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东北地区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东北地区三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02 22:39:53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师大附中 2024 年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
东北师大附中
辽宁省实验中学 地 理 试 卷
本试卷共19题,共100分,共4页。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7 年某村村民承包河岸处的废弃沙坑养殖杂食性镜鲤,因其食量较大,需额外投喂饵料。每年入冬前,养殖户通过村民事务管理群将镜鲤卖出。2023 年水利部门将所有这类养殖场全部关闭。据此完成1~3 题。
1.在废弃沙坑进行养殖的主要目的是
A.坑内饵料丰富 B.靠近消费市场 C.减轻水土流失 D.地租成本低廉
2.通过村民事务管理群售卖是为了
A.降低销售成本 B.保证销售渠道 C.确保镜鲤质量 D.提升品牌效应
3.养殖场关闭后,该地短期内
A.地下水水质得以提高 B.河道系统威胁被解除
C.局地气候将发生变化 D.水体间联系恢复正常
“里程焦虑”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面临的困扰。2023 年基于“5G+自动驾驶”的高功率动态无线充电道路在长春研发成功。该路面通过磁场传输电能,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可实时无线充电,“里程不再焦虑”。据此完成4~5题。
4.与充电桩有线充电相比,道路无线充电
A.节省了投资成本 B.实现了低碳出行 C.减化了充电程序 D.缩短了充电时间
5.目前,无线充电道路更适合建设在
A.老城区 B.卫星城 C.中心城市 D.新城区
赣州古城位于章江、贡江交汇处以南,三面环水。西北地势最高,建有公共设施及民居,东部、南部低平,有多处天然水塘。城中地下沟渠发达且与章、贡两江相通,相通部分的坡度是平常水道的4倍,至今仍发挥作用。据此完成6~8题。
6.古城内天然水塘的主要作用为
A.水产养殖 B.取水灌溉 C.快速排涝 D.留地蓄洪
7.地下沟渠坡度较大有利于
A.蓄洪涝 B.快汇水 C.清淤积 D.防倒灌
8.下列做法与赣州古城建设理念一致的是
A.围海填海造陆 B.打造海绵城市 C.完善地下管线 D.硬化人工河渠
地理试卷第1页(共4页)
新疆阿勒泰地区西南吉木乃县的闹海地区,东西长100 多千米,南北宽8~20 千米。冬季盛行偏东风,地面积雪随风卷起,使人畜迷失方向,当地人称之为“闹海风”。“闹海风”的形成受亚洲高压及地形影响,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出现次数多,强度大。图1为闹海地区位置示意。据此完成9~11题。
9.“闹海风”发生时高压脊的位置及其形态可能是
A.位于当地以北,呈南北走向 B.位于当地以北,呈东西走向
C.位于当地以西,呈东西走向 D.位于当地以东,呈南北走向
10.11 月到次年2月“闹海风”强度大的原因是
A.人类活动频繁 B.地表积雪深厚 C.沙尘天气多发 D.覆盖率低
11.当地地形加剧“闹海风”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A.地形平坦开阔 B.山地呈南北走向 C.狭管效应明显 D.地势南高北低
植被覆盖度为地面植被垂直投影占统计区总面积的比例,主要受气温、降水、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且与气温、降水呈正相关。图2 示意 2001——2020 年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2~13题。
12.2015年植被覆盖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异常 B.全球变暖 C.过度放牧 D.生物入侵
13.不同的人类活动会使植被覆盖度产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草原、草甸地区超载放牧,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
②高海拔地区通过生态工程建设,可提高植被覆盖度
③城市面积的扩张,导致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
④环青海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植被覆盖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地理试卷第2页(共4页)
石化工业、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前体物(如氮氧化合物),在强紫外线辐射下会产生臭氧污染。图3为江苏省沿海城市连云港的三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监测的某年5 月臭氧浓度变化。图4 为三个时间段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其中,12日22时后,海面生成一个反气旋。据此完成14~16题。
14.18 时左右各监测点臭氧浓度开始下降是由于
A.前体物排放减少 B.太阳辐射量减少 C.风速明显增强 D.逆温现象显著
15.22时之后,臭氧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A.空气自西向东水平输送臭氧 B.空气沉降输送臭氧
C.空气自东向西水平输送臭氧 D.空气上升输送臭氧
16.三个监测点距海由近及远的顺序为
A.湖沟管理处-德源药业-市环境监测站 B.湖沟管理处-市环境监测站-德源药业
C.市环境监测站-湖沟管理处-德源药业 D.市环境监测站-德源药业-湖沟管理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52分。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东北黑土地开垦以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黑土退化变“瘦”、变“薄”、变“硬”,给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被称为吉林省“南北分界线”的大黑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为600mm年降水量的分界线,是松花江和辽河的分水岭,东坡积雪量大,较西坡黑土退化严重。近年来,人们采取了留茬耕作、垄沟秸秆覆盖、横坡垄作等农业生产技术,有效地遏制了黑土的退化。图5为大黑山剖面示意。
(1)分析黑土变“瘦”、变“薄”、变“硬”的原因。(6分)
(2)说明大黑山东坡比西坡黑土退化严重的原因。(4分)
(3)任选一项农业生产技术措施说明其防治黑土退化的作用原理。(4分)
地理试卷第3页(共4页)
18.(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位于长白山主峰火山锥体顶部的天池,是中、朝两国界湖,也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的源头区。该区年平均气温7.3℃,降水量1376.4mm,水面蒸发量450mm。关于天池地区地下汇水区的流域范围,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通常地下水分水岭多与地表分水岭在水平投影重合,经研究发现天池地区不同。图6为天池地区平面等高线示意、图7 为天池地区沿 AA'方向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7 中Ⅰ、Ⅱ分别示意推测两种地下水位线。
(1)推断图7 指向标指示的方向,列举天池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6分)
(2)从水循环角度,指出天池水量收支的主要途径。(8分)
(3)判断天池地区地下水分水岭的可能位置(a或b),并说明理由。(6分)
19.(1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竹子生长期短、产量高。我国竹资源丰富,计划到2025 年初步建立‘以竹代塑’产业体系。“竹乡”浙江安吉的竹产业已实现了从“用竹竿到用全竹”的跨越,“竹文化+”生态旅游产业蓬勃兴起。
(1)说明我国推行“以竹代塑”产业体系的原因。(8分)
(2)指出竹产业实现“从用竹竿到用全竹”的效益。(4分)
(3)请为“竹文化+”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提出合理建议。(6分)2024年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地理参考答案
【答案】1.D2.B3.A
【解析】第1题,废弃沙坑利用价值低,土地价格低廉,故D正确:废弃沙坑养殖锦鲤,需
额外投喂饲料,而坑内饵料并不丰富,故A错误:进行养殖主要靠人工投喂,没有增加绿色
植物,对减轻水土流失作用有限,故C错误:市场分布在当地众多村屯,废弃沙坑附近人口
并不多,沙坑养殖并未靠近市场,故B错误。
第2题,通过村民事务管理群集中售卖,可以扩大消费市场人群,进而形成较为稳定的销售
渠道,故B正确:与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效应无关,并没有降低销售成本,故A,C,D错误。
第3题,养殖场关闭后,投喂有机饲料现象消失,水质得以提高,故A正确:沙坑依然存在
未被回填,河道威胁并未解除:区域水域面积并无变化,对局地气侯影响不变:沙坑养殖并
未阻断水体间的联系,故关闭后对其并未构成影响,B,C,D错误。
【答案】4.C5.D
【解析】第4题,通过材料信息可知,道路无线充电,可在车辆行驶中同时进行充电,免去
了充电桩充电的相关操作,故C正确。道路无线充电需在路面下安装相关设备,故工程量更
大,投资成本有所提升,故A错误。虽然充电时间可以与正常行驶时间重叠,但充电时间长
短主要取决于充电效率,故并不一定缩短充电时间,故D错误。电动汽车实现了低碳出行,
与充电方式是有线或无线无关,故B错误。
第5愿,由于无线充电道路需在路面下安装相应设备,所以目前更适合铺设在新规划建设的
城区,减少拆迁、拆除原有道路等成本,故选择D。
【答案】6.D7.C8.B
【解析】第6题,历史上的赣州城建筑用地多在西北部高地,城中东部、南部低平,有具
有调蓄功能的天然水塘,故可推知其作用为蓄洪,故选D。
第7愿,从材料信息可知,与外江相通的部分沟渠坡度是平常水道坡度的4倍,即向外江
排水处坡度加大。地下沟渠的主要功能为排水,由于地下沟渠常年存水,极易产生淤积,
会降低其蓄水排水的效果,因此将其与外江相通的部分坡度增大,可加快排水速度,进而
达到清淤的效果,故C正确,A,B,D错误。
第8愿,赣州古城在高地建设民居及发达的地下沟渠,主要是为了排涝,低地的天然水塘
雨季可蓄洪,早季可提供灌溉水源,与海绵城市、雨水花园的功能及理念一致,故B正
确。赣州古城的规划布局因地刺宜,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与围海造田不相符,A错误。完
善的地下管线及硬化河渠,虽利于排水,但无蓄水空间,故C,D错误。
【答案】9.D10.B11.C
【解析】第9愿,依据材料可知闹海风发生时盛行偏东风,故高压脊应位于该地东侧,并
呈南北走向,故选D。
第10题,根据材料中对“闹海风”的描述可知,地表积雪较厚,则大风卷起积雪易形成
“闹海风”。11月至次年2月期间,气温低,降雪相对较多,地表易积雪,故选B。
第11题,闹海地区冬季盛行偏东风与位于吉木乃县城以东,呈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狭管效
应,加大风速,加剧“闹海风”现象,故C正确。
【答案】12.A13.
【解析】第12题,据图2可知,2015年植被覆盖度突然大幅度下降,推测可能为自然原因,
为偶发的气候异常,故A正确:全球气候变暖是持续存在的,且变化极其微弱:过度放牧和
生物入侵会导致植被罗盖度持续降低,短期内不会提高,故B,C,D错误。
第13题,草原、草甸地区,超载放牧会导致植被爱盖度下降,故①正确:城市面积的扩张,
会导致局部区域植被覆盖度下降,故③正确:在环青海湖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会提高植被覆
盖度,④正确:高海拔地区,热量条件差,不能满足植被生长,故进行生态工程建设不会提
高植被覆盖度。故②错误。
【答案】14.B15.C16.A
【解析】第14愿,强紫外线瓶射下会产生臭氧污染,18时臭氧浓度的下降可能为进入黑夜,
太阳辐射变弱,故选B。前体物排放的减少和风速的增加都可以使臭氧浓度下降,但并不一
定会发生在18时这个特定时刻,故排除A、C。根据图4,12日18时温度的垂直变化可知
并未发生逆温,且逆温的出现不利于臭氧污染的扩散,故排除D。
第15题,臭氧污染除与光化学反应有关外,还与大气的输送有关,22时后连云港市东侧洋
面上形成一个反气旋,污染物可自东向西输送,排除A,选C。据图4可知21时之后,该地
形成逆温,对流运动较弱,无明显的垂直运动,故排除B、D。
第16题,据材料可知,22时后海面上生成的反气旋,自东向西将海面上的臭氧污染输送至
陆地,从而使各检测站臭氧污染浓度陆续升高:可推测22时后臭氧浓度最先升高,且升高
幅度最大的湖沟管理处监测点距海最近,最晚升高且上升幅度最小的市环境监测站则距海最
远,故A正确。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黑土变“瘦”、变“薄”、变“硬”的原因。(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