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美好爱情篇 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美好爱情篇 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4.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5: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部编版2024中考语文古诗词曲分类赏析
——美好爱情篇
《关雎》
《无题》
艺术特色
《蒹葭》
【总体特征】
这类型诗歌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主旨】
《关雎》本诗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蒹葭》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塑造了一个不懈追求心上人的形象,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主旨】
《无题》主要表现了与恋人离别时的忧伤和痛苦,抒发了诗人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原文】
关 雎
关关雎鸠(jiū),在河之洲。
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wù)寐(mèi)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双双飞落在水中的陆地上。那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那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着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叫人翻来覆去难以睡着。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去采摘。那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去挑选。那文静美好善良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2.《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真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文学常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赏析】首句运用比兴手法,头两句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渲染和谐悠扬的气氛。
拟声词。
【诗歌鉴赏】
水中的陆地。
文静美好的样子。
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的配偶。逑,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一种可食的水草。
求取。
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思念。服,思念。
忧思的样子。
炼字: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赏析】第二章八句,在语言上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写作手法上以采摘荇菜起兴,写出了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悠哉悠哉”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着墨不多,男女主人公愉悦的神态跃然纸上。
挑选。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名句理解型默写】
(1)《关雎》中运用比兴手法,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雎》中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表达男子对女子相思绵长、难以成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
(4)《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雎鸠和鸣,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的情景,将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
(5)《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男子面对心仪的姑娘,弹琴鼓瑟,以求芳心的最好诠释。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她文静、美好,善良;劳作姿态优美。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他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2分)
【答案】示例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芦苇、霜露起兴,引出下文写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
示例二:“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先说山上的物产,以引起下句“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诗歌内容理解】
【原文】
蒹 葭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
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清早露水变成霜。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的另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的中央。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露水珠儿没有干。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岸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并且高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芦苇一片茂盛鲜明的样子,太阳不出露水还没有干。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且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茂盛的样子。
【诗歌鉴赏】
那人,指所爱的人。
逆流而上。
艰险。
顺流而下。
【赏析】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所思不见的惆怅之情。
芦苇。
跟随、追寻。
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茂盛的样子。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路)高而陡。
茂盛鲜明的样子。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水边。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这两章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之路困难重重,表现出主人公急切的心情。“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再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方”“湄”“涘”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在表现形式上,用反复咏叹的手法,进一步写出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而不得的怅惘之情。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名句理解型默写】
(1)《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蒹葭》第一章描写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蒹葭》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所追慕的对象所在地点,展现了主人公望穿秋水的情景。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央
(4)《蒹葭》中描写顺流追寻时行程顺畅,伊人仿佛就在水中央,然而终不可近的美好幻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考法)请在文字空缺处填上相应的诗句。
“蒹葭苍苍,_____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____________。”所写的是一些事物、一种情境,而所表现的却是一种情致。
白露为霜 
宛在水中央
诗中反复吟咏“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有什么作用?
【答案】反复吟咏,渲染道路的遥远、艰险与曲折,凸显主人公坚持不懈的精神,烘托主人公对所爱的人执着不变的追寻,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无 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原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残零,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我(女子)早晨梳妆照镜子,却担忧秀发发生改变,青春年华消逝,(对方)晚上长吟睡不着,应该也是感到月光的寒凉。(爱人的)住处就像蓬菜仙山,很近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望爱人、传递消息。
【译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里与“思”字谐音。
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
炼字: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心境的痛苦不堪,两个“难”字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显得分外深沉和缠绵。
修辞: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诗歌鉴赏】
【赏析】相见的机会难得,分别的时候也是难舍难离,春风也没有办法,到了暮春,百花就会凋谢。春蚕自缚,蜡烛自煎,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常被用来赞美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
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意象内涵:阻隔之山,传达离愁别绪、惆怅凄苦之情。
意象类比: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李商隐《夜雨寄北》]
【赏析】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但愁”“应觉”均是诗人的猜测之词,担心、怜惜之情尽流于外。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月光寒”不仅指月光的清冷,还指诗人孤独的心境。借用“蓬山”和“青鸟”两个意象,进一步表达相互关切之情。惆怅而又伤感,也流露出无法常相见只能靠书信传情的无奈。
(1)龚自珍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与李商隐《无题》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常用来形容无私奉献的精神。
(2)“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致力于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奉献终身。
(3)《无题》中,以比喻和双关表现自己对爱情至死不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名句理解型默写】
(4)2022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令小宇震撼。他查阅资料,对诗剧中展现的《千里江山图》做了进一步了解。这幅宋代名画用“青绿”营造美妙的意境,启发小宇制作了“只此青绿”古诗文佳句积累卡,以探求“青绿”在中国古典诗文中的意蕴。请你帮他把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只此青绿 色彩意蕴 诗句梳理
古诗文中一些特定的代称因与“青绿”有关而别具美感,如“青鸟”“汗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无题》),李商隐盼鸟传信以解愁思。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1)在古诗词的创作中,一般都会避免重复用字,但本诗首句却故意用了两个“难”字,请简要分析诗人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答案】第一个“难”指相见困难,第二个“难”指别离时和离别后二人心境的痛苦,用“相见时难”衬托“别亦难”,突出表达了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
【诗歌内容理解】
(2)阅读下面资料卡和同学们的对话,补全空缺。
小西:小秦,我发现在这个资料卡的内容之外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在《无题》中,将“东风”这一意象理解为“象征生机勃勃”之意时,与全诗情感基调就不相符了,你认为呢?
资料卡 东风一般是指春风,象征生机勃勃;南风即夏风,象征欣欣向荣;西风即秋风,象征秋之肃杀;北风即冬风,象征冬之苦寒。
小秦:小西,我很认同你的说法。我认为《无题》中的“东风”有点明时令、渲染①____________的气氛的作用。除此之外,你还能想到有关“东风”的其他象征义吗?
小西:让我想想。对了!在诗人杜牧的《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一句里的“东风”还喻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悲凉凄清
重要条件(或“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