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课程标准 任务分解
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革命性意义 1.结合美国学者关于三次科技革命影响的历史研究,认识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结合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与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认识科技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自主预习】
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尖端技术的发展 二战后,发达国家在计算机与① 的引领下,航天、海洋、原子能、生物、新材料等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这些尖端科技领域也取得巨大成就。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1946年,为满足② 的需求,美国军方研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问世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它的出现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在③ 的背景下诞生。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起军用网络。后来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演化为互联网,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目前已遍布全球。此后,计算机网络技术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机器模拟智能被美国科学家提上日程,人工智能已涵盖机器人制造、语言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代表,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④ 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各个领域的智能化创新,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 自从1957年⑤ 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航天技术迅猛发展。俄、美、法、中等国已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许多航天器,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航天技术对现代国防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洋技术的进步 海洋技术在现代科技进步中处于重要位置。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发现了海洋生物群落,并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000米处进行科学试验,这标志着中国海洋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2020年,中国的“⑥ ”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创造了10 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新材料技术的广泛应用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新材料不断更新,表现出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点。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二、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与劳作方式集约化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使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集约型。大量的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人们越来越依靠技术革新来实现利润增长。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人类文化生活出现了新的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各种应用程序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全媒体不断发展,能够最大程度汇集各种渠道的信息,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人类视野产生新的变化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得地球成为“地球村”,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进而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答案】①人工智能技术 ②弹道计算 ③冷战 ④自动化 ⑤苏联 ⑥奋斗者号
思考点 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表现
解题关键:人工智能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思路引领:联系教材知识和生活实际回答。
答案提示: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近年来,“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也纷纷出现;餐厅中的智能送餐机器人;等等。
学思之窗 结合材料,思考原子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解题关键:原子能的利弊。
思路引领:从原子能利弊两个方面分析人类利用原子能的军事目的与和平利用的情况。
答案提示
人类对原子动力的利用:(1)核武器,用于军事目的;(2)和平利用,核电站、核动力船、生物医学援救、医学诊断和治疗以及核动力厂等。
思考点 现代科技进步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解题关键:日常生活的变化。
思路引领:结合我们日常生活的变化,从新科技革命的革命性意义角度对照分析。
答案提示:(1)新科技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也开拓了新的生产领域。(2)人们的劳作方式产生了巨大变革,影响了经济增长模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3)促进了社会阶层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化,给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4)使人类的文化生活出现新的模式,促进了人类思维的变化,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大大拓宽了人们的认知视野。
【探究与拓展】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在救灾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解题关键:救灾作用。
思路引领:联系日常所了解的灾难,根据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特点和作用分析说明它在救灾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提示:人工智能有望在自然灾难发生之后凭借其数字密集运算以及发现模式的能力拯救生命。智能机器人能代替人类完成很多高危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它不仅帮助我们提升抢险救灾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有效降低抢险救灾工作人员的伤亡率。在抢险救灾工作中,智能机器人具备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环境的能力,可以在洪灾、地震现场提供实时动态进而规划最佳救援路线。
学习拓展 谈一谈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日益呈现交叉融合趋势”的理解。
解题关键: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关系。
思路引领:从自然科学结合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结合其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再从社会对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提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自然科学,认识其对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的作用,还应该学会关注人、关注社会、关注人文社会科学,重视培养社会责任感。教育不是单一学科知识的运用,而是复杂综合的实践过程,所以要完善学科交叉的体制机制,构建学科交叉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要在教育中加强创意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
【合作探究】
任务1 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材料
经济与科技革命 战争或剧变 新世界格局变化
第一次工业革命 拿破仑战争 维也纳体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 苏联解体 多极化趋势加强
——据[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从史前到21世纪全球文明的互动》整理
提取表格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论题: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
阐释: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显著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促进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从而深刻影响着国际格局的调整。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德国迅速崛起,英国、法国逐渐落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打破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雅尔塔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西欧的复兴、日本的再次崛起,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压倒性的经济优势,苏联经济濒临崩溃并最终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统一提供了历史机遇,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除欧盟外,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政治力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国际关系发生巨大调整,国际格局经历了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进程。
(问题会设计、知识能迁移、思维讲层次、分段有讲究)
审试题要求,确定试题主旨 初步设计“问题”(论点) 提取表格中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阐释。(试题主题不明确——自拟论题)
读相关素材(史料、图表等) 有效信息 “第一次工业革命”“拿破仑战争”“维也纳体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
时空定位 世界近现代
史实梳理(准备论据,先“多多益善”,再“去伪存真”) 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国家实力变化、国际格局调整的关系
层次鲜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战;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加强
其他方面 结合所学知识
答题步骤 确定论点 科技革命推动国际格局的演变
梳理论据(2个为宜,不贪多求全)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德国迅速崛起,英国、法国逐渐落后。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形成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西欧的复兴、日本的再次崛起,使得资本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压倒性的经济优势,苏联经济濒临崩溃并最终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得出结论(回望论点,展示素养)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的进步,使得国际关系发生巨大调整,国际格局经历了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两极格局再到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演变进程
任务2 科技革命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材料一 杰弗逊出任第三任美国总统期间,他的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拨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尊重科学家。美国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科学家跳出了纯科学的圈子,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1860~1914年,美国的科学活动已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1915年,美国国会批准建立了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这是政府建立的第一个军事研究机构。1940年,罗斯福总统在参战前夕大カ动员国家的科学技术资源,为此采取一系列集中化的组织措施,先后组建了美国国防委员会和科学研究与发展局,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们成了美国的科学技术研究系统。
——据夏源《国外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二 1970年4月,勃列日涅夫第一次提出了经济发展战略。苏联通过组建科学生产联合公司的形式,对科技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缩短了“科研生产”周期。1979年7月通过的新决议规定,所有工业部门都要在部一级建立科技发展统一基金,基金的来源由企业和联合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利润提成构成。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加速科技进步的措施。为了迅速发展信息业和计算机生产,苏联设立国家计算技术和信息学委员会,综合、协调地加速发展计算机生产和信息业;调整科研机构的设置,建立跨部门科学技术综合体,下放某些科研和设计机构的领导权,精简科研机构。
——据宁健强《苏联科技体制的发展及其改革》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谈谈你从美国、苏联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 (1)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答出三个方面即可)
(2)美苏经济、军事竞争的需要;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苏联模式弊端显现,对苏联模式改革的需要。
(3)政府应为科技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要提高科学研究的自主性;加强科学研究机构以及研究队伍建设;科技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本质上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等等。(答出两个方面即可)
“四读” 读题引、读设问、读出处、读正文得出重要信息: 材料一:从正文信息“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特点。 材料二:从材料时间信息与正文“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原因
“两定” 限定词(时间、空间、角度): 第(1)问,时空限定——近现代美国;内容限定——发展科技事业的特点。第(2)问,时空限定——现代苏联;内容限定——科技体制改革的原因。第(3)问,时空限定——近现代美国、现代苏联;内容限定——推进科技事业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两定” 定位词(原因、特点、影响): 第(1)问,根据材料中从杰弗逊到罗斯福总统对科学的态度,概括出美国政府历来重视科技发展;根据材料“从大学实验室走出来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形成了‘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概括出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建立“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根据材料“政府首次组织了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可以概括出以国家力量发展军事科技;根据材料“战后美国的工业和大学系统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可以得出建立工业和大学两大科技研究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科技的措施与美苏竞争紧密相关。第(2)问,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原因有美苏争霸的需要、二战后欧洲科学技术革命和改革的刺激;根据材料“实行统一计划领导,消除了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各阶段的裂痕”“戈尔巴乔夫执政后,苏联进一步提出了改革科研体制”等信息,可知苏联国内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苏联模式弊端显现,出于改革苏联模式的需要。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经验、教训和努力的方向等角度来谈基本的启示,也可以从政府的支持、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科技和工业生产的结合、提高国家综合国力、重视发展科技等角度回答
【随堂检测】
1.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智能涵盖了多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
A.促进物质生产模式转向信息生产模式
B.将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
C.完全实现模拟人的思维解决问题
D.加速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材料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带来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极大地改变了生产方式,即促进物质生产模式转向信息生产模式,A项正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但它并不能取代人类的生产活动,排除B项;“完全实现”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既加速经济全球化,又对全球化的发展造成冲击,排除D项。
【答案】A
2.电子计算机证明了四色定律,这一定律的证明由于运算过于繁杂,从前无人敢于挑战。这说明电子计算机( )。
A.是综合性技术体系的产物
B.拓展了人类能力
C.可以普遍替代人类
D.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解析】电子计算机证明了从前无人敢于挑战的四色定律,说明电子计算机可以作为工具提升人的计算能力,即其运用拓展了人类能力,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没有体现电子计算机是综合性技术体系的产物,排除A项;电子计算机本质上还是机器,不能普遍替代人类,排除C项;材料只提及电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而没有反映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排除D项。
【答案】B
3.2019年,以“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开幕。会上,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成为高频词。这反映出( )。
A.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B.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
C.科技全球化趋势加强 D.科技进步改变社会生活
【解析】“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都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代表,“成为高频词”说明这些科技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反映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巨大,故选D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是目前最前卫的技术,材料无法反映其科学理论的基础,排除A项;“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不代表社会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排除B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成为高频词”未体现科技全球化,排除C项。
【答案】D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