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课件(共4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4 10:0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9张PPT)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识记重点字词,了解叶圣陶、张中行先生的生平,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
2.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重难点)
3.感受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德,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学习目标
人们常说“见字如见人”,你能从语文教材封面的“语文”二字中,看出写这两个字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圆润、敦厚,一点也不花哨
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叶圣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了解他的美好品德。
张中行(1909—2006), 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他治学严谨,博学多识,造诣深厚,作品风格独特,自成一派,行文流畅,文笔精妙。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著有《流年碎影》《负暄琐话》等。张中行在文化界享有盛誉,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读书》1990年第1期。有删改。作者和叶圣陶先生都曾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两人亦师亦友,感情深厚。1988年叶圣陶先生在北京逝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对友人的缅怀之情。
创作背景
1.订正字音
丁卯(mǎo) 慎重(shèn)
颠沛流离(diān pèi) 譬如(pì)
朦胧(ménɡ lónɡ) 删去(shān)
累赘(léi zhuì) 妥帖(tuǒ tiē)
商酌(zhuó) 拖沓(tà)
检查预习
2.词语释义
南腔北调:形容人口音不纯,掺杂方音,也指说各地方言的人都有。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
一以贯之:语出《论语·里仁》。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朦胧:不清楚,模糊。文中指文学上的朦胧。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则,规范。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思考3: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叶圣陶先生的
思考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思考2: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思考问题
速 读课 文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思考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
1.划分文章层次。
2.找出文中不同的写作方法。
3.画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批注要求
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本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出各部分的大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交代叶圣陶先生的逝世,点明写作的缘由。
第二部分(2~8):具体记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 之处。
第一层(2):总写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过人之处。
第二层(3~5):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为人宽”的一面。
第三层(6~8):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方面——律己严。
第三部分(9):表达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之情并号召大家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话的主张。
2、本文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两个品质?
待人厚
律己严
怀念和敬仰之情。
3、作者是怀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叶圣陶先生的?
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
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写作缘由
具体叙述
总结全文
1
2
3
文章开头第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开篇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的具体时间,表明作者内心的思念情感。
品味第一部分
精读课文
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恰在除夕,不幸的消息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传来。以乐景衬哀情,倍增其哀,因此说是“双层的悲哀”。
如何理解“双层的悲哀”
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说说第2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总领全文。
内容上:概括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品味第二部分
品味第二部分
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当然”表明叶圣陶先生的名声之大,这是“我”之前对先生的印象;“太浅”是“我”与先生相识后对以前印象的否定;“至少是没有……”一句引起下文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叙述。
请赏析这段话。
《左传》说不朽有三种,居第一位的是立德。在这方面,就我熟悉的一些前辈说,叶圣陶先生总当排在最前列。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最前列”表明作者对叶圣陶先生品德的肯定和赞美。然后从“思想”“行为”两个方面高度评价叶圣陶先生的品德。
请赏析这段话。
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两处都是孔老夫子认为虽心向往之而力有未能的,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高度赞扬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之高。
孔老夫子
叶老
对比
请赏析这段话
探究研读第2—8自然段,说说文中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表现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和“律己严”。
精读课文
1.修改文章
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
细节描写
待人厚
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1.修改文章
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让我帮他修润。我出于对他的尊敬,想不直接动笔,只提一些商酌性的意见。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语言描写
叶圣陶先生性情温和、为人谦逊、待人真诚、工作认真。
细节描写
2.恭送客人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细节描写
待人厚
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方面待人真诚。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3.真诚回信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厚
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方面对人关怀备至。
写出了叶圣陶先生错过与“我”见面的遗憾之情,也是他宽厚待人的真实体现。
叶圣陶先生的“悲伤”和“我”的“悲伤”有何区别?
3.真诚回信
待人厚
叶圣陶先生在信中为“我”的生活境况而“悲伤”,由此可见他待人诚恳。
“我”为当时社会缺少像叶圣陶先生这样“待人厚”的人而伤感。作者在此处联系社会现象,高度评价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的品行。
1.写文章方面主张简明如话
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律己严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自然巧妙地结合,节奏鲜明,语言简洁,既交代了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也对这种风格予以高度评价,同时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品味第二部分
1.写文章方面主张简明如话
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种“写话”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2.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简洁应该是写话之内的一项要求,这里提出来单独说说,是因为叶圣陶先生常常提到,有针对性。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引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表明叶圣陶先生重视在文风方面行文简洁的观点。
引用
3.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律己严
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规范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
举例
叶圣陶先生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做”和“作”的用法。
本文是记人散文,为什么用很多篇幅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
记述叶圣陶先生语文方面的主张,是为了表现他“律己严”的品德,也是为了突出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美德。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完整、更丰满。
品味赏析
1.说说你对课文第1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理解。
这一句朴实的语言既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哀之情,也表达了对旧年即将过去的悲哀之情。引出下文的回忆。
2.“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一句是总起句、过渡句,自然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事例。“无不……”这一双重否定句强调了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
3.分析“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这句话?
写吕叔湘先生亲见叶圣陶先生为自己的文章描标点,这表现了叶圣陶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4.“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这句话属 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属于语言描写。突出叶圣陶先生性情温和,待人真诚的一面。
5.你知道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吗?
课文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总领下文内容的作用。引出叶圣陶先生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表现。
6.“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一句中的“像”“坚决”体现了什么?
“不像”“坚决”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要求之严。
7.“‘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 了”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有什么作用?
这一句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叶圣陶先生提倡“文风简洁”的主张。
1.语言朴实,叙议结合。
写法探究
本文的语言朴实,多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但又不失其雅致。如文中:“我当然表示同意,并且说:‘您看怎么样好就怎么样,千万不要再跟我商量。’他说:‘好,就这样。’可是下次还是照样来商量,好像应该做主的是我,不是他。”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而不是泛泛地议论和记叙。从而使文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2.行文平易,感情深挚。
表面上,作者没有大喜大悲,声色不动,又有较显明的理性色彩;实际上,全文涌动着一股感情潜流,有一种动人心弦的力量。并且,正因为作者善于控制感情,反而使得这种感情更显真挚,内涵更为深厚。
文章择取了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几件生活小事,构
成回忆片段,连缀成篇,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风范。借
助于“描标点”“送别”等具体事例的记述,辅以简明的议
论,鲜明地展示了人物独特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一位躬行君
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形象跃然纸上。
3.事例典型,以小见大。
鉴赏评价
请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回忆叶圣陶先生生前的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两种过人品行——待人厚,律己严,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怀念之情,启示我们应以叶圣陶先生为榜样,反思自省,加强道德修养。
一、下列加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别扭(bié) 譬如(pì) 鞠躬尽瘁(jū)
B.业绩(jì) 字帖(tiē) 细致恳切(kěn)
C.恢复(huī) 商酌(zhuó) 颠沛流离(pèi)
D.累赘(zhuì) 拖沓(tā) 以身作则(zé)。
C
【解析】A项,“别”应读biè;B项,“帖”应读tiè;D项,“沓”应读tà。
课堂练习
二、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思想是这样,行为也是这样。
B.叶老即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C.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应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
D.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映。
A
三、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2段引用《论语》中的话,说明叶圣陶先生是单一的儒,有着崇高的品德。
B.“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是总起句,以“待人厚”总领下文。
C.“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是过渡句,承接上文叶圣陶先生文字工作方面的待人厚,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在日常交往方面宽厚待人的具体事例。
D.叶圣陶先生提倡“写话”的意思是要按照口语原则进行写作。
D
四、下列句子中加彩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B.做学生,就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弯下腰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C.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D.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
B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作缘由:除夕逝世,“我”心悲哀
总结全文:追怀业绩,学习效仿
课堂小结
沉痛缅怀无限敬仰学习效仿
具体叙述
品德过人
总写:
待人厚:
律己严
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回信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写文章方面,主张“写话”
语文方面,重视用语规范
分写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