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二)
课时衔接
1.
(1)结合所学知识,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①: 。 ②: 。
(2)依据图示指出,清朝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方式包括哪些
(3)请为该示意图添加一个适当的标题。
基础通关
2.跨学科语文“焚罢青衣举义旗,复明大计应天时。荷夷驱逐收疆土,鲲岛回归固国基。两岸人民歌壮志,古今中外树丰碑。金瓯一统殷期盼,民族英雄万世垂。”这首诗歌颂的英雄壮举是 (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左宗棠收复新疆
3.教材变式练下图所示建筑是赤崁楼遗址。该建筑 ( )
A.有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
B.是民族团结的历史见证
C.是台湾发展的商业中心
D.是清朝管理台湾的机构
4.元朝和清朝对西藏实行有效管理的措施分别是 ( )
A.设枢密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B.设驿站、伊犁将军
C.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驻藏大臣
D.设刺史、驻藏大臣
5.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
A.设立澎湖巡检司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设置台湾府
6.核心素养家国情怀日本学者稻叶君山在《清朝全史》中记载“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立即‘遣官祭先师孔子’,接着又以孔子的后人‘仍袭封衍圣公’”。推崇儒家学说体现了清朝统治者的 ( )
A.文化认同
B.重文轻武
C.罢黜百家
D.谦恭心态
素养提升
7.《清史稿》载,施琅疏言:“此地原为红毛(荷兰人)所有,(郑氏)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材料中施琅 ( )
A.阐明了台湾对“四省”的重要性
B.主张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C.主张绘制地图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D.认为台湾地位重要应夺取它
8.乾隆帝对于崇奉孔孟程朱的知识分子而言,是天子、皇帝,自然也是君是父;对于满族而言,他是八旗的旗主、家主;对于蒙古外藩部落而言,他是大可汗;对于西藏而言,他是文殊大皇帝。乾隆帝的多元身份反映出清朝( )
A.地方管理体制的多元化
B.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开放包容的宗教政策
9.核心素养唯物史观清代前期,经过一系列复杂尖锐的斗争,从台湾、黑龙江到蒙古,从新疆到西藏,清朝在一个多世纪内完成了祖国的统一。可归纳这些活动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多民族政权由并立到完成统一
D.早期国家的建立与社会大变革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事会说话——明边疆危机】
材料一 明清时期大事记
①戚继光抗倭
②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雅克萨之战
⑤郑成功收复台湾
⑥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⑦册封达赖和班禅
⑧设置驻藏大臣
⑨签订《尼布楚条约》
(1)某中学历史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结合上面的史实填写下面课题中所使用的材料。(填序号即可)
民族关系的史实
对外关系的史实
(2)请概括清朝民族关系的特点。
【思辨启智慧——悟情感升华】
材料二 普宁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始建于清朝乾隆时期,是一座汉藏风格结合寺庙。寺庙前半部为汉式,具有汉族传统佛教寺庙的特征;后半部为藏式,仿西藏桑鸢寺而建,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为一体。
(3)材料二中汉藏合璧的寺院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由此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1.(1)驻藏大臣 伊犁将军
(2)册封、武力平叛、设置行政机构等。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A 3.A 4.C 5.D 6.A 7.C
8.C 题干内容说明乾隆皇帝得到汉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拥戴,反映了乾隆皇帝时期对这些民族进行了有效的管辖,体现了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故选C项。
9.B
10.(1)民族关系:③⑥⑦⑧。对外关系:①②④⑤⑨。
(2)恩威并施。(言之有理即可)
(3)说明:汉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体现了民族团结。启示:我们要坚持民族团结、各民族平等的原则,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言之有理即可)
2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
课时衔接
1.创新作业请你以一位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北京城老百姓的身份写一下你的见闻(大事变)。
基础通关
2.清朝入主中原以后,在笼络地主阶级、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同时,在思想上沿袭了历代文化传统。后者主要表现在 ( )
A.推崇儒家学说
B.大兴文字狱
C.实行依法治国
D.继续实行厂卫制度
3.教材变式练下图是金奔巴瓶。它是见证清朝加强对 管辖的重要表现 ( )
A.西藏 B.新疆
C.台湾 D.辽宁
4.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中国有效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B.中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C.中国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
D.加强了对我国西北边疆的管辖
素养提升
5.清朝入主中原后,建立起自己的统治。下列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清朝统治者将北京设为都城
B.清朝消灭了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C.清朝进一步削弱中央集权,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D.清朝推崇儒家学说,继承历代文化传统
6.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能够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据此可知,下列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 )
A.桃园三结义的故事 B.班禅金印
C.电视剧《康熙王朝》 D.《西游记》
7.五育并举请依据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图 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答案:
1.略。
2.A 3.A 4.C
5.C 清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6.B
7.清朝民族政策恩威并重
清军入关后,五世达赖入京朝贺。对待西藏,清朝实行怀柔的政策,不改变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对待叛乱地区的少数民族,清政府则是坚决镇压,如平定噶尔丹叛乱等。
综上,清朝的民族政策特点是恩威并重,灵活多变,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