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5.2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共39张ppt)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二5.2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共39张ppt)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2 22: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课程引入
安吉县遥感影像图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湖州市境内,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小县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纪念石碑
课程引入
矿山
水泥厂
人地矛盾激化
安吉白茶
中国大竹海
“绿水青山”农家乐
美丽乡村
人地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指的是人类社会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原始文明——人类适应自然时期
1
生产活动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
采集、渔猎
极低
被动适应自然
崇拜太阳神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农业文明——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2
生产活动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
农业生产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
改造环境,生态破坏,依赖性仍较强
改造自然环境
人地关系有了科学萌芽,我国有了保护生物和因地制宜等主张。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工业文明——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时期
3
生产活动
生产力水平
人地关系
工业生产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人地矛盾尖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
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现代文明——人类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贵阳市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努力推进绿色发展。
工业文明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农业文明
现代文明
人地关系思想发展深化
人地关系思想完善
被动适应环境
人地关系思想萌芽
原始文明
人地关系思想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小结】
二、协调人地关系
为什么要协调人地关系
1
索取>再生
排放>自净
生态破坏
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
人地关系示意图
人口增长、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都呈指数增长,如果这种模式继续下去的话,世界就会面临一场“灾难性的崩溃”,地球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的能力。
——《增长的极限》
二、协调人地关系
如何协调人地关系
2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三、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概念
1
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
长远的发展,不能杀鸡取卵。
坚持发展,而非放弃或减慢发展。
【发 展】
三、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概念
1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习近平
1.为什么“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
2.为什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
3.如何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既要保护生态环境,又要发展经济,追求人地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根本。
生态优势可以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内涵
1
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你保护生态,生态也会回馈你,要让生态环境成为最大的人民福祉。
——习近平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目的)
(条件)
(基础)
【小结】
三、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内涵
1
经济可持续
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
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2
公平性原则
代内公平: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平等发展。
代际公平:不能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责任公平:发达国家对帮助贫穷国家改善经济状况有更大的责
任,应对改善地球环境提供更多支持。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2
持续性原则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例如:华北平原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2
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巴黎协定》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
2
持续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
权利
义务
发展
【小结】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内蒙古自治区遥感影像图
干涸的居延海湖盆
干涸的黑河河道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1944年,农业专家董正钧考察居延海,曾留下记述:“水色碧绿鲜明,水中富鱼族,大者及斤。鸟类亦多,千百成群,飞鸣戏水,堪称奇观。湖滨密生芦苇,粗如笔杆,高者及丈,能没驼上之人 ”。而今这里寸草不见、飞鸟全无。
【思考】
居延海附近寸草不见、飞鸟全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水草丰美的曾经
居延海水资源枯竭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思考】
1.为什么居延海快速干涸?
不堪回首的过去
人口激增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当
黑河水系图
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地矛盾激化——水资源枯竭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思考】
2.该时期黑河流域的发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不堪回首的过去
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
黑河水系图
人地矛盾激化——水资源枯竭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不堪回首的过去
内蒙古自治区遥感影像图
巴丹吉林沙漠
库布齐沙漠
浑善达克沙地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不堪回首的过去
枯死的胡杨林
被风沙逐渐掩埋的黑城遗址
人地矛盾激化——西北地区荒漠化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不堪回首的过去
严重退化的草场
严重退化的耕地
人地矛盾激化——西北地区荒漠化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2002年7月17日,黑河水首次流入东居延海;2003年9月24日,首次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
2017年10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透露,居延海面积达到66.3平方千米,成为近一百年来最大面积,生态出现不断向好迹象。
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分配水资源
居延海景观图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协调人地关系——国家实施生态扶贫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助力脱贫攻坚
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已成为额济纳旗生态扶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额济纳旗公益林年补偿资金6531万元,惠及1499人。其中,纳入扶贫领域内的护林员108人,人均年增收3.4万元。公益林政策的实施为实现资源增长、生态增效、农牧民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思考】
1.国家层面助力生态扶贫,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2.公益林政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内涵?
生态、社会、经济可持续
共同性、公平性、持续性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协调人地关系——地方政府实施生态移民工程
额济纳旗生态移民的生活变了样
从2001年开始,额济纳政府制定了《额济纳旗生态移民办法》,鼓励牧民向城镇、农业小区及二、三产业转产转移。近年来,全旗近5000名牧民实行了生态移民,90%的牧民进城步入了二、三产业,95%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农牧民的纯收入逐年增长。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
【思考】
如何理解生态移民对协调额济纳旗人地关系的作用?
将人口控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协调人地关系——科学家开展植被固沙研究
科学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如果两株植物的间距较小,在其背风坡将形成一个沙丘,其固沙量比间距较大的两株植物形成的沙丘大很多。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协调人地关系——科学家开展植被固沙研究
实验表明:当两株间距较近的植物的背风坡形成一个沙丘时,其固沙能力将是两株间距较远的植物单独形成沙丘的6倍。
【思考】
如何用研究结论指导实践?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协调人地关系——企业倡导 全民参与
2019年9月1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声明说,中国移动支付平台支付宝推出的“蚂蚁森林”项目成功将5亿人的环保善举转化为种植在荒漠化地区的1.22亿棵树,累计碳减排792万吨,获颁“地球卫士奖”。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人口激增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当
控制人口规模
退耕还林
退牧还草
合理利用水资源
国家
地方政府
企业
公众
【思考】
归纳黑河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做法。
三、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践
2
【小结】
全球尺度——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尺度——制定法律法规,政策、资金支持。
企业——发展绿色科技、鼓励清洁生产。
公众——调整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地方尺度——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
转变观念 调整行为
发展绿色科技 加强国际合作
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效——实现人地协调
3
内蒙古自治区遥感影像图
阿拉善左旗小北沟地区遥感影像
2005年
2019年
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效——实现人地协调
3
额济纳旗的胡杨林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环境改善
三、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成效——实现人地协调
3
北京沙尘日数分布图(1961-2019年)
年份 沙尘天气日数 扬沙 日数 浮尘 日数 沙尘暴日数
1961-1980 552 387 105 60
2000-2019 165 93 71 1
北京沙尘日数显著减少,其中沙尘暴日数下降最为明显。
【思考】
归纳北京沙尘暴日数变化特征。
课堂小结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