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东南形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词的音韵美和艺术美。
2.把握词的意象、内容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
3.把握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把握词的意象、内容和风格,鉴赏词的艺术手法;把握词的创作背景,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探究写作目的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美,最美在西湖,南宋有一位著名词人柳永对杭州和西湖情有独钟,写下了著名的词作《望海潮》。传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也差点成了千古罪人。当然,这只是前人牵强附会的说法,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
但也有人说这是投赠之作(在宋代以长调来写景物投赠之作,当以柳永青年时期所写的这一首词为较早)。柳永从家乡前往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今浙江杭州),为了谒见两浙转运使孙何,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投赠他。
依据:最后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好景”,表层意思是指杭州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孙何的政绩成就。
“归去凤池夸”,一来赞扬孙何的政绩,二来祝愿他能早日被召回京城。
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举荐自己。
虽词中描写景物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柳永用铺叙的手法,由都会而重湖,由十万人家而钓叟莲娃,层层展开,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北宋前期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富庶的太平景象。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该词,再度领略古都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吧。
(二)合作探究,赏析文本
(1)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杭州地理位置重要,风景优美,是三吴地区的大都市。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
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对杭州作出了高度的概括。“形胜”言明地理形势的优越, “江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的重要都市,“钱塘”即指杭州。杭州是一座历史古城,早在春秋时期,它就是吴越争霸之地,秦代设置钱塘县,隋朝改设杭州,五代时吴越国建都于此,发展为东南第一州,故文章用“钱塘自古繁华”一句纵观今古,交代杭州悠久的历史。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珠帘、翠绿的帐幕,楼阁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
写出杭州城温柔安详又兼热闹繁华的一面。其中“参差十万人家”则直接刻画了城市的繁荣,当时一些欧洲的最大城市,只有数万居民,若和杭州相比,只不过是一些小集镇罢了,杭州之繁华由此可见。这几句是对“江吴都会”的展开描写,表现了杭州城的人多富庶。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澎湃的潮水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
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天之势。写出浪涛的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摧的气势。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存满了绫罗绸缎,争相比奢华。)
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品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绫罗绸缎 。“竞豪奢”,争着享受奢华的生活,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诗人笔下的钱塘真是繁华的不得了。
(5)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的锦山秀水实在是清丽可嘉。秋天,山上桂花飘香,沁人心脾;夏季,水中十里荷花,赏心悦目。)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
这一句牵动诸多意象:湖、山、桂花、荷花。这些意象扑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说到这里,我们也许就能理解完颜亮读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为什么说我一定要拿下杭州,我一定要占有这样的美。一年四季都很美,从视觉到嗅觉,从远处的山到近处的水,山清水秀,特别的美,让人向往。
(6)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
“弄晴”和“泛夜”互文见义,意思是优美的笛声和采莲姑娘的动人歌声、欢笑声不分昼夜地传来,不管是晴和的白天,还是瑰丽的夜晚,到处都是快乐的垂钓老翁和嬉闹的采莲姑娘,真是一派昼夜笙歌,人民安乐的太平景象。
(7)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大路上大旗高高飘扬,众多的骑士簇拥着,出巡的长官归来,乘着醉意欣赏着鼓乐欢歌,吟啸着风景名胜,山水烟霞。)
这三句赞笔,既是在表现当时国泰民安,社会太平的景象,又是对上文描写的繁华生活的旁证和烘托,更是歌颂孙何治理有方,与民同乐的政绩。
点染手法:
点:点明旨要(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染:铺陈形象来渲染烘托(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三)小结
这首词运用铺叙、点面结合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种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另一方面歌颂了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文体知识】
词的起源: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词牌和标题: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它决定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而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一首词可以没标题,但不能没词牌。
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词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