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6 怎么都快乐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分析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贴近儿童生活、充满童趣的儿童诗。全诗共4小节,结构相似,情感乐观积极。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快乐的含义:独处时有快乐,与他人相处时也有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很快乐,学习也很快乐。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本课的生字,要重点指导读好前鼻音“怎、篮、连、运”,后鼻音“绳、讲”;多音字“得”也是读音的难点,要帮助学生正音。字形上,本课生字以合体字为主,要充分利用学过的偏旁进行字形识记,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学习生字。在指导书写时,可以提示学生先将7个字归类,同样偏旁的字,可以放在一起指导,进行比较书写。对于王字旁、双人旁,应加强示范与指导,注意作偏旁时笔画的变化。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本课诗歌描述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游戏活动,因此指导朗读时要创设游戏的氛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游戏的画面,带着感受朗读,读出诗歌的情趣。诗歌的节奏应以学生理解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轮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同桌互读达成朗读的目标。 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本课学习的重点。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了解词语的意思。本课学习中,“独自、静悄悄、有劲”等词语的意思都可以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来学习。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独处时也有快乐。 语言运用:积累词语,学会有节奏的朗读诗歌。 思维能力: 能够根据生活积累和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审美创造: 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思政元素 通过诗歌,学生可以感悟到生活中的快乐无处不在,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些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怎、独”等12个生字和“玩、很”等7个字的书写,以及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同时结合生活实际积累和运用如“跳绳、踢足球”等词语,增强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多音字“得”的不同读音及其用法,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趣,将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融入诗歌朗读中,以更好地感受和传达诗歌的快乐主题。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讲、许、很、行”4个字。 2.学习课文第1小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积累“跳绳、搭积木、听音乐”等结构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一个人玩游戏的快乐和情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走进课文 1. 引导回忆:教师与学生进行谈话,引导他们回忆课间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2. 展示与引导: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随机展示学生游戏时的图片及相关词语,如“拔河”、“踢毽子”等,引导学生进行认读。 3. 情感连接:教师询问学生在玩这些游戏时的感受,以此引出课题“怎么都快乐”,并进行板书。 4. 生字教学: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准生字“怎”。 使用生字卡片帮助学生认读“怎”。 指名学生读生字并组词。 鼓励学生尝试用“怎么”造句,并组织其他同学进行指正。 组织全班齐读课题。 1. 参与回忆:学生参与谈论,回忆并描述自己课间的活动。 2. 观察与认读:观察教师展示的游戏图片和词语,进行认读练习。 3. 分享感受:分享在玩这些游戏时的感受,参与引出课题的讨论。 4. 生字学习: 学生通过生字卡片认读“怎”。 被点名读生字并尝试组词。 尝试用“怎么”造句,并参与同学间的指正。 齐读课题,巩固学习内容。 在回忆游戏的同时,认读一组简单的动宾结构的短语,为下文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 指导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生字,标注诗歌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交流与正音: 教师与学生交流小节标注情况,确认诗歌共4小节。 教师指名学生分小节朗读课文,并适时进行正音。 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和后鼻音,以及多音字“得”的正确读音,并提供课外句子实例。 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并组织学生间的交流。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式认读。 3.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每小节中出现的游戏名称,并出示各小节的游戏列表。 4. 朗读练习: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组织全班齐读。 5. 形声字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形声字的特点,并指导猜测“跳”字的相关性。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猜测“讲、排、篮、球”等字,出示对应的形旁,并小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教师解释“篮”字使用竹字头的原因。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注小节号,并努力读准字音和句子。 2. 参与交流与正音: 学生参与小节标注的交流。 学生被点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并接受教师的正音指导。 学生分享记忆生字的方法,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参与开火车式认读生字。 3.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再读课文并画出每小节中的游戏名称。 4. 参与朗读练习:学生被点名朗读,并参与全班齐读。 5. 学习形声字: 学生回忆形声字的特点,并猜测“跳”字的相关性。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猜测“讲、排、篮、球”等字,并学习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学生了解“篮”字使用竹字头的原因。 采用边读课文边识字、重点指导前后鼻音的字,以及多音字的读音、学生交流识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归类识字这四种识字方法,达到多种方法识字的目的,落实了课文的重点。
三、再读课文,积累词语 1. 指导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自由朗读第1小节,强调句子的停顿。 2. 引发想象: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独自、静悄悄”想象画面,让学生体会一个人玩时的安静和乐趣。 3. 组织合作读:教师出示句式,组织同桌合作读,并使用该句式进行表达。 4. 游戏名称拓展:教师鼓励学生拓展一个人玩的游戏名称,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5. 引导快乐朗读:教师带领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朗读第1小节。 1. 自主朗读:学生自由朗读第1小节,注意句子的停顿。 2. 想象与体会: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想象一个人玩时的画面和心情,体会“静悄悄”的乐趣。 3. 合作朗读与表达:学生与同桌合作朗读,并使用教师提供的句式进行表达。 4. 游戏名称分享:学生分享和尝试表达一个人玩的游戏名称。 5. 快乐朗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快乐的心情再次朗读第1小节。 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结合自身感受,把课文读得绘声绘色。用句式练习代替讲解,促进朗读。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 书写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请、说”中言字旁的写法,并范写“讲、许”,特别关注笔画的穿插。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观察“很、行”两个字的异同,并重点讲解示范双人旁的写法。 教师点评学生的描红和书写。 1. 观察与书写练习: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的“讲、许”,注意笔画的穿插,并自己进行描红和书写练习。 学生观察“很、行”的生字卡片,注意两个字的异同,并练习书写。 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进行改进。 把相同偏旁的字放在一起比较并书写,利于学生记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语,会写“玩、当、音”3个字。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有劲”等词语的意思,继续积累动宾结构的短语,利用省略号结合游戏名称进行仿说。 3.朗读课文,读出诗歌的情趣,体会玩游戏的快乐。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揣摩心情,指导朗读 1.词语练习:教师出示词语列表,组织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2. 引导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第1小节,帮助学生体会一个人玩游戏的快乐,并引领学生再次深入课文。 3. 组织分层朗读:教师请四位学生每人朗读一小节,并组织全班学生最后一起读全文。 1. 参与朗读练习:学生参与教师组织的多种形式的词语朗读练习。 2. 体会与回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顾课文第1小节,并体会其中表达的快乐。 3. 参与分层朗读:四位学生被指定朗读各小节,其他学生聆听,最后全班一起朗读全文。 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巩固了生字,在朗读中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对比学习,体会快乐 1. 指导朗读与思考:教师指名学生朗读第2、3小节,同时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哪个游戏可以由两个人或三个人玩。 2. 引导画句与发现: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时画出写“讲故事”的句子,并引导学生发现两个人和三个人听故事的区别。 3. 比较朗读与解释:教师出示相关句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朗读,并帮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劲”的意思,体会多人听故事的趣味。 4. 组织同桌互读:教师组织同桌学生互相朗读,让学生体会不同游戏的乐趣,感受诗歌的节奏。 5. 合作朗读:教师与学生合作朗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趣味。 6. 游戏名称拓展:教师根据省略号引导学生拓展两个人可以玩的游戏名称,并板书学生的回答。 1. 参与朗读与思考:学生被点名朗读第2、3小节,并思考游戏中可以由两个人或三个人玩的情况。 2. 画句与发现:学生在朗读时画出写“讲故事”的句子,并发现两个人和三个人听故事的区别。 3. 参与比较朗读:学生参与比较朗读,并理解“有劲”的意思,体会多人听故事的趣味。 4. 同桌互读:学生与同桌互相朗读,分享不同游戏的乐趣,感受诗歌的节奏。 5. 合作朗读:学生与教师合作朗读,读出诗歌的趣味。 6. 游戏名称分享:学生自由分享两个人可以玩的游戏名称,并看教师板书。 第2、3小节的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合在一起学习可以简化教学环节。
三、深入学习,理解主题 1. 引读与启发:教师通过引读不同的玩伴数量,激发学生对不同玩伴乐趣的思考。 2. 提问与引导: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人多会更好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交流。 3. 组织交流与朗读:教师采用问答式、分句读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朗读,帮助学生感受诗句的节奏。 4. 讨论与分享: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以及自己的感受,并询问学生还知道哪些可以和大家一起玩的游戏。 5. 对比阅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对比读第1小节和第4小节,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的快乐。 6. 组织朗读比赛:教师组织小组比赛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以及全班齐读。 1. 自由朗读与思考:学生自由朗读第4小节,并思考为什么人多会更好玩。 2. 交流与朗读:学生参与问答式和分句读的交流,感受诗句的节奏。 3. 分享与讨论: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和感受,以及还知道的其他游戏。 4. 对比阅读:学生对比读第1小节和第4小节,体会不同的快乐。 5. 参与朗读比赛:学生参与小组比赛读课文,男女生合作读,以及全班齐读。 将此节与前面几节对比,突显主题:怎么都快乐。
四、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1. 书写指导: 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玩、当、音”,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交流书写要点。 教师特别强调“玩”字王字旁的书写特点,并进行示范。 教师指导“当、音”字的书写要点,特别强调“当”字上部笔顺和竖中线上的书写位置。 教师对学生练习进行点评。 1. 观察与练习: 学生认真观察“玩”字的书写要点,注意王字旁的结构,并跟随教师示范进行练习。 学生相互交流书写心得,并进行反馈。 学生自主练习“当、音”字的书写,注意笔顺和结构要点。 学生相互评议书写成果。 通过详细的书写指导和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汉字结构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书写技巧和审美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反馈,促进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请练习书写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字写一行,注意字的结构和笔顺。 2.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游戏,用几句话描述这个游戏的乐趣,并尝试用上今天学习的词语。
教学反思 《怎么都快乐》是一篇以快乐为主题,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为内容,让孩子们很喜欢的儿童诗歌。 这首诗歌中的短语大多是以“动词+名词”的形式出现,如“折纸船”“丢手绢”“踢毽子”等。在教学时,我重点关注这些短语,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照样子说一说其他的活动,举一反三,让他们很快记熟并且理解了短语的意思,这时候再来读诗歌,基本上都能读通、读顺了。 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我抓住“独自、静悄悄、有劲”这些关键词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教学效果很不错。这让我明白了,有些课文你只要找准了一些关键词句,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出诗歌的节奏也是这篇课文的难点,因此我训练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注重停顿与范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