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0-08 19:1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关庙中心学校教学设计活页


第8课? 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主备人
郭爱21世纪教育网
课型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新授
课时安排
一课时21世纪教育网
授课人
郭爱
授课时间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培养动乱时期国民经济形势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整顿前后经济形势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感知“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认识政治动乱的危害性,理解经济发展与政局稳定的相互关系。 ?(2)运用比较法教授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理解周恩来调整经济和邓小平全面整顿对经济恢复的积极作用。 ?(3)运用问题讨论法,阐释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先后覆灭的原因以及“文革”的历史教训。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动乱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破坏,增强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2)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说明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阴谋家、野心家决没有好下场;历史又一次证明失民心者遭唾弃,得民心者得天下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难点:(1)林彪集团的形成,以及林彪在被确定为毛泽东的法定接班人后发动政变,阴谋杀害毛泽东的原因。(2)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形成及其篡权活动。
教学流程安排
集体智慧
(以知识体系为主)
个性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后记
?导入新课 ? ?1、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问题一:1967——1968年,国民经济形势迅速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二:1973年,国民经济回升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三:1974年,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为什么又陷入混乱局面? ?问题四: 1975年,国民经济为什么再度回升,后来为什么又遭到破坏? ?问题五:“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造成了哪些严重的破坏? ?问题六:根据课文内容绘制出“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轨迹图,探究国民经济的起伏与社会政治局面的关系,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第六题是带有总结性的问题,在学生探究时,教师作适当辅导,并着重指出:国民经济的起伏是与社会政治局面密切相关的。社会动乱使国民经济遭受破坏,社会政治局面稳定是国民经济回升的必要前提。“文化大革命”相当充分地暴露出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体制等方面的缺陷,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弊端,并且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教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绝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要努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和政治局面的稳定,并采取正确的措施努力发展国民经济,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水平。 ?2、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做的努力 ?问题一:林彪集团是怎样被粉碎的?粉碎林彪集团有何重大意义? ?问题二: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为恢复思经济做了哪些努力?有何成效? ?问题三:“批林批孔”运动是怎么回事?它造成了什么影响? ?问题四: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实行全面整顿从哪里开始?有何成效? ?问题五: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他的全面整顿遭到了什么阻力? ?问题六:“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国民经济在遭受巨大损失同时,仍然取得了某些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七:“四五”运动是怎么回事?它有何重大意义? ?问题八:“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有何重大意义? ?上述问题由学生自主探讨解答,教师作适当辅导。 ?[小结] ?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十年“文革”动乱中,国民经济曲折起伏的轨迹:“破坏——回升——再破坏——再回升——再破坏”,直至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后,国民经济才逐步走上恢复发展的道路。二是周恩来、邓小平、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抵制“左倾”错误,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英勇斗争,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努力。
练习安排
完成课后及练习册上习题。
板书设计
一、动乱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二、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做的努力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年级主任复核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