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后分层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课后分层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3 10:10:02

文档简介

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1-22高一下·安徽池州·期末)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建立的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的徽标,这些组织的建立( )
A.解除了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问题 B.加速了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
C.解决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 D.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核心信息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最主要的世界经济组织,前三者是关贸总协定下的经济组织结构,最后一个是世贸组织的标志,前三者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全球化,后者促进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全球发展,D项正确;A项是世界银行的功能,排除A项;B项本身不正确,二战后,特别是WTO建立后,对所有国家违反规定的行为都有一定制裁能力,美、日、欧盟、中国四大经济体影响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步伐,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至今西方国家间的贸易纠纷依然不断,排除C项。故选D项。
2.(22-23高一下·广东韶关·期末)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且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是( )
A.加强宏观调控 B.发展第三产业 C.强化国际协调 D.建设福利国家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使资本主义进入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A项正确;发展第三产业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结果,不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强化国际协调属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原因,而材料强调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排除C项;建设福利国家有利于黄河社会矛盾,并不会促进经济迅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3.(22-23高一下·天津·期末)20世纪 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 )
A.巩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 D.减轻国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 80年代西方国家。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排除A项;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制度不能克服这一基本矛盾,排除C项;社会保障制度需要的资金需要政府公共开支来承担,会加重国家的负担,而不是减轻国家负担,排除D项。故选B项。
4.(21-22高一下·江苏泰州·期末)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出“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同时由政府投资,在罗纳河流域兴建大型电力工程。这些措施( )
A.恶化了经济局势 B.放弃了经济自由
C.促进了经济增长 D.激化了社会矛盾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法国政府制定“莫内计划”,指导和促进主要工业部门恢复、发展生产,投资兴建大型电力工程等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增长,C项正确;二战后初期法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利于经济的恢复,而非恶化了经济局势,排除A项;法国调整生产关系,并未放弃经济自由,排除B项;法国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缓和而非激化了社会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5.(22-23高一下·湖南怀化·期中)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A.社会思潮变化 B.国家宏观调控 C.福利国家建立 D.黑人民权运动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55-1992年(美国)。题干中的三幅图片涉及的主题是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社会地位问题,由此可以推断该学习的内容是美国的社会运动,主题是社会思潮变化,A项正确;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福利国家建立主要是政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题干不仅有黑人民权运动,还有妇权运动,D项概括不完整,排除D项。故选A项。
6.(22-23高一下·山东德州·期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各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B.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C.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扩大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据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可知由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多,导致出现“滞胀”现象,所以应当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项正确;各国应当减少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而不是加大,排除A项;“制订经济发展计划”,本就是国家过多干预经济的体现,排除B项;此时,各国应当减少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排除D项。故选C项。
7.(22-23高一下·广西·阶段练习)20世纪以前,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为“生产技术-科学”,往往是生产的实际需要刺激了技术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形成。20世纪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科学走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这一变化折射出( )
A.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 B.科技主导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C.科技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D.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
【答案】A
【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折射”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的世界。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科学走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可见科学技术为生产力的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科技在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A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科技主导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此说法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强调科技的重要性,无法得出科技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可见科学与技术的界限并不模糊,两者相互支撑,排除D项。故选A项。
8.(22-23高一下·新疆乌鲁木齐·期中)下表是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此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A.国家的宏观调控 B.产业结构的调整
C.科技提高生产力 D.福利国家的建成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从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高收入国家)工业产业的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其第三产业的比重是不断上升的,因此反映出的变化是产业结构的调整,B项正确;从材料的数据看不出宏观调控,排除A项;科技提高生产力这是一直都在发生,并不是新变化,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福利,排除D项。故选B项。
9.(22-23高一下·北京·阶段练习)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1960-1975年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B.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60-1975年(西欧和北欧)。根据材料可知,西欧和北欧国家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由此可知,国家在社会福利领域开支巨大,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项正确;保证“稳步增长”,说法欠妥,材料也无法体现稳步增长,排除A项;福利支出未必会限制科学技术的发展,排除B项;“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0.(22-23高一下·浙江·期中)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这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社会矛盾的缓和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民权运动的兴起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得出主要结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从事服务业的人口和“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结构的变化,A项正确;据所学,社会矛盾的缓和只是客观条件,并非中间阶层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据所学,“福利国家”的建立虽然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但其并非服务业发展和中间阶层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据所学,民权运动的兴起与中间阶层人数增多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1.(22-23高一下·河南南阳·阶段练习)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两位领导人所要表达的相似思想是( )
A.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完全失效 B.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C.重新恢复实施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保障体系不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中后期的英美。据材料“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可知二人都认为福利国家的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在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和激发社会经济活力之间无法做到平衡,二人都在探索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与促进社会公平之间的内在统一性,B项正确;社会福利政策是缓和社会矛盾、刺激社会消费的重要方式,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和方式中,尼克松认为存在一定的弊端,他并未完全否定福利国家制度的合理性,因此并未完全失效,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采用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化解社会经济危机,排除C项;“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说明英国首相认为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排除D项。故选B项。
12.(22-23高一下·河北邢台·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劳动力大量减少,这无形之中减少了产业后备军的数量,使其在不改变资本有机构成的情形下,本国劳动力相对于资本的稀缺度大幅提升。各国工会开始强势地要求资方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环境等。随着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的扩展,英美等国失去了大量海外的倾销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外需不足情况。而与此同时,如何培育本国的市场成为英美等国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普遍贫困的社会难以产生足够的购买力来维系资本主义积累的需求。此外,福利国家制还可以为资本家们提供以往制度所不能提供的一系列福利:拥有一群思想上没有敌意的劳动力,而且不必为他们提供工资以外的健康保险和养老金,一套高效的交通体系、教育设施,以及低价供应的重要物资,诸如煤、电等。因此,旨在使大多数人脱贫的福利国家制度在此时也成为资本逻辑唯一可行的选择。为了更有效地与苏联进行竞争,西方国家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整合社会资源。以凯恩斯主义为政策手段的福利国家政策无疑能使得国家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投入与苏联的竞争之中。
——摘编自余立涵《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确立的战略背景与外部因素——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福利制度。每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几乎都是针对不同的收入阶层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将社会福利总支出予以扩大,不仅能够将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还可以解决社会矛盾。按照经济规律,可以认识到低收入阶层具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能够将大部分收入变为现实消费。社会福利制度的主体是所有公民,为其生活条件提供保证,以此为公民提供自由设计与选择的权利。与此同时,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财政赤字现象出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减弱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照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
【答案】(1)原因: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缓和社会矛盾;培育本国市场,扩大内需、发展经济;加强与苏联的竞争;本国劳动力缺乏;工人和工会的长期斗争。(答出四点即可)
(2)影响: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为公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有利于促进消费,增强经济活力。(答出两点即可)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削弱了企业及国家竞争力;助长了部分国民的惰性,引发道德风险。(答出一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西方)。
原因: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劳动力大量减少,这无形之中减少了产业后备军的数量,使其在不改变资本有机构成的情形下,本国劳动力相对于资本的稀缺度大幅提升。”可知,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各国工会开始强势地要求资方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环境等。”可知,缓和社会矛盾;根据材料“随着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的扩展,英美等国失去了大量海外的倾销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外需不足情况。而与此同时,如何培育本国的市场成为英美等国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可知,培育本国市场,扩大内需、发展经济;根据材料“为了更有效地与苏联进行竞争,西方国家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整合社会资源。”可知,加强与苏联的竞争;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劳动力大量减少”可知,本国劳动力缺乏;根据材料“各国工会开始强势地要求资方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环境等。”可知,工人和工会的长期斗争。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西方)。
影响:根据材料“拥有一群思想上没有敌意的劳动力,而且不必为他们提供工资以外的健康保险和养老金,一套高效的交通体系、教育设施,以及低价供应的重要物资,诸如煤、电等。因此,旨在使大多数人脱贫的福利国家制度在此时也成为资本逻辑唯一可行的选择。......将社会福利总支出予以扩大,不仅能够将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还可以解决社会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为公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按照经济规律,可以认识到低收入阶层具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能够将大部分收入变为现实消费。”可知,有利于促进消费,增强经济活力;根据材料“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财政赤字现象出现”可知,增加了国家财政负担;根据材料“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减弱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可知,削弱了企业及国家竞争力;根据材料“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助长了部分国民的惰性,引发道德风险。
13.(2023·浙江·高考真题)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至现代世界。据所学可知,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方便人类之间更好地交流与沟通,因此D项正确;铁犁耕作技术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它的作用并不是让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据所学可知,促进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的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排除A项;钢筋混凝土技术有助于提高房屋的质量,与城市夜生活之间没有必然关联性,排除B项;杂交育种新技术能改良作物品种,同时增加作物产量,生鲜食品涉及到的技术是食物储存技术,排除C项。故选D项。
14.(2023·广西南宁·一模)1973年至1979年间,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5.6%、10.7%、10.0%、8.5%,与之相随,经济增长率全面下降,失业率上升。针对这一局面,这些国家应( )
A.严格限制货币供应 B.扩大政府财政开支
C.提高劳工工资待遇 D.全面加强国家干预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5.6%、10.7%、10.0%、8.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局面。其原因与二战后普遍推行的凯恩斯主义,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密切关系。为了减少通胀,刺激经济增长,各国大多采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减税、严格控制货币供应等有效措施,A项正确;扩大政府财政开支会加剧政府财政赤字,无助于抑制通胀,排除B项;提高劳工工资待遇会增加通货膨胀的几率,排除C项;全面加强国家干预是造成材料现象的原因,而不是解决材料现象的应对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5.(2022·黑龙江大庆·一模)日本从50年代中期始至70年代前半期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430亿美元,到1971年增加为2184亿美元。国民生产总位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崛起
A.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B.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C.确立了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局势 D.加快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答案】A
【详解】材料“国民生产总位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体现了日本经济的崛起,这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故A项正确;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仍然是“一超多强”,世界政治多极化现在都还没有形成,而且日本虽然经济上迅速崛起,但是政治上依然不能和美欧相提并论,排除C项;日本崛起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没有必然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3·吉林白山·一模)1972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制法》,减少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管制产品数量,放松了出口许可证的签发条件;同时增设“技术咨询委员会”,用于解决商务部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等问题。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尝试主导全球贸易体系变革 B.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 D.利用技术优势拓展对外贸易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1972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出口管制法》放松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管制,增设专门的部门用于解决出口批准申请的问题,由此可知在美苏冷战中有缓和的趋向,B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美国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出口管制问题,与全球贸易体系改革无关,排除A项;美国缓和与苏联的关系并非试图弥合意识形态的分歧,且在冷战过程中两者意识形态根本对立,无法弥合,排除C项;题干中强调的是放松对苏联的出口管制,并非依靠技术优势拓展对外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17.(2023·湖北·模拟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所有制上,股份公司甚至雇员股份制广泛出现。“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 D.推动企业经营管理革命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材料信息,股份公司采取措施调动工人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A项正确;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表现,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该计划确实可以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但根本目的是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排除C项;经营管理革命是指企业的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管理所有业务),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然后由专门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等人才进行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4·全国·模拟预测)下表所示为1945~1953年杜鲁门政府高级官员的企业背景。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 )
职位 姓名 上任前与大企业(财团)的关系
总统 哈里·杜鲁门 摩根财团和东部财团
国务卿 小爱德华·斯忒丁纽斯 乔治·马歇尔 迪安·艾奇逊 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 泛美航空公司董事 摩根财团
国际开发顾问委员会主席 纳尔逊·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财团老板
世界银行行长 约翰·迈克洛伊 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必然性
C.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5—1953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1945~1953年美国垄断资本家占据政府部门重要的决策职位。在美国,大资本家集团左右经济发展方向,而美国政府成为了美国资本全球化的工具。由于国内市场有限,难以使美国资本增殖。资产阶级只能通过一边消灭大量的生产力,一边则抢占新的消费市场。美国通过建立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构建以美国为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以便更好地为美国的经济扩张服务,因此材料内容主要用于研究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必然性,B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密切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战后美国对外经济的扩张性,没有体现其对外政策,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就已经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19.(2022·贵州黔南·模拟预测)国会在1971年3月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此举迫使波音公司仅在西雅图地区的员工人数就从80400人减少到37200人, 给波音公司“断电反映了美国” ( )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导致工人失业人数剧增 D.降低了工人的实际收入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国会给在1971年3月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减少了对公司的干预,这使波音公司大量裁员,国会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政府减少对经济干预,A项正确;材料是减少干预,不是加强,排除B项;导致工人失业人数剧增是材料的表象,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工人的实际收入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20.(2022·湖北·模拟预测)1988年《莫斯科新闻》报道了一个民意测验,测的是“对现状的不满是来源于商品匮乏、法律不健全,还是缺乏社会正义”。结果大约有半数的苏联人选择社会正义的缺乏,该选项排名第一。由此可见,苏联体制的重要弊端是( )
A.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B.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C.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D.社会发展失去平衡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前夕,大约有半数的苏联人对社会的不满源于“社会正义的缺乏”,反映出当时苏联各方面关系不协调,人民与政府的对立明显,其体制的重要弊端在于社会发展失去平衡,D项正确;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与“缺乏社会正义”不符,排除A项;民间调查中,商品匮乏并未排在首位,不能说明当时苏联体制的重要弊端在于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排除B项;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21.(2021·湖南·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答案】C
【详解】材料信息是,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态度,由20世纪60年代初的肯定和拥护到80年代越来越多人的否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是随着日本经济崛起急需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反映,故C正确;材料不是强调修改宪法,故A错误;材料没有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故D错误。
22.(2022·山东·模拟预测)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 & D)活动的主要支持者。表格所示内容说明美国美国1960-1995年 R & D经费来源结构(%)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政府 64.6 56.9 47.1 40.6 35.5
产业 33.3 40 49.4 55 59.4
大学 1.1 1.8 2.1 2.9 3.2
A.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科技革命推动政企关系变化
C.国家干预趋于务实 D.科研投入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60-1995年,在科学研究试验发展活动经费来源中,政府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产业(私人公司)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这说明美国对科研活动的干预根据国家发展情况和历史发展趋势进行适时调整,减少了干预,C项正确;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是在20世纪70年代,与材料时段不完全吻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科技革命与政企关系的联系,排除B项;D项仅由材料无法得出,且1995年时冷战已经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23.(2022·全国·二模)当代西方“蓝领”“白领”“灰领”代表工人的不同分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 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 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在产业工人减少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工业产量,同时美国的 脑力劳动者所占比重要高于英国和法国,由此可说明科技革命有利于推动工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只能体现美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反映严重的滞胀问题和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排除AB项;材料主要说明了劳动者结构的变化,并不是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
24.(2021·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答案】(1)相同:都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传播科学知识;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企业;都发展教育培养近代科技人才。
落后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传统科举制度及教育体制的束缚;落后思想观念(或者“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影响等。
(2)特点:企业参与、政府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合作);根据经济发展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方针;重视科技自主创新(从模仿到自主创新)。
影响:促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状态;日本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政治独立、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教育为科技发展孕育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有利科技进步;全民参与助推科技自主创新等。
【详解】(1)相同:根据材料一中“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日本)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可知,都翻译外国科技书籍传播科学知识;根据“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日本)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都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企业;根据“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日本)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可知,都发展教育培养近代科技人才。落后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中国的社会性质、经济发展和文化思想等方面分析可知,中国近代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传统科举制度及教育体制的束缚,落后思想观念(或者“中体西用”指导思想)的影响等。
(2)特点:根据材料二中“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可知,企业参与、政府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合作);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政府根据经济发展适时调整科技发展方针,重视科技自主创新(从模仿到自主创新)。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和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可知,二战后科技发展促使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状态,推动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启示:综合材料一、二及相关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科技发展的经验等方面分析可得出,政治独立、经济发展是科技发展的前提,教育为科技发展孕育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有利科技进步,全民参与助推科技自主创新等启示。
试卷第14页,共14页
试卷第13页,共14页第19课 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1-22高一下·安徽池州·期末)下图是20世纪40年代以来,建立的部分国际经济组织的徽标,这些组织的建立( )
A.解除了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问题 B.加速了发达国家控制世界经济
C.解决了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纠纷 D.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22-23高一下·广东韶关·期末)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且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最重要的经济政策是( )
A.加强宏观调控 B.发展第三产业 C.强化国际协调 D.建设福利国家
3.(22-23高一下·天津·期末)20世纪 80年代,美、英、法等国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 )
A.巩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 D.减轻国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
4.(21-22高一下·江苏泰州·期末)1947年初,法国政府制定出“莫内计划”,对煤、电、钢铁、水泥、农机、运输六种主要工业部门规定了为期四年的生产指标,并计划大量进口原料和机械;同时由政府投资,在罗纳河流域兴建大型电力工程。这些措施( )
A.恶化了经济局势 B.放弃了经济自由
C.促进了经济增长 D.激化了社会矛盾
5.(22-23高一下·湖南怀化·期中)某班同学在开展美国史研究性学习时展示了以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学习主题是( )
A.社会思潮变化 B.国家宏观调控 C.福利国家建立 D.黑人民权运动
6.(22-23高一下·山东德州·期末)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表现为经济增长停滞,通货膨胀严重。针对这一现象,各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B.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C.适当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扩大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
7.(22-23高一下·广西·阶段练习)20世纪以前,科学发展的基本模式为“生产技术-科学”,往往是生产的实际需要刺激了技术发展和科学理论的形成。20世纪以后,三者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科学走在了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科学与技术相互支撑,共同推动生产的发展。这一变化折射出( )
A.科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凸显 B.科技主导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C.科技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结构 D.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日益模糊
8.(22-23高一下·新疆乌鲁木齐·期中)下表是20 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据此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 )
A.国家的宏观调控 B.产业结构的调整
C.科技提高生产力 D.福利国家的建成
9.(22-23高一下·北京·阶段练习)西欧和北欧的福利国家,在1960-1975年间福利的增长达到了顶峰。这一期间GDP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6%-4.6%,而福利开支的增长率则达到5.6%-9.1%。这些国家的福利支出( )
A.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增长 B.限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解决了收入分配不平等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10.(22-23高一下·浙江·期中)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现了新变化,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这主要是由于( )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社会矛盾的缓和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民权运动的兴起
11.(22-23高一下·河南南阳·阶段练习)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堕落,使纳税人受骗”;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也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两位领导人所要表达的相似思想是( )
A.社会福利政策已经完全失效 B.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
C.重新恢复实施自由放任政策 D.社会保障体系不利于社会稳定
12.(22-23高一下·河北邢台·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劳动力大量减少,这无形之中减少了产业后备军的数量,使其在不改变资本有机构成的情形下,本国劳动力相对于资本的稀缺度大幅提升。各国工会开始强势地要求资方提高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环境等。随着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的扩展,英美等国失去了大量海外的倾销市场,产生了严重的外需不足情况。而与此同时,如何培育本国的市场成为英美等国都面临的一个问题。一个普遍贫困的社会难以产生足够的购买力来维系资本主义积累的需求。此外,福利国家制还可以为资本家们提供以往制度所不能提供的一系列福利:拥有一群思想上没有敌意的劳动力,而且不必为他们提供工资以外的健康保险和养老金,一套高效的交通体系、教育设施,以及低价供应的重要物资,诸如煤、电等。因此,旨在使大多数人脱贫的福利国家制度在此时也成为资本逻辑唯一可行的选择。为了更有效地与苏联进行竞争,西方国家需要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整合社会资源。以凯恩斯主义为政策手段的福利国家政策无疑能使得国家控制更多的社会资源,并将这些资源投入与苏联的竞争之中。
——摘编自余立涵《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确立的战略背景与外部因素——以英国为例》
材料二 二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了福利制度。每个国家的政府部门几乎都是针对不同的收入阶层实施不同的税收政策。将社会福利总支出予以扩大,不仅能够将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还可以解决社会矛盾。按照经济规律,可以认识到低收入阶层具有非常大的消费潜力,能够将大部分收入变为现实消费。社会福利制度的主体是所有公民,为其生活条件提供保证,以此为公民提供自由设计与选择的权利。与此同时,政府开支增加速度快,导致财政赤字现象出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个国家面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此环境下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减弱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福利制度本质上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
——摘编自魏照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确立福利国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影响。
13.(2023·浙江·高考真题)历史上的技术变革层出不穷,人类社会生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下列项中,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社会生活变化的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铁犁耕作技术——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B.钢筋混凝土技术——创造了城市新的夜生活方式
C.杂交育种新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生鲜食品
D.移动通信技术——与外界沟通更加便捷
14.(2023·广西南宁·一模)1973年至1979年间,英国、法国、日本、美国消费物价指数平均上涨率分别为15.6%、10.7%、10.0%、8.5%,与之相随,经济增长率全面下降,失业率上升。针对这一局面,这些国家应( )
A.严格限制货币供应 B.扩大政府财政开支
C.提高劳工工资待遇 D.全面加强国家干预
15.(2022·黑龙江大庆·一模)日本从50年代中期始至70年代前半期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其国民生产总值从1960年的430亿美元,到1971年增加为2184亿美元。国民生产总位于1966年超过法国,1967年超过英国,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日本经济崛起
A.改变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B.促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C.确立了政治多极化的世界局势 D.加快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16.(2023·吉林白山·一模)1972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制法》,减少了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管制产品数量,放松了出口许可证的签发条件;同时增设“技术咨询委员会”,用于解决商务部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等问题。这说明当时美国( )
A.尝试主导全球贸易体系变革 B.寻求缓和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C.试图弥合美苏意识形态分歧 D.利用技术优势拓展对外贸易
17.(2023·湖北·模拟预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在所有制上,股份公司甚至雇员股份制广泛出现。“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
A.缓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C.调动企业劳动者积极性 D.推动企业经营管理革命
18.(2024·全国·模拟预测)下表所示为1945~1953年杜鲁门政府高级官员的企业背景。这一现象可用于研究( )
职位 姓名 上任前与大企业(财团)的关系
总统 哈里·杜鲁门 摩根财团和东部财团
国务卿 小爱德华·斯忒丁纽斯 乔治·马歇尔 迪安·艾奇逊 美国钢铁公司董事长 泛美航空公司董事 摩根财团
国际开发顾问委员会主席 纳尔逊·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财团老板
世界银行行长 约翰·迈克洛伊 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必然性
C.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全球主义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19.(2022·贵州黔南·模拟预测)国会在1971年3月给波音公司资金“断了电”,此举迫使波音公司仅在西雅图地区的员工人数就从80400人减少到37200人, 给波音公司“断电反映了美国” ( )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导致工人失业人数剧增 D.降低了工人的实际收入
20.(2022·湖北·模拟预测)1988年《莫斯科新闻》报道了一个民意测验,测的是“对现状的不满是来源于商品匮乏、法律不健全,还是缺乏社会正义”。结果大约有半数的苏联人选择社会正义的缺乏,该选项排名第一。由此可见,苏联体制的重要弊端是( )
A.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B.贫富差距持续扩大
C.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D.社会发展失去平衡
21.(2021·湖南·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国民对1946年宪法的共识是“拥护宪法等于和平与革新,修改宪法等于反动与保守”;进入80年代,越来越多的人对“宪法限制日本做出国际贡献”的观点表示赞同。这种变化反映当时日本
A.修改宪法无法阻挡 B.力图促进地区和平稳定
C.大国主义思潮抬头 D.军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22.(2022·山东·模拟预测)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是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 & D)活动的主要支持者。表格所示内容说明美国美国1960-1995年 R & D经费来源结构(%)
1960年 1970年 1980年 1990年 1995年
政府 64.6 56.9 47.1 40.6 35.5
产业 33.3 40 49.4 55 59.4
大学 1.1 1.8 2.1 2.9 3.2
A.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B.科技革命推动政企关系变化
C.国家干预趋于务实 D.科研投入服务于冷战的需要
23.(2022·全国·二模)当代西方“蓝领”“白领”“灰领”代表工人的不同分层。1973-1985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增加了40%,而同期“蓝领”(产业工人)的人数却减少了500万。1978年,美国脑力劳动者占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在英国和法国则为4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 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 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24.(2021·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9世纪中叶先后受到西方势力冲击的两个东亚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都进行了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近代化运动。晚清数学家李善兰与外国人合译了《几何原本》,徐寿和华蘅芳二人曾在引进西方科技基础上设计制造了第一艘蒸汽船,容闳在推动留学生方面不遗余力。但洋务改革的中心始终是在学习西方的器物层面上,在行政和教育方面的改革十分被动,洋务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19世纪50~60年代日本幕府和各藩的改革,重点也是器物层面。但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开始全面改革。科技方面,翻译了大量西方科技书籍,大力传播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体制方面,相继成立了东京帝国大学、东北帝国大学等高校以及一系列的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这些举措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使日本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摘编自杨阳《晚清中日科技比较之忧思》
材料二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在“科技立国”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日本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以引进技术为导向,并加以消化、吸收,进行模仿创新。企业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政府进行有效干预,民间力量主导研究开发,产学官三者进行合作创新。80年代以来,日本结束了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变。改革开放后,我国适时提出了科技创新面向经济建设的追赶战略。“863计划”、“星火计划”等相继实施。国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2018年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5%,发明专利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完成了进入世界前5位的目标。
——摘编自王博《战后日本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研究》、徐炜等《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脉络与战略进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日两国科技发展举措的相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科技发展落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日科技发展的历史启示。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7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