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五大平衡常数
五大平衡常数
①:化学平衡常数
②: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
③:水的离子浓度积
④:盐类水解平衡常数
⑤: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
五大平衡常数的两个意义:
反映平衡状态
反映程度
五大平衡常数的考点
化学平衡常数 的常见 考点 ①判断放热还是吸热 反应程度
②判断反应的方向 平衡状态
③平衡常数与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 概念
④平衡常数相互之间转化 概念
⑤单一化学平衡“三段式”计算 平衡状态
⑥多平衡体系,平衡常数的计算 平衡状态
五大平衡常数的考点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 常见 考点 ①判断弱酸、弱碱的性质强弱 电离程度
②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浓度积,水解平衡常数三者之间的转化 概念
③根据溶液中粒子浓度计算 电离平衡常数 平衡状态
④根据图象中节点或曲线的交点计算电离平衡常数 平衡状态
水的离子浓度积的常见考点 计算溶液中C(H+)或C(OH-)大小 或水电离出的C(H+)或C(OH-)大小 平衡状态
五大平衡常数的考点
盐类水解平衡常数 的常见考点 ①比较酸根或者金属阳离子水解程度大小 水解程度
②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程度
③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 平衡状态
沉淀的溶度积常数 的常见考点 ①判断是否沉淀 平衡状态
②判断沉淀先后顺序 溶解程度
③计算溶液的PH 平衡状态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题型1:选择题 水溶液离子平衡图像题
题型2:大题 化工流程题
题型3: 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题
五大平衡常数在高考中出现的题型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选择题 水溶液离子平衡图像题
7.(2021·湖北·统考高考真题)常温下,已知H3PO3溶液中含磷物种的浓度之和为0.1mol·L-1,溶液中各含磷物种的pc—pOH关系如图所示。图中pc表示各含磷物种的浓度负对数(pc=-lgc),pOH表示OH-的浓度负对数[pOH=-lgc(OH-)];x、y、z三点的坐标:x(7.3,1.3),y(10.0,3.6),z(12.6,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pc(H3PO3)随pOH的变化
B.H3PO3的结构简式为
C.pH=4的溶液中:c(H2PO )<0.1mol·L-1-2c(HPO )
D.H3PO3+HPO2-3 2H2PO 的平衡常数K>1.0×105
考点: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平衡常数相互之间的转换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选择题 水溶液离子平衡图像题
15.(2022·湖北·统考高考真题)下图是亚砷酸 和酒石酸 混合体系中部分物种的 图(浓度:总 为 ,总T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考点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考点:利用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性强弱
考点:利用电离平衡常数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比例关系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选择题 水溶液离子平衡图像题
考点:利用电离平衡常数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比例关系
考点:利用电离平衡常数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比例关系
考点:平衡常数的计算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选择题 水溶液离子平衡图像题
平衡常数在近三年高考水溶液离子平衡图像题中的出现的考点 电离平衡常数,平衡常数的计算
利用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性强弱
利用电离平衡常数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比例关系
平衡常数在近三年高考水溶液离子平衡图像题中命题的地位 是考察重点 不是考察难点
平衡常数在该题型的命题趋势 有可能出现沉淀溶解平衡图像题 计算溶度积常数 计算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的计算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大题 化工流程题
考点:利用溶度积计算溶液的pH
考点:平衡常数的计算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大题 化工流程题
考点:利用溶度积计算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大题 化工流程题
溶度积常数在近三年高考化工流程题中出现的考点 利用溶度积常数计算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利用溶度积常数计算其它平衡常数
溶度积常数在近三年高考化工流程题中的命题地位 不是考察重点
不是考察难点
溶度积常数在化工流程题中的命题趋势 依然存在溶度积常数的计算的考察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题
考点:计算Kp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题
(2023·湖北·统考高考真题)
考点:计算Kp
考点:与平衡常数有关的陌生方程式的分析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题
考点:与平衡常数有关的陌生方程式的计算
五大平衡常数的高考考情
大题 化学反应原理题
平衡常数在近三年高考化学反应原理题中出现的考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计算Kp)
含有平衡常数的陌生方程式的分析及其计算
平衡常数在近三年高考化学反应原理题中命题的地位 是考察重点
不是考察难点
平衡常数在化学反应原理题中的命题趋势 计算由Kc、Kp、到Kx、Kθ
单平衡体系的计算到多平衡体系的计算
含有平衡常数的陌生方程式的分析及其计算
五大平衡常数的学情
物化地组合
物化生组合
五大平衡常数的二轮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
注意考察形式新颖考察角度灵活的试题
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重构,多角度融合贯通解决问题
研究高考试题 考察角度和解答方法
总结方法,形成解题模型
“模型建构”复习形成知识结构化
培养学生“审题”和“折题”的习惯
不同板块知识有机融合,形成题型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