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学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3 12:3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课程标准 任务分解
1.了解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 2.知道古代不同地区食物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结合学者的论述,了解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古代农业文明的共同特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结合古代中国的粮食生产的相关数据,分析影响古代粮食供应的主要因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自主预习】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生活
1.采集和渔猎
时间 远古时期
特点 (1)食物:采集可食的植物果实和茎叶,捕捞鱼虾或猎取动物。(依靠自然界现成的动植物为生) (2)工具:用木、①    和石等材料制作的工具从事采集和渔猎。 (3)生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过着②    的生活;用火取暖、烧烤食物。 (4)女性除生育和抚养后代外,还负责采集食物,为群居的人们提供了大部分食物
  2.农耕和畜牧
(1)时间:大约1万年前,原始的农耕和畜牧出现。
(2)表现及意义
分类 农耕 畜牧
产生 起源于西亚、③    和中美洲 是在狩猎的基础上,随着农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现而产生的
表现 A.西亚的小亚细亚半岛南部等地是小麦、大麦的原产地。 B.东亚的黄河中上游是粟的发源地,长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C.④    则是玉米、甘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A.距今约9000年前,西亚的人们已经饲养绵羊和山羊。 B.距今约8500年前,中国⑤    的居民已经饲养猪;后来,河姆渡的居民也饲养猪和狗。 C.距今约6000年前,⑥    印第安人驯化了骆马
农业 出现 的意 义 A.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人类开始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初步改变了纯粹依赖自然资源的状况。农业生产增加了人类的食物供应,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变化。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逐渐形成聚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业劳动。原始音乐、文学和⑦    也因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产生。 C.农业的出现推动了⑧    的发展。人类很早就认识到天文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几乎在所有早期文明古国中,天文历法都获得了较快发展。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也逐渐发展起来
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1.农业文明的兴起
表现 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灌溉农业发达,孕育出⑨    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
措施 修建水利工程,统治者将灌溉系统的开凿、疏浚、维护作为主要工作之一
  2.食物生产和社会生活
地域 时期 生产与生活 食物生产
两河流 域和尼 罗河流 域 古巴比伦王国 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商人等也拥有土地,他们合伙经营或将土地⑩   给佃户 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绵羊、牛等家畜
古埃及 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以尼罗河为中心的    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
中国 商和西周 土地掌握在君主和各级贵族手中,农夫    主要分为北方粟麦农业区和南方稻作农业区
战国 以后 (1)铁器得到推广,    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在土地上耕作的农民,往往以家庭为基本单位进行生产。 (3)每家每户在耕作之余,还通过     等途径补贴家用。 (4)秦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往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5)国家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如秦国的都江堰、西汉的龙首渠等
秦汉到隋唐 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    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
古希腊 在古希腊城邦中,只有    才能拥有土地,农业生产中使用奴隶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 大麦和小麦从西亚传入希腊,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在土地肥沃的地方实行谷物与蔬菜轮作,在不适于种粮食作物的地方建果园,种植葡萄和橄榄,并加工成葡萄酒和橄榄油
古罗马 在很长时期内实行土地国有,人们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随着征服扩张,贵族或富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土地,小农却逐渐破产 以谷物生产为主,同时种植橄榄和葡萄
美洲 阿兹特克人的土地除了贵族私有的部分外,还有村社的公有土地,每个家庭的主人可以获得一块    并终身使用。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两年不耕作的土地将被村社收回 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
三、生产关系的变化
男女地位变化 (1)农业产生以后,男子开始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2)妇女主要从事家务劳动和家庭副业,女子在农业生产中逐渐退居从属地位
贫富分化出现 (1)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生产的产品有了剩余。 (2)氏族部落的首领把一些集体财物据为己有,变成    。氏族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阶级差别产生 (1)在领导氏族部落对外交战的过程中,军事首领的地位日益上升,个人权力也不断加强。 (2)为了生产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把战争中的俘虏变成奴隶。这样,在氏族社会中,就有了    和奴隶的差别
国家诞生 (1)阶级产生: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加和私有制的出现,阶级产生了。 (2)国家产生:为了调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需要有一个强制机关,国家应运而生。 (3)评价: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案】①骨 ②迁徙 ③东亚 ④中美洲 ⑤贾湖 ⑥南美 ⑦宗教 ⑧科学技术 ⑨古巴比伦 ⑩出租 农业体系 集体耕作 铁犁牛耕 家庭手工业 水田 公民 份地 私有财产 自由民
思考点 与食物采集者相比,食物生产者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解题关键:农业的出现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思路引领: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因此,可根据农业出现使人类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进行分析总结。
答案提示:见本课“知识梳理”中的“农业出现的意义”。
学思之窗 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什么 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
解题关键:抓住关键信息“自由民和奴隶”“富人和穷人的差别”“新的阶级划分”“私有财产”。
思路引领:根据材料“自由民和奴隶”“富人和穷人的差别”“新的阶级划分”“私有财产”等信息,可以判断它们属于生产关系出现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属于哪个历史时期。
答案提示:(1)恩格斯这段话描述的是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使生产关系出现变化的表现。
(2)历史时期:原始社会晚期(原始农业社会或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上面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有何不同 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解题关键:两段材料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描述。
思路引领:第①小问,关于远古人类的生活,可从食物角度的描述进行比较,关于农业起源,可从材料中得出相关原因并进行比较;第②小问,可从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和来源、农业起源具有多种因素等进行思考分析。
  答案提示
不同:关于远古人类的生活,两段材料都
【概念阐释】
1.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又称女系社会、母系氏族制社会,是按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在母系氏族制后期,也就是新石器早期,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其生产主要是通过采集和狩猎。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同时,出现了族外婚,形成了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当时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便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
2.农耕文明
农耕文明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人类最早的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3.精耕细作
指的是通过投入更多的劳动、更多的肥料,改进生产工具,提高耕作技术,修建水利工程,改进耕作制度等方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耕作模式。
【思维拓展】
古代中西方食物生产的主要差异
内容 古代中国 古代西方
农耕 技术 耕作制度 实行轮作制和复种制或间作套种制 普遍实行休闲农作制
土地集中 土地兼并,仍然用来经营种植,需要大量农业劳动力分散经营,减少的是自耕农,增加的是佃农和雇农 土地集中是为了发展畜牧业,如圈地运动是为了养羊,所需劳动力少,大量失地农民只能到城市谋生
经济结构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中又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畜牧业只占次要地位 农牧并重、农牧结合
饮食结构 中国人的食物以植物性的饭菜为主,从饮食的原料结构来看是素食结构,粮食占主导地位(主食是豆类和谷物),肉食在其中占的比重少之又少,且主要是鸡和猪肉;从饮食的成品结构来看,是饭与菜相结合的结构,饭是主,菜是辅 西方人的食物结构中肉和奶的含量较高,肉类一直是大宗食品,除谷物外,牛乳、乳酪、黄油也是必需品
从食物角度作了描述。第一段材料认为远古人类采集树木果实和昆虫作为食物;第二段材料认为远古人类以禽兽的肉作为食物。关于农业的起源,第一段材料认为是因为人类以果实和昆虫为食,容易得疾病或中毒,于是发明了农业,播种五谷作为食物;第二段材料认为是因为人口增长,禽兽不足,于是发明了农业。
看法:这两段材料都是古人对远古人类生活和农业起源的推测,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远古人类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其食物来源既有植物果实、昆虫,也有禽兽。农业的起源有多种因素,两段材料各提到其中一种因素。除这两种因素之外,人类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知识的掌握,也是农业产生的因素之一,而且是主要因素。
学习拓展 查找资料,了解汉朝栽培的蔬菜有哪些种类。
解题关键:网上搜索、查阅资料等。
思路引领:可以对照今天我们常见的蔬菜,通过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咨询老师等多种途径了解汉朝蔬菜种植的情况。
答案提示:汉朝的蔬菜种类多,西汉字书《急就篇》中提到的蔬菜就有葵、韭、葱、薤、蓼、苏、姜、芸、蒜、荠、芥、茱萸、芜菁、襄荷、芜荑等,其中很多直到今天还是常见并可食用的蔬菜。汉代农书《氾胜之书》中还辟有专门章节叙述瓜、瓠、芋的种植方法。汉代典籍《四民月令》中还提到豍、胡豆、(花)椒等,可见这几种也是汉代日常食用的蔬菜。此外,散见于其他文献中的还有芹、菘、藕、笋、芦菔、苋菜等。
【合作探究】
任务1 从采集经济到农耕经济的演变
材料一 在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差不多1000年的时间里,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材料二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和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2)比较材料一、二,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参考答案】 (1)农业是各个城邦赖以生存的基础,灌溉系统的修建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2)神庙、祭司等与宗教相关的事务及相关机构或人物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拥有特色农业生产技术。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得出“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 材料二:从正文得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公元前15世纪”“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和播种的情形”
“四定” 定向词(依据材料、结合所学): 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第(2)问:比较材料一、二
定法词(概括、说明、评析): 第(1)问,分析为什么说…… 第(2)问,说明……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两河流域早期文明;内容限定——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第(2)问,时空限定——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角度限定——共同特征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应从古代两河流域经济形态的角度来分析。 第(2)问,根据材料一中的“神庙”和材料二中的“祭司”可知应从宗教管理的角度来分析;从材料一中的“灌溉网络”和材料二中的“农民犁地和播种的情形”可知应从重视农业生产和拥有特色农业生产技术等角度来分析。(备注:第1课“四定”中的“定向词”和“定法词”,目的是让学生在审题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后面的所有课时不再设置,“四定”改为“两定”。)
任务2 古代中国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材料
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 宋辽夏金元 清(1800年)
全国耕地 面积/亿亩 2.30 5.72 7.20 10.50
粮食亩产量/斤 95.00 110.00 140~343 155~337
粮食总产量/亿斤 205.39 591.40 1749.45 2340.97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斤 247.40 464.00 1113.60 2456.00
全国人口数/万人 3200.00 6000.00 12 000.00 30 00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 641.00 985.75 1457.90 780.00
——摘编自吴宾、党晓虹《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论题: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论述: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比较安定,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超过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两宋时期,租佃制度盛行,佃农拥有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出现稻麦轮作制,特别是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明清时期,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下的粮食亩产量处于徘徊不前状态,影响了粮食总产量的增长;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江浙沿海地区广泛种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生产面积日趋减少,导致粮食产量下降;清朝中期人口过快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导致土地过度开垦,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明清时期人均占有粮食量急剧下降。
综上所述,受社会环境、生产技术、政府政策、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晚清社会潜伏着危机。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试题主题不明确——自拟论题)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有效信息 “春秋战国”“秦汉”“宋辽夏金元”“清(1800年)”“全国耕地面积”“粮食亩产量”“粮食总产量”“社会粮食总需求量”“全国人口数”“人均粮食占有量”“《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时空定位 中国古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全国耕地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亩产量和总产量不断提高;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不断增加;全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到明清时期快速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从春秋战国时期到辽宋夏金元时期不断增加,但到明清时期急剧下降
层次鲜明 从隋唐到两宋再到明清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相对比较安定,农业发展,粮食总产量超过社会粮食总需求量
两宋时期,租佃制度盛行,佃农拥有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出现稻麦轮作制,特别是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的引入和推广,使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人均粮食占有量增加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受社会环境、生产技术、政府政策、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从隋唐时期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粮食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晚清社会潜伏着危机
【随堂检测】
1.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是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地区,且农耕文明产生的地方无不光热充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就自然条件而言,这是因为这些地区都位于(  )。
A.农业发达地区 B.地势平坦区域
C.人口稠密地区 D.大江大河流域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埃及都位于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分别是长江与黄河流域、两河流域、恒河与印度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因此农耕文明较发达,D项正确;A、C两项不是自然条件,排除;世界上地势平坦的地区有很多,但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却是这四个地区,说明地势平坦不是这些地区最早产生农耕文明的自然条件,排除B项。
【答案】D
2.农业和畜牧业产生以后,私有制、阶级、国家开始产生,其根本原因是(  )。
A.贫富分化的出现  B.个体劳动的盛行
C.金属工具的使用  D.生产力的发展
【解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原因。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故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D项的表现或结果,不是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根本原因,排除。
【答案】D
3.在古典农牧阶段,五大文明古国(地区)的食物生产各具特色(如下表所示)。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究其原因在于(  )。
文明古国(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
中国 粟、稻、大豆
印度 稻
两河流域 小麦
埃及 各种麦类
希腊、罗马 麦类
A.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
B.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
C.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差异
D.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
【解析】由材料“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可知,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的不同,对以种植业为首的农业文明会产生重大影响,A项正确;“社会形态制约着民众的选择”说法错误,不符合题干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各自的族群进化程度的问题,排除C项;耕作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优劣不是影响当时居民的食物结构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
【答案】A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