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第六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新)第六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10-08 19: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 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 题:
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知道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知道温度对密度的影响。正确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能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气体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尤其明显。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理论与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度与物质鉴别。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密度的物质鉴别应用。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物理这门课也充满兴趣。在学习本节知识前,学生对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基本的密度计算也能基本应对。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密度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让学生利用实验认识到气体和液体的上浮、下沉原因是比较重要的,在此基础上再去深入探究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利用密度鉴别物质就显得比较容易。
教法学法
演示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教学教具
4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引入,约3分钟
视频:选种
【学情预设】:根据课本的阅读情况,讲讲自己的理解。
从录像中我们看到用密度的知识解决了选种的问题。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运用密度可以做什么吗?
【设计意图】:具体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运用比较法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
一、密度与温度
视频:龙卷风1、平时生活中的风、龙卷风的形成与我们所学密度知识是否有关呢?
实验一:在室温下,吹鼓两个气球。分别把它们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过一会儿,你发现什么现象?
实验二:按课本图11.5-1做一个风车。如果把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附近,风车能转动起来。
结论:由于ρ=m/v,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1)生活中的风就是空气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形成风。
(2)、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固体、液体影响较小。
2、【学情预设】:观察实验,思考得出结论。
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也有物质是喜欢“热缩冷胀”。
提问:冬天气温在0℃以下时,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那么湖底还有鱼存活吗?(多媒体展示冰面下水中嬉戏的鱼)
演示实验三:冰熔化体积缩小和水的反常膨胀
教师演示时请学生观察1kg冰化成水后的体积变化情况。
先将装置中的烧瓶装满水,塞紧装有温度计和玻璃管的胶塞,使玻璃管中保持适当高度的水柱,再将烧瓶置于盛有冰盐混合物的大烧杯中,等温度下降到0℃以下时取出。总结水的特点。
【设计意图】: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密度与物质鉴别
提问:(1)怎样能知道这块“运动会的金牌”是不是纯金的?
例题1:“市中学生运动会的金牌质量为29.5克,体积为5.2厘米3,它是真金的吗?是什么材料制成的?”
请2位学生在黑板上计算,其他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
师:与上题的道理相同,利用密度知识还可以鉴别牛奶、酒的优劣,在地质勘探中鉴别矿石。
例题2:有一大型油罐,里面注满了石油,外侧标有“易燃品——严禁烟火——50m3”等字样。你能否想出一个简单的办法,很快知道这个油罐里所装石油的质量?
例题3:铁的密度为ρ铁 =7.9×103kg/m3 ,一个铁球的体积为11cm3 ,质量为79 g ,试通过计算说明铁球是实心还是空心?
【学情预设】:思考并独立解题。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身边的事情。实现学以致用。在交流中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三、当堂训练,约6分钟
书本P123动手动脑学物理1、2、3
【设计意图】:知识的应用,巩固,从物理走向生活。
四、总结提高,约5分钟
本节课《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了哪些内容?请你谈谈。
【学情预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问题呈现,学生总结,培养学生课后反思的习惯。
五、作业,约1分钟
倍速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拓展,倍速上内容按拍从基本的概念开始,由简单逐步加深难度,有助于知识的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板书:第五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一、密度与温度关系:
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后,密度变小。
应用:
1、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
2、密度与物质鉴别
3、利用已知求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等
本章总结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单位:千克(kg)????常用:克(g)、毫克?(mg)、吨(t)?
3、单位的换算关系:?1kg=103g????1mg=1o-3g=10-6kg????1t=103kg?
4、测量工具?:天平????种类: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的调节: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一放平,二回零,三调横梁成水平。2)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上??3)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处,这时横梁平衡.?(2)天平的使用:4)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5)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从大到小试加砝码,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6)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值。(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增减砝码用镊子,移动游码平高低。)?(3)使用天平的注意事项:?1)被称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即测量范围)?2)用镊子加减砝码,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弄湿、弄脏砝码。?3)潮湿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盘中。?
二、密度?:符号:ρ
?1、物理意义:?密度是表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物质,比值不同的性质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
3、公式:ρ=m/v?
4、单位主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5、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3??千克/米3?
6、常见物质的密度值:?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的意思是?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7、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同种物质,?密度值?一定?,不同的物质密度值?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值是由?物质本身?决定,?跟?质量、体积、形状、位置无关。
8、应用:(1)据m?=?ρv?可求物体的质量。?(2)可鉴别物质。(可以用比较质量、体积、密度等三种方法)?(3)可据v?=?m?/ρ求物体的体积。?
三、常规法测物体的密度?
1、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A.往烧杯倒入适量的盐水,用天平测出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半的盐水倒入量筒中,用天平测出杯和剩下盐水的质量为m2;C.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
2、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步骤中?。器材:天平、砝码、量筒、水、石块、细线?
A.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为m?;B、往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住此时读数为V1?
C、让石块完全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2?;D、用公式ρ=m/V求出盐水的密度ρ。
?3、测定密度小于水的一大块石蜡的密度。?器材有:小天平、砝码、量筒、水、金属块、细线。(也可以用大头针)?
A、用量筒测出石蜡的质量为m?;B、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让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为V1;C、把金属块与石蜡用细线捆绑在一起,完全浸没在水中,用量筒测出?总体积为V2?;D、被测石蜡的密度ρ。?
4、测量牛奶的密度?。器材:天平、空瓶、水、牛奶?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为m0?;B、往空瓶倒满水,用天平测出瓶和水的总质量m1?;C、把水全部倒掉,再把牛奶装满空瓶,用天平测出瓶和牛奶的质量为m2?;D.用公式ρ=m/V求出牛奶的密度ρ。
5、判断球体是否空心的方法?
①:用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将计算出的平均密度和材料的密度相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②:用材料的密度×物体的体积,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质量和物体的质量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③:用物体的质量÷材料的密度,将计算出的实心球的体积和物体的体积比较,相同是实心,不相同是空心?。
四、天平在使用过程中读数偏差问题?,读数大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游码忘记调零,但横梁是平衡的,就直接对物体称量?。2、调节好天平后,测量时,物体与砝码的位置互相放错了。3、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有破损?
读数小于物体实际质量的:1、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生锈了。2、调节好天平后,所用的砝码上沾有灰尘,或者有小水珠?。
五、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