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科学之旅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科学之旅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08 19:23: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科学之旅
八年级物理教学
一、 学情分析
1.识与技能:(1).学生对物质的形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有待于使他们有初步的认识,有待于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2).学生对机械运动、声和光、物态变化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对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还不清楚。(3).学生对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不是很清楚,对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含义没有认识。(4).具有实验操作积极性,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的能力有待于培养,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的方法不够规范。(5).对记录实验数据,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简单的实验报告的写法,以及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的能力有待于培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经历过观察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象的过程,有了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够在观察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3)学生对拟定探究计划、制定实验方案的能力还没有经历。(4)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不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学生对自然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好奇心,有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愿望。(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活动。(3)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布于众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4)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识。
二、 分层教育方案
1.优生优教方案:根据调 ( http: / / www.21cnjy.com )查分析,本届学生中有一些上理科成绩较好,学习兴趣较高,动手动脑能力强。所以我们对这些学生重点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一个,让他们发挥特长,发展智力,具体措如下:(1)分层教学,因才施教,发挥他们带头作用。(2)组成课外科技小组,按计划活动。(3)充分调动积极性,重点进行小探究小制作活动。
2.学困生提高方案:根据了解,有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各科学习成绩都不好,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所以要起家一步认真分析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帮扶方案,组成学习小组,采取优生带动学困生的方法共同进步。具体措施如下:(1)课堂上要把他们做为重点对象照顾。(2)“一帮一”活动。(3)及时总结,改进方案,不断提高。
3.待努力生转化方案:根据分层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方案,做好待努力生的思想工作,耐心细帮助他们,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他们的优点,以优点促进步,使他们得到成功的喜悦,不进步。具体措施:(1)对他们分别谈话,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2)要不断发现他们进步的地方,及表扬。(3)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
三、 教学计划
1.现状分析:由于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对许多物理现象理解区分不清,要有耐心的指导解释。
2.教材分析、知识结构:第一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械运动;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四章 光现象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教学目标:(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5)及时进行单元检测,认真总结,认真反思,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6)积极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四、课时安排
周 章节 内容 课时安排
第1周 序言 科学之旅 1课时
第2-3周 第1章  机械运动 7课时
第4-5周 第2章 声现象 6课时
第6-7周 第3章 物态变化 6课时
第8周 第1-3章 复习 3课时
第9周 半期检测
第10-12周 第4章 光现象 8课时
第13-14周 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8课时
第15-16周 第6章 质量与密度 5课时
第17周 第1-6章 期末复习
第18周 期末统考
序言 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备课教师:** 上课教师:
课 题: 科学之旅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物理? 2、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3、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
重 点:难 点:关 键: 能如何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兴趣。成功的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实验。否利用实验、现象激发学生思维。
学情分析 本节是第一堂物理课,目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教学内容,所以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现象、视频等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不加解释,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探索物理。 围绕“探索”进行学习,让学生去观察讨论有关实验、现象等,并小结出物理的学习方法。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乒乓球、漏斗、试管、薄纸、水、天宫十号“物理课”视频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请一名语文比较好的同学来朗读课前的沙滩拾贝的短文,提出我们这是一节物理课,而不是语文课,为什么要朗读短文呢?在这里设置悬念引入学习。
二、学导并举、约30分钟 1、播放视频“太空物理课”【设计意图】:提出物理是一门有用,有趣的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分类上看,初中物理主要研究力,热,声,光,电这几个门类。板书: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几个实现来象大家展示物理的美丽。 2、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1)试管判爬实验 (图1)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伯努力方程 (图2、3)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设计意图】: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板书:物理是有趣的。 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学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物理来解释,所有的发明创造都利用到了物理学。 牛顿其人,介绍牛顿,让人知道他在物理学中的伟大成绩,以及对人类的贡献。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三、当堂训练 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 怎样学好物理?(分小组讨论)(1)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 (4)像科学家那样探究。 介绍伽利略的贡献:伽利略望远镜,伽利略温度计等。尊称:近代科学之父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页“伽利略对摆动的研究”,并讨论材料后的几个问题。
五、作业 无,因本节无具体考察内容
课后反思:
板书:
科学之旅(序)
1、物理是研究光、电、热、力等现象的科学。
2、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3、怎样学好物理?
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注:注重观察与实验,勤于思考,注意理解
单元整体说明
机械运动
知识结构: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会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会选择参照物,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会求平均速度。
3、知道长度单位并会换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知道时间单位,并会换算,会用停表测量时间,知道误差的概念、产生原因和减小误差的办法。知道误差不是错误。
重点: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选取,速度概念、公式的理解和运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难点:参照物,速度计算,长度测量,误差减小方法。
课时安排:本章共4节,安排7课时。
第一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1课时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课时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课时
第四节测平均速度 ---------------------------1课时
复习----------------------------------------1课时
单元测试及讲评------------------------------2课时
图2
图1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