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宜宾市珙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2 22: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珙县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艺术形式越来越呈现出多元、融合、交叉、难以分类的趋势,新艺术形态顺势而生。
回望人文艺术谱系的发展,能看到一长串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化的足迹,艺术因工具变迁更加精彩。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如果没有解剖学和透视学的出现文艺复兴绘画就不可能兴盛;如果没有摄像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影将无法诞生、更别提从就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二维到三维、从真人到CG的演变了;如果没有机械转台、投影设备、多媒体屏等舞台装置,舞台艺术的呈现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艺术创造者的视野因科技要素刺激不断拓展,艺术灵感也因此被激发,新要素的潜往往也给艺术受众带来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画家陈丹青说“艺术跟着工具走……一切取决于那件工具发明了没有人发明什么,就有什么艺术。”艺术总是因工具、手段的丰富而变迁成长,从艺术内容到表现形式从古老传统艺术到新锐实验派,都在融入新科技文明的潮流下获得再生。装置艺术、城市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等,都伴随着生产力催动下的文明变迁脚步而生,借助新艺术的载体和介质,记录下一个时代思想的面貌。
传统艺术有了新工具的“点化”,被赋予了新生命并创造出了新的艺术体验,其艺术表现力也变得更震撼、更强大,表达形式变得更丰富,新艺术场景的营造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和视觉盛宴。曾经因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作品“大脚印”而家喻户晓的当代艺术家蔡国强,于2019年担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焰火总导演,他以独具的艺术创意与视觉特效设计,化传统为神奇,借助先进数控技术,用传统烟花神奇地演绎了“70”“人民万岁”等字样,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力量把观众带入了火药爆破艺术的震撼空间。同时,借助技术、工具和新艺术场景的营造可以突破社会和自然的物理空间局限,二维空间可以变成三维立体空间,静态画面可以成为加入了时间线的真实生活镜像。凤凰卫视、故宫博物院联手打造了动态的《清明上河图》,让宋代汴梁的市井生活“活”起来,角色代入感极强。这幅画虽历千年犹身临其境,似乎听得见市声攘攘,让人们不知不觉沉浸在了历史回响中。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走进大众视野。艺术借了数字技术的一臂之力,悄悄带来了一场文化观览方式的变革。
如今电影艺术实现了从2D到3D的转换,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空间,加强了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2009年,全球首部将IMAX和3D技术结合的电影《阿凡达》上映,影片颠覆了人们对电影的认知。新的艺术形式超乎人们的想象,新的科幻电影更加炫目多彩,开拓了人类认识和审美的疆域。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在科技变革中不断调整更新,丰富着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知不觉间也改变了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艺术表现力也因为技术加持获得了超能动力。
——(摘编自高宏存《艺术因科技发展赋能更精彩》)
材料二:
新媒介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当前的新媒介主要指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网络应用,如微博、微信、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比如网络文学就是新媒介催生的文艺新品类。数以万计的在线作家以日更两亿字的速度,创造出史无前例的小说创作规模和文学传播奇观。有研究者指出,中国网络文学有望成为全球性文化现象。在视频领域,短视频、竖屏剧、互动剧等新鲜形态层出不穷,丰富了人们的文艺生活。
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窄播”便传输效率得到全方位提升,由于在线及时互动,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了解用户需求。因此无论是视频网站精细的内容分类,还是网络文学的创作类型,都能与其受众精准匹配。跨媒介艺术消费更是强化了深度体验,一部优秀的系列作品可以根据不同媒介有针对性地定制和分发内容有效吸引不同受众群体。
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媒介间相互依存、彼此助益的特性,使文化艺术产业链不断延长、更加完备。比如,一部优秀网络小说,可以延展出影视改编、动漫制作、游戏开发、音频传播等产业链价值。小说《杜拉拉升职记》出版后,各种版本的衍生品纷至沓来,话剧、电影、电视剧风行一时,相关游戏改编和视频混剪数不胜数。新媒介语境下,全产业链开发已成为文艺生产的常规路径,每一个新文本都对整个故事做出独特而有价值的贡献。
——(摘编自陈定家《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艺术与科技紧密相连,如文艺复兴绘画的兴盛与解剖学和透视学出现有关,机械转台等装置能使舞台艺术呈现效果更好。
B.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让千年的壁画动起来,让敦煌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可见艺术借助科技可突破某些局限。
C.科技变革使艺术形态与艺术观念不断调整更新,使艺术理念和美学选择不断丰富,使受众的艺术审美心理产生改变。
D.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从而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各艺术门类的区别将逐渐消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人类艺术谱系的发展中,艺术随技术发展而演变,因工具变迁更精彩,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
B.随着科技要素的刺激,艺术创造者不断开阔视野,其艺术灵感被激发,艺术受众也常常随着新要素的灌注而得到崭新的艺术审美体验。
C.传统艺术一旦被新工具“点化”,就能焕发新生命,创造新的艺术体验,增强艺术表现力,丰富表达形式,带给观众全新的艺术享受。
D.信息“窄插”利用大数据技术,使信息定位更精准,信息传播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创作者也能由此把握受众需求,使作品更有针对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已渗透到艺术创作领域,“小冰”可作诗绘画,AI作曲进入商用阶段,人们担心人工智能未来会成为人类职业的替代者。
B.各类阅读软件“攻城略地”,网络阅读人机交互特性和自动检索功能赋予用户接受和使用信息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C.《觉醒年代》依靠大数据分析决定了演员选择的角色,满足了潜在观众的需求,从而赢得了市场。
D.我国首部线上戏剧《等待戈多》由广州大剧院与腾讯视频联手新浪潮戏剧导演王肿共同打造,完全以网络为表演空间,创造出一种新的演艺形态。
4.材料二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请简要分析。(4分)
5.某广播电视台拟推出一台中秋节晚会,作为了解传统文化和新技术、新媒介的新青年,请你结合两则材料思考,从不同角度向电视台提出吸引年轻观众、提升活动魅力指数的措施。(6分)
(二) 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常克
①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
②从雄奇峻峭的剑门关回到广元城区,朋友们决定去逛逛最热闹的老街。司机很热情地对我们说,这个地方叫上下河街,广元的商业中心,就是这里了,现在才八点来钟,正热闹。
③人来人往,霓虹灯光芒四射,广元的老城闹市区,这个时间正欢快得手舞足蹈。转悠几条街,眼睛渐渐有些倦怠。正想回宾馆,有朋友往前一指说,前面好像到嘉陵江边了,过去看看。我们漫不经心越过街区,走下临江护堤的石梯。宽阔的嘉陵江奔涌而过,而我们第一眼看见的,居然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荡,黑压压的,在夜色中犹如浓墨泼洒,波澜壮阔,妙不可言。那一瞬间,我们都惊呼起来。
④那芦苇生得实在有气势,高出人大半头,估计得有一两公里长,顺着嘉陵江岸一直延伸。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布局,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板栈道,就在芦苇丛中穿过,若隐若现。可以想象,逢入秋或春花烂漫,这一片芦苇荡中,当有多少人流连,一拨拨来,一群群去,看花絮如雪,听江声杳渺,蒹葭苍苍,在水一方,何等闲适旷达!
⑤疑问也正在于此:这么好的芦苇荡,印象中应该生长在城市外围,或者乡村的湖塘、远山的田垄、人迹罕至的荒郊……此时此刻,在城市的核心区,如此喧嚷的通衢,居然也能“遇见”,大感意外。
⑥再转念一想,城市芦苇荡,这个题材应该不止临江铺设景观那点事。貌似草叶几枝,实则四两拨千斤,神来之笔。
⑦什么叫城市的情商?这就是!
⑧越来越多面貌雷同的都市,繁华无处不在,久之倒觉得乏善可陈。宝马香车高厦丽楼早就不是话题,缺的是钢筋水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意——姑且称作城市的情商吧。正如一个人,纵然锦衣玉食雍容华贵,但老正襟危坐,也就索然无味矣。
⑨体现城市情商者,不一定浓烈惊艳,也不一定成为地标,但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入则芳草萋萋,别时落霞与孤鹜齐飞,求的就是那种意境。
⑩城市情商对应出城市格局。有情商的城市,一定是有人情味的,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到底,讲的是亲和力,讲的是以点带面,讲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激励。城市有情商,才会让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滋润,心里头多半都月色溶溶或者遍地阳光。
回到家乡后专门查资料,才知我们眼里那一湾芦苇,应该叫巴茅,只是和芦苇长得极像。巴茅居然可以变身为城市景观!难以想象,2014年5月长廊竣工之前,那一带曾是荒芜的河滩,乱草丛生,一地垃圾。建一处临江长廊,本可以有更多奇花异木的选项,但广元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诗与远方。这个创意足够“极简”,也足够有情商。
有情商,是城市之幸。到过重庆的人,会觉得重庆地铁和轻轨特别好玩,它们在山峦起伏的城市中纵横捭阖,或上天,或瞬间入地,被形象地比喻为三百六十度立体魔幻现实主义效果,已成为外地游客玩转山城的必修课。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的是,每条线路的颜色都有对应表现和形象命名,比如三号线是琉璃蓝,五号线是浅葱蓝……不同站点外立面的设计也各有表现的主题,比如牛角沱站是时光隧道夜景主题,江北机场站是青花瓷中国风主题……坐一趟地铁或轻轨,就是一次轻盈但熨帖的文化分享,心灵总有几分得了抚慰的感动。
被一种城市的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一场全民阅读活动,湖北十堰市从2000年坚持至今。通过各种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读书把越来越多人联结在一个幸福的点上。这座城市也许没有想到,不经意间,他们同样诠释了城市的情商。
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的都市情愫,无论白天黑夜,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那叫本色;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中说“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第②~⑤段写了芦苇荡的波澜壮阔令人惊呼、芦苇荡的精心布局令人产生美好的想象、芦苇荡地处城市核心区的构思如神来之笔令人意外,从而回答了为何“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
B.文章最后三段写了无须高大上,只要用心,极简的创意也能让城市有情商;设计城市设施时,贴近人的心灵,分享城市特有的文化;用心让城市有家园的温暖,城市便暗含情商,交代了一座城市怎样才能具备情商。
C.广元城建造临江长廊时,抛弃了“雍容华贵”“浓烈惊艳”的奇花异木,而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这一举措表明保持自然、因地制宜,体现了城市的情商。
D.作者将广元热闹非凡的老街与妙不可言的芦苇荡、荒芜河滩与充满诗意的临江长廊做对比,把重庆、十堰与广元相提并论,突显了人文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作者离开广元后的心头回味写起,强调了芦苇荡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并借以暗示他对广元历史古迹和繁华闹市的不屑,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④段句式整散结合,灵活自由,很符合广元城市特色,同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述了芦苇是何等吸引人。
C.文章叙述作者一行在老城闹市区闲逛时,强调“眼睛渐渐有些倦怠”“漫不经心越过街区”,目的是为下文写芦苇荡的波澜壮阔蓄势,更好地表达内心的震撼之情。
D.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不断有所收获。这篇散文就是作家常克深入广元城市,通过写广元城市的特色,作者表达了一个城市要有情商、要有自己特色的观点。
8.文章最后一段以芦苇(巴茅)结尾,有何作用?(4分)
如何做才能让一座城市情深意长?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个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诏下贡举。诸举子推绛就试,守令劝驾,遂首荐登甲科。释褐,试秘省校书郎,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开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因勉之以义教,民辄听命罢去,无复词牒,案牍大治。后十年,父老犹有称道绛者。再调寿州录事参军。还,赴铨部,引对御前,选补职事官,除莱州防御判官。时蔡齐在诸生,未知名。绛一见曰:“海滨有此奇士!”忘年定交,日与游甚欢。是秋,主试贡士,首送蔡齐。春榜至,齐冠天下士,绛得知人之名。秩满,改著作佐郎。丁艰。既除,迁秘书丞、知梧州。绛性刚直,不屈上官,耻焉苟合,以是滞留常调官不遂。尝曰:“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故于鄠、杜终南圭峰之下,就水竹营别墅,为栖逸之地。及自岭外归,称疾罢官,慨然有丘壑志。故枢相王曙在西府,雅知绛。蔡齐亦在内署,数勉绛起还朝,相与称荐,遂以太常博士通判秦州。时河阳相王钦若知州事,多回挠,绛持法不阿,河阳不悦。僚佐为绛言,宜姑为和。绛曰:“守正之谓和。朝廷置吏,岂使苟相顺适以为和哉?吾知奉公而已。”内珰乘传奏边事,承河阳指,阴诬中绛,遂徙延州。代还,知坊州,赐五品服章。蔡齐拜御史中丞,被命举御史,而以绛名上,时王钦若作相,三奏而三却之。齐怀敕至中书曰:“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执政不得已,除绛殿中侍御史,寻改侍御史。绛素厉风节,及在司察之职,危言无顾惮。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真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绛曰:“良农能稼而不能穑。士固有道,违道干誉,非鄙志者。”其自守如此。庆历八年六月卒,享年七十有五。 (节选自《张方平集》)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B.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C.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D.时在台省/王曾吕蒙正当国/重绛方介有守从容/谓绛直而温/宽而栗/所以成德也/君道少为/委蛇不亦裕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对,又称“赐对”,指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
B.春榜,科举考试中,会试一般在春季举行,也称春闱。考中者张榜公布,故名春榜。
C.丁艰,又称丁忧,指遭遇父母丧,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
D.服章,“服”指服饰,“章”指帽子,用来表示官员的品阶身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绛才干卓著,勤政爱民。他担任义乌知县时,专门营造一座庭院,替百姓明辨是非,并注重教化,深受百姓爱戴。
B.马绛慧眼独具,荐举英才。他发现莱州蔡齐是难得的奇才,不顾其年轻无名,与之交游,并举荐他赴京应试。
C.马绛性情刚直,守正不阿。他因王钦若做事多苟且顺服、没有原则而拒绝与之同流合污。后来蔡齐举荐马绛做御史时,遭王钦若再三阻挠。
D.马绛淡于名利,重于义节。他在官场虽然屡屡受挫,但志向不改。面对宰相的好言相劝,他也不为所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吾资不适时,与其求容之辱,不若全吾道。
②被命举御史,某之所知,无易马某。朝廷不用,请纳此敕。
马绛被调往延州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经历唐末黄巢之乱。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两个“穷”字含义不同,前者指“居所破旧”,后者作“缺少”讲。
B.颔联上下两句形成对比,以战乱中社会的纷扰反衬弟侄静心好学尚礼的品格。
C.尾联是对弟侄的勉励之辞,诗人直抒胸臆,以长辈的身份语重心长地鼓励弟侄。
D.这首诗的语言通俗浅近,平易自然,仿佛从诗人心中自然流出,没有雕琢的痕迹。
16.诗歌颈联情景交融,请简析其妙处。(6分)
(三)名句名篇(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一处1分,共6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典诗词中,作者常借“月”来丰富深化某种特定的情绪,使其作品具有“言外之意”的美学旨趣,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春天的树,也是易动人诗兴的。可以造海船的大材,仅能做火柴梗的小料;性格坚强昂首挺立的,感情脆弱侧卧于地的;开鲜花结硕果的,绽小花含微籽的,无花无果仅献藤蔓的……只要有益于世界,都可以生活得___________。这引起我们多少___________的想象,给人以何等豪迈的情感!若是在冬天,即使松杉那样坚韧的大树,也难得有一件完好的绿衫哪!
春天的鸟儿,也是会吟诗的。你听“红杏枝头春意闹”,它们不必为大雪封地无处觅食而___________,也不会因寒流的逼迫而“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春天的人,更是诗的形象。他们的两臂可以灵活地挥舞,双脚可以利索地行进,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招架风雪的袭击;他们健康的肌肤柔润舒适,不再受冷风的___________。这引起我们多少理性的想象,给予我们何等有益的人生哲理!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有滋有味 壮美 忧心忡忡 欺凌
B.津津乐道 柔美 忧心忡忡 凌辱
C.津津乐道 壮美 局促不安 凌辱
D.有滋有味 柔美 局促不安 欺凌
19.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中自由翱翔。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B.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从而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C.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于天空自由翱翔。这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从而令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
D.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这让我们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他们无须穿戴厚重的衣帽就可以灵活挥舞着双臂利索地前行在风雪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①_________,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这一百年来,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把忠诚书写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把青春播撒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光荣镌刻在历史行进的史册里。百年征程,塑造了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的立身之本,塑造了共青团坚守理想信念的政治之魂,塑造了共青团投身民族复兴的奋进之力,塑造了共青团扎根广大青年的活力之源。没有中国共产党,②__________。共青团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是共青团坚守的政治生命,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始终是一代代共青团员的政治信念。共青团历经百年沧桑而青春焕发,依靠的就是始终扎根广大青年,始终把心紧紧同青年连在一起,把青年人的心③_________。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发强烈反响,广大团员青年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10日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提出的四点希望,接好历史接力棒,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文中画框处是一个长句,请改成四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种人格像“坚冰”,拒绝融化,坚持自己的形态与坚硬,坚持自己不变的寒冷和清醒。“坚冰”型人格的人坚守自我,不管外界如何风雨飘摇,也影响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而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事善能,动善时。”即理想人格如一泓清水,它能随着外界情况变换自己的形态,化为云雨,融入江海,让生命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对于高中生来说,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自我?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原文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文艺创作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因此“各艺术类的区别将逐渐消失”无中生有。
2.答案:B 解析:A“新科技文明决定了新艺术形式的诞生和艺术的变革方向”曲解文意,原文为“每一种新艺术形式的诞生每一次艺术的重要变革都离不开新科技文明的推动”。C说法绝对。D根据原文“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的信息”是“窄播”的前提条件而不是“窄播”产生的效果,因此“使信息定位更精准”错误;“创作者得以把握用户心态”的途径是“在线及时互动”而不是“窄播”
3.答案:A 解析: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讲的是新媒介对文艺创作生产的积极作用。A体现的是人们担心人工智能可能会替代人类与材料二的核心观点不符。原文为“数字技术方便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因此“各艺术类的区别将逐渐消失”无中生有。
4.答案:①材料二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开篇先总体提出观点:新媒介对创作生产全方位的重塑和影响,使当前文艺呈现许多新特点、新趋势。
②接着从“文艺创作新类型、新形式不断涌现”“创作者对受众需求把握更为准确,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文艺创作成为跨越多种艺术门类的综合行为”三个方面来分说新媒介赋能文艺创作生产,使文艺创作生产呈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5.答案:①从艺术创造者的角度,选择一位因科技要素刺激,视野不断拓展、艺术灵感被激发的艺术创作者(导演)。
②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工具“点化”传统艺术,赋予传统艺术以新生命并创造出新的艺术体验,让艺术表现力更震撼、更强大,表达形式更丰富。(或“从艺术本身的角度,用新技术,如IMAX和3D技术拓展传统文化空间,增强角色、环境的立体呈现效果”)
③从受众的角度,借助大数据技术,精准定位受众需求,让文艺创作更加有的放矢,用新技术营造新艺术场景,给予观众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
④从新艺术形态的角度,用数字技术让各种艺术门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使文艺创作走向更具综合性的融合创新。(任意三点6分)
6.答案:D 解析:D项,“突显了人文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有情商,是城市之幸”“被一种城市的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等分析可知,突显的不是“人文景观”的重要性,而是“城市情商”的重要性。
7.答案:A 解析:A项,“并借以暗示他对广元历史古迹和繁华闹市的不屑”理解偏颇。结合“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分析可知,此处只是因为那些历史古迹和繁华城市没有芦苇荡留给作者的印象深刻。
8.答案:①文章起于芦苇(巴茅),结于芦苇(巴茅),行文中写到芦苇(巴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完整统一。②将生于水乡泽国深山老林的本色芦苇(巴茅)与生在闹市区情深意长的芦苇(巴茅)进行对比,表现了情商在城市建设中化平凡为神奇的重要作用,深化文章主题。③运用拟人手法,将芦苇(巴茅)在城市中的表现人格化,进而表现其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温暖、慰藉和快乐,更能引发读者共鸣。(答到任意两点4分)
9.答案:①匠心独运,精心布局,铺设具有诗意的景观,带给人们闲适旷达的感觉。②避免雷同,放大格局,富有人情味、亲和力,能够接纳和激励他人。③确立文化主题,彰显文化意蕴,抚慰人的心灵。④唤醒民俗民风,令人产生故土家园之感。⑤开展可以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答到任意三点6分)
10.答案:C
11.答案:C解析:“朝廷官员必须回原籍守丧”过于绝对。一般情况下,朝廷官员应回原籍守丧,若遇特殊情况也可酌情处理。
12.答案:A解析:“专门营造一座庭院”错误。原文“出知婺州义乌县。至则开县扉,凡辩讼者径造于一庭,为之别白是非”的意思是“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造”是“到、前往、拜访”之意,不是“营造”之意。
13.答案:①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之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②奉令举荐御史,据我所知,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马绛),请收回这诏令。
14.答案:奉命出使的太监,回奏边境的事务时,为迎合讨好王钦若,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他被调往延州。
解析:【参考译文】
马绛,大名人。景德元年(1004年),诏令举荐乡贡,很多举子都推荐马绛参加考试,太守亲自动员(他)前往,于是考中进士第一名。初入仕途,担任秘省校书郎,出任婺州义乌知县。(马绛)到任后打开县衙大门,凡是打官司的人都可以直接进入庭堂,(马绛)给他们辨别是非对错,并乘机用道义教化勉励他们,百姓都服从判决而离开,没有再告状的了,社会安定,太平无事。后来过了十年,父老乡亲中还有称赞马绛的。(马绛)又调任寿州录事参军。回京后,(马绛)到吏部候选,被皇帝召见答问,选派职事官位,授予莱州防御判官。当时蔡齐在读书学生中间没有名声。马绛一见(他)就说:“海滨之地竟有这样的奇士俊才!”(于是两人)结为忘年交,(马绛)每天与(他)交游,很是快乐。这一年秋天,(马绛)主试乡试,首先选送蔡齐。会试张榜,蔡齐位居天下举子之首,马绛因此赢得慧眼识人的名声。任期满,(他)改任著作佐郎。(后来,他)遭遇亲丧回乡守制。结束后,(他)调任秘书丞、梧州知府。马绛性情刚直,不屈服于上司,以同流合污为耻,因此官位一直得不到升迁。(马绛)曾说:“我的性情不合时宜,与其遭受乞求接纳之辱,不如保全自己的志节。”因而在鄂、杜两县之间的终南高峰之下,靠近水边竹林营造别墅,作为隐居之地。等到从岭南归来,(他)称疾辞官,慨然有隐居山林的志向。前宰相王曙尚在任上,平素了解马绛。蔡齐也在翰林院,多次勉励马绛出仕回朝,一起举荐他,于是(马绛)以太常博士的身份担任秦州通判。当时,河阳相王钦若担任秦州知州,做事多是一味顺服,毫无原则,马绛持法公正,刚直不阿,王钦若很不高兴。手下对马绛说:“应该姑且(与王钦若)和睦。”马绛说:“坚守正道叫作和。朝廷设置官吏,怎能把苟且顺应当作和呢?我只懂得一心奉公。”太监奉命出使并回奏边境事务,为迎合王钦若的旨意,暗中诬陷中伤马绛,于是(马绛)被调往延州。(马绛)返回朝廷,出任坊州,赐穿五品服饰。蔡齐拜受御史中丞,奉诏令举荐御史,于是把马绛的名字写上,当时王钦若做宰相,(因此,蔡齐的)三次奏请三次被拒绝。蔡齐怀揣诏令到中书省说:“奉令举荐御史,据我所知,没有能替代马绛的。朝廷如果不能任用(马绛),请收回这诏令。”当权者不得已,授予马绛殿中侍御史之职,不久,改为侍御史。马绛平素严谨自守,出任监察之职,正言正行,不惧惮权威。当时(马绛)在御史台,王曾、吕蒙正担任宰相,看重马绛方正耿直有操守,语气缓和地对马绛说:“正直而温和,宽厚而庄重,是成就德望的原因。你做事的原则稍微变通一下,不就游刃有余了吗?”马绛说:“优良的农夫能够耕种却不一定能收割。读书人本有原则,违背原则来求取名声,不是我的追求。”他就是像这样爱惜名节。庆历八年(1048年)六月(马绛)去世,享年七十五岁。
答案:A 解析:首句的第一个“穷”字指“处境窘困”。
16.答案:①颈联写的是窗外竹子的影子在书桌上摇曳,泉水发出汩汩之声,仿佛流入砚台中,“竹影”“泉声”表现了弟侄书房环境的清幽高雅。②弟侄在纷乱的战争环境中仍能静心读书,清幽的景致也是弟侄心境的体现。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弟侄勤勉好学、专注求学的态度的赞美之情。
17.答案:(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示例一】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示例二】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示例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8.答案:A 解析:有滋有味:十分有味道,生动。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壮美:雄壮美丽。柔美:柔和且美好。“壮美”与后文“何等豪迈的情感”保持一致。忧心忡忡:形容心事很重,十分忧愁。局促不安:拘谨不自然,形容举止拘束,心中不安。句中鸟儿为大雪封地无处觅食忧愁,而不是拘谨,故选“忧心忡忡”。欺凌:欺负。凌辱:触犯个人尊严或自尊,也指侮辱或伤害一个人的自尊。肌肤只是受冷风侵袭,而不是尊严等精神层面的伤害,所以用“欺凌”。故选A项。
19.答案:C 解析:“可以自由翱翔于天空”改为“可以于天空自由翱翔”,与前一句“它们可以在林中放声欢唱”保持一致;后两句缺主语,应加上“这”;“引起我们多少谐趣的想象”与“体会到生活的真正含义”有承接关系,先后顺序不能颠倒。
20.答案:①原句在句式上有整齐之美,读来也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语势较强。再搭配后两句,整体上骈散结合,句式灵动,显得错落有致。②原句中“袭击”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上更为生动形象,也增添了文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③原句与整个文段的文风更加协调,风格上生动明快、富有诗意,且与后文衔接更自然。(任意两点4分)
21.答案:①青年的命运;②就没有中国共青团;③紧紧同党贴在一起
22.答案:①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于5月10日召开。②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③讲话中对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提出了四点希望。④广大团员青年表示将牢记这四点希望。
23.答案:
参考立意:1.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2.行若水,心益坚。3.行若蒲苇,心若磐石。4.坚定内心,审时度势。5.坚守自我本心,灵活变通处事。
【优秀范文】
秉坚守之心,悟善变之道
芸芸众生,各有不同。“坚冰”式的人,坚守内心,愈挫愈坚;而“清水型”人格,则是随物赋形,不拘常态。(引材)对于人生而言,二者不可或缺。(分析材料)故秉承坚守之心,且悟善变之道,方可助益人生。(得出结论)
其实,“坚冰”型和“清水型”,代表了两种人生境界和处世态度。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坚守内心就是守住了底线,不拘常态则是追求的境界,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就会锻造高质量的青春。(阐释段,说明守与变的关系)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坚守方显初心,坚守方见执着的追求。(分论点之一)
纵览古今,一个个伟人用自己的坚守激扬起一簇簇时代的浪花。文天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选择,无不成为我们民族的丰碑。星空摄影师叶梓颐用相机记录星空,用行动践行初心。星辰点点浮沉聚往,这一路上遇到了太多困难,可她不忘初心,始终如一,在梦想的旅途中追寻着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松下幸之助说:“唯有信念与坚定,方能开辟出康庄大道。”吾辈青年,应坚守自我,构建内心的精神高地。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善变方显明智,灵动方见圆融。(分论点之二)
古人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时光如梭,四季更迭,天地万象,岁月不居。面对日新月异的局面,与时俱进,随遇而安,既是生活的常态,更是处世的智慧。古今中外的圣贤先哲给我们留下了瑰丽的财富。诸葛亮面对孟获,七擒七纵,灵活多变方式成功化解了孟获心中的芥蒂,使其心悦诚服,从而谱写了民族融合的佳篇。周恩来总理在对外交往中,不仅看到矛盾的对立性,更看到发展中的统一性,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在谈笑间使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为新生的共和国迎来外交史上的黄金的时期。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坚守之心,善变之道,打造高质量青春,助益成功人生。(分论点之三)
坚守底线,是抓大;变通处事,是放小,坚守是变通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最真诚的信念,在岁月洗礼中历久弥坚,最伟大的事业经过时间的沉淀,方能感受澎湃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守初心,一心为民,在历史的波涛汹涌融通善变,方才有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我辈欣逢盛世,海晏河清。唯秉持坚守之心,且悟善变之道,方可追寻那明烛天南,梦里长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