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03 08: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面积和面积单位》说课
从教材解读到学生实践的全过程
目录
01 说教材
02 前测结果分析
03 教学目标
04 教学重点、难点
05 教学准备
06 教法和学法
07 教学程序设计
08 板书设计
09 教学反思
01
说教材
1.1 教材简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解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起始课,主要介绍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本概念及常用单位。
教材对面积概念的呈现方式
教材通过先认识物体的表面大小,再归纳面积的概念,最后引入常用的面积单位,帮助学生逐步建立面积概念。
教材对面积单位的引入方法
教材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封闭图形,引导学生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并自然地引入了常用的面积单位。
1
2
3
1.2 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位于长度和面积学习之间。
教材单元安排
本课的前置知识为学生已经掌握的长度和长度单位,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
前置知识链接
掌握本课后,学生将进入面积和体积的学习,为小学几何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后续学习展望
02
前测结果分析
2.1 学生对面积的理解
面积概念的初步认识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封闭图形与面积的关系
学生通过封闭图形的观察和比较,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单位的选择和应用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选用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
2.2 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知误区
部分学生将面积与物体的大小混淆,认为面积越大的物体其长度和宽度也越大。
面积单位的选择和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如用平方厘米测量邮票面积,用平方米测量教室面积等。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表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和表象。
03
教学目标
3.1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面积的含义初探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如摸一摸桌面、黑板等物体的表面,体会面积的概念。
从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概念。
建立面积表象的重要性
3.2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常用的面积单位介绍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通过实物操作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体验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比较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表面,让学生感受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从而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
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利用教具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起正确的面积单位表象。
1
2
3
3.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
观察生活中的面积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黑板、课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物体表面的面积。
操作实践理解面积单位
提供学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拼摆、比较等方式,深入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和用途。
概括总结面积概念
通过比较和归纳,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和总结面积的概念,加深对面积的理解。
04
教学重点、难点
4.1 重点:理解面积,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面积的含义及形成过程
面积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常用的面积单位及其实际应用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生活实例,建立正确的表象。
建立面积概念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面积的概念,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1
2
3
4.2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比较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表面,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引入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学生可以理解为什么选择边长为“1”的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以及它与其他常用面积单位的关系。
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通过寻找身边接近不同面积单位的实际物体,学生可以将抽象的面积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面积单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05
教学准备
5.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准备
为了形象直观地展示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教师需要准备一份包含丰富图片和动画的多媒体课件。
实物教具准备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概念,教师准备了米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供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
学具准备
为了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教师为学生准备了两人一份的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以及各种大小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
5.2 学具准备
教具介绍
本节课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如米尺、面积单位卡片等,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具准备清单
每位学生需准备一份两人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以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若干,还有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
学具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指导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比较、拼摆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06
教法和学法
6.1 活动教学法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体验式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形成正确的表象。
直观演示与动手操作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学,通过自学快速了解面积单位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
自学辅导法的应用
6.2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
实物操作感知面积
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实物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和理解面积的含义。
学具引导探究面积单位
利用学具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面积单位的规律和特点。
生活实例应用面积概念
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测量书桌、操场的面积等,让学生将面积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1
2
3
6.3 自学辅导法
自学辅导法的定义
自学辅导法是一种以学生自我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自学辅导法的应用
在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辅导法,自主探索面积单位的含义,形成正确的表象。
自学辅导法的优势
自学辅导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07
教学程序设计
7.1 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比较长度和面积
通过比较米尺和学生尺,引出长短和大小的概念,为后续学习面积做铺垫。
体验物体表面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操作,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表面的不同,理解面积的含义。
封闭图形的面积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重叠、割补等方法,归纳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7.2 充分感知,引导建构
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感受和理解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通过实物感知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重叠、割补等数学方法,归纳出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的面积认识
通过比较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激发学生对统一面积单位的需求,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体验面积单位的使用。
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验
7.3 结合实践,综合运用
面积单位的应用实例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测量邮票、课桌和黑板的面积,让学生理解面积单位的具体应用。
估算与测量
通过教室面积的估算和测量活动,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面积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环保意识的培养
通过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1
2
3
7.4 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面积和面积单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面积单位的应用实例
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面积,学生了解到面积单位的实际应用,如测量邮票、课桌等。
爱国与环保教育
通过小资料中各国首都人均绿地面积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环保意识。
08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概念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面积的直观体验活动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建立正确的表象。
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
学生通过自学和实际操作,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1
2
3
09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感受面积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让学生在实践中建立对面积的直观感知。
操作实践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通过小组合作、学具使用等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积单位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刻理解其含义。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面积单位的实际用途,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1
2
3
谢 谢 大 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