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7静夜思 单元整体+课时教案(表格式,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7静夜思 单元整体+课时教案(表格式,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09:09:50

文档简介

课题 7 静夜思 课型 新授课
课前解析 这首古诗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虽只有二十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学习是个内容时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初步体会诗人因看到月亮而思念家乡的情感,对于诗句的意思,只要大体了解就行,不必要求字字落实。 本课要求会认9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反文旁。本课要求会读、会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如思念、窗前、月光、高低、故人、故乡。掌握“心字底”的书写要点。“前”写的要上紧下松,下面部分的“月”的“撇”变成“竖”。“乡”两个撇折的撇相互平行,折也要相互平行,整个字稳稳站立。 让学生在读准、读通的基础上,注意古诗的停顿,读出诗歌的节奏。教师可通过音乐烘托、图画展现的方式,让诗中描绘的景象留在学生的脑海里,熟读成诵。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语言运用:能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运用联系诗句、动作示意等方法理解字义。 审美创造:想象画面,体会思乡古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思政元素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节奏;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正确朗读古诗,包括停顿和语调的处理,以及如何通过朗读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怎、独”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得”,会写“讲、许、很、行”4个字。 2.学习课文第1小节,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独自、静悄悄”的意思,积累“跳绳、搭积木、听音乐”等结构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一个人玩游戏的快乐和情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古诗(《古朗月行》《赠汪伦》),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鼓励学生背诵。 2. 温故知新: 教师板书“静夜思”,并组织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认读生字“夜”,并交流词语“安静、夜晚、思念”。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连起来解释题目“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呢?”,引出对诗歌的学习。 1. 参与复习:学生参与背诵已学古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 参与温故知新: 学生认读生字“夜”,并交流相关的词语。 学生尝试解释题目“安静的夜晚,大诗人李白在思念什么呢?”,为诗歌的学习做好准备。 让学生在课内交流对诗人李白的认识,调动学生运用已知经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为整体感知诗意做好铺垫。
二、初读感知,认识生字 1. 视频引入: 教师播放《静夜思》的诵读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教师鼓励学生尽管已经会读或背诵这首诗,但通过学习要能认识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 2. 自读诗句与识字: 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并进行认读比赛。 教师指导学生带拼音读生字,介绍偏旁反文旁,并讨论“故乡”一词。 3.生字扩词与记忆: 教师引导学生为生字找朋友,形成词语,并组织游戏巩固。 4. 练读与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去掉拼音的练读,并通过游戏“摘星星”来巩固生字。 5.交流方法与识记字形: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形近字比较等。 教师总结识字方法,并组织猜谜语活动来强化巩固。 谜语一:此木虽宽,供人卧躺。(谜底:床) 谜语二:他是何方人氏,老爱脚踢石子。(谜底:低) 1.学生观看《静夜思》的诵读视频,感受古诗的韵律。 2. 自读与认字:学生自读古诗,圈出生字,并尝试准确认读。 3. 生字扩词:学生为生字找朋友,形成词语,并参与游戏巩固。 4. 练读与游戏:学生参与去掉拼音的生字练读,并参与“摘星星”游戏。 5. 交流方法与猜谜语:学生参与交流识字方法,并尝试猜谜语巩固生字。 让学生在一起交流识字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也为其他学生提供了识字的方法与途径。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巩固生字,让学生在快乐有趣的氛围中完成生字的识记。
三、指导书写,加深记忆 1.展示生字与齐读:教师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并组织学生齐读。 用田字格展示“思、床、前、光、低、故、乡” 2.回忆笔顺规则: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汉字书写笔顺规则,并朗读相关例字。 3.观察笔顺与书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笔顺,并由小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书空练习。 4.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给出书写提示,如“思”字的卧钩是关键笔画,“乡”字的两个撇折转折处基本对齐。 5.范写与描红练习:教师范写生字,学生进行描红和练写,教师巡视并提供书写姿势指导。 6.展示佳作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并与同桌分享书写心得。 1.学生参与齐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2.学生回忆汉字书写笔顺规则,并朗读相关例字。 3.学生观察笔顺,并跟随小老师进行书空练习。 4.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学生根据教师的书写提示进行描红和练写。 6.学生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并与同桌分享书写心得。 复习巩固书写笔顺规则,反复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背诵古诗。 2.体会诗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播放音乐,感受意境 1.音乐引导:教师播放《思乡曲》,引导学生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意境。 2.交流引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并讨论图画中的人物在做什么,他们在想些什么。 3.小结:教师总结说,思乡的感情可以通过音乐表达,也可以通过语言表达。 1.音乐感受:学生聆听《思乡曲》,体会音乐所传达的意境。 2.图画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图画,讨论图画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状态。 以音乐导入古诗的主题,流露出一种古香古色的韵味,引领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并让学生从浓郁的意境中感受到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二、朗读诗句,感悟诗韵 1.指导朗读: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古诗,指导他们读出节奏,包括停顿和重音。 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古诗的意思,鼓励学生互相提问和解答。 教师邀请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解答他们的疑问。 教师讲解“霜”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 2.入境朗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李白在圆月之夜的心情,并示范朗读以展现意境。 教师鼓励学生模仿练习,想象自己在李白的位置上朗读。(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想一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离开了爸爸妈妈,十分想念他们,却无法相见,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教师指名学生诵读,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教师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李白,并配以音乐进行表演。 1.参与朗读: 学生参与朗读古诗,练习节奏和停顿。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 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答同伴的问题。 2.入境朗诵: 学生思考李白的心情,尝试模仿朗读。 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想象自己是李白,并尝试配乐表演。 学生参与游戏,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领会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与家人或朋友讨论《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反思 对于低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古诗是一个难点。但在教学中,我从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入手,虽然学生的精力不会时刻集中,但我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带读、自由讨论识字办法、展示自己、自我评价……看着他们兴奋的小脸,我想他们还是有所收获的。 我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询诗人及创作背景等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有的上网查询,有的去图书馆查询,有的问大人,有的从书上找……这个课前预习既为下一步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介绍背景解诗题时,我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上,我先带学生复习已学古诗,然后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学生在介绍李白和创作背景时,便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明白了题目的意思,又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了准备。 在理解诗意时,我注重让学生多朗读、多交流。这样既不会破坏古诗的美感,又可以促使他们动脑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第2单元整体分析
单元主题 第四单元 家人
语文要素 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词语是本单元的重点,《静夜思》一课要引导学生读出出古诗节奏;《夜色》一课要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懂句子意思,用扩词的方法积累常用词语;《端午粽》一课读好长句子,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彩虹》一课要读好多个分句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积累“×来×去”形式的词语。另外,本课要学生能够根据信息进行简单的推断,并联系生活进行表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家人”这个主题编排了《静夜思》《夜色》《端午粽》《彩虹》四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人文主题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心家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夜色》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告诉孩子们要克服胆小,做个勇敢的人,就能收获美好。《端午粽》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的由来,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彩虹》描绘了一幅幅充满趣味的画面,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目标 1.读好长句子,积累词语和古诗。 2.引导学生了解、热爱传统文化。
核心素养目标 ①文化自信: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端午节习俗,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②语言运用: 学会并运用扩词的方法积累常用词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如轻声词、长句子和问句的朗读,以及句子的停顿。 ③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能力,特别是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④审美创造: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如对诗歌的韵律美和画面美的欣赏。
教学重点 1. 学习并掌握57个生字和5个偏旁,以及28个字的书写。 2. 学会扩词的方法,积累常用词语,尤其是“×来×去”形式的词语。 3. 学会书写带有“点”的字,并了解“点”的位置不同,书写先后也不同的笔顺特点。 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包括轻声词、长句子和问句的朗读,以及句子的停顿。 5. 积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词,以及识记带有“月字旁”的字。 6. 借助基本信息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 1. 正确朗读课文,包括轻声词、长句子和问句的朗读技巧。 2. 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基本信息,以掌握文章的大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