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睢不辱使命》同步精品练习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重点词
易安陵: 大王加惠:
徒以有先生: 请广于君:
而君逆寡人者: 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 怫然:
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
休祲降于天: 怀怒未发:
今日是也: 秦王色挠:
长跪而谢之: 寡人谕矣:
二. 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 A受地于先王( ) B仓鹰击于殿上( )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D请广于君( )
2. A寡人欲以五百里( ) B徒以有先生也( )
C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 ) D以君为长者
3. A不辱使命( ) B秦王使人( )
4. A虽然,受地于先王( ) B秦王怫然怒( )
5. A秦王不说( ) B请说之( )
6. A高可二黍许( ) B安陵君其许寡人( )
三. 翻译下列句子。
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故不错意也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仓鹰击于殿上 ______通______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课内精读。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2.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3.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4.当秦王听了唐雎的直言拒绝后,在第三段秦王的语言前,作者加了三个字“怫然怒”来形容此时的秦王,而唐雎的语言前什么也没有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为说明“士之怒”,唐雎举了几个例子?
六. 阅读分析(一)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___________ 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 虽千里不敢易___________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岂直五百里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 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分析(二)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 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 挺剑而起( ?) ?② 何至于此(?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①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与臣而将四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睢不辱使命》同步精品练习参考答案
一. 解释文中加点的重点词
易安陵: 交换 大王加惠:给予恩惠
徒以有先生: 只 请广于君:扩充
而君逆寡人者:违背 轻寡人与:轻视
岂直五百里:只,仅仅 怫然:盛怒的样子
亦免冠徒跣: 脚 以头抢地尔:撞
休祲降于天: 吉凶的征兆 怀怒未发:心里
今日是也:代词,是这样 秦王色挠:屈服
长跪而谢之: 道歉 寡人谕矣:明白
二. 解释下边各组介词的意义。
1. A受地于先王( 从 ) B仓鹰击于殿上( 在 )
C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到 ) D请广于君( 给 )
2. A寡人欲以五百里( 用 ) B徒以有先生也( 因为 )
C以五十时之地而存者( 凭,靠 ) D以君为长者( 把 )
3. A不辱使命( 出使 ) B秦王使人( 派 )
4. A虽然,受地于先王( 这样 ) B秦王怫然怒( ……的样子 )
5. A秦王不说(通“悦” 高兴) B请说之( 解释 )
6. A高可二黍许( 上下 ) B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应 )
三. 翻译下列句子。
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即使这样,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希望终身守护着它,不敢交换。
②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可是安陵君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
③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即使是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只是五百里吗?
④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了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⑤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心理的愤怒还没有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征兆,现在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⑥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说
⑦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可是安陵君凭着五十里的国土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四. 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置意
2. 仓鹰击于殿上 “仓”通“苍”,青色
五. 课内精读。
1.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是出于好心吗?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
秦王不是出于什么好心,而是 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直接吞并安陵小国。
2.你觉得秦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骄横狡诈 色厉内荏
3.从“唐雎不辱使命”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唐雎的说话技巧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又有何启示?
唐雎的说话技巧:A 言之有“节”: “否,非若是也”“而守之”
B言之有“据” : “士之怒”“而将四矣”
C言之有“力” : “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懂得一个道理:说话技巧在人际交往,尤其是在重要的外交关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培养自己的说话技巧。
4.当秦王听了唐雎的直言拒绝后,在第三段秦王的语言前,作者加了三个字“怫然怒”来形容此时的秦王,而唐雎的语言前什么也没有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秦王已理屈词穷、恼羞成怒,不得不赤裸裸地进行威胁和恫吓;而唐雎说话时未加任何修饰,足见其镇定,自如。5.为说明“士之怒”,唐雎举了几个例子?
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 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 要离刺庆忌,仓鹰击于殿上。
六. 阅读分析(一)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1.解释加点的词。
故不错意也——所以 轻寡人与——疑问语气助词,吗 虽千里不敢易——即使
2.选择译文正确的一项。
①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 )
A.以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放在心里。 B.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C.认为安陵君是年长者,所以不注意他。 D.拿安陵君当作忠厚的人,这是不打他主意的缘故。
②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B ) A.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我的国土。 B.现在我拿十倍大的土地给安陵君扩大领土。 C.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请求安陵君扩大影响。 D.现在我认为十倍大的土地,可以请求扩大安陵君的领土。
3.下列句子里加点的词各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词,表示什么语气。 ①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呢”,疑问语气助词。
②岂直五百里哉? “呢”,反问语气助词
③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呢”,疑问语气助词
4.段中表现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或“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5.段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安陵君不听寡人言,何也?轻寡人与?
6.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7.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表现出维护国土的立场。
七. 阅读分析(二)
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 挺剑而起( 拔出 ?) ?② 何至于此(代词,这样)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若士必怒,浮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如果勇士发怒,倒下二人尸首,流血五步,天下举丧,今天就是这样。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①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不然的话我将发怒,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② 与臣而将四矣。?我将效法他们三人,与你同归于尽。
4.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
首先,唐雎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答出要点及过程,意近即可)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 不畏强暴. 敢于献身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示例:(1)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
(2)晏子?出使楚国,令楚王自取其辱。
(3)诸葛亮?舌战群儒,联吴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