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基础通关
1.他虽然无德,但是有功,只是其功业(如创立科举制)没有和百姓的幸福感统一起来,所以才会有“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的说法。与“他”相关的是 ( )
A.开凿运河 B.“贞观之治”
C.统一中国 D.尊崇儒术
2.新素材下图所示书法作品中,“世”和“民”二字各缺一笔,这最有可能是 ( )
唐柳公权小楷《九疑山赋》(局部)
A.作者柳公权出现笔误
B.为体现书法艺术特色
C.为了避唐太宗的名讳
D.由于地方保护的不力
3.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 (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南北经济的交流
D.中外文化的交流
4.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唐玄宗时期,长安尤为著名,这里汇集了各国来宾,许多外商在西市经营店铺,长期居住,国子监接受了众多外国留学生,留居长安的胡人多达4000—5000家。这反映出,当时唐朝 ( )
A.注重发展教育
B.对内战争连绵
C.坚持封闭国门
D.社会包容开放
5.唐朝时期,拔河在宫廷和民间都大受追捧,一些妇女也喜好,参与人数规模空前,竞争气氛极其浓烈。这体现出唐朝 ( )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频繁的中外交流
素养提升
6.“隋唐以前,没有实行科举制。但我们根本无法证明,在实行科举制以后,官吏队伍的优秀比例要比实行科举制以前大。谁也无法肯定,唐宋元明清的优秀官吏就比战国秦汉的优秀官吏多。”这句话认为 ( )
A.科举制对于社会的发展毫无意义
B.科举制度提高了办事的行政效率
C.科举制的实行是巩固统治的需要
D.科举制的实行是选拔人才的需要
7.五育并举历史老师在讲解某知识内容时,出示了以下三幅图片。老师讲解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
唐诗 《颜氏家庙碑》 (局部) 《送子天王图》 (局部)
A.繁荣的唐代经济
B.和谐的民族关系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丰富的社会生活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歌词解读——精神显】
歌词一 雪山,沙漠,古国,恒河,日落;菩提树,天竺僧,那烂陀;万水千山,求真经,度苦厄,唯有故土难离舍,苦难化成了传说。
歌词二 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挡。
(1)阅读上述两段歌词,指出其分别描写了哪两位历史人物的什么事迹。对于这些艰险,两人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
【材料分析——原因明】
材料一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有往来,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友人前往长安。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2)请列举相关史实印证材料一中唐朝“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
材料二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都有吸引力。盛唐时期,政治上很自信,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兼收并蓄,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放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3)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唐朝中外交流活跃的有利因素。
9.唐朝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至今令人神往。
【历史解释 解读清明政治】
材料一 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 为体现上述理念,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
【时空观念 验证开明开放】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摘编自《旧唐书·吐蕃传》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交往的两个事例。
【家国情怀 归纳总结主题】
(3)重温盛唐历史,对我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什么启示
实践作业
10.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资料,创办一期关于唐朝历史发展的手抄报。手抄报既要体现唐朝发展线索,展现唐代的社会风貌,又要理性认识唐朝兴衰的原因。
答案:
1.A 2.C 3.B 4.D 5.A 6.C 7.C
8.(1)事迹:歌词一描写的是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歌词二描写的是鉴真东渡日本传播文化。
态度:两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坚持梦想,直到实现自己的目标。
(2)使节来往:日本前后派遣十几批使者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留学生:与日本遣唐使同来的还有留学生、留学僧等。贸易交流: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宗教往来:鉴真东渡,将佛教从中国往外传播。
(3)有利因素: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政治制度先进;开放、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开放的对外政策;等等。
9.(1)治国理念:以民为本。措施: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减轻人民负担。
(2)民族:吐蕃(藏族)。事例: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
(3)关注民生,大力发展经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创新,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10.答案提示:要体现唐朝的建立、发展、高峰、由盛转衰、灭亡等相关事件;要体现唐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表现;最后写出对这段历史的感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