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第28课《文成公主进藏》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第28课《文成公主进藏》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4-09 14:54:20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第28课《文成公主进藏》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拼一拼,写一写
fēi xiáng zhuāng shì shuài lǐng hé xié
               
【答案】飞翔;装饰;率领;和谐
【知识点】拼音;词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翔、饰、率、谐”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捐    稞   
绢    颗   
祥    梳   
详    疏   
【答案】捐献;青稞;手绢;颗粒;吉祥;梳理;详细;稀疏
【知识点】词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捐献、手绢;青稞、颗粒;吉祥、详细;梳理、稀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查字典。
①“臣”字共   画,第四笔画的名称是   。
②“婚”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组词为   。
【答案】6;横折;H;女;结婚
【知识点】字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用音序法查字典,所以必须识记汉字两个汉字。①“臣”: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古人谦称自己;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②“婚”:男女结为夫妇:结~。新~。已~。~姻。~约。~礼。~变。~娶。~外恋。离~。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就能找到答案。
4.选词填空。
请求 要求
①爸爸对我   很严格。
②唐朝皇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   。
理会 理解
③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   教室外面发生的事。
④要勤于思考,养成独立   课文的习惯。
断定 决定
⑤看到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我   明天会下雨。
⑥我们   星期天到社区为老人们服务。
【答案】要求;请求;理会;理解;断定;决定
【知识点】词形;词义;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请求:处于被动地位,希望别人能按自己的意思办。
要求:处于主动地位,带有命令似的口吻。
理会:理会就是了解了一下,过问了。
理解:据理了解。
断定:是先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决定:是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带有主观意识的打算
故答案为:①要求;②请求;③理会;④理解;⑤断定;⑥决定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根据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内容填空。
①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发生了   、   、   、   等几件事情。
②文成公主和他的随从们,跨过   大河,翻过   高山,绕过   原地,穿过   树林,终于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
【答案】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一条条;一座座;一块块;一片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文成公主和他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绕过一块块原地,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从这话知道文成公主历经了艰难险阻才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应熟记课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6.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这个小小池塘,告诉我们四季的变化。
   当水面漂着浮萍的时候,那是夏天悄悄地来了。
   当水面结着冰块的时候,那是冬天刮着呼呼的北风来了。
   当水面漂着落叶的时候,那是秋天的脚步走来了。
   我的家门前,有个小小的池塘。
   当水面漂着桃花的时候,那是春天生机盎然地走来了。
【答案】2;4;6;5;1;3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语段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的,恰当的排序为:516243。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语言表达
7.根据提示改写句子。
①桃花开了。
改为拟人句:
②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
改为比喻句:
【答案】①桃花露出了笑脸。②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知识点】修辞手法;句式转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句话出现比喻词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拟人句了。比喻句是指运用比喻的句子,包含本体、喻体、喻词。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点评】要掌握变拟人句、比喻句的方法,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______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______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横在上面 沼泽 撒在地上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大家说,   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   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3)照样子写词语。
又肥又壮             
(4)短文叙述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读时要注意读出民间故事的什么特点?
【答案】(1)héng;zhǎo;sǎ
(2)因为;所以
(3)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香又脆;又瘦又高
(4)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民间故事。要读出民间故事的神奇。
【知识点】语段阅读;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①给出的词语“又肥又壮”来看,是又A又B式结构。(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héng;zhǎo;sǎ。
(2)因为;所以。
(3)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香又脆;又瘦又高。
(4)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民间故事。要读出民间故事的神奇。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所罗门断案
所罗门断案之神,破案之智慧,裁判之公正,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下面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所罗门端坐在大神殿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上殿来,哭哭闹闹地向他陈述。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陛下,我和这妇人同住一个房间。我生了一个孩子,三天后这妇人也生了一个孩子,房间里再没别的人。夜里这妇人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她半夜醒来,趁我睡着,把我的孩子抱去,把她已经死去的孩子放在我的怀里。天亮要喂奶的时候,我才发现怀里的孩子是死的,仔细察看,并不是我的孩子。”妇女甲话音刚落,妇女乙就激动地向所罗门抗辩道:“不!她说的是假话!死去的才是她的儿子!”而妇女甲则更激动,大声说:“活着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所罗门说:“好,现在把这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妇人,一半给那位妇人。”妇女乙同意,妇女甲坚决反对:“陛下把这孩子给她算了,千万不可杀他!”所罗门知道心痛孩子的女人一定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就把孩子判给了妇女甲。
这个英明的判决在世界各地流传了将近三千年,所罗门成为了西方世界妇孺皆知的智慧之神。
(1)下列词语和“妇孺皆知”意思不同的是(  )。
A.尽人皆知 B.众所周知 C.未卜先知 D.家喻户晓
(2)画线句子中的“她”指的是   ,“他”指的是   。从中可以体会到   。
(3)所罗门真的想把婴儿切成两半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如果你是所罗门,你会怎么做?
【答案】(1)C
(2)妇女乙;孩子;妇女甲宁可失去孩子,也不希望孩子被杀死
(3)所罗门不是真的想把婴儿切成两半。他这样做是想查出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4)示例:可以故意说要把小孩卖掉,舍不得卖掉孩子的就是亲生母亲。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1)先理解题干的意思,在与选项词语的意思进行比较判断正误。“妇孺皆知”意思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C未卜先知: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C;⑵妇女乙;孩子;妇女甲宁可失去孩子,也不希望孩子被杀死;⑶所罗门不是真的想把婴儿切成两半。他这样做是想查出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⑷示例:可以故意说要把小孩卖掉,舍不得卖掉孩子的就是亲生母亲。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1 / 1人教新课标版2018-2019学年四年级下册语文第8单元第28课《文成公主进藏》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拼一拼,写一写
fēi xiáng zhuāng shì shuài lǐng hé xié
               
2.比一比,组成词语
捐    稞   
绢    颗   
祥    梳   
详    疏   
3.查字典。
①“臣”字共   画,第四笔画的名称是   。
②“婚”字的音序是   ,部首是   ,组词为   。
4.选词填空。
请求 要求
①爸爸对我   很严格。
②唐朝皇帝答应了松赞干布的   。
理会 理解
③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   教室外面发生的事。
④要勤于思考,养成独立   课文的习惯。
断定 决定
⑤看到蚂蚁搬家,蜻蜓低飞,我   明天会下雨。
⑥我们   星期天到社区为老人们服务。
5.根据课文《文成公主进藏》内容填空。
①文成公主在进藏途中发生了   、   、   、   等几件事情。
②文成公主和他的随从们,跨过   大河,翻过   高山,绕过   原地,穿过   树林,终于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
6.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
   这个小小池塘,告诉我们四季的变化。
   当水面漂着浮萍的时候,那是夏天悄悄地来了。
   当水面结着冰块的时候,那是冬天刮着呼呼的北风来了。
   当水面漂着落叶的时候,那是秋天的脚步走来了。
   我的家门前,有个小小的池塘。
   当水面漂着桃花的时候,那是春天生机盎然地走来了。
二、语言表达
7.根据提示改写句子。
①桃花开了。
改为拟人句:
②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
改为比喻句:
三、现代文阅读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半路上,文成公主在一个叫路纳的地方遇到了一条河,过不去。公主找来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后来,老百姓就把公主亲手搭的这座桥叫做“内地桥”。文成公主过河以后,一只小鸟飞来,说:“公主,公主,这儿是片沼泽地,不好走。”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大家说,______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______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横在上面 沼泽 撒在地上
(2)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大家说,   文成公主撒了这把羊毛,   路纳这个地方的牛羊一直都长得又肥又壮。
(3)照样子写词语。
又肥又壮             
(4)短文叙述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读时要注意读出民间故事的什么特点?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所罗门断案
所罗门断案之神,破案之智慧,裁判之公正,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下面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据说,有一天,所罗门端坐在大神殿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上殿来,哭哭闹闹地向他陈述。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陛下,我和这妇人同住一个房间。我生了一个孩子,三天后这妇人也生了一个孩子,房间里再没别的人。夜里这妇人睡觉的时候,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她半夜醒来,趁我睡着,把我的孩子抱去,把她已经死去的孩子放在我的怀里。天亮要喂奶的时候,我才发现怀里的孩子是死的,仔细察看,并不是我的孩子。”妇女甲话音刚落,妇女乙就激动地向所罗门抗辩道:“不!她说的是假话!死去的才是她的儿子!”而妇女甲则更激动,大声说:“活着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所罗门说:“好,现在把这孩子劈成两半,一半给这个妇人,一半给那位妇人。”妇女乙同意,妇女甲坚决反对:“陛下把这孩子给她算了,千万不可杀他!”所罗门知道心痛孩子的女人一定是孩子的亲生母亲,就把孩子判给了妇女甲。
这个英明的判决在世界各地流传了将近三千年,所罗门成为了西方世界妇孺皆知的智慧之神。
(1)下列词语和“妇孺皆知”意思不同的是(  )。
A.尽人皆知 B.众所周知 C.未卜先知 D.家喻户晓
(2)画线句子中的“她”指的是   ,“他”指的是   。从中可以体会到   。
(3)所罗门真的想把婴儿切成两半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4)如果你是所罗门,你会怎么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飞翔;装饰;率领;和谐
【知识点】拼音;词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翔、饰、率、谐”容易写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捐献;青稞;手绢;颗粒;吉祥;梳理;详细;稀疏
【知识点】词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故答案为:捐献、手绢;青稞、颗粒;吉祥、详细;梳理、稀疏。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6;横折;H;女;结婚
【知识点】字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考查了学生用音序法查字典,所以必须识记汉字两个汉字。①“臣”: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僚。~子。~服。君~;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愿奉璧往使;古人谦称自己;古代指男性奴隶:~仆。~虏。②“婚”:男女结为夫妇:结~。新~。已~。~姻。~约。~礼。~变。~娶。~外恋。离~。
【点评】只要我们准确的记住这两个汉字,我们很快的就能找到答案。
4.【答案】要求;请求;理会;理解;断定;决定
【知识点】词形;词义;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请求:处于被动地位,希望别人能按自己的意思办。
要求:处于主动地位,带有命令似的口吻。
理会:理会就是了解了一下,过问了。
理解:据理了解。
断定:是先判断然后得出结论。
决定:是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带有主观意识的打算
故答案为:①要求;②请求;③理会;④理解;⑤断定;⑥决定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5.【答案】搭桥;铺路;遇到恶乌鸦和神鸟天鹅;移山;一条条;一座座;一块块;一片片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文成公主和他的随从们,跨过一条条大河,翻过一座座高山,绕过一块块原地,穿过一片片树林,终于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从这话知道文成公主历经了艰难险阻才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
【点评】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应熟记课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6.【答案】2;4;6;5;1;3
【知识点】句子排序、仿写;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语段是按时间的发展顺序写的,恰当的排序为:516243。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7.【答案】①桃花露出了笑脸。②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知识点】修辞手法;句式转换;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需要注意的是,当一句话出现比喻词的时候,这句话就成了比喻句,不是拟人句了。比喻句是指运用比喻的句子,包含本体、喻体、喻词。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
【点评】要掌握变拟人句、比喻句的方法,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8.【答案】(1)héng;zhǎo;sǎ
(2)因为;所以
(3)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香又脆;又瘦又高
(4)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民间故事。要读出民间故事的神奇。
【知识点】语段阅读;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
(2)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因果关系。故选“因为……所以……”(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从①给出的词语“又肥又壮”来看,是又A又B式结构。(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héng;zhǎo;sǎ。
(2)因为;所以。
(3)又大又圆;又细又长;又香又脆;又瘦又高。
(4)不是真实存在的,是民间故事。要读出民间故事的神奇。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3)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9.【答案】(1)C
(2)妇女乙;孩子;妇女甲宁可失去孩子,也不希望孩子被杀死
(3)所罗门不是真的想把婴儿切成两半。他这样做是想查出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4)示例:可以故意说要把小孩卖掉,舍不得卖掉孩子的就是亲生母亲。
【知识点】记叙文阅读;文成公主进藏
【解析】【分析】(1)先理解题干的意思,在与选项词语的意思进行比较判断正误。“妇孺皆知”意思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C未卜先知:没有占卜便能事先知道。形容有预见。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⑴C;⑵妇女乙;孩子;妇女甲宁可失去孩子,也不希望孩子被杀死;⑶所罗门不是真的想把婴儿切成两半。他这样做是想查出谁是孩子的亲生母亲。⑷示例:可以故意说要把小孩卖掉,舍不得卖掉孩子的就是亲生母亲。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