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盛唐气象(一)
课时衔接
1.
(1)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两处所对应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 。②: 。
(2)“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的开创者的共同点有哪些
(3)依据图示可知,盛世大唐也没有逃脱走向衰亡的命运。你认为要怎样做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基础通关
2.核心素养唯物史观唐代出现了筒车。它是用竹木制成立轮的,轮的四周斜装若干小筒。筒车安置在水边,立轮随水流转动,小筒不断把水舀起,倒入田间。由此可知,筒车是 ( )
A.农业耕作工具 B.便捷的交通工具
C.农业灌溉工具 D.实用的生活用具
3.唐朝长安城人口有百万之多,其中外国人占总人口的3%—5%,街头随处可见不同面孔的外国人,甚至会让人怀疑来到了异域。由此可见,唐朝长安是 ( )
A.唐朝的政治中心 B.唐朝的经济中心
C.唐朝的文化中心 D.国际性的大都会
素养提升
4.教材变式练下图是《弈棋仕女图》(局部)。图中妇人着豪华的服装、首饰,梳着高髻的发式,形象丰腴等,这表明,唐朝 ( )
A.经济繁荣发展
B.社会风气开放
C.诗歌艺术辉煌
D.民族关系交融
5.“盛唐气象”表现为“宏伟气魄、进取精神、开阔的胸怀、健康的情趣以及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赏名画 看民族交融】
图一
(1)图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这一举措有何重大影响
【史料实证——识文物 观社会风气】
图二
(2)图二所示妇女的衣着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具有怎样的特点
【历史解释——读诗歌 释风格差异】
豪迈奔放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A
沉郁悲怆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
通俗易懂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
(3)在A、B、C处写出对应唐朝诗人的名字。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诗人的风格各不相同,请分析风格不同的原因。
答案:
1.(1)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唐玄宗
(2)重用人才;重视农业发展;等等。
(3)不断进行改革;注重民生;不断发展经济;等等。
2.C 3.D 4.B
5.(1)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唐朝与吐蕃之间的关系。
(2)图中的妇女穿紧身胡服骑马,表明当时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3)A:李白。B:杜甫。C:白居易。原因: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
2第3课 盛唐气象(二)
课时衔接
1.
(1)结合所学知识,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①: 。 ②: 。
③: 。 ④: 。
(2)如果想了解唐蕃关系的发展,可以参考哪些遗迹或遗物
(3)请简要概括盛唐气象的主要特征。
基础通关
2.“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并做官。长安城商贾云集,学子荟萃,到处可见歌舞、盛宴,气势非凡宏大。”材料体现了唐朝 ( )
A.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B.气象革新、科技发达
C.科技文化大放异彩
D.文化生命力强大
3.教材变式练观察下图,这可以实证唐朝时期 ( )
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
A.唐蕃“和同为一家”
B.加强对新疆的管辖
C.册封制度的实施
D.人民生活的安定
4.史料记载:唐武宗会昌三年,长安城失火,焚毁了多家店铺。由此可判断,失火的地点最有可能是长安城中的 ( )
A.宫城 B.皇城
C.市 D.坊
5.唐朝时,一些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弈棋等活动。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重武轻文已成潮流
素养提升
6.唐代,全国各地通往长安的道路四通八达。皇家出行的仪仗队伍、打猎归来的王公贵族、远道而来的西域商队、入朝觐见的外国使臣等,络绎不绝地穿梭于长安城中。这段话从根本上反映了唐代 ( )
A.社会繁荣开放
B.政局比较安定
C.艺术精彩纷呈
D.对外交流频繁
7.长城自问世以来,许多朝代相继对其进行过修整。以隋朝为例,38年内就大规模修整过5次之多,由此可见,历朝均将长城作为抵御“北狄”的重器。但对长城的修整事业在唐代却“戛然而止”,这是因为唐朝时期 ( )
A.民族团结,相对和平
B.经济贫困,无力修缮
C.内乱频发,无暇修缮
D.边疆稳固,从无战事
8.五育并举唐太宗时期增订完成“十部乐”,分别为燕乐、清商、西凉、高丽、扶南、龟兹、安国、疏勒、康国、高昌。这体现出唐代 ( )
A.皇帝安于享乐
B.奢靡之风盛行
C.文化兼容并包
D.尚武风气流行
9.趣味历史图片是呈现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唐朝经济繁荣
B.盛唐民族关系和谐
C.盛唐社会风貌
D.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10.某班在学习《盛唐气象》一课时,采取了如下方式,请你也参与其中。
【识图话史 盛世印象】
图一 图二
(1)图一属于唐朝创新的农具 。
(2)图二是唐朝民族交往中的哪位名人 说出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四种方式。
【列表归纳 艺术辉煌】
项目 内容
唐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上面这首唐诗的作者是谁 作者写出以上诗句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4)下列表格中的“他”分别是谁
A 他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B 他的字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C 他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体会感悟 情感升华】
(5)通过上述探究并结合相关知识,你认为唐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
11.创新作业请依据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唐壁画《雨中耕作图》 唐三彩骑驼乐
答案:
1.(1)曲辕犁 长安 “天可汗” 诗歌
(2)唐蕃会盟碑、《步辇图》等。
(3)经济繁荣、民族关系融洽、文学艺术成就辉煌、社会风气开放等。
2.A 3.A
4.C 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市内商铺林立。根据题干信息“长安城失火,焚毁了多家店铺”可知,长安城失火的地点最有可能是长安城中的市。故选C项。
5.C 6.A 7.A 8.C
9.C 唐朝时期经济繁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唐三彩;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诗人和诗歌,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妇女可以接受教育,并参加社会活动,如打马球、骑马等;吹排箫乐伎壁画反映的是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因此,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盛唐社会风貌。故选C项。
10.(1)曲辕犁。
(2)文成公主。战争、册封、设置机构、和亲。
(3)杜甫。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或渴望和平安定)。
(4)A:颜真卿。B:柳公权。C:吴道子。
(5)唐朝是一个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民族关系和谐、科技领先、文化成就辉煌的朝代。(至少要涉及两方面内容)
11.唐代文化繁荣的原因
《雨中耕作图》显示了耕作工具曲辕犁的使用等,反映了唐朝时期经济的繁荣发展;而骑驼乐舞俑则反映出“中西贯通,胡汉交融”的特点,体现了社会风气的开放。唐朝时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开明的民族政策,开放的社会风气也促进了唐朝文化的繁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