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 传统节日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03 16:4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年级 二 课题 2.传统节日 主备人 课时 2
辅备人
【课标要求】 一、课标内容要求 1.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 50 篇 〈段)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2.能认真听他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听故事、看影视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他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学业要求 1.愿意整理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向他人展示。 2.与人讨论交流,注意倾听,主动用礼貌用语回应,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遵守规则,主动合作,积极参与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看图说话,能描述一幅图画的主要内容,说出多幅图画之间的内容关联。
【教材分析】 一、明确教材内容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编排了《神州谣》《传统节日》《“贝”的故事》《中国美食》四篇课文。课文形式活泼、内容丰富,便于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激发儿童的识字兴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前面三册的学习,学生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一些常见的偏旁,知道了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发现“灬”与“火”、“心”与“忄”、“刀”与“刂”这些偏旁之间的关联,体现了不同册次之间识字教学的衔接和发展。 二、明确教材的思路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课文以简洁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壮美的祖国山川、熟悉的传统佳节、神奇的汉字和丰富的中国美食。在识字的同时,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韵文为主,易读易记。课堂上,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本课要求背诵,教师应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表演读、同桌拍手读、师生对读、生生接力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传统佳节源于生活,学生一读句子,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学中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文中一些词语,如“传统、乞巧、祭扫”,内涵丰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可采用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借助图片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学习目标、重难点】 1.基础性目标:我能背诵课文。(重难点) 2.拓展性目标:我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难点)
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错题集锦】
学生“学” (“六学”:自主、合作、探究、体验、展示、反思) 教师“导” ( “三导”:目标导航,路径导引,问题导学)
导学 1.我能背诵课文。 2.我能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表演读、同桌拍手读、师生对读、生生接力读,熟读成诵。
自学 1.朗读课文 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图片理解“祭扫”。 ①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并观察。 ②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 ③出示祭祀、祭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理解“祭扫”的意思。 借助图片理解“祭扫”。出示“祭”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观察发现,借助字形理解字义: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再出示祭祀、祭扫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帮助理解“祭扫”的意思。
互学 1.联系生活、联系语境、借助图片理解“传统、乞巧、祭扫” ①联系生活理解“传统”。 ○朗读课题,说一说:你和家人年年都过哪些节日 是怎么过节的 ○说一说:除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代代相传的 ②补充资料理解“乞巧”。 ○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介绍乞巧节的习俗,理解“乞巧”的意思是乞求织女星让自己心灵手巧。 2.课后第二题 ①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 ②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3.课后第三题 ①收集图片、文字。 ②办个人小报。 要注意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引导学生感知“传统”的意思: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这些世世代代都过的节日就是“传统节日”;“过春节、贴窗花、放鞭炮”,这些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俗就是“传统习俗”。 课后第三题旨在引导学有余力或对此主题感兴趣的同学拓展学习,不作统一要求。
评学 1.背诵课文。 2.朗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 ①古诗一: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②古诗二: 上元夜六首·其一 唐·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③古诗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课要求背诵,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如个人表演读、同桌拍手读、师生对读、生生接力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相机引导学生朗读与节日有关的古诗,让学生知道古诗、谚语等是中华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2.传统节日 春节 → 元宵节 → 清明节 → 端午节 → 乞巧节 → 中秋节 → 重阳节 (贴窗花放鞭炮) (扫墓) (吃月饼) (看花灯)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 (敬老、赏菊、登高)
【课后反思】