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生物
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全部答案按要求写在答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另一远缘植物乙的细胞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欲将乙细胞质中的抗性基因引入甲中。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操作过程中生物材料、培养基、培养环境都要严格的灭菌
B.过程A中取顶芽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有利于获得脱毒苗
C.过程B中可以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过程C中只有具有完整细胞结构,才可以正常生长
2.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大豆发酵过程中部分蛋白质转变为多肽,形成豆豉的独特风味
C.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D.煮熟大豆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酶作用于蛋白质
3.下列关于发酵工程基本环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酵过程中,随时检测微生物数量,产物浓度,严格控制温度,PH溶解氧就可以了解发酵进程
B.将菌种接入发酵罐之前,需要对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C.在生产实践中,培养基的成分需要经过反复实验才能确定
D.如果发酵产物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后,采用分离,纯化等方法获得产物
4.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很高的一种恶性疾病,制备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单克隆抗体对治疗胃癌具有重要意义。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B.乙所代表的细胞中包括5种融合类型的细胞
C.在筛选过程中,对丙细胞进行最终筛选的指标是细胞能迅速繁殖
D.抗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利用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
5.研究人员对新西兰白兔不同阶段胚胎在三种培养液中的分割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分割胚胎培养液 桑椹胚 囊胚
分割胚胎数 分割成功率(%) 分割胚胎数 分割成功率(%)
PBS 20 75.0 26 80.8
TCM-199 38 80.3 33 84.8
DMEM 44 80.7 42 81.0
合计 102 78.9 101 82.2
A.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胚胎分割
B.结果显示在DMEM培养液中分割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培养液
C.分割的两种胚胎数量足够多以减少实验误差
D.胚胎分割技术可用于优良种畜的快速繁殖
6.下图是研究人员利用生物工程技木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转基因牛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的
B.接受了重组DNA的受精卵,可直接移植到代孕母牛的子宫
C.若在②过程中培养到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酶处理,可培育出多头相同的转基因牛
D.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故受体细胞可用胚胎干细胞代替受精卵
7.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对培养基的要求是( )
①加尿素②不加尿素③加琼脂④不加琼脂⑥加葡萄糖⑥不加葡萄糖⑦加硝酸盐⑧不加硝酸盐
A.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⑧ C.①③⑥⑧ D.①③⑥⑦
8.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
①腐乳制作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其中毛霉和根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②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易计数活菌数目
③一个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子细胞团
④纤维素分解菌鉴定时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指示剂变红则能初步鉴定
⑤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多次反复冲洗,这样才可以洗得彻底
⑥制作泡菜时要选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盖子吻合好的坛子,需要加水密封,目的是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
A.1项 B.2项 C.6项 D.4项
9.如图中甲、乙、丙依次表示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①、②、③、④表示它们制作的相同之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都是单细胞生物
B.②表示两者制作时所用的主要菌种的代谢类型相同
C.③表示两者制作过程都需要有氧环境
D.④表示三者制作过程所用的主要菌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相同
10.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紫草素的工厂化生产
B.由根尖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
C.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所依据的原理相同,都能形成杂种个体
D.胚胎工程技术可以充分发挥优良动物的繁殖潜力
11.下列关于试管婴儿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采集卵母细胞之前,需要给供卵者注射大量的促性腺激素,促进排卵
B.从卵巢中吸取的卵母细胞,必须经体外培养获能处理后才能用于受精
C.供体母牛和受体母牛需要用不同的激素处理
D.设计试管婴儿技术,有利于生育健康的下一代,不会造成社会危害
12.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下列与此实验相关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用过的带菌培养基经过加热后才能倒掉
B.利用平极划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
C.观察细菌培养的实验时,最好是在另一块平板上接种清水作为对照实验
D.培养基中的淀粉提供碳源,蛋白胨提供碳源、氮源和维生素
13.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肝组织块
B.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将其置于含95%O2和CO2浓度维持在5%左右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C.为了保证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环境,需大量添加各种抗生素
D.本实验应设置对照实验,以检测药物对甲、乙的毒性大小
14.研究者应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利用光合细菌与嗜热菌选育出了耐高温的光合细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获得两种原生质体
B.两种细菌细胞核的融合是完成细胞融合的标志
C.用高渗溶液处理可在培养液中有效分离原生质体和细菌
D.选育成功的细菌能在一定的高温环境中进行光合作用
15.束顶病毒是香蕉的严重病害之一,常用感病植株的茎尖作外植体以获得脱毒苗。科研人员进行相关实验的结果如表所示,叙述错误的是( )
茎尖预处理 茎尖数量 成活茎尖数 成活率(%) 脱毒茎尖数 脱毒率(%)
未低温保存 32 30 93.75 8 26.67
超低温保存 60 33 55.00 20 60.61
A.获得脱毒苗利用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理
B.培养基中常添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激素
C.结果显示超低温保存茎尖可以提高脱毒率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病毒颗粒检测茎尖脱毒率
16.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下列与杂交瘤细胞的获取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了细胞增殖、细胞膜流动性和基因重组等原理
B.可利用振动、电刺激等物理方法直接诱导细胞融合
C.可利用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筛选杂交瘤细胞
D.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可直接生产单抗
17.辣椒素作为一种生物碱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工业等领域,其获得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愈伤组织、脱毒苗和高产细胞系的获得都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B.图中①和②分别表示辣椒组织培养中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C.②过程中需用适宜配比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溶液处理
D.用酶解法将愈伤组织分离成单细胞时,常用的酶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18.2018年癌症治疗的新方案“免疫检查点疗法”获诺贝尔奖,如图是利用该机制制备相应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细胞司以产生针对PL1或PD-L1抗体
B.若只考虑两两融合的细胞,细胞C可有5种类型,通过抗体检测可筛选出细胞
C.细胞D能迅速大量繁殖,又能产生单一的抗体
D.过程①可以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征
19.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微生物培养中的一种常用的接种方法。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操作中需要将菌液进展一系列的浓度梯度稀释
B.需将不同稀释浓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固体培养基外表面
C.不同浓度的菌液均可在培养基外表形成单个的菌落
D.操作过程中对培养基和涂布器等均需进展严格灭菌处理
20.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其他技术的最后一道“工序”,下列实践活动不依赖胚胎移植技术的是( )
A.试管动物的培育 B.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C.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培育 D.通过人工授精直接获得的动物
二、不定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20分
21.下图为培育甘蔗脱毒苗的两条途径,研究发现经②过程获得的幼苗脱毒效果更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带叶原基的芽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B.②过程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病毒在图中处理温度下部分或全部失活
C.过程③、④所用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含量和比例不同
D.上图中的脱毒苗,同时具备抗病毒的能力
22.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源于生命体的活性物质,在生活实践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下图为人工培育含SOD植物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②、③过程均需要光照
B.②、③分别表示脱分化、再分化,两个过程不需要无菌操作也可完成
C.②过程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
D.该育种方式利用了细胞工程,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23.下图是制备单克隆抗体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C.②中使用活性较强的病毒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D.③同时具有巨噬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24.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科研人员进行了如图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克隆熊猫培育成功的部分原因是卵细胞质具有调控细胞核发育的作用
B.图中用性激素处理可使供体超数排卵,从而可培育更多的早期胚胎
C.图中进行胚胎移植的胚胎是原肠胚
D.对早期胚胎进行胚胎分割产生同卵多仔,同卵多仔的表现型一定相同
2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动物克隆与受精生物学学科带头人陈大元,曾主持科研攻关项目—“攀登”,进行大熊猫的异种克隆。他们将大熊猫的体细胞核放入兔子的去核卵母细胞之中,并使其成功发育成囊胚,标志着异种核质相容的问题得到解决,异种克隆大熊猫迈过了第一道“坎”;然后至关重要的是选择一种合适的“代孕母体”。如图是该研究的理论流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步骤甲、乙分别是指大熊猫体细胞核移植、胚胎收集
B.诱导超数排卵需注射只能作用于特定细胞的某种激素
C.重组细胞发育成早期胚胎所需营养主要来源于营养液
D.步骤甲和步骤乙中的供体和受体需要同期发情处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三、简答题共40分
26.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液样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稀释度。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涂布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样中菌体数为__________。
(2)接种技术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3)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__,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27.小麦赤霉病是全球性小麦病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利用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可加快抗赤霉病小麦的育种进程。请根据所学内容和材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工程是以植物细胞全能性为理论基础,以____________为技术支持,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从而实现对植物的改良和利用。
(2)为了加快抗病基因型的纯合速度,可采用玉米授粉诱导小麦加倍单倍体法。抗病小麦(6n=42)与玉米(2n=20)杂交后,在杂交后的最初3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来自玉米花粉的染色体会被逐渐排除掉,最终仅剩下来自母本小麦的染色体,形成了小麦单倍体胚。该单倍体胚经培养形成幼苗后,再进行染色体加倍。
①杂交后最初3次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发生了_____________变异。
②小麦单倍体胚中含___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可用____________(物质名称)对_____________进行染色体加倍处理,处理后的抗病小麦含有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8.下图表示通过核移植等技术获得某种克隆哺乳动物(二倍体)的流程。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正常细胞核,染色体数为2n,则其性染色体的组成可为_______________。过程①表示去除细胞核,该过程一般要在_____________细胞培养至适当时期再进行,去核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②代表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2)若获得的克隆动物与供体动物性状不完全相同,从遗传物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与克隆羊“多莉(利)”培养成功一样,其他克隆动物的成功获得也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
29.胚胎工程技术包含的内容很丰富。下图是胚胎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的相关情况,其中供体1是良种荷斯坦高产奶牛,供体2是本地黄牛。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应用1利用了_______________技术,该技术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2)在应用2过程中,为获取更多的卵细胞,通常需对供体1用______________激素处理;早期胚胎移植之前还需对受体牛进行处理,
(3)通过应用3所获取的胚胎干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在应用4获取二分胚的操作过程中需注意______________胚胎移植前需进行性别鉴定,目前SRY-PCR法是性别鉴定最有效、最准确的方法。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从被测的囊胚中取_______________细胞,提取DNA,进行鉴定。
(5)通过各种技术获得的胚胎都必须移植给受体才能获得后代,胚胎移植技术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
晋城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考试答案(生物)
1—5ACDDB 6—10ACABC 11—15CDDDD 16—20BABCD
21.ABC 22.D 23.ACD 24.BCD 25.ACD
26.5.6×108 防止杂菌污染 氮气 该除草剂 E
27.(1)植物组织培养
(2)染色体数目 3 秋水仙素 幼苗42
28(1)XX或XY 卵母细胞 显微操作(去核法) 胚胎移植
(2)遗传物质
(3)性状受基因和环境共同影响(易受环境影响),细胞质线粒体DNA来自受体卵母细胞,个体发育中有可能发生变异
(4)已经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29.(1)核移植 无性生殖
(2)促性腺 同期发情
(3)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的任何一种类型的细胞,并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甚至个体的潜能
(4)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 滋养层
(5)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