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学案 (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03 12:3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规划】
古代社会 人类农业生产工具和手工业生产工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农业家庭式、庄园式和手工业家庭式、作坊式是典型的劳作方式
近代以来 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得生产方式的变革此起彼伏,不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飞跃,也给人们的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带来深刻的影响
阶段 特点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古代农业 革命 生产工具改进 农业:石器农具、青铜农具、铁制农具;灌溉工具;畜牧业工具;手工业:纺织工具、制陶工具、冶炼工具
劳作方式发展 男耕女织与农业家庭式劳作、农业庄园式劳作;手工业家庭式与作坊式劳作
近代工业 革命 机器大工业 手工工场;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生产流水线;洋务派创办近代企业;实业救国;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生活方式 的变化 城市化;城市居住环境;运河开凿和铁路运输;水陆运输网的形成;大农场普遍建立;时间观念增强;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初等教育不断推广;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现代信息 革命 现代科技进步 电子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新材料技术
人类社会发展 劳动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电子商务;全媒体;“地球村”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程标准 任务分解
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1.结合赫梯、古希腊、中国关于铁器的史实,认识古代农具的演进及其对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结合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和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及其产生的作用,认识我国古代生产方式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作用。(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自主预习】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耕作 工具 人类的耕作工具种类繁多,材质主要有骨、竹、木、石、蚌、铜、铁等。旧石器时代石器的制作方法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①   
青铜 农具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现了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当时青铜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铁制 农具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②    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后来这一技术逐渐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随着熔炉的进步,铁器大量出现。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③    制作的农具
灌溉 工具 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已经能制造陶器,汲水灌溉。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人们已懂得利用④    原理进行灌溉。中国东汉末期已出现翻车,三国时期马钧对其进行革新后,翻车在民间广泛使用。唐朝出现了筒车,借助水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畜牧 工具 豢养驯化禽畜的古代畜牧业,也有其自身的工具设施,如圈厩、马槽等,不少工具设施至今依然发挥着作用
思考点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
解题关键: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改进对农业生产所起的积极作用。
思路引领:分别结合耕作工具、灌溉工具对农业生产所起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耕作工具的作用从生产工具与生产方式的角度分析其对生产力产生的影响;灌溉工具的作用从农作物必需的自然条件角度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提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农具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农业的产生和发展同步进行并相互促进的。农业耕作工具的进步——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的农具,使农业生产力开始了质的飞跃,它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灌溉工具的进步,为农作物提供了必要的水源,改善了农作物的生长环境,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为农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纺织 工具 纺织工具的制作是古代最先出现的手工业之一。约3万年前,中国的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就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汉朝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当时人们还能够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⑤   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陶瓷 工具 陶瓷业也是古代重要的手工业之一。陶瓷业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坯车、匣钵、支钉等。人们最初用⑥     的方式制造陶器。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许多地区采用坯车制坯。中国南朝时期,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唐宋时期,工匠会在器物底部放置已烧制好的黏土块——支钉
金属冶 炼工具 冶炼金属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古代金属冶炼的工具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准。古人除用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外,还采取⑦    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包括坩埚、范等。考古学家在中国商朝和西周时期的遗址中,发现了青铜器作坊中大量打碎的范。战国以后出现了大量铁农具的范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家庭式 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在各区域文明中很普遍。随着⑧     的逐步推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中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在古希腊罗马历史上,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农业庄园式 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大量奴隶,出现了大型奴隶制庄园;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⑨    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 古代还有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的手工业家庭,以及拥有某种手工工艺的民营和官营⑩    。手工业家庭与作坊往往是手工业者世代传承的,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登记造册进行管理
【答案】①磨制 ②赫梯 ③灌钢法 ④杠杆 ⑤元朝 ⑥泥条盘筑 ⑦铸造
⑧铁犁牛耕 ⑨坞堡 ⑩作坊
【概念阐释】
西欧庄园制度
封建庄园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庄园内的一切生产都是为了供应领主消费和满足依附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需要,只有庄园不能生产的如盐、铁等,才从行商手中购取。庄园经济的兴盛时期约在9~13世纪。14世纪起西欧经济变化剧烈,庄园主纷纷放弃自营地,货币地租流行,农奴也通过各种途径取得人身自由,劳役制庄园趋向瓦解。
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生产力。
学思之窗 农业家庭式劳作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关键:小农经济的作用。
思路引领:首先理解“农业家庭式劳作”的概念,再结合它在人类古代社会生产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小农经济的特点及其作用分析说明。
答案提示:这种劳作方式在世界历史上普遍存在,它是古代社会家庭的自然分工方式;家庭生产,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经营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古代国家提供了赋税和徭役。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解题关键:材料信息与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思路引领:根据材料“一女必有”“耕者必有”“行服连轺花者,必有”可知,铁器是妇女家庭劳动、农民耕作、行人交通必备之物,这反映了铁器的普遍使用。
答案提示:铁器作为生产工具成为妇女、农民和行人所必备的物品,说明战国时期铁器普遍使用,反映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拓展 渔业也是古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出一种古代渔业工具并加以说明。
解题关键:渔业工具及其用途。
思路引领:根据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的渔业工具,网上查阅古人使用渔具的资料进行说明。
答案提示
(1)渔网:古代人使用粗布加上麻作为原料,通过捆卷的方法制成渔网。这种渔网虽然易腐烂,坚韧度差,但是使得捕鱼效率大大提高。
(2)钓具:是在钓线上系结钓钩,装上诱饵 ,利用鱼类、甲壳类、头足类等的食性,诱使其吞食而被刺挂在钓钩上,以达到捕捞目的的渔业工具; 也有少数钓具没有钓钩装置,但亦以食饵诱集而捕获鱼类。
(3)鱼叉:一种从原始部落就开始使用的生产工具,前端有倒刺,用于捕鱼。
【合作探究】
任务1 古代农具的演进及其对农业耕作方式的影响
材料
赫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
古希腊 在荷马时代之末,铁制工具普遍使用,农业中装有铁铧的重犁施展威力,希腊多山而贫瘠的土地因之成片地得以开垦与深耕,粮食生产也有较大程度增长
中国 公元前6世纪铁已开始使用。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1403 年,铁产量达到16万吨
  阅读材料,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单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 示例一
论题: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阐述: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剧变。经济上,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上,伴随着诸侯争霸的推进,各国纷纷进行政治变革,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逐渐形成。综上所述,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特别是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示例二
论题:随着历史的发展演进,钢铁在人类生活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角色。
阐述:纵观古代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铁的产量较低。从铁的使用范围来看,铁的使用较为单一。古埃及、古希腊以及古代中国对铁器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领域,用于其他领域的情况较为少见。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进行,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蒸汽机、电力的使用使得铁的产量迅速增加。从用途来看,钢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遍及建筑行业、交通工具制造业等。综上所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后,钢铁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阅读材料,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单阐述。(试题主题不明确——拟定一个论题)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有效信息 “公元前1400年左右,赫梯人大规模使用铁器”“从此,木质的耒耜逐渐为铁器所取代,出现了用牛牵引铁犁的耕作方法,农作的效率空前提高”
时空定位 古代赫梯、古代希腊、古代中国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铁制农具普遍使用、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繁荣、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专制集权体制初露端倪、“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局面
层次鲜明 从古希腊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从经济到政治再到思想文化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铁器的应用助推了古代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铁制农具普遍使用之后,古希腊的农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古希腊文明的进步。农业的发展进步,为城邦时代民主政治的繁荣以及以人文主义为代表的古希腊哲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经济基础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出现。新的生产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从而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的剧变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无论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铁器特别是铁农具的应用在社会的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
任务2 古代劳作方式的发展
材料一 自秦汉以来,凭借着“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高密度小农经济,中国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并在很长时间内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世界。小农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和经济组织,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物。但是,小农经济又不是孤立于中国“大生态环境”之外的事物,它不得不受到外在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根本制约。
——摘编自林刚《中国近代工业与小农经济》
材料二 基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及个体小农在人口数量上的空前增长,宋代个体小农人数突破一亿大关,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陆九渊分析金溪农民在农闲时从事制陶业后总结说:“今时农民率多穷困,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其隙时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
——摘编自穆向丽、巩前文《小农经济:形成、发展与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农经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新趋向,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原因:小农经济下,农民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古代农具的不断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政府政策推动。
(2)新趋向:由男耕女织到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积极作用: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有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得出“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原因。 材料二: 从正文“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得出新趋向;从正文“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今时农民率多穷困,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其隙时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积极作用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我国;内容限定——小农经济“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的原因。第(2)问,时空限定——宋代;内容限定——小农经济出现的新趋向及其产生的积极作用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依据材料“构成中国古代、近代的基本社会经济单位,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和很低的运作成本”并结合所学古代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水平的提高、政府政策的推动等分析得出。第(2)问第①小问,依据材料“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概括得出。第②小问,依据材料“宋代的商品经济达到了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第二高峰”,得出推动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宋代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得出拓宽了小农营生途径;依据材料“今时农民率多穷困,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其隙时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得出有利于缓解宋代人多地少的压力;依据材料“当时农户一遇农闲,便进入市场,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只要有条件,有机会,他们‘无不为之’”,得出有利于打破四民界限,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
【随堂检测】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推断空缺方框①②中最可能填写的是(  )。
A.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采集经济、封建农业
C.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解析】早期农业生产工具简陋,劳动效率低下,采用集体劳作的方式进行生产,故①内容应是集体劳作;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逐渐转向铁犁牛耕,故②内容是铁犁牛耕,因此D项正确,A、B、C三项排除。
【答案】D
2.“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  )。
A.是农业播种技术的革新
B.有利于增加汉朝的粮食产量
C.利用水力提高灌溉效率
D.适应了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
【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转此大法轮……神机日夜运”“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等可知,诗中描写的是筒车,根据诗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筒车是利用水力驱动进行灌溉的工具,故C项正确;A项是对播种工具的描述,筒车不是播种工具,排除;汉朝还没有出现筒车,排除B项;筒车是适用于田岸高深情况下的灌溉农具,中国西南部山丘和西北部黄河中上游两岸使用较多,它并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灌溉要求,故排除D项。
【答案】C
3.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地点 铁器种类
四川绵阳 斧、锸、锛
四川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
重庆巫山 铁犁铧、长钎形器、铁削
重庆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
A.西南地区农业已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
C.西南地区铁器逐步推广
D.西南地区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解析】东汉时期,西南地区铁农具分布广泛,而且类型多样,说明铁农具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C项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判断西南地区的农业发展程度,排除A项;题干未列举西南地区其他材质的农业生产工具,无法得出铁器成为西南地区主要生产工具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主旨是铁器分布,无法判断这类铁器是外地流入的还是本区域铸造的,因此无法看出西南地区冶铁水平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C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