山月》,学生随画面聆听并想象音乐情景。
提示:①音乐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
②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其音色特点如何?
2、学生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补充:这是一首在唐代以后一直广为流传的民族器乐曲,乐曲描绘了边塞风光及望月引起的情思。整首乐曲较慢,F大调,2/4拍,附点及含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较多,旋律优美流畅。
2、教师弹奏《关山月》音乐主题。学生和着音乐富有表情的朗诵诗词并哼唱音乐主题。
四、综合表演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诗歌。
第一组:一部分同学哼旋律,另一部分朗诵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二组:一部分学生吹奏主题,另一部分有表情的朗诵《枫桥夜泊》。
第三组:随音乐《关山月》舞蹈。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以鼓励为主,适当加以评价。
五、课堂小结
1、小结本课内容,学生自由发表“音乐与诗歌”的见解。
2、概括音乐与诗歌的内在联系。我国诗歌在唐朝发展到一个鼎盛时期,通过本课教学,我们可以体会到,音乐体现着诗的情感,音乐与诗歌韵味隽永。
第三课时 音乐 诗情 画意
学习内容:欣赏《绝句》 歌曲《秋思》
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绝句》学唱歌曲《秋思》进一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与绘画情景交融,音乐与诗歌韵味隽永”的感觉。
2、品唐诗,元曲,理解诗歌意境,并能从诗的韵律中感受与音乐相通的地方。
3、能从古诗词的听赏与咏唱过程中想象音乐意境与特点,并用能简单的语言描述听赏后的感受。
学习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情境引入
1、师:同学们,盛唐诗乐让我们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味,大家都熟悉杜甫的《绝句》吗?谁能用歌唱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
2、介绍杜甫的《绝句》。绝句是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每首只有四句。五字一句的五言绝句,七字一句的七言绝句。这是诗圣杜甫在成都草堂写的,描绘了草堂周围的景色。
3、学生积极参与,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演唱《绝句》
三、新课教学
(一)欣赏《绝句》
1、今天我们欣赏《绝句》,感受用歌声来表达诗人的平静喜悦的心情。
2、放录音《绝句》,听后谈感受。
3、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特点。
(二)学唱《秋思》
1、接下来我们再来听一首元代小令《 秋思》。(大屏幕显示《秋思》)
2、学生有表情的读词感受意境。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感受。
3、师介绍:《秋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4、播放《秋思》。
5、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的特点。
6、师问:歌曲语言行腔的韵味与一般歌曲不同,有什么不同?(吟诵式的行腔,具有戏曲的韵味)
7、倚音、波音在这首歌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怎么个重要?
8、学唱《秋思》
羽调式 1=bE 4/4 2/4 前三句纯是写景,宛然一幅深秋图。四五句收结全曲,点出题旨。注意歌唱的分句、换气以及气势的处理,在这首短小的唱段中都不可忽视。
四、综合表演
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诗歌,师生适当点评。
课后反思:本单元是古诗雅韵,我觉得我的设计和组织都还是可以的,课堂的内容稍稍有些沉闷,可能是音乐很安静的原因,不过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中国的民族乐器,学生也很有兴趣。我想以后再讲本单元的时候,让学生体会音乐与绘画情景交融,音乐与诗歌韵味隽永,让学生了解诗歌这笔遗产,珍惜好找一些学生熟悉的诗词作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