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1:10:0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探寻革命精神源泉 制作英雄光荣榜
——六下四单元《为人民服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梳理论述思路,提炼论证方法,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结合单元内容及资料,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4、制作光荣榜,进一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梳理论述思路,提炼论证方法,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2、结合单元内容及资料,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过程:
创设任务情境:
本单元我们进行少年励志主题展览的活动,吟诵古诗,了解了他们的志向与抱负,读李大钊、董存瑞、黄继光的故事,我们感受到革命战士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品质,是什么让革命先烈们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屡受考验而不改初衷?是怎样的动力源泉滋养了共产党人的血脉和灵魂?让我们从毛主席的演讲中去探寻精神源泉吧,并为英雄制作“为人民服务”光荣榜,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心,也将英雄的精神品质传承下去。
活动一:借助资料,了解演讲背景。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开展“探寻革命精神源泉,制作英雄光荣榜”的活动,让我们共同走进12课《为人民服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你在哪些地方见到或听到过?
师:你来说
预设:生:在王庙镇政府门口,等
师:同学们,“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走到今天,经历了近八十年的风风雨雨,经久不衰、深入人心!请同学们再次整齐响亮地读一遍!
生:(齐读)为人民服务!
2、阅读资料,了解演讲背景。
(出示导读页)本单元要求我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同学们查找本课的写作背景,下面请同学们来分享一下。
预设:简单分享,不长篇读文字。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战士在陕北安塞山中烧炭,9月5日,即将挖成的窑洞突然塌方,他奋力地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却不幸牺牲。
9月8日,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角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追悼会。毛主席做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处于走向胜利的关键阶段,这次演讲对鼓舞群众斗志,促进人民团结有着特殊的意义。
活动二:梳理思路,明确演讲观点。
1、抓关键词,明确观点。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对写作背景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通过学习,我相信大家会对课文有进一步的认识。议论性文章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观点明确,本文的观点就是——生:为人民服务。
(1)在文中也有这样的阐述:一起读
预设: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关注标红的词语,加重语气,谁来读。
生个别读。
师:读的铿锵有力。
同学们这信仰从建党以来已深深的扎入每个共产党人的心里,至今读来都新潮澎湃。一起读。
预设:
“完全”百分之百。“彻底”指贯彻到底。共产党人的队伍是百分之百、毫无保留地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贯彻到底的,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梳理内容,理清关系。
师:概括的说就是“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板书全心全意)生一起读这句话。
师:同学们,围绕"为人民服务"毛主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5自然段,用“-----”画出相关语句,提炼关键词并完成思维导图。
(老师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好的方法,抓每段的关键句,大多含在每一段话的开头或者结尾。只要你掌握了这个规律,再难的议论文也会迎刃而解。)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预设:围绕"为人民服务"我找到的句子是: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位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我找的关键词是: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生4: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死的意义,不怕批评,团结互助 开追悼会。
3.学习围绕“死的意义”论述。
师:现在,老师暂时扮演一下主席,我的演讲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亲爱的同志们、战友们,今天围绕“为人民服务”,我讲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死的意义;第二,不怕批评;第三,团结互助。最后要开追悼会我的话讲完了,谢谢大家。
师:这样可以吗
生:这样太简单了。
师:太简单别人就听不懂了,就不能让人信服。那怎么办
生:还得展开说,说清楚了。
师: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二段“死的意义”这个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主席是用哪些方法来论述观点的?
师:这段话不好理解,我们不妨这样读。老师来问你们来读。
师:关于死的意义主席的观点是。
生:(读)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师:死的意义有何不同呢?
生:(读)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师:什么样的死重于泰山,什么样的死轻于鸿毛。
生:(读)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那文中又说到谁的死重于泰山呢?
生:(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师: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什么?
预设:句与句联系紧密。层层递进。
师:我们先来看这句话: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主席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
师:这句话怎理解呢?你来说。
生: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的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得比鸿毛还轻。
师:为什么要引用司马迁的话呢 你对司马迁有那些了解呢?
生: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生:他所著的《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他的这些话是经历了历史的检验,成为了永恒的真理。毛主席引用他的话就是来说明人死的意义不同,无疑是极有说服力的。(学生读句子)
师:读得真好,铿锵有力。其实,我们在课内外积累了许多关于生死的名言,你还记得吗
预设: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关于生死的经典名言,它表达了一种英雄气概、民族气节,这些耳熟能详、经久不衰的名人名言更能引起共鸣。所以,主席用的第一招就是引经据典。
师:接下来这句话又说明了什么?又用了什么方法来论述呢?你来说
生:这段话具体解释了怎样的死比泰山重,怎样的死比鸿毛轻,
师:是的,进一步指出了第1句话的死的意义有不同,用的是什么写法呢
生:(对比)
师:同样是死,第一个“死”,是为人民利益而死,那么我们通常会用什么词语来表示这种死呢?
预设:(牺牲、捐躯、殉职、就义等词语来表示),充满了崇敬与颂扬之情;
师:同样是死,我们把刚才的词语放在这儿同意吗
预设:同意
师:同样一个字,为什么你们却用完全不同的解释
预设:这两个死,一个表达对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人的崇敬、爱戴、钦佩,一个表达对法西斯的愤恨、蔑视。
请同学们齐读。
师:同学们,在你们有感情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这对比,比出了——情感,比出了——敬仰、憎恨,让我们记住这个论述的好办法——对比。
师:本段的最后一句话毛主席特别提出: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这又是运用了什么论述方法呢?
预设:举例子
师:张思德为什么能得到这么高的肯定呢?你们对张思德有哪些了解呢?
生:介绍资料。
师:现在,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回到那一天,回到那个特殊的日子吧!(音乐响起)
生:(读)张思德带着一个小战士在挖窑,就在快完成的时候,窑顶突然掉下几块碎土,张思德大喊一声:“快出去!危险!”一把将小战士推出窑口,就在这个时候,两米多厚的窑顶轰然塌下来,为了战友的安全,张思德献出了29岁的生命。
师:还有哪些革命英雄可以登上光荣榜呢?学生分享。
4、自主学习
师: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不怕批评”和“团结互助”部分的内容,说说你最感受最深的一句。
预设: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我们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
预设:逐层递进,说明谁指出的正确批评都会改正,最后指出接受批评的标准。运用关联词逐层递进,表达更完整和严密。
活动三:为人民服务新时代意义。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宗旨被写进了党章,成为全党队伍奋斗的精神源泉和永恒的信仰。在新时代又赋予了怎样的意义呢?在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做的报告中,人民这个词语出现了105次,老师摘取其中的一段,和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接受人民批评和监督,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为人民服务,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新时代,你心中哪些人物还能登上英雄光荣榜。
预设:医护人员,钟南山,袁隆平,杨利伟
师:同学们在航天员的心中。在消防战士的心中,在人民子弟兵的心中,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就让我们把这信仰接力传承。请全体同学起立,将你的右拳高高举过你的头顶,让我们一起宣誓:我们时刻准备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