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2 20:5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课程标准: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以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通过元朝交通路线图和发达的中外交通等内容认识元朝海内外交通非常发达。
史料实证:通过“泥活字版(模型)、司南(模型)、南宋持罗盘陶俑、元朝火铳、鸡鸣驿”等实物史料,加深学生对他们的了解。
历史解释:通过“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影响,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影响,发达的中外交通”的内容及影响等的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热爱科学的精神。
家国情怀:学习古人不懈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理解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与发达的中外交通对世界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导入新课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下的最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686年唐代雕版印刷的《金刚经》 (局部)
我国在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世界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阅读材料,分析雕版印刷有哪些弊端?
材料2:当时一个刻工一天只能刻四五十个字,一本六万字的书需要三、四年才能刻完。
材料1:宋太祖时,由官府主持刻印《大藏经》,耗时12年,雕版13万块,印完后堆积如山的雕版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材料3: 一个版200个字,刻工已经成功的刻制了199个字模,即将大功告成,刻工很兴奋,结果最后了个字一激动刻坏了,导致前功尽弃。
费工费时,而且刻好的版只能印刷一种书籍;如果出错了,不易修改等等。
2、活字印刷术
毕昇
(970-1051)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梦溪笔谈》
(1)发明人:
北宋时匠人毕昇
补充: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这是毕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
胶泥刻字
烧制字模
排字固版
印刷拆版
使字模变硬
可以再次排版
(2)制作过程
用胶泥刻字,然后用火烧制,使字模变硬。制版时,在 一块四周有框的铁板上撒上松脂、石蜡和纸灰等,将烧制好的字模在铁板上排成版,用火将铁板中的松脂熔化,将字版压平,这样就可以印书了。印完之后, 再将松脂熔化,泥字拆开,然后又可以再次排版。
材料1: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
材料2:“……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沈括《梦溪笔谈》
思考:活字印刷术有哪些优势?
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
——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3)活字印刷术的完善
“以人寻字则难,以字就人则易。以此转轮之法,不劳力而坐致,字数取讫(毕),又可铺还韵内,两得便也。”
——王祯《农书·造活字印书法》
排版方法:元代科学家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相比固定排版,迅捷高效。
轮盘贮存木活字,可旋转自如,一盘放不常用字,按韵分类;一盘专放常用字,便于取字。人可坐在轮盘旁边,随意转动轮盘拣字,大大提高了排字效率。
铜活字(元朝中期)
木活字(元朝)
转轮排字架的主要构造,有轻质木料作成的圆桌面似的大轮盘和轮轴。轮盘直径约7尺,轮轴高约3尺。轮盘是贮存木活字的,可旋转自如。
木活字
西夏文木活字印本《吉祥遍至口合本续》
木活字是用梨木、枣木或者杨柳木雕成的,因为取材比较方便,成本不高,制造起来又比较简单迅速,所以成为我国活字印刷史上常用的一种活字。缺点是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
(4)印刷术的传播
13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13世纪
传入朝鲜
经过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
(5)活字印刷术的影响
材料1:宋代印刷术普遍应用,大量图书得以刊印,进而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在《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中感慨:“正是有了宋版书,当时的绝大部分著作以及到宋代尚流传的更早著作得以保留至今。”
材料2:如果没有从中国引进活字印刷,欧洲就可能要长期停留在手抄本状态,书面文献就不可能如此广泛流传……
——美国学者罗伯特
①加快图书普及,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播。
②推动世界文明进步,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
1.(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该记载描述的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2.(2023·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欧洲人古腾堡探索发明出机械铅活字印刷技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印刷术又“反哺”中国。材料说明( )
A.欧洲科技发明始终领先世界 B.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C.世界各国是彼此孤立发展的 D.古腾堡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C
链接中考
B
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指南针
指南车
利用机械传动指明方向,传说在黄帝时期发明。
司南
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制成指南工具,称为“司南”。
罗盘
宋代使用人造磁铁
制成的指南工具,把磁针安置在刻有度数的盘中,制成罗盘。
2.指南针的传播及意义
传播:由乘坐中国海船的阿拉伯商人传到阿拉伯国家,后来又传到欧洲。
材料一:舟师(船上的技术人员)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二:“皆斫(zhuó,砍、削)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明朝巩珍《西洋番国志》
影响: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郑和下西洋和世界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
唐朝时,在一次炼丹过程中,炼丹炉发生了爆炸。炼丹家仔细查看原料:硫黄、硝石和马兜铃。硫黄和硝石都是矿石,而马兜铃是一种草药,经过燃烧变成了木炭,无意中,这三者组合在一起,成了火药。传统火药是黑色的粉末,所以也叫“黑火药”
(1).火药的发明
“有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
——《真元妙道要略》
(2).火药的发展演变
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
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元朝,还用金属作筒,取代竹筒,发明了火铳[chòng]。
恩格斯说:“火药将骑士阶级炸得粉碎”,我觉得再精确一点就是:“火枪把骑士阶级打包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如果没有火药,世界也许会少受点痛苦,但另一方面,中世纪欧洲……,而我们的社会可能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
——德克·波德
南宋初,有人将火药装在竹管里,制造出竹管火枪,临阵时点燃发射,烧伤敌人。南宋后期,又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突火枪是枪炮的始祖,从此揭开了世界军事史上热兵器时代的序幕。
(3).火药传播的影响
①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②改变了作战方式,推动了冷兵器向热兵器的转变;
③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10——14
宋元时期
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领先世界文明。
从图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合作探究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环境、经济、民族关系、继承等)
宋元时期科技进步的原因
政 治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
经 济 宋元时期,经济繁荣,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物质基础);
民族关系 民族交融加强,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对外交往 海外贸易和海陆交通的发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历史传承 隋唐文化的辉煌成就也为宋元时期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023·湖南岳阳·中考真题)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为了避免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他的船队主要采用的一项伟大发明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2.(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真题)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发达,明朝郑和下西洋,16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都得益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D
链接中考
D
3.(2023·山东临沂·中考真题)从图1和图2,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火药运用到军事领域始于宋朝时期
B.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从元朝开始
C.火药武器的威力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D.中国的火药和火器已经传入了欧洲
4.(2023·四川南充·中考真题)南宋后期,有人发明了在竹管里装有弹丸的突火枪,点燃后弹丸射出。下列发明与材料有关的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C
图1
图2
D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路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宋元时期广修驿站,实行驿站制度。
(3)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及东欧等地区,东西方交往更为密切。
宋朝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驿站是中国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400里。
鸡鸣驿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史·地理志》
想一想: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联系,推动了国内交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驿传旧有步、马、急递三等,急递最遽(ju急促的),日行四百里,唯军兴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羽檄也,以朱漆木牌镶金字,日行五百里”。——沈括《梦溪笔谈》
“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mile),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全国驿站计之,备马有三十万匹,专门钦使之用。驿站大房有一万余所,皆设备妍丽,其华靡情形,使人难以笔述也”。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2.海上丝绸之路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背景(1).宋元时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发展较大;
(2).航海知识的丰富: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高丽、日本
东南亚
印度
阿拉伯
地区
东非海岸
表现
1、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2、宋代海路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3、元代时,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与中国贸易的国家达140多个
4、宋元时,中国与阿拉伯、波斯以及东非之间有大量商船往返
东西方交流的使者
意大利旅行家、商人
马可·波罗
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在元朝生活了17年。马可·波罗回国后讲述他在中国的经历,形成《马可·波罗y游记》一书。据这部游记的记载,他深受忽必烈的信任,曾代表朝廷巡视江南各地,还在扬州做官。书中记载了大都、西安、济南、开封、杭州、福州、泉州等许多城市的情况,描述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反映了中国的富庶和先进。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极大向往。
合作探究
宋元时期,为什么中外交通如此发达?
(1)政治上:宋代南方地区相对统一稳定,元朝实现中国古代第四次大统一。
(2)经济上:宋元时期的经济繁荣为中外贸易往来提供了有利条件。
(3)科技上:宋元时期科学技术出现高峰,造船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3.影响
西方
中国
药物 天文 历法 数学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纸币 驿站制度
亚洲各国
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
影响:①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②中国的创造发明输往西方,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立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③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外来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在元朝受到重视。
1.(2023·海南·中考真题)海南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贸易中转站,为加强管理,元朝中央政府设立( )
A.星州都督府 B.琼州府学
C.海北海南博易提举司 D.海南卫指挥使司
2.(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一带一路”倡议中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源自汉朝时已形成的海上交通。中国古代海上交通范围大为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主要是在( )
A.东汉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C
链接中考
C
3.(2023·山西·中考真题)《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A.驿站分布广泛,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4.(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元朝有众多的海外贸易港口和细密的管理规章,使运载货物更多,来往更便捷。当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40多个,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上述材料说明了元朝
A.民族关系融洽B.科学技术发达
C.对外贸易繁盛D.军事实力强大
A
C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发明者及出现时间
活字印刷术的排版
活字印刷术的传播及其影响
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发明
发展、应用及传播
发达的中外交通
驿站制度
陆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