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2张PPT)
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1046)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在这次改革中,遭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1045)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12 醉翁亭记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以及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
欣赏本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体会本文写景的方法及写景优美的特点。
壹
贰
叁
肆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熟读成诵,积累语感,加深对重点语句、文章主题、作者情感抒发的理解。
(重点)
(难点)
(重点)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作者简介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节选自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自号的来历
译文:六一居士当初被贬谪到滁州时,自己以醉翁为号。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有位客人问道:“六一,指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书一万卷,收集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
环滁( ) 林壑( ) 琅琊( )
辄( ) 林霏( ) 晦明( )
伛偻( ) 酒冽( ) 弈者( )
觥筹( ) 阴翳( )
chú
hè
fēi
yì
liè
huì
lánɡ yá
yì
yǔ lǚ
ɡōnɡ chóu
zhé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一、诵读课文,读顺文本
2.学生听读,读准语气。
(1)文章语句,骈散结合,既整齐华美,又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易于熟读成诵,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2)“也”和“而”字贯穿全篇,却没有重复累赘之感,反而使人觉得委婉有致,摇曳多姿,韵律独特,抒情绵长,有回环咏叹之美。
(3)本文文字简练,不用难字,不用典故,不堆砌辞藻,语言生活化、口语化,显得平易流畅。
3.指导朗读,关注“也”“而”。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①环滁皆山也。②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物)。如:①山之僧智仙也。②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①在乎山水之间也。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句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4.自由诵读,读准读好。
(1)细细地读,读出句式骈散结合的特点。
(2)美美地读,读出“也”“而”的深婉咏叹。
(3)慢慢地读,读出语言平实简明的风格。
5.学生朗读,其余点评。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表判断,语气肯定。去掉“也”,肯定的语气就减弱了)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陈述,语气较为和缓)
(3)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表判断,语气肯定,去掉“也”,语气显得平淡)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表陈述,语气较为和缓,有感叹的意味)
(5)朝而往,暮而归。(“而”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轻读)
(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而”字调节音节,轻读,使语气更为舒缓)
(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前面一个“而”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轻读;后面一个“而”有转折意味,可重读。“而”“也”增添了浓浓的抒情味)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醉翁亭记
环滁 皆山也。其 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 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 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 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 路转,有亭 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谁?山之僧 智仙也。名之者 谁?太守 自谓也。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 辄醉,而 年又最高,故 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 不在酒,在乎 山水之间也。山水 之乐,得知心 而寓之酒也。
chú
lánɡ
yá
整体感知
若夫 日出 而林霏开,云归 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 之朝暮也。野芳 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 高洁,水落 而石出者,山间 之四时也。朝 而往,暮 而归,四时之景 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mínɡ
至于 负者 歌于途,行者 休于树,前者 呼,后者 应,伛偻 提携,往来 而不绝者,滁人 游也。临溪 而渔,溪深 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 而酒洌,山肴 野蔌,杂然 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 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 胜,觥筹 交错,起坐 而喧哗者,众宾 欢也。苍颜 白发,颓然乎 其间者,太守 醉也。
yǔ
lǚ
liè
sù
yì
ɡōnɡ
已而 夕阳在山,人影 散乱,太守归 而宾客从也。树林 阴翳,鸣声 上下,游人去 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 人之乐;人知 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 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 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 谓谁?庐陵 欧阳修也。
yì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东部。
琅琊山。
茂盛的样子。
代词,它,指滁州城。
山谷。
尤其。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译 文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译 文
曲折、回环。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居高面下。
沿着山路走。
流水声。
命名。
建造。
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知心而寓之酒也。
意趣,情趣。
领会。
状语后置句,即“于此饮”。
就。
连词,表递进。
所以,因此。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寄托。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译 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弥漫的云气。
聚拢。
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明或暗,变化不一。
山洞,这里指山谷。
暝,昏暗。
要说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这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译 文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花。
茂盛。
开放。
浓密的绿荫。
连词,表因果。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译 文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背着东西的人。
在树下休息。
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用于一段话的开头,相当于“说到……”,可不译。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断。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
译 文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清。
野味野菜。蔌,菜蔬。
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
译 文
陈列,摆开。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尽兴地喝酒。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下棋。
酒杯。
苍老的容颜。
倒下的样子。
弦乐器。
管乐器。
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译 文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
不久。
离开。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译 文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记述。
为,是。
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
用。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译 文
醉翁之意不在酒( )
野芳发而幽香( )
佳木秀而繁阴( )
山间之四时也( )
古义:意趣,情趣
今义:意思,含义
古
今
异
义
古义:花 今义:芳香
古义:茂盛 今义:美丽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伛偻提携( )
非丝非竹( )
苍颜白发(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古义:容颜 今义:颜色
古义:管乐器 今义:竹子
古义:牵扶,文中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今义:扶植,合作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一词多义
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动词,居高面下
动词,到
动词,面对
谓
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权谓吕蒙曰
予谓菊
动词,命名
动词,为、是
动词,认为
《岳阳楼记》
《爱莲说》
动词,告诉、对……说
《孙权劝学》
归
朝而往,暮而归
云归而岩穴暝
男有分,女有归
吾谁与归
动词,返回
动词,聚拢
秀
佳木秀而繁阴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形容词,茂盛
形容词,秀丽
动词,女子出嫁
《大道之行也》
动词,归到一处
《岳阳楼记》
发
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征于色,发于声
动词,开放
动词,兴起,指被任用
动词,显露、流露
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势竞上
动词,用背载物
介词,凭借
胜
射者中,弈者胜
予观夫巴陵胜状
动词,胜利
形容词,美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与朱元思书》
《岳阳楼记》
乐
山水之乐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名词,乐趣
形容词,快乐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之
名之者谁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代词,它
助词,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作
作亭者谁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其中往来种作
盗窃乱贼而不作
动词,建造
动词,创作、写作
动词,劳动
《大道之行也》
动词,兴起
《岳阳楼记》
《桃花源记》
名
名之者谁
有仙则名
动词,取名、命名
动词,出名、有名
《陋室铭》
颓
颓然乎其间者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动词,跌倒
动词,坠落
意
醉翁之意不在酒
目似瞑,意暇甚
名词,意趣、情趣
名词,神情、态度
《答谢中书书》
《狼》
山行六七里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之者谁
故自号曰醉翁也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文言句式
省略句:
环滁皆山也
“……也”,表判断
“……者,……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判断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介词“于”,即“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即“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
醒能述以文者
◆成语积累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现代汉语中, 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在现代汉语中,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比喻真相大白。)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在现代汉语中,也用来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
课文原文为“水落而石出者”。
朝思暮想 朝而往,暮而归 (早晨;傍晚)
负荆请罪 至于负者歌于途 (背)
歌舞升平 至于负者歌于途 (唱,唱歌)
浮云翳日 树林阴翳 (遮盖)
丝竹金石 非丝非竹 (弦乐器;管乐器)
浅尝辄止 饮少辄醉 (就)
云开雾散 日出而林霏开 (消散)
身临其境 临溪而渔 (到,来到)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第三部分(3)
醉翁亭的地理位置及名字的由来。
山间朝暮四季景色。
太守与民同醉同乐的情景。
课
文
精
讲
第四部分(4)
总结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一)移步换景识山亭
1.把握写景顺序。
二、辨读课文,醉游醉翁亭
“环滁皆山”为总起,这里仿佛是一个航拍的全景镜头,再逐层拉近,视线按照“西南诸峰→琅琊山→山行之路→酿泉之水→醉翁亭”的顺序推进,从远到近,移步换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助读资料。
关于“环滁皆山也”,《朱子语类》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人买到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手稿,开头写道“环滁四面有山……”,有数十字之多,多次修改之后,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真是修改到了极致。
第1段中两处自问自答有什么作用?
这里由写景过渡到写人。这两处自问自答,道出了醉翁亭的来历。前一问答,明白无疑;后一问答,隐约其辞,为
下文的解释留有余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此处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全文的核心句,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同时也暗示了“醉翁”二字的深意:饮酒佐以美景而“醉”,被贬的抑郁心情则用酒“醉”来排遣。因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就是将游玩观赏之乐融入在宴饮之中,为下文做铺垫。
(二) 四季变幻赏美景
自由诵读,分析第2段的写作顺序。
第1段从空间角度写景,本段从时间角度写景。
朝暮之景:朝“明”暮“暗”,一早一晚,各自其妙又互为照应,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
四时之景: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石,寥寥数语,精练贴切,把景物的情态展现出来。
游览感受: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句子赏析:
这句话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因为“日出”,所以“林霏开”;因为“云归”,所以“岩穴暝”,蕴含着事理的逻辑关系。这样静态的景物又具有了动感,更加丰富了表现力。
学 习 任 务 单 二
第2段所绘画面及写景顺序
写景顺序:
日出
林霏
云归
岩穴
芳
木
风、霜
水、石
由低到高
早
晚
由高到低
由低到高
由高到低
春
夏
秋
冬
饱览
时空景
⑥_____顺序
空间顺序
时间
(二) 四季变幻赏美景
自由诵读,分析第2段的写作顺序。
第1段从空间角度写景,本段从时间角度写景。
朝暮之景:朝“明”暮“暗”,一早一晚,各自其妙又互为照应,把山间早晨和晚上的特点描绘出来。
四时之景:春之花、夏之木、秋之风霜、冬之石,寥寥数语,精练贴切,把景物的情态展现出来。
游览感受: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 第3段刻画了哪些场面?写法有什么特点。
场面:
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自由自在
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就地取材,应有尽有
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轻松闲适,无拘无束
太守醉→简笔勾勒,苍颜白发,醉态酣畅
(三)行旅和乐滁人游
写法特点:
有声→歌声、呼声、应答声
有态→登山态、小憩态、行走态、负重态、搀扶态
有活动→垂钓的、酿酒的、挖菜的、弹奏的、投壶的、下棋的
有年龄层次→年轻人、老人、孩子
场景描写,细节纷呈。
2.辨读,作者只是在写自己的宴游之乐吗
这里不仅风景美,风俗更美。滁人乐游,伛偻提携,往来不绝,可见百姓富足;游人跟随太守游玩取乐,可见官民关系和谐。
1. 最后一段,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乐
(四)归途解乐明真意
众宾客:从太守游而乐。
太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2. 众宾客、太守为何而“乐”
3.“至于负者歌于途, ……,往来而不绝者……”从滁人游之乐中,可以体会出什么内涵 有没有太守之乐在里边
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在这里,人人都可以纵情山水。“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负者和行者,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如此乐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又与太守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也为能与民同乐而乐,这是他的政治理想。
1.全文共用了10个“乐”字,通读全文,分析文章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
三、思读课文,解读“醉”“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宾客之乐
太守之乐
乐
山水之乐
游玩之乐
宴饮之乐
山林之乐
根据主体不同
根据客体不同
2.你认为作者最大的“乐”是什么“乐” 请同学们阅读欧阳修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节选,用其中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太守的政治思想。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四字词语:
与民同乐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层层展开记叙:山水之乐——四时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但本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
3.读出“醉”“乐”的内涵,探讨作者志趣。
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醉”是表象,“乐”是根本。课文结尾处,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地道出全文的主旨。
欧阳修初到夷陵,想要找《史记》或者《汉书》来看,可是搜遍了夷陵县衙和私人书橱,竟然一无所获。《史记》和《汉书》是当时最常见的历史书,夷陵之偏僻落后,由此可见。联想到开封的繁华舒适,欧阳修倍感凄凉。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则让欧阳修彻底忘掉了个人的不幸。
4.思读,读出你心目中的欧阳修。
找不到书,欧阳修就只好拿了“陈年公案”反复阅读,但见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无中生有的,颠倒黑白的,徇私枉法的,灭亲害义的,无所不有。欧阳修惊呆了,夷陵这样一个荒凉偏远的小县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地方了。欧阳修放下卷宗,对天发誓:从此以后,对待任何事情都绝不敢马虎!
欧阳修晚年回顾夷陵经历时,曾说,到今天三十多年了,我遍历中央和地方,都是拿“不敢马虎”这句话来自励的。今天别人看我,都以为我是因为文章写得好才有这样的地位;我自己看我自己,想必是当时在夷陵那一句誓言的回报啊!
四、联读作品,解读胸怀
1.了解贬谪文学,把握精神世界。
(1)刘禹锡写《陋室铭》时也是遭到了贬谪,但是他一直很乐观,积极向上,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名句。
(2)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写下了《记承天寺夜游》,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慨叹。
(3)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永州时写下了《小石潭记》,表达了孤独苦闷之情。
2.对比阅读,体会胸怀境界。
篇目 胸襟 情怀
《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亭记》 豁达乐观 与民同乐
《小石潭记》 寄情山水,先乐后忧 短暂的自然之乐,最终孤寂悲凉
3.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范仲淹被贬,还忧国忧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从这些仁人志士身上我们能够汲取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呢
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我们都不应该沉溺于个人得失,应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尤其是当代青年,在竞争的大潮中更易受到挫折,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与气度。
醉翁亭记
山水乐
亭之环境:环滁——琅琊——泉——亭
亭之命名:作亭者——名之者谁——命名
四时乐
山间一日:日出一开;云归一暝
山间四时
野芳发(春)
游宴乐
滁人游(歌、休、呼、应、往来)
太守宴(溪鱼、泉酒、山肴野蔌)
结构梳理
太守乐
佳木秀(夏)
风霜高洁(秋)
水落石出(冬)
众宾欢(射、弈、觥筹、起坐)
太守醉(苍颜白发、颓然)
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与民同乐
远
近
早
晚
外
内
这篇游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和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画面,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寄情山水的心境,以及简政爱民、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主旨归纳
1.层层递进,巧妙呼应。
文章从开头的全景、远景描写,逐步收缩视野,再用特定镜头定格醉翁亭,仿佛在引导读者寻幽揽胜,充满发现的乐趣;中间的写景则是早晚接续,四时递次;写游乐,先滁人而后太守,更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以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这样层层递进,累累叠加,将议论和抒情推向极致。
写作特色
2.骈散结合,韵律优美。
本文多用骈偶句,极富韵律美。文章多用骈偶句描摹,用散句陈述,错落有致,如第2段,以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整散结合。巧用虚词,增加文章韵律美。文中用了21个“也”字,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之调,营造了一种笼罩全文的叙述抒情风格;大量使用“而”字用来舒缓语气、轻微转折等,增添了文章的韵律美。
欧阳修当过好几个州的长官,从来没有像样的政绩,也不求声誉,治理风格宽松简单,不扰民。曾经有人向他请教“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的秘诀,欧阳修回答说,我所说的“宽”,是不苛刻急切地去满足上司的要求;我所说的“简”,是不要什么烦琐细碎之事都管。那么,欧阳修宽简治民的效果如何呢 在任时老百姓觉得方便,离任后老百姓怀念。本文中,他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就是这种理念的最好诠释。
五、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